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碎碎念
今天,廣州初三高三年級學生正式開學,積極備戰高考和中考。這邊,老師們收好直播器材,大呼:「網課終於結束了!」那邊,家長們幫娃備好行囊,暗自竊喜:「『神獸』歸位,順利交接!」回望這些天的網課生活,既有親情的碰觸,也有內心的感恩,上好「宅式」網課,小編有話要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湯新穎、陳婷婷、嵇沈玲
策劃、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嵇沈玲
「主播」「客服」和「鬧鐘」
老師一人分「飾」多角
一轉眼,「小神獸」宅家上課一兩個月了,從最初的暈頭轉向無比抓狂到現在的按部就班漸漸習慣,讓我最感恩的,除了在家裡全天候陪護的老人、努力適應新規則的孩子,還有在極短時間內速成「主播」「鬧鐘」「客服」和「巡視員」等多種角色的老師們。
記得剛組建企業微信群用來「雲上課」的時候,由於多數家長接觸甚少,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老師立馬變身「在線客服」,通常剛回答完一個家長的問題,另一個家長的問題又跳出來了,「××爺爺,您別著急,我馬上和您私聊」「××媽媽,我馬上看一下您發我的私信再回復您」……一天下來,「客服」忙得不亦樂乎。殊不知,這還只是開始,「老師,我答完題提交不了!」「老師,我一進直播間就黑屏了!」「老師,孩子的答案明明是對的但系統提示錯了!是不是格式問題?」……每當看到這些問題在上課時段噼裡啪啦從群裡跳出來,「心亂如麻」的我都會對「一對多在線貼心服務」的老師產生無限敬佩和同情。
除了「客服」外,「鬧鐘」是老師們的另外一大功能。每天早上7點多,班主任老師就在群裡提醒孩子準備上課,組織接龍打卡籤到,發布一天的課程安排和注意事項。每天中午,「鬧鐘」又會在群裡準時提醒:「填報校園學生健康卡的時間到啦!請您準時填寫!」隔三岔五,準有粗心的家長忘記及時填報,這時「鬧鐘」又會負責任地在群裡提醒:「××媽媽,請及時填寫!」「××爸爸,就剩您啦!」……
當然,老師的主業還是「主播」。全天不同時段,各科「主播」輪流上線,一會兒建直播間,一會兒發音頻,一會兒組織雲練習、一會兒又開始雲評卷。晚上,孩子結束了一天的學習,老師們也不能閒著,光是看發到群裡的各種課件,就知道背後凝聚著他們的多少心血——哪怕只是學一首五言絕句,課件包裡就包含了文檔、視頻和PPT全套內容。至於每天發布作業提示、在線收作業、改作業、雲點評,更是事無巨細。
這還不算完,雲上課還把老師生生「逼」成了「巡視員」。經常這邊廂雲課堂如火如荼進行中,「主播」正在傳道授業解惑,那邊卻有幾個搗蛋鬼溜號建起小群瘋狂拉同學進群聊天,被拉的同學有的很自覺,主動退了,一會兒又被拉進去了,實在煩了,只好截屏向老師求助。這時,「主播」們不得不暫停授課,趕緊把搗蛋鬼們拉回正途。待下課後,再私信搗蛋鬼們的家長一番溝通……
日子猶如沙漏。宅家學習這段難忘的日子裡,老師們付出了多少心血,相信每一位家長心中都有深刻的感知。隨著既定開學日期逐漸臨近,想必即便返校複課,老師們也絲毫不能輕鬆。希望早日「疫過天晴」,讓孩子們輕鬆無憂地在校園裡快樂學習,也讓可愛可敬的老師們好好歇一歇。
家有二孩 宅家網課歡樂多
家有兩寶,大寶喬喬七歲半,二寶棠棠兩歲半。喬喬正讀小學一年級,原本盼望著下學期加入少先隊員,沒想到一場疫情,讓她留在家中,和老師同學們隔空上課。棠棠今年9月準備上幼兒園,原本打算給她報小小班適應一下,結果,留在家中陪姐姐上網課。相差5歲的孩子,每天過著超長寒假,還好,雞飛狗跳的日子並沒有持續。
剛開始網課,全家人都不適應。因為每天要用企業微信上學校的課,喬喬就得每天準時搖醒沉睡的我。在黑暗中摸索放在腳邊的手機,眯著眼睛打開微信,確定同步到iPad後,我又倒頭睡下。好景不長,準確來說,也就是5分鐘後,旁邊的妹妹被外頭的電視聲吵醒,「姐姐在上課了。」我只得再次掙扎著起床給妹妹穿好衣服,迎接早晨的太陽。
每天上班前的日子,我都在身心俱疲、無奈至極、忍無可忍這三個狀態中循環播放。
先說「身心俱疲」,因為網課,我當起了炊事員,早起做飯保證營養,還得當好監督員,確保作業及時完成並上傳到小程序,最具挑戰的是,要防著時不時手握玩具的妹妹衝入姐姐的上課現場。
再到「無奈至極」,在家上網課,喬喬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媽媽,我現在幹什麼?」看著妹妹在一旁玩,自己卻在上課,心理難免有落差。於是手拿玩具上課,一有風吹草動就探頭張望,還會插上一嘴。
至於「忍無可忍」,是我給喬喬置辦了一套網課神器:iPad(方便投屏)、家用摺疊小桌子(電視機前的臨時課桌)、防藍光兒童眼鏡(保護眼睛)。這些裝備妹妹都沒份,對她而言,不搶何買?一不留神,她就偷偷解鎖iPad看《小豬佩奇》,一屁股坐在小桌板上玩過家家;戴著姐姐的眼鏡「招搖過市」……
本以為這樣的死循環無法打斷,怎料變化悄然發生,一段時間以後,不僅我的睡眠時長變長了,姐姐也能自主上課了,妹妹還當起了小老師。
每天早上姐姐自行起床,主動準備好課件,輕手輕腳地喊我起床開微信,不僅能按時完成當天的作業,甚至還能提醒我儘快提交。不足齡的妹妹,在陪課兩個月後,也適應了上網課。她最喜歡和姐姐上體育課,和姐姐一前一後跟著屏幕,在爬爬墊上做熱身運動。有趣的是,網課上多了,她還有模有樣把繪本放在電視機前,扮起老師「講課」。
家有二孩,是網課時代最大的紅利,不僅鍛鍊了大孩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讓小孩在家裡也過上了早教生活,兩娃的感情也日益增進。就在我打開微信打算贊一贊這生活時,赫然發現多了十幾個表情包。喬喬!媽媽有話問你!
網課縱有千般好
還盼「疫」停早歸校
一場疫情,一家人的生活節奏全被打亂,曾一度擔心沒了學校作息和老師監督,兒子會陷入「月亮睡了他不睡,每天吃飯不規律,洗臉刷牙一小時,網課作業打瞌睡」的狀態,現在想來,真是自己給自己加戲,兒子有他自己的一套時間管理。
自從收到學校寄來的教材以後,掐指一算,兒子暢暢已經在家上了兩個多月的網課。看著他每天起床打卡上課,和同學線上討論得不亦樂乎,再看看朋友圈裡被網課「花式吊打」的家長們,不禁長舒一口氣,孩子大了真省心,管好一天三頓飯,其餘萬事不用愁。上午下午都有課,晚上還有晚自習,從來沒有機會如此近距離地觀摩兒子的學習生活,這次不僅24小時不間斷播出,還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真人上線,甚至附贈互動體驗項目——代替老師給兒子當監考,老母親又收穫一項新技能!
暢暢告訴我,課程都是錄播的,一科老師錄一門,因此,他能聽聽別班的老師如何講課, 博覽眾家之長,這可是在校上課享受不到的福利。同時,各科老師隨時在線,有問必答非常方便,錄播的課程還能反覆看。為方便學生理解,老師改變了授課方式,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一堂課就是一個大專題,「就像一顆知識膠囊,濃縮了該知識點的全部內容。」這一點讓暢暢非常滿意,與其在碎片式吸取知識,他更偏向於先搭好理論框架,再將各個知識點進行細化。
兒子的學習雖然不操心,但運動量著實讓人頭疼。以往,光是飯堂和宿舍,每天也能刷個幾千步,如今臥室客廳加飯廳,偶爾去陽臺透個氣,要想步數過萬?只得一咬牙把兒子推上跑步機,快走也好慢跑也罷,不夠四十分鐘別想下來。最近尋思著再添置瑜伽墊,讓兒子跟著APP針對性訓練,要不做點家務也成,一樣消耗熱量還有益健康。
初三、高三的孩子今天就要返校上課了,兒子的網課生活也將於下月結束,正所謂,網課縱有千般好,還盼「疫」停早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