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日漸包容的社會,「飯圈女孩」不該淪為一個貶義詞

2021-01-09 傳媒之鑫

最近一段時間,家裡的一個堂妹突然迷上了網絡上正在熱播的大型女團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甚至為此經常還能在朋友圈裡看到她的各種安利、拉票的行為。對此我大為不解,畢竟,向來對此類綜藝不屑一顧的我,從來都不曾get到這類選秀節目的趣味點。

某天,我對正「沉迷其中」的堂妹打趣道:

「哎呦,天天看這些,你都快成為一個飯圈女孩了。」

誰料,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聽到這話,堂妹突然發起脾氣,辯稱自己並非飯圈女孩。我大為不解,追問道:

「你天天都在追這些小姐姐,說你飯圈女孩,還有錯了?」

「那難道如果你看了一檔選秀節目,我就可以說你是飯圈男孩了嗎?真噁心!」

堂妹反駁完之後,便莫名地怒而離去。

談話不了了之,但我在堂妹的話語中卻明顯感受到了她對「飯圈女」這個詞的滿滿敵意。十分困惑,既是追星,又為何對自己的這個「孿生姐妹」稱呼視作仇寇?

帶著這個疑惑,我對身邊都有明顯追星傾向的女性朋友作了一番小小調查,竟發現,身邊有類似想法的朋友不在少數。

借用一位名叫小微的女同學的原話:

「現在的飯圈逐漸有被帶偏的趨勢,越來越低齡化了,小孩子太多……如今的飯圈文化是不健康的、是有一點極端的。」

作為一名五年前還在「飯圈」混跡的女孩,小微的話還是較有發言權的。據小微介紹,當時她追星的時候只是把這件事當作生活裡的「小確幸」來看的,五年前的「飯圈」跟現在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我就只是很簡單地去喜歡他們(默默說一聲,她喜歡的是韓流明星EXO),他們就好像我的精神支柱一樣,就是很正能量一樣,看到他們我就很開心……我從來都沒有為了自己喜歡的偶像而在網絡上與人爆過粗,理智發言就好……總體而言,我覺得當時的飯圈文化是很乾淨的、很純粹的。」

……

總結身邊朋友的發言,我發現大家對飯圈的不良印象幾乎都是由近幾年日漸泛濫的「飯圈網暴」而產生的。尤其是今年2月初曝出的「AO3」與「227」事件,在此之後,大家對這個詞的好感度更是直線下降。

毫無疑問,「AO3事件」與「227事件」這兩顆原地引爆的「炸彈」,確實徹底炸開了飯圈裡那素來虛偽、混亂與愚昧的一面。從各路網友聯合「手撕」肖戰粉,再到八大官媒不約而同齊齊點名肖戰,我們也可見大眾乃至於官方對此類惡性事件的鄙夷不屑。

但是,存在即有一定的合理,飯圈之所以伴隨著粉絲經濟長期共存,想來是有著它的特殊之處,如今若單就它暴露出的問題而「一竿子打死一片人」,徹底將「飯圈」、「飯圈女孩」等相關詞汙名化,本身這種行為便不太公平恰當。

據了解,所謂「飯圈」,即粉絲群體的簡稱。粉絲群體叫「飯」,他們組成的圈子叫「飯圈」「飯糰」。從前追某個明星或樂隊,最多就是買專輯,看演唱會,基本都是散粉,並沒有飯圈的概念。近年來,隨著粉絲群體擴大,偶像經濟不斷發展,催生出為偶像買周邊(衍生產品)、租廣告位做宣傳、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

由此觀之,顯然,飯圈一開始的誕生,其實本身是代表著粉絲經濟、粉絲文化的一種正向的發展演變。從起初業餘追星時的無組織、無紀律,再到後來自發地逐漸發展成一種具有內部約束的類專業化群體組織,或許,飯圈誕生的初衷只是為了更「專業」地追星,滿足愛豆、粉絲雙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切實維護好雙向的權益。

雖然如今飯圈中泛濫的各種不良問題顯然是與那種「初衷」相悖,但是,鑑於飯圈本身就只是一個新興發展的產物,或許,如今大眾嗤之以鼻的各種飯圈怪象只不過是它不夠成熟的表現。畢竟,誰家的「孩子」還不會犯些錯呢?

飯圈素來標榜熱情團結、年輕熱血,而這或許也是一種問題產生的根源存在。正是因為飯圈成員間的普遍年輕化,因為大多數人對喜歡的偶像懷有一腔狂熱,這就容易導致大家在網上極具情緒化,動輒就會對意見相左者「群起而攻之」,而當一方的情緒激化換來的是另一方負面情緒的加劇化,這就容易導致網絡暴力、罵戰的產生。面對這波年輕化的飯圈受眾,倒也不是說「一代不如一代」,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問題,只不過這一代年輕人的問題恰好容易在自己熱衷混跡的網絡社區得到暴露與放大罷了!因此,我們或許可以等待那群孩子在過往的一些教訓中漸臻成熟,並且給點行為規範約束約束、給他們點時間成潛成潛,或許有關問題便不會再愈加泛濫。

我們應該清楚,任何事物都不存在有原罪,如今的飯圈亦然。正如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追求,現今的年輕一代既然生活在泛娛樂化的泡沫之中,那麼他們對娛樂圈裡的鶯鶯燕燕情有獨鍾其實也算情有可原,更無人有權加以徹底制止。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清對事物愈陷愈深的弊端,執念太深、認識不足,這都容易導致圈子裡的孩子陷入偏見、衝突的泥淖。不敢說飯圈全是年輕人的集合,但誰又敢否定那地方不是屬於年輕人的天下呢?年輕人追隨潮流、崇拜偶像這談不上錯,但錯就錯在迷得太深、失了方向,以致於分不清是非曲直、虛實對錯。

和諧的社會固然需要拒絕任何形式的暴力,但也該包容任何合理的志趣追求的存在。固然現實生活中我們離不開一些恪守陳規、嚴肅莊嚴的「冷黑白」的存在,卻也需要一些活潑娛樂、年輕熱血的「暖紅黃」加以點綴。

活在當下,「成熟的傢伙們」有著自己循規蹈矩的志趣追求,「年輕的新新人類們」也有著彼此追崇的樂趣,興趣面前,談不上孰高孰低。你別高高在上地指摘我的樂趣過於膚淺娛樂,我也不反感你的追求過於呆板迂腐,彼此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只要懂得克制、堅守底線,那麼一切行為其實都是無可厚非。

相關焦點

  • 飯圈用語科普 ky什麼意思什麼梗是貶義詞嗎?
    飯圈用語科普 ky什麼意思什麼梗是貶義詞嗎?時間:2019-12-02 16:28   來源:主播八卦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飯圈用語科普 ky什麼意思什麼梗是貶義詞嗎? 現在的娛樂文化特別的豐富,現在的粉絲確定被稱為飯圈,各種各樣的粉絲都有,也會各種各樣的飯圈詞語,飯圈裡ky是什麼意思呢?
  • 拒絕偏見,同性戀不應是貶義詞
    (11月5日 澎湃新聞)雖然該校在輿論壓力下已刪除了不當言論,但這件事側面反映出了在如今這個看似進步和發展的社會中,仍然存在對於同性戀群體的歧視和誤解。作為文化水平較高的高校都存在這種觀念,更何況是廣大的普通大眾呢?我們應當清楚的一點是,個人的性取向應該是自由的,「同性戀」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 呂鵬|「飯圈」的拓撲結構及其參與社會治理的思考
    此特徵為青年人、學生群體所特有,具有邊界性,不存在捲入更大規模社會參與者的可能性。隨著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開始攀升,參與主體對飯圈文化與飯圈活動的向心力開始衰減,將逐漸變得理性、冷靜、客觀,出現自動退出飯圈群體的行為傾向,這是一個自然的個體心理成長過程。其二是生命體驗功能乏力的邊界性限制。
  • 飯圈女孩驚天內幕之SM伸來的魔爪
    以前,我們追星是為才華付費。現在,飯圈女孩是領養型消費。現在的愛豆,從練習生節目就開始露面,在他們還沒有拿出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作品之前,公司要他們呈現在飯圈女孩眼前的,唯有顏值和人設——是帥氣小哥、是可愛弟弟、是乖巧兒子等形象。
  • 飯圈女孩手撕香港廢青!14億人都有一個愛豆,名字叫阿中!
    不過這幾天,你的眼中該對飯圈有一個全新的印象了——在香港問題上,堅守底線,絕不含糊!!既然都這麼厲害了,不吹一波怎麼行!!飯圈標配文案來一個。 飯圈女孩的策略和細緻在此刻大爆發——先要點讚理性的評論,讓這些評論被更多人看到。與大V友好互動,爭取自己的意見輸出。對無法扭轉的話題,不做過多爭吵,重點放在曝光暴徒的惡劣行徑..
  • 「姿正腔媛」面對面|「飯圈文化」看過來
    沒有規矩不成「飯圈」楊麗 崇拜偶像自古有之,只不過今日更甚。從前追某個明星,最多就是買專輯、看演唱會、追偶像出演的電視劇、電影,基本都是個體行為,並沒有形成圈層概念。近年來,隨著娛樂產業發展,粉絲群體不斷擴大,催生了一個追星新名詞——「飯圈」。 「飯圈」到底是個什麼圈?
  • 揭秘真實的「飯圈女孩」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飯圈女孩年輕狂熱,精力和消費欲旺盛,組織力和戰鬥力驚人,但是不知道他們可以組織起一股高效透明的援助力量。自1月23日至2月2日十天內,有302家粉絲組織(事關243位藝人),發起捐款捐物393次,累計金額達740.37萬元,「令人驕傲的飯圈女孩們」話題一度衝上熱搜。
  • 飯圈女孩||以愛之名
    不知道寶貝們有沒有追星人捏~在這個造星無數選秀橫生的新時代明星愛豆多多少少的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在娛樂圈中衍生出了很多新名詞兒飯圈文化就是逐漸興起的一種!一個網絡用語,拼音是fàn quān,注音為ㄈㄢˋㄑㄨㄢ。指粉絲圈子的簡稱。粉絲群體叫「飯」,他們組成的圈子叫「飯圈」。
  • 飯圈女孩和二次元肥宅,誰比誰高貴
    相信各位身邊都有飯圈女孩,而飯圈女孩在廣大網友心中,總不是一個好詞語。因為現在國產偶像的盛行,每年的選秀多不勝數,而越來越多的少女們加入了追星的行列,開始成為飯圈少女。她們在微博上到處控評掐架,只為了給自己的哥哥爭取好資源,她們集資打投也只是為了讓哥哥有一個好的名次,飯圈女孩有段時間因為風評太差而屢屢被群嘲,而飯圈女孩和二次元阿宅們本來是互不相關的群體,但是卻經常因為一些事情發生罵戰。
  • 明星出走微博,飯圈女孩該去哪兒追星?
    在抖音潛伏了一段時間後,劉蘋感受到,和B站、微博不同,抖音「一滴水進入大海」的流量量級、和流量中心化的分配原則,對於藝人相關產出的要求極高,在抖音這個平臺上,粉絲想給自家明星一些宣傳的機會,必須要做真正的產出,而不僅僅是去刷評論點讚。劉蘋感到一絲欣慰,「終於不再是簡單粗暴的數據女工了」。不過她也有些遺憾,自己在抖音上的力量有限。
  • R1SE 成員張顏齊表達了對飯圈的看法
    R1SE 成員張顏齊發文表達了對飯圈的看法,稱不知何時「飯圈」成了貶義詞,私生就像娛樂圈的伏地魔,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卻又不願意提起,需要正視這個問題。「期待有一天,我們都能自豪的說——我是飯圈的一員」 ​大家都看看吧。這不只是一家的問題,我喜歡的孩子們之前還上了社會新聞,同樣也沒少懟,但對這個怪圈中說了多少次私生不是飯,如果真的愛,請克制~!謝謝~!極端化行為傷害的永遠都是那個你愛的哥哥姐姐,他們不是你的私有物,你也不是他們的臣服者,請用平等、尊重的方式靜靜地守護你愛的人好嗎?
  • 奇葩說黃執中剖析飯圈文化,你的宿舍有飯圈女孩嗎?
    最近播出的《奇葩說7》討論了一個辯題:「如果媽媽瘋狂追星不回家,子女該不該阻攔?」正反雙方各持己見,辯論過程十分精彩。反方的觀點是:不應該阻攔。論點是媽媽不應該被套上枷鎖,辛苦了一輩子,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等。正方的觀點是:應該阻攔。
  • 飯圈有溫暖!朱正廷全球粉絲團登陸酷我音樂《飯圈女孩戰「疫」錄》
    由酷我音樂暖心打造的《飯圈女孩戰「疫」錄》,通過訪談的形式,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飯圈女孩」的正能量故事。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迎來了「朱正廷全球粉絲團」裡的一位「飯圈女孩」。在生活中,她是一名企業員工,而在「飯圈」她也是一名「朱正廷全球粉絲團」的管理員。
  • 飯圈女孩的心思你別猜, 從這些「暗號」 開始了解飯圈
    因此,為了避免大家像部屋君一樣躺槍,有必要給大家說一說這個越來越流行「飯圈文化」。更何況,飯圈邏輯已深入各個圈層。可以說在這個時代,你可以不懂明星,不懂娛樂市場,但真的不能不懂飯圈。讀懂年輕人,從飯圈開始。
  • 炒作明明是一個貶義詞,但這個人炒作,卻成為了一個典故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炒作」是新時期一個為某種行為發明的動詞,不應該被貼上的卻是惡俗的標籤,或者被認為有衝擊道德的嫌疑。炒作其實一個貶義詞,但在中國歷史上,這種炒作的行為早就發生過,只不過他們成為了典故,我們並沒有從中發覺有什麼不妥而已。
  • 飯圈應援文化,是該治治了
    有明星,然後有飯圈。在資本的裹挾下,「飯圈文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粉絲為偶像打榜、控評、氪金……最初的應援行為多集中在電影電視演唱會等藝人作品上,現在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線下的各個方面,亂象迭出。到了該好好治理的時候了。近日,娛樂圈的常青樹、著名主持人何炅在微博上回應「快樂大本營」收粉絲應援禮一事,對誤導粉絲表示抱歉,並承諾以後不再收受任何禮物。
  • 深度|「飯圈文化」異化下的社會失格
    近年來,「飯圈」一詞出現,「飯圈文化」隨之興起。那麼,什麼是「飯圈」與「飯圈文化」呢?「粉絲」這個詞我們很熟悉, 但是飯圈為何物?顧名思義, 飯圈就是粉絲的圈子。隨著國內隨著粉絲文化和粉絲工業的不斷發展, 「飯圈」和「粉絲」有了一些明顯的分野。事實上, 現在粉絲這個詞語已經泛化了, 無論你是一部電視劇的迷、足球迷、動漫迷你都可以被稱之為「粉絲」。
  • 飯圈女孩VS活死人粉絲,一言不合把歌曲舉報下架,是不是玩不起?
    然而關於說唱音樂一直以來就褒貶不一,很多人都對這種耿直、略帶批判的音樂心存芥蒂,認為該音樂有著極大的隱患,屬於街頭不入流的文化,對此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任何東西都不存在絕對的好壞。不過在中文說唱火了以後,關於飯圈文化的入侵卻一直是個大問題,這個情況與外界的否定不同,飯圈在看似大批迷妹的支持和湧入下,卻往往做著與想像中相反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這些極端的粉絲讓不少說唱歌手吃盡苦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紅花會。
  • 飯圈女孩追星常用語科普
    飯圈女孩追星常用語科普 飯圈是隨著偶像明星而出現的一類追星族,飯圈與普通的追星族有著很大的差異,通常都是有比較年輕的群體組成的,這也讓其有著很強的朝氣和活力,而且在追星的途中更是有著頑強的毅力,這類追星族也經常的會語出驚   原標題:ggcw什麼意思什麼梗?
  • 女孩天生有一對「藍眼睛」,被父母拋棄淪為孤兒,後來怎麼樣了?
    中國女孩天生擁有一對「藍眼睛」,被父母拋棄淪為孤兒,後來怎麼樣了?人出生以來,就面臨著各種不同的命運。但有的孤兒非常奇特,中國就有一位小女孩,從出生那一刻起,長著一雙「藍眼睛」,被父母以及周邊人認為是不祥之兆,因此將其拋棄。這位「藍眼睛」女孩最終的命運該何去何從?中國普遍以黑頭髮黃皮膚黑眼睛為主,歐洲地區則以金頭髮、白皮膚藍眼睛為主,所以由於膚色以及相貌上的差異,導致中國少部分農村人的思想比較緊固,認為藍眼睛是一種徵兆,更是狠心將其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