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左手推理,右手歷史,「日本小說界無出其右者」

2021-02-19 新華先鋒

陳舜臣

(1924.2.18 -2015.1.21 ),華裔日本人、作家

陳舜臣是東漢陳寔的後裔;陳寔,就是把竊賊叫作梁上君子的那位。他的祖上從河南潁川南遷福建泉州,再搬到臺灣。父輩經商,又移居日本,他出生在神戶。那裡有陳家墓地,碑上還刻著潁川。雖然日本生,日本長,幾乎從未遭受過歧視,陳舜臣卻抱有強烈的中國人意識。這種意識不僅不妨礙他成為日本小說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中國人意識格外把他成就為出類拔萃的日本小說家。或許這足以教那些老大不小才渡來日本卻拼命比日本人更日本人的中國人臉紅。

二十來歲時日本戰敗,臺灣光復,陳舜臣又變回中國人。他讀大阪外國語學校,跟日本數一數二的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同校,太郎學蒙古語,舜臣學印度語。他本打算留校做學問,可是非日本人在國立學校的前途到講師為止,當不上教授(這個潛規則直到1982年才打破),只好走別的路。國籍變來變去,到底是什麼折騰了自己的命運呢?1990年,陳舜臣加入日本國籍。關於臺灣,他寫道:「也聽到有人說還是日本統治時代好些,其實並不是那樣的。那是另一回事,因為日本統治云云,怎麼說也是被外國控制。這種屈辱,朝鮮人也是有同樣感覺吧。」

作為歷史小說家,陳舜臣名震四地,而他走上文壇之初,叫響的則是推理小說。那是1961年。幫父親經商十多年,用漢文寫商業尺牘,但安能久事這種筆硯間乎?於是陳舜臣寫小說。任何小說都含有推理要素,從日本小說史來看,今後受歡迎的,非推理小說莫屬,這麼一想,便創作了推理小說《花葉死亡之日》。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 

陳舜臣上大學時,英語教材是柯南·道爾,他幾乎耽讀了福爾摩斯的全部探案,這應該是他與推理的宿緣。寫《花葉死亡之日》那年36歲。他當初曾想用筆名,叫「計三十六」——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放棄學者夢,他曾回臺灣謀生三年,經歷了這樣一件事:和幾位朋友聚議開書店,其中兩人不幸被國民黨槍殺,有一人溜之大吉,後來當上了總統,李登輝是也。陳舜臣笑著回顧:假如我留在臺灣,也會被逮住殺掉,因為不善於逃之夭夭。

1961年,5月以長篇推理小說《花葉死亡之日》獲得第七屆江戶川亂步獎,被評委讚譽為歷屆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在祝賀會上得到眾多華僑的祝福,文學同仁田邊聖子等也前來祝賀。

1963年,還只是初出茅廬,聽說給他的稿費僅抵所謂中堅作家的三分之一,勃然變色,拒不應約,可見那敦厚可親的相貌之下有一架傲骨。在一切向錢看的當今,他仍信奉作家為認可自己價值的人而寫,絕不媚俗,違心讓出版商給包裝成摩登女郎。

《花葉死亡之日》對日本推理文學界意義重大,塑造了日本文學史上首位華裔偵探,打破了「推理小說不得出現中國人」的荒謬法則,可以說是開創了日系推理小說新格局。《花葉死亡之日》故事以19世紀30年代民族資本主義興衰為背景,以三樁撲朔迷離的命案為主線,從在日華人的視角出發,描寫了一群在異國奮鬥的華僑的生活情態。小說講述中國人被殺,日本記者和「桃源亭」主人華裔神探陶展文破解謎團。整本書悲愴而大氣,撥開層層謎團之後,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1月 

陳舜臣的作品一直有很多方面的涉獵。就算是些推理小說,仍然有很強的文學性。對於人的心理細節描寫,入木三分。後續陳舜臣以華裔神探陶展文為主角的《三色屋事件》《分裂者》《虹之舞臺》《虹之舞臺》同樣贏得廣泛讚譽。

憑藉著一系列經典推理小說,陳舜臣於1969年獲得第60屆直木獎,1970年獲得第23屆推理作家協會獎,成為日本文學史上首位「三冠王」。而其他三位獲得「三冠王」的作家無一不是日本推理文學界的巨擘,他們是:高橋克彥、桐野夏生、東野圭吾。

對於他的推理小說,推理大師木木高太郎如此評述,一步步探秘隱藏在人性背後的欲望——作者精妙而沉穩的文筆令人驚嘆。他的眾多推理小說幾乎都賣到絕版,可見受歡迎的程序。《三色屋事件》更是被讀者熱議為「在神田舊書街上進行地毯式搜尋也找不到的稀有物」、「無論如何也想一讀的書」。

歷史小說:能夠讓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國歷史的,只有陳舜臣

陳舜臣以推理小說成名,連獲江戶川亂步獎、直木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這三大獎,但實際上,不僅其推理小說取材於歷史,如《花葉死亡之日》就是以1930年代民族資本主義興衰為背景,而且出道不久就接受講談社編輯的建議轉向寫中國歷史小說,1967年出版長篇巨著《鴉片戰爭》,從此開創了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歷史小說這一類,踵跡其後的有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田中芳樹稱頌陳舜臣是巨大的燈火,寫道: 「所謂中國題材小說,現在正成了路,這是那些高舉燈火走過荒野的先人們的恩惠,而最明亮溫馨的燈火健在,令人不禁從心裡感謝。」

實際上,中國歷史故事的日本式敘事,早在江戶時代就有所展開。到了近代,中島敦、青木正兒、芥川龍之介也都對中國古典傳奇、文學故事進行了再加工,賦予了中國文學和歷史故事新形態、新風格,並啟發了魯迅的《故事新編》。戰後,井上靖、司馬遼太郎、吉川英治也再次將筆端觸及到中國的歷史,將時代變換、國運盛衰、人生浮沉、使命追求等主題融合在他們的中國歷史小說中。

然而,不管是井上靖的《敦煌》、司馬遼太郎的《劉邦與項羽》、還是吉川英治的《三國志》,雖然也氣勢恢弘、波瀾壯闊,其筆下的中國歷史人物也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但因為他們是用日本文化中的信念、歷史觀、世界觀寫給日本讀者,是給日本的文化、價值內核包裝上了中國歷史故事的外衣,因此這種「和魂漢才」式的敘事總給中國讀者一種若即若離、似曾相識又絕非本我的疏離感。

左起:井上靖、司馬遼太郎、吉川英治

陳舜臣則是帶有對中國、對中國歷史以一種敬仰和同情的情愫來進行文學創作的,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出一種不同於日本其他中國歷史作家的親近感。他大概與同樣根在中國又長於日本的另外一位大師吳清源先生相似,是中國文化的根基,給他帶來了創作的動力和靈感。

他認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然後,也是歷史。他說過:「歷史小說多半不就是作者依據史料的推理和虛構的混血兒嗎?也許是亂說,但我完全覺得歷史小說也包括在廣義的推理小說裡。」又說:「歷史時代要靠資料及其他來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終歸不外乎推理。」

有意識地把歷史題材與推理手法結合起來,既是歷史小說,又是推理小說,這似乎有點點怪異,但只要讀過陳舜臣的文字,你又會真心覺得寫的如此平靜和冷靜,那些歷史人物的心理活動,固然是陳先生的推理,卻又是可行可信的。正如陳先生的《小說十八史略》開篇寫道:「人,唯其人,一貫追究人,這是自古以來的中國人的史觀。」這是他給中國人總結的史觀,大概也就是他本人的基本史觀。

陳舜臣的歷史小說讀來很有趣,他說過:「歷史小說多半不就是作者依據史料的推理和虛構的混血兒嗎?也許是亂說,但我完全覺得歷史小說也包括在廣義的推理小說裡。」又說:「歷史時代要靠資料及其他來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終歸不外乎推理。」有意識地把歷史題材與推理手法結合起來,既是歷史小說,又是推理小說,具有兩種可讀性,恐怕日本小說界無有出其右者。

寫歷史小說需要正確的史觀與豐富的知識。陳舜臣也寫歷史通俗讀物,如《中國通史》,但小說是小說,史實是史實,他一向嚴加區別,不像某些學者取悅於大眾,故意把故事與史實攪在一起,蒙人賣錢。司馬遼太郎的史觀被稱作「司馬史觀」,他死後更被人張揚,陳舜臣也自有史觀,可惜日本還沒人歸納,可能這件事需要中國的研究者來做,而且更勝任也說不定。

司馬遼太郎,日本歷史小說家

作為同學、同行加摯友,司馬遼太郎這樣說他:「陳舜臣這個人,存在就是個奇蹟。首先,了解、熱愛日本,甚至對於其缺點或過失也是用堪稱印度式慈悲的眼光來看待。而且,他對中國的熱愛有養育草木的陽光一般的溫暖。再加上略微脫離了中國近現代的現場。在神戶過日常生活,也成為產生他觀察與思考的多重性的一個要素。對中國的愛與對神戶的愛竟不乖離,合而為一,真教人驚奇。」

陳舜臣很想寫王玄策,「歷史當然由勝利者來寫,而且多是從正統的立場加以選擇。例如王玄策三度出使印度,打仗也獲勝,卻可能因為他身份過低,新舊兩唐書都沒有立傳,而且著述也幾乎都失傳了。我也有拯救這種人的心情。」後來執弟子禮的小說家田中芳樹不負厚望,創作《天竺熱風錄》為王玄策樹碑立傳,想來陳舜臣聊可釋懷。

小說家陳舜臣也寫舊體詩。日本人一般是喜愛杜甫,有一種讀「私小說」似的情趣,不大接受李白那種誇張的表現,如「白髮三千丈」之類,但陳舜臣自稱是李白派。他吟有七律《古稀有感》,最後一句是「麒麟志在崑崙河」,曾撰文解釋給日本人: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而麒麟之志更高遠,是在那發源黃河的崑崙山,我也要像孔子一樣「絕筆於獲麟」。

陳寔的兒子們非常賢德,有「難兄難弟」之譽,更難得的是這種賢德遺傳到陳舜臣,文為德表,範為士則。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歷史小說一類由他確立,踵跡其後的有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

在日本文壇,陳舜臣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他開創了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歷史小說」一類,堅持用日文書寫著中國歷史;他是日本大眾傳媒的寵兒,經常露面NHK電視臺大話中國歷史,形象地講,陳舜臣正是「日本的易中天」;而在日本這樣一個有著「血統信仰」的國度,陳舜臣卻幾乎拿遍了直木文學獎、吉川英治文學獎、日本藝術院獎等文學獎項,被天皇授予了瑞寶三等中綬勳章。日本的勳章從高到低為:菊花、桐花、旭日、瑞寶、寶冠,還有文化勳章。除了只給皇族、政要的限制以外,瑞寶三等中綬幾乎是陳舜臣能拿到的最高獎賞。——他本身就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歷史就像是一名記性不大好的老人,儘管有很多刻骨銘心的事情會永遠刻在它的腦子裡,但被它忘記的事情卻往往多上百倍。因此,每當人們向歷史老人詢問一些過去的事情時,歷史老人也是含含糊糊的,它也許會告訴你曾經發生過什麼的,但是怎麼發生的,恐怕就再也記不起來了。而那丟失的記憶,便成為了好奇的人們想要拼命了解的謎團。

除了有專門的歷史學家,用了嚴謹科學的方法四處求證,試圖還原出歷史老人腦中那一塊塊丟失的記憶拼圖外,還有一種小說家,卻喜歡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大腦裡,以己度人,想要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一塊塊的歷史碎片之間拼接起來,然後大聲的宣布:瞧!這就是我創造的歷史! 昨天在日本逝世的陳舜臣,大致就是這種人吧。想起了他在《三國史秘本》一書的後記中所說的:無論如何,這都是我的三國故事。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司馬遼太郎稱,能夠讓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國歷史的,只有陳舜臣。這是因為他不是簡單地作為日本人去刻畫被客體化、對象化的他者中國,而是作為一名中國人,帶有關切、悲憫和同情地在敘述中國故事。從這一點來看,正是中國歷史的曲折磅礴造就了陳舜臣的作品,而陳舜臣的作品也讓更多的人愛上了中國歷史。

或許這也是陳舜臣的作品為何深受日本讀者的喜愛,而且為中國兩岸三地的歷史喜好者鍾愛,成為目前市場上歷史類讀物的暢銷書的原因吧。

- END -

[作者]陳舜臣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超人氣系列「神推理陶展文」第二彈大師手筆,神秘來襲!

©內容簡介:真相的終極意義在於,讓活著的人更好地活著。

三色屋老主人去世後,其子喬世修秉承衣缽做著家族貿易。然而,突然出現的同父異母的「大哥」讓喬世修深感不安。接著,廚子意外死亡,搬運工莫名消失,而妹妹和「大哥」又雙雙失蹤……三色屋籠罩在巨大的迷霧之中。


究竟誰是幕後主使?來歷不明的「大哥」有何企圖?妹妹為何突然離家出走?看似樸實的女僕,真實身份又是什麼?且看「神推理」陶展文如何抽絲剝繭,破解謎團!

相關焦點

  • 能讓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國歷史的,只有陳舜臣
  • 陳舜臣這個人,存在就是個奇蹟
    他本打算留校做學問,可是非日本人在國立學校的前途到講師為止,當不上教授(這個潛規則直到1982年才打破),只好走別的路。國籍變來變去,到底是什麼折騰了自己的命運呢?1990年,陳舜臣加入日本國籍。關於臺灣,他寫道:「也聽到有人說還是日本統治時代好些,其實並不是那樣的。那是另一回事,因為日本統治云云,怎麼說也是被外國控制。這種屈辱,朝鮮人也是有同樣感覺吧。
  • 陳舜臣:甘願守護人生之花的「文狂」
    恰逢日本早春之時,夫婦二人來到日本,以「三三九度」時的雙蝶酒壺來品酒,只盼夫婦二人舉杯同醉,雙雙臉上泛出微紅。(節選自陳舜臣隨筆集《麒麟之志》)書  名:《麒麟之志》作  者:[日] 陳舜臣 著   齊膺軍譯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書  號:ISBN978-7-5146-1691-0定  價:68.00元
  • 陳舜臣,他有一個屬於他的國
    後來,在舊書店裡分別找到了《青玉石獅子香爐》和《重見玉嶺》,後者在很多年後得以重新出版,又名叫《玉嶺的嘆息》。《青玉石獅子香爐》寫了一個玉雕師傅的痴迷和守護,那隻青色的玉雕香爐的故事,融合了世情和推理的元素,實在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至今仍會一遍一遍的讀,寫的真心好。而《重見玉嶺》倒是長,也好,但與前者比還是略輸一籌。
  • 左手與右手
    我們用秧擦,用青草揉,用香皂抹,幾天後,我的左手漸漸乾淨了,還能稱得上嬌柔可愛,可右手比左手明顯地變得又粗又胖,而且指甲上、手丫裡那抹金黃頑固地像從娘胎裡帶出來長在上面似的不肯退去,我滿腔怨恨可著勁兒擦,右手痛苦地呻吟著:「誰讓你分工不均,讓我長期泡在水裡呢?"
  • 戒指戴左手還是右手好
    不戴右手,因為右手幹活,容易碰撞、丟失、磨損,左手一般不幹活,所以戒指戴左手。而老祖宗的左手戴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有不同含義,當然,這個民俗也不是每個同志都很熟,我也知道我們一般老百姓其實不講這個,一般老百姓戴戒指講什麼?能戴在哪個指頭上就戴在哪個指頭上。但是老祖宗有講究,老祖宗講究是拇指一般不戴。食指戴戒指是什麼講究,食指戴戒指是表示求愛,就是沒對象想找。
  • 35部日本經典偵探推理小說 書單
    發生在日本偏僻村落中的血腥推理事件,緣起20年前種下的禍根,孰是孰非,愛恨交錯。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充滿日本民族化的特徵的復仇,向讀者揭示迷案的真相,是那麼的無奈,極富悲劇色彩。松本清張 《隔牆有眼》[目の壁,1971]群眾出版社,1999年日本推理小說社會派的代表作,通過企業普通職員的死亡事件牽涉出更為黑暗的內幕,揭示日本社會的弊端,發人深思。這種藉助普通人的調查破案方式是社會派推理的重要手法。
  • 左手親情右手愛
    左手親情右手愛 2018-01-16 16:17 來源:德州新聞網 編輯:徐佳毅
  • 手串戴在左手還是右手?左手贈運右手闢邪,還有一個禁忌不要犯
    ,右手能闢邪去除負能量,還有這樣的一個禁忌,大家記住不要犯哦。戴在左手,帶來好運對於出席一些對自己比較重要的場合的時候,建議講手串佩戴在左手上,踢被是反坐的時候,將手串戴在左手上,能夠讓我們恢復理性,還能夠緩解我們的壓力哦,長期佩戴在左手可以給我們帶來好運,增幅增壽。
  •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結果呢?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後面一句是什麼?「鼻子睛動一動耳朵,裝乖耍帥換不停風格」,答案出來了啊,乖是裝出來的,帥是耍出來的,這風格嘛,自然是隨意切換的,誰說我是乖乖好少年了,明明早就告訴你們了啊,這是裝的! 所以,作為一個立體的人,沒有人是完美的,偶像也不是,唱左手右手慢動作的人更不是。
  • 左手天堂,右手地獄
    荊慕仰天長笑,左手緩緩撫上右邊的斷臂,只眨眼之間,右手又完好無損地重現在眾人眼前,驚得眾人紛紛後退。「我要你們——全都去死!」荊慕紅了眼眶,語氣決絕擲地有聲,「這是你們欠我的!都——去——死——!!!」荊慕顫抖著抬起右手,絲絲猶豫之後,閉上雙眼從右手掌心湧出一股黑色的死亡氣流狠狠揮向人群。只頃刻,之前還叫囂憤怒的村民一一倒地,無一生還。
  • 日本的招財貓還有這些講究?舉右手招財,舉左手招什麼?
    話說日本人是真的愛貓,不僅把2月22日定為「貓之日」,還創造出了「招財貓(招き貓 )」這樣的吉祥物。大家注意過嗎?招財貓有時候舉左手,有時候舉右手,甚至還有不同的顏色,這是為什麼呢?關於招財貓,或許有很多我們並不了解的小知識在裡面呢!
  • Garmin | 所以,手錶到底應該戴在左手還是右手?
    第一個戴表的人類,卡羅琳‧繆拉王后和她的女兒這張畫現存於凡爾賽宮內可惜的是,繆拉王后當年那塊表幾十年後不知所蹤,也沒有留下任何設計草圖和使用規範——比如,「人類第一塊表」究竟是戴在左手還是右手上呢介於絕大多數人都是右利手,右手更多時間要比左手更為忙碌,故而很多人都習慣性的將手錶戴在左手手腕上。手錶誕生之初,人們往往很頻繁的看時間,且佩戴者也多為在工作中需要知道時間的人。誰都不願意停下在幹活的右手——這樣一來,似乎手錶佩戴在左手就很理所當然了。
  • 《我的左手扶住你的右手》夫妻就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樣
    《我的左手扶住你的右手》夫妻就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樣 發表時間:2011-08-02   來源:人民日報   《我的左手扶住你的右手》(喬葉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好多讀者被這位弱女子寫的書打動了。
  • 為什麼是《左手指月》而非右手?有什麼講究?
    中秋晚會上,薩頂頂再次唱起了讓眾人沉醉的《左手指月》。當我耳邊再次響起這首歌的時候,不僅僅是聽旋律了,還細細的品味著這首歌的歌詞。這才感受到,歌詞的創作者,一定是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的人。在這裡,從道家的文化出發,我們看看這首詞裡有哪些道家的好東西。
  • 江戶川亂步:日本推理小說之父
    作為活躍在日本大正年代到昭和年代的推理小說家,江戶川亂步的大名直到現在依然如雷貫耳,在推理小說愛好者的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神聖地位。中學時期,他大量閱讀了押川春浪和黑巖淚香的小說,這兩位作家,前者奠定了冒險小說的根基,後者則翻案(將外國小說按照本國的風俗、人名、地名等進行翻譯改寫)了大量外國科幻、推理小說。這些作品,尤其是歐美的偵探小說極大地影響了亂步,1919年,亂步在《新青年》上發表了處女作《兩錢銅幣》,這部作品被森下雨村和小酒井不木大加讚賞,讓他在還處在黎明期的日本偵探小說界留下了耀眼的第一步。
  • 如何訓練你的左手跟右手一樣?
    而且在許多作品中,用左手的樂章很難彈奏,這也不是假話。那麼,怎麼來改進你的左手功夫,不僅只是對付這一挑戰,而且使你左手彈出的每一個音符都很有自信,有靈活性,精細微妙和節奏嚴謹呢? 再說,若你碰到不知什麼原因,你的右手不能彈了,怎麼辦?我自己就有經驗,當我的肩膀受寒,右臂長時間不能活動,這也成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壞事變好事,讓我的左手來代替右手。
  • 小雅的童話258,左手和右手
    好吧,也許飛來的是烏鴉巫婆,反正10個小精靈是真的,長大後它們就成了我的10個手指頭,把它們連在一起的,就是我的左手右手嘍。它們相處的真是好,右手把食物送進嘴裡的時候左手就託著盤子,右手擰瓶蓋的時候左手就扶著瓶子,右手寫作業的時候,左手就翹著二郎腿看著,偶爾敲敲桌子打幾個節拍,逗個樂子。不過,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小事兒,在同一個時間,右手畫了一個圓,左手畫了一個方,我說,右手厲害吧,畫了一個圓。左手說,畫圓為什麼厲害呢,我畫了一個方。
  • 看手相是看左手還是右手
    ■看手相是看左手還是右手        男左女右的理論在中國廣為盛行
  • 為什麼用左手倒茶,右手倒酒?其中的緣由你想不到!
    說起倒酒倒茶可以說是飯桌上的禮儀了,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用左手倒茶,右手倒酒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先說倒酒為什麼用右手,不管是白酒還是葡萄酒、酒瓶還是酒壺,都是比酒杯重得多,右手更能夠承重,這是生理構造決定的。倒茶也同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