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和許多相同的故事一樣,我和玉兒是父親指腹為婚的產物。那年冬天,玉兒的父親和我的父親,都在大巴山深處的一個林場裡當伐木工人,他們在一次從林場歸來的小酒館裡,酒醉後,就拿自己老婆肚子裡的孩子指腹為婚。於是,當玉兒和我出生之後,我就開始有了一個未來的媳婦。
玉兒和我同在一所學校裡讀書,鄰裡鄰鄉的,許多同學都知道我和她之間的事兒,這很讓她為難。後來,玉兒因燒飯時燙傷了腳,在家休養了幾個星期,腳醫治好後,她怕跟不上學習,就再也沒有回到學校。
玉兒在家著實是個好的幫手,洗衣、做飯、打豬草、種莊稼,樣樣在行。在小學和初中的那些日子裡,按照大巴山的風俗,我要經常去玉兒家,還要帶上一些禮物,大人說這是禮節,是因該要做的。可玉兒從來沒有到我家來過,我知道她怕人家笑話。在玉兒家裡,經常是玉兒炒菜我遞盤,兩個人總是很默契。
02
中考後,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學校在縣城,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在學校裡,我曾給玉兒象徵性地寫過一封信,輕描淡寫地談了一些我們的感情,請她一定相信我,等我。並在信的結尾,勸她要一定要注意身體,不要太苦了自己,可她沒有給我回信。
冬天要來的時候,玉兒徒步走了8個多小時的山路,到學校來看我。她不敢進學校,就在校門外等我。跑出去見她,她正在肆掠的寒風中,顯得特別的單薄。她說天氣涼了,怕我感冒,就連夜為我趕織了一件毛衣。望著玉兒,我發覺她比以前消瘦多了,好像剛剛才大病一場。我想對她說點什麼,可一句話也沒有說。於是,我就拿出新近發表的文章給她看。我知道玉兒雖然讀不懂,但她的心裡一定會很開心。這時,我就很自然地看到玉兒淺淺的笑了,我第一次發現,玉兒的笑其實真的很美。
那天,我執意留玉兒住一晚旅館明天再走,可玉兒卻晃了晃手中的手電筒說,她不怕走山路,家裡還有許多農活在等著她。就在玉兒轉身回家的一剎那,她突然轉過身俯在我的耳邊,悄悄地對我說,她只是真的想來看看我。然後像一陣風似的,飛快地離開。
03
不久,我收到了母親託人給我帶來的一封信。信上說她一連病了一個多月,是玉兒到我們家擔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擔子。四畝多的農田,是玉兒起早貪黑的把小麥和油菜的種子播在了田裡,還把母親服侍得很周到,家裡也收拾得井井有條。讓我在學校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對玉兒好一點。讀了這些,我用被子包著自己的頭,躺在床上悄悄地痛哭了一場。
玉兒再到我們學校來的時候,已是高三的下學期。她說怕我學習太累營養跟不上,就給我帶來許多好吃的。走的時候,玉兒一臉的沉默,她只對我說了一句話:為我考上大學好嗎?
那年七月,我落榜了。我把自己關在一間房子裡,撕掉了所有的文學書和課本,然後便躺在床上蒙頭大睡,好幾天不吃不喝,急得父母團團轉。玉兒來了,敲著門,不斷地喊著我的名字,我沒有理她,當我真切地聽到她在門外哭了,強烈的不忍,最終開門,然後一起抱頭痛哭。
04
不久,我和玉兒的婚事便進入到雙方父母的議事日程,免得大人之間都有一份沉重的心事。這時,我仍在為自己的前途和學業著想,還沒有考慮結婚的事。於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玉兒。玉兒只是說沒有關係,玉兒只是說,男子漢就應該多出去闖闖,說著說著,玉兒就不說話了,大滴大滴的眼淚早已鋪滿了她的臉龐。而我也知道,在貧困落後的大巴山,姑娘家如果到了二十多歲,那將意味著什麼,玉兒的確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等待這份遙遙無期的答案。
從玉兒家出來已是下午,下著紛紛的小雨,我沒有打傘,緩慢的走在窄窄的田埂上,玉兒就緊緊地跟在身後送我,我轉過身,喊她不要再送,她就很聽話的站著,一動不動。走了很遠,我再次轉身,她還是站在那裡,一直遠遠的望著我。終於走到一個拐彎的路口,我一閃,就躲在了玉兒望不到我的地方。緩緩地蹲下身,我想我終於可以哭了。
05
後來,我到廣東去打過工,吃過很多苦,經過了一段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年後又回到了學校,坐進了補習班,經過努力,我終於拿到了一張進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走的前一天,家裡為我擺了酒席。請了許多客。玉兒也來了。這時她已嫁為人妻,媽媽說,她男人是開拖拉機的,待她很好。那天,玉兒喝了好多的酒,任何人都勸不住,她還不斷地說著一些大家都無法聽懂的話,但大家心裡其實什麼都已明白。玉兒的父親和我的父親也躲在遠遠的堂屋裡,喝得天昏地暗。看著玉兒和兩位老人的樣子,我竟然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居然沒有忍住哭聲和眼淚。
我端著一大碗酒,一步一步走向兩位已經頭髮斑白的老人,沒有說話,一仰脖,酒便譁譁地淌進了我的喉嚨。我又倒了一碗,一步一步走向玉兒,她正兩眼通紅,一臉的微笑,雙手正緩緩舉起酒碗,然後一動不動,等待我們逐漸縮短的距離。我一步一步靠近,碗也一步一步靠近,就在兩個人五味雜陳的澎湃裡,酒,慢慢地,慢慢地淌進了彼此的喉嚨;慢慢地,慢慢地麻醉了彼此的心;慢慢地,慢慢地,讓原本兩個可以靠近的人,在這一碗酒後,就已經永遠的分開了。
06
於是,冥冥之中,我突然想起了《詩經》裡的詩句: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我潸然淚下。
(作者簡介:王謙,大型原創舞臺劇《少年先鋒頌》《欲殤歸》《心歸何處》編劇,先後有十餘部紀錄片、專題片獲國家、省級大獎。國家級十集大型文獻專題片《川鹽古道》總撰稿。微電影《拐杖上的天空》《第100封信》編劇。有文學作品被收入《讀者》(原創版)5年精品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感動小學生100篇哲理散文》《品悟》《十六種天空》等多種選刊合集。
(夢兒:自由散人,酷夢女子;淨塵養心,以詩得樂;祖籍山東,現居江西;人生無常,了悟瞬間;塵世煩憂,但求平凡。愛好朗誦,聲情並茂。)
卑微如草,只為心靈的歌唱
生命若花,只為一路的芬芳
我們相約,在王謙寫字的地方
相約王謙,相約遠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