再看國產經典:《大明王朝1566》

2021-03-03 石瓦坡戲精

制度與人性——嚴黨與清流殊死對決;皇權與民權的激烈拉鋸。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由張黎導演劉和平編劇的歷史劇,該劇雖然在2007年播映,但由於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等演員的精彩演繹,以及劇情、臺詞設計之妙,這部電視劇的口碑經久不衰,在豆瓣評分高達9.7,值得我們一看再看。

《大明王朝》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明朝嘉靖年間,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潛心修道,卻牢牢把控大明的政治、經濟和民生大權。而內閣首輔嚴嵩把控內閣20餘年,貪墨財產、在朝堂上拉幫結派,黨羽遍及朝野。

這部劇的敘事路線非常明確——在國庫虧空的大背景下,「改稻為桑」國策的推行和海瑞這把「利劍」如何插向大明朝貪腐中心的。電視劇第一集將此時大明朝的經濟狀況和朝堂上的權力關係描述得很清楚:國庫連續幾年虧空,宮中要修宮殿,各部用度每年超支,宮外倭寇不時襲擾;朝堂上的核心權力關係主要由嚴嵩一黨、裕王一黨、司禮監三方構成。嚴黨是貪腐之強權代表,裕王黨包括張居正、高拱等人是清流黨,與嚴黨對立,而司禮監則是嘉靖的利益代表。

 在第一集周雲逸被打死時就已明了國庫虧空的原因:朝廷開支無度,官府貪墨橫行。而嚴嵩等人為解決「錢」這個難題,提出了在浙江「改種稻穀為種桑苗」:桑可以養蠶,而蠶能產絲,絲能織成綢,綢的價格是稻穀的價格五倍多,這就能為國家收入「開源」;百姓雖不種稻穀,但他們能賺到更多的錢,可以去買糧食來吃。這一國策看似是上益國家下益百姓的兩全之策,可是在官場腐敗、罔顧民生的大明朝,強制推行這樣的政策只會給百姓帶來災難。

 

為強制推行「改稻為桑」,負責執行的官員帶領官兵騎馬踏稻田裡的禾苗;為改種桑苗的同時能剝削更多利潤,小閣老嚴世蕃指令鄭何二人毀堤淹田,讓商人以低價去兼併農田;為了逼迫百姓賤賣田土,用大炮去轟擊他們私自買下的糧食。百姓不依,就會成為刀棍之下的「刁民」;百姓不肯,就會成為阻撓國策實施的「罪人」。

所以,這個國策從提出到實施,出發點從來不是民生利益,為的只有官府乃至嘉靖帝的私利,他們把底層農民剝削到了極致。而海瑞就是清流黨(也是嘉靖)派下去為百姓「爭」的官員。

這部劇不是直接通過「矮化」或者「醜化」某個角色以表達他的批評,而是通過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來向我們展現這個人物的荒誕之處,這種感覺像是看不到作者的影子,而作者又無處不在。

 

官員何茂才在劇中以貪婪、狂妄、暴躁的形象出現,為了逢迎「上面」,同時為了保自己利益,他參與毀堤淹田、私聯倭寇陷害百姓,是劇中一個很典型的負面形象,但面對海瑞的尖銳,卻以當官20多年的經驗去「警告」他:在官場要和光同塵。

和光同塵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可以引申解釋為「對別人要有寬恕之量,對謗語要有忍辱之量,對忠言要有虛受之量,對事物要有容納之量」。

和光同塵是褒義詞,這和何茂才本人的言行恰恰相衝突,這樣的衝突暗含諷刺,以揭開這些官員的虛偽面目。面對百姓的利益,何茂才確實「不爭」,甚至反過來加害他們;而海瑞則是捨身棄命地為百姓去爭,不向腐敗勢力做一點點讓步。所以,何茂才自以為的「和光同塵」實則是「同流合汙」。

不過,電視劇也向我們展現了個人命運在專制下的悲哀:是「清」是「汙」,皆因權力允許你存在。嚴黨的貪腐,他們所做的毀堤淹田、私聯倭寇等坑害百姓的事,最清楚的就是嘉靖。商人沈一石看似家財萬貫,實則早已被朝廷、地方官員掏空,最後還因為「要補虧空」,被抄了家。同樣是指出「宮中揮霍無度」,欽天監周雲逸就被打死,但海瑞卻被嘉靖放過。雖有大明律例,但一個人是「違法」還是「守法」、是「生」還是「死」不過是帝王的旨意。

這就像劇中胡宗憲對海瑞說的:(圖中文字)

編劇劉和平在採訪中談到,這時大明朝的特點是家國不分、朝廷不分,而他對此的批評也貫穿全劇。

嘉靖修道,曾用《道德經》裡的「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來形容自己,他崇尚道家的「無為而治」,他也想這樣去做,雖然20年不上朝,但實則通過馭衡官員之爭來掌控朝政,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今年黃河泛濫了要治;明年長江泛濫了也要治」,但到了嘉靖末年卻是國庫落下巨大虧空、官府貪墨橫行、百姓生計難以為繼的場面。嘉靖還常以「四季不過常服八套」、吃素以彰顯自己儉樸,但卻用陳年精釀來洗腳;大修宮殿十餘年,不惜從雲貴開路運木料至宮中,甚至建船從南洋運進木料。說到底,大明朝貪腐的中心就是嘉靖。

只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語」。海瑞是唯一的例外。

劇末,嘉靖的宮殿終於修好了,他要搬遷,要群臣上賀表;而海瑞卻上了「批評嘉靖」的《治安疏》,讓嘉靖和群臣都措手不及。他在疏中毫不避諱地批判嘉靖:「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他信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也至始至終都堅持他的道,甚至能為此慷慨赴死。在他死諫後,官兵到他家卻發現他已為自己準備好棺材,這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將海瑞的正義、清廉演繹到極致。

嘉靖最後送了海瑞幾個字:無君無父,棄國棄家。

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下,嘉靖固然是君父;但從我們當下回望過去,真正棄國棄家的何不是他嘉靖?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而當你忍無可忍,在網際網路上敲下「劇荒」兩個字的時候,網友們密密麻麻的推薦裡,一定少不了《大明王朝1566》的名字。攝影師出身的張黎,把電視劇拍出了電影感。隆慶、嘉靖、萬曆祖孫三人,拼成一座山。如果單看評分,它的確夠神。在文青扎堆、以苛刻著稱的豆瓣上,這部劇以驚人的9.7分雄踞國產劇榜首。
  • 盤點國產精品電視劇,《琅琊榜》上榜,《大明王朝1566》穩居榜首
    國產的影視劇中也是有一些值得觀看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國產經典電視劇: 一、《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可以說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歷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聯袂主演。
  • 盤點國產精品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穩居榜首,《琅琊榜》上榜
    國產的影視劇中也是有一些值得觀看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國產經典電視劇:一、《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可以說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歷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聯袂主演。
  • 9.7分國產歷史神劇,《大明王朝1566》
    對於熱愛歷史的人來說,國產歷史神劇《大明王朝1566》真的不得不提。我們首先來看下這部劇在各個傳播渠道的評分情況:貓眼9.4,豆瓣9.7,優酷9.6。我們僅從評分就能看出這部歷史劇的份量,該劇是根據著名劇作家、小說家、歷史學者劉和平先生寫的書籍《大明王朝1566》改編的,電視劇內容極大的符合書中的情節,甚至對書籍內容進行了升華創造。
  • 《大明王朝1566》一曲廣林散,再奏待芸娘
    歷時近三個月,利用各種閒散時間,終於刷完1566,隨手寫點想法自娛自樂。融入創作者觀點的歷史劇依然是某種程度上對歷史的抽象和還原,剖析歷史劇也是剖析歷史。儘管這部上映多年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描述了愛情,友情,親情等諸多方面,但最核心的視角只有一個,即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運行,其它視角無論多麼精彩、感人,都是為這個主旨服務。
  • 「麻瓜看劇」《大明王朝1566》裡有壞人嗎?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可以說是國產劇中的巔峰了,豆瓣評分高達9.7分,十一萬人參與評分,88%的人給出了五星的分數,可以說國產劇無出其右了。《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這部劇在知乎上的討論也很多,其中有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問的是:為什麼大明王朝1566裡面沒有壞人?
  • 《大明王朝1566》高清全集 | 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神劇巔峰之作
    精 品 資 源 分 享微信公眾號:手機軟體資源局NO.18111 大明王朝1566編 輯:文 娜
  • 《大明王朝1566》十三年後何以還能這麼火?
    在演員陣容方面,《大明王朝1566》堪稱獨樹一幟的精到。這一點從兩大主角嘉靖和海瑞的選角就能夠看出來;嘉靖皇帝由「皇帝專家」陳寶國出演,而海瑞卻由當時還不甚出名的黃志忠扮演。這種雙主角的電視劇,用兩個名氣差距如此之大的演員,不得不說張黎導演選角真是大膽!
  • 《大明王朝1566》女演員現狀,閆妮獲大發展,胡靈靈徹底沉寂
    尤其是她飾演的「佟湘玉」,成為了情景喜劇裡面的經典人物形象。2007年,閆妮在《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李妃,屬於劇中戲份較多的女演員。不過,《大明王朝1566》中畢竟還是老戲骨比較吸睛,這部劇並未讓閆妮大火。
  • 高分巨作《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這部作品是張黎導演的。它的視角和立意與眾多電視劇完全不同。但無疑是一部超時空的好作品。豆瓣評了9.7的高分。而同一導演導演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也是9.7的高分。我們能看出來,《大明王朝1566》雖然演義的是歷史,可反映的確是當下,它的一切權謀和當下的官場非常接近,看幾處橋段,比如「鐵王座之爭」,完全可以契合到當下的權謀爭奪中的一個例子。
  • 《大明王朝1566》韓國將播 黃志忠版海瑞受追捧
    《大明王朝1566》海報。網易娛樂5月4日報導  由著名導演張黎執導,黃志忠、陳寶國主演的古裝歷史巨製大戲《大明王朝1566》確認引進韓國,即將於5月6日在韓國首播,作為在中國廣受好評的優秀歷史正劇走出國門與韓國觀眾見面。
  • 豆瓣評分第一,國產歷史劇的頂峰——《大明王朝1566》
    1566年不僅是明嘉靖皇帝此劇最重要的兩個角色莫非與嘉靖帝和海瑞,嘉靖帝雖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卻牢牢的將王朝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海瑞,典型的模範官僚,尊重法律又重視倫理道德,嘉慶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劍,不僅會傷人還會傷身。
  • 靜水深流的《大明王朝1566》
    八月,我再看《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即有針鋒相對的庭辯,直入主題,劍拔弩張。之後,這樣的文戲比比皆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不僅僅是劇情的段落,還有大明嘉靖年間波橘雲詭的朝局,不見硝煙的黨爭,捉襟見肘的財政,沿海四起的倭寇,民生疾苦的百姓。這一切,又使得劇情環環相扣,變化多端,往往箭在弦上,常常意料之外。怎一個精彩了得。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而全劇中,又有四個人最受觀眾矚目,如果沒有他們四個人的精彩演技和深入人心的性格特徵,大明王朝即使劇情再華麗,服飾更加精美,也登不國產歷史劇的神壇。這四個人分別是誰呢?他們分別是海瑞,嘉靖,嚴嵩,楊金水。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2007年,《大明王朝1566》來了,並被湖南衛視買斷5年的放映權,那時候湖南衛視最火的電視劇有《又見一簾幽夢》、《綠光森林》、《醜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回家的誘惑》等,像《大明王朝1566》這樣燒腦、需要歷史學基礎的電視劇並不討好。而且播出時間為晚上10點,看完沒有回放,網絡也不能播放,好好的一部劇就像被雪藏的小媳婦一樣,暗淡於小黑屋內。
  • 在今天,為什麼人們仍懷念《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第二十九集,趙貞吉和海瑞的對峙,頗能反映海瑞的性格。且看臺詞:海瑞聽罷,正色道:「多謝趙中丞和譚大人的保舉,但不知讓我們出任知州後,還能為百姓、為朝廷做些什麼?」趙貞吉:「當務之急,是要為胡部堂前方抗倭籌集軍需。秋後了,再苦一苦百姓,將今年的稅賦,尤其是桑戶的蠶絲稅收上來。軍國大事,百姓也能諒解。」
  • 在國產歷史劇裡,《大明王朝1566》前無古人,也可能後無來者
    但放眼湘劇乃至於整個國產歷史劇裡,劉和平和張黎合作的這部劇都可以算得上是前無古人,也許它還將後無來者。《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選擇嘉靖時期?除了上面安排的任務外,我們還能找到嘉靖朝的一些典型之處。因為統治階級和文官階級的鬥爭激烈化始於嘉靖。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想到了另一部劇——《琅琊榜》。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
  • 12年了,我們為何還掛念《大明王朝1566》?
    「祥瑞啊,聖誕節寧夏衛視重播《大明王朝》,真有聖誕公公可以看,大喜。」
  • 《大明王朝1566》背後的歷史|嚴黨為什麼招惹身為儲君的裕王
    導語《大明王朝1566》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在前大部分描繪了清流和嚴黨的鬥爭,但是很多觀眾會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裕王是大明朝事實上的皇儲,嚴黨就算是再厲害,怎麼就那麼不知死活的和以裕王為核心的清流死磕,其實劇中隱去了一個歷史上很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