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錯失真愛、戀上姐夫,玉兒三段失敗感情的啟示

2021-01-11 騰訊網

玉兒,出身玉器世家,奇珍齋梁亦清的小女兒,璧兒的妹妹,新月的母親,雖然小時候經歷過喪父之痛,有過苦日子,但相比姐姐璧兒來說她是幸運的。

姐夫韓子奇和姐姐的努力拼搏,使得奇珍齋的名號廣為人知,為玉兒提供了相對富足的物質基礎,加上自身的資質、稟賦與努力,玉兒考上了燕大(北京大學前身),後來在英國又考取了牛津大學,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知識女性並不在多數。

這樣的天之驕女,本應該有著光明、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人生,然而玉兒的三段感情卻都是錯誤的選擇,不能不說與她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係。

一、 懵懂年少,所愛非人。

玉兒的初戀,發生在燕大校園裡,本以為會是終生的伴侶,卻無意之中發現戀人楊琛是出賣同學、導致同學慘遭殺害的無恥之徒,失敗的初戀讓玉兒視愛情如洪水猛獸,社會的動蕩,讓玉兒從校園逃避回家,又進而偷偷跟隨姐夫上了火車,遠走海外。

二、 恐懼愛情,錯失真愛。

上天是仁慈的,或許是為了彌補她失敗的初戀,又安排了奧利佛·亨特來到她的身邊,寄居亨特家三年的時間裡,玉兒的房間每天都有奧利佛送來的鮮花,然而面對奧利佛的表白,玉兒卻退縮了,因為楊琛的面孔、失敗初戀的陰影在奧利佛表白時出現,玉兒把對楊琛和失敗初戀的厭惡之情都投射到奧利佛的身上,並拒絕了奧利佛。

然而因為玉兒和姐夫韓子奇又寄宿在亨特家,所以這樣的拒絕又並不是那麼徹底,於是在奧利佛的心裡,還殘存著能爭取到玉兒愛情的希望。

而這樣的希望,隨著奧利佛在為玉兒買鮮花、糖炒慄子回家途中遇到空襲、死亡而終結。

三、 無視規則,終身痛苦。

異鄉、戰爭、死亡,在這些陰影的籠罩下,加上韓子奇又接到家裡的來信(韓子奇的仇敵蒲壽昌以韓子奇帳房先生侯先生的語氣寫的「假信」),以為韓太太已經和姑媽、天星離家出走,投親奔友,不知死活。

在這樣的情形下,玉兒向韓子奇表白了,而誤以為妻子和兒子不知所蹤、不知道戰爭何時才能結束、以為再也不會回到家鄉的韓子奇,竟然和玉兒結合了,並且有了愛的結晶——新月。

如果他們一直呆在國外,或許還能相知、相伴、相愛,平穩過一生。然而戰爭最終結束了,出於對故土的留戀,韓子奇和玉兒最終踏上了回家的路。

當三個人見面的那一天,家庭矛盾不可避免的爆發,相比玉兒,璧兒更懂韓子奇,她知道,留下玉,就留下了韓子奇。

而韓子奇,為了玉,為了重振奇珍齋,最終選擇留下,就此與玉兒分道揚鑣。

玉兒再次孤身出走,留下了新月,以及新的悲劇的開始。

當然,這樣的家庭人倫悲劇並非玉兒一個人造成的:

在韓子奇收到亨特的邀請準備遠走英國躲避戰亂的時候,璧兒不願意舍家舍業——奇珍齋、博雅宅,都是她和韓子奇辛辛苦苦拼搏而來的,在玉兒看來,姐姐是抱著金元寶跳井——捨命不舍財。璧兒寧願守著家、守著業,不隨著自己的丈夫背井離鄉,就已經預示著夫妻二人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分道揚鑣。

而韓子奇,在前半生從孤兒到玉匠到「玉王」的逆襲中,取得了事業上的巨大成功,但在後半生的婚姻家庭方面,卻是極其不幸的,這樣的不幸,在於他一生對玉的摯愛,遠遠超過了家人、情感,對璧兒、玉兒,他不是好丈夫;對天星、新月,他不是合格的父親。被玉迷了眼,名為玉王,實則連玉奴都算不上。

玉兒,雖然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對於人情世故的體察不夠,對於社會規則又不予遵守,在姐姐和侄子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和自己的姐夫表白、結合,生下女兒,回到北平家中,見到姐姐,還毫無悔意,因為在她心裡,愛情至高無上,她可以蔑視規則,但韓子奇卻不能,也更不會為了愛情捨棄玉。

白手起家的事業型男人(如果已婚就更糟糕),他的世界除了愛情還有太多太多東西——事業、責任、社會地位、名譽等;比較起來,奧利佛這樣的富二代,從小物質富足、父母恩愛、家庭幸福,又受到過很好的教育,他能給予玉兒的愛情,更純粹、更濃烈、也更長久。

然而,我想,從玉兒失敗的三段感情裡,還是有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可以被吸取:

01談戀愛的話,如果自己年輕、識人不清,可以請父母、朋友幫忙看看。父母畢竟閱歷多,一般更會識人,而朋友則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更容易看得清。而且,最好不要偷偷摸摸地戀愛,戀愛也是一種社會關係,如果要走向婚姻的話,遲早要向家人、朋友公開,那麼不妨早一點讓家人、朋友幫忙把把關。

02不要把對失敗的戀愛、錯愛的人的看法和印象投射到新的關係中去。如果決定開始新的感情,一定整理好自己的內心,要向過去的感情說再見。

0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碰已婚男人,既然我們生活在現實裡,就要遵守現實社會的規則。作為第三者,既不受法律的保護,又不被道德所認可,短暫的愛情之後,是長久的痛苦和人生的錯位。

成年人的錯誤,最終承受的卻是無辜的孩子。當年初讀此書,羨慕新月的美麗、聰明、愛情,如今只悲嘆她缺失的母愛和早逝的生命。

愛與恨,貪癲痴,最終隨著葬禮而結束。

希望每個女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生活,在規則之內自由地愛。

相關焦點

  • 愛恨情仇,這場葬禮是情葬——讀《穆斯林的葬禮》
    很多人始終逃不出那個「情」字,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的一場場繁雜盛大的穆斯林民族葬禮寫滿情起情滅,究竟是誰的葬禮呢?葬穆斯林民族的過往,葬玉,葬情?我不知道,但是我明白的是情是故事的一座墳,葬著的更多是未亡人。這裡面,有「回回」對穆斯林傳統的信奉,有韓子奇等人對玉的情有獨鍾,有親情,友情,其中更多的情是那所謂的苦澀的禁果——愛情。
  •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飽受爭議的文學名著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代人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本書向人們展示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與習慣,也塑造了許多悲劇人物,讓人們深陷其中,被各種人物的悲慘命運所打動。
  • 《穆斯林的葬禮》:還記得那場寸斷肝腸的葬禮嗎?
    敲下《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時,新月那場寸斷肝腸、撕心裂肺的葬禮依然使我潸然淚下。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幾年前,故事情節基本忘完了,甚至不記得作者的名字,只記得這是一本描述少數民族穆斯林幾代人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
  • 【名著連播第43集】《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盪氣,餘韻繞梁!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聽名著】李慧敏&徐濤《穆斯林的葬禮》(43)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第43集。一千三百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穆斯林日夜朝拜的聖地,乾燥的麥加湧流著汩汩不絕的「贊穆贊穆」泉,啊,「贊穆贊穆」,這正是韓子奇的愛子天星的經名!船達吉達港,正是太陽平西、穆斯林做哺禮的時刻,滿天紅霞映在紅海上,天上人間是一個金子做成的世界,宣禮的聲音響起來,港口上的一切工作人員都放下了忙碌的事務,匆匆地撫摩著地面沙土以「代淨」,然後朝著東方虔誠地禮拜。
  • 《穆斯林的葬禮》:人生是一場悲劇美
    三天,我讀完了霍達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卻仿佛跨越了一個世紀,見證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這部被譽為「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展現的是浩瀚的歷史長河裡,一個個生命個體痛楚的命運與艱難的抉擇。我相信勾勒出如此壯闊畫卷的人一定經歷了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和無數次靈魂之路上的求索與搏擊。一段往事,一曲殤歌這部小說成稿於1987年,1988年初版。它所講述的故事大致發生在二戰期間,歷經三代人,以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結點。
  • 一周壹書|《穆斯林的葬禮》多元衝突下的沉重悲劇
    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冰心什麼樣的小說是好的小說?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基於各自價值觀的答案。上了近20年的學,讀了不少類型的小說,在我看來,能觸動人心,給人啟迪的就是好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在近年來毀譽參半,網上批評聲音不絕於耳,覺得它配不上茅盾文學獎的榮譽。
  • 《穆斯林的葬禮》: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原諒生活的不完美
    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說:「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舍晝夜,無盡無休.」的確,當一個平凡人把信仰深刻在骨子裡;當一個男人愛上了妻子的妹妹;當一個單純美好的女子,遇上了最純潔的愛情,卻命不久矣。當這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家族之中,悲劇與喜劇也就開始輪番上演了。這世間的幸與不幸,隨之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 《穆斯林的葬禮》,值得一讀的好書!
    花了一周的時間,終於看完了《穆斯林葬禮》!真是一本奇書,掩卷之際竟是戀戀不捨!難怪這本書被盛譽為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浮沉,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 聽名著:穆斯林的葬禮(43)
    一千三百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穆斯林日夜朝拜的聖地,乾燥的麥加湧流著汩汩不絕的「贊穆贊穆」泉,啊,「贊穆贊穆」,這正是韓子奇的愛子天星的經名!船達吉達港,正是太陽平西、穆斯林做哺禮的時刻,滿天紅霞映在紅海上,天上人間是一個金子做成的世界,宣禮的聲音響起來,港口上的一切工作人員都放下了忙碌的事務,匆匆地撫摩著地面沙土以「代淨」,然後朝著東方虔誠地禮拜。
  • 穆斯林的葬禮001、002、003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冰心《穆斯林的葬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僅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些偉大巨著一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冰心先生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 穆斯林的葬禮
    在親人無常之後應該做的:  穆斯林對喪葬都遵循以下基本過程﹕一、殯禮前:1、一個人停止了呼吸﹐並且獲得了死亡的確認﹐首先幫助他把雙眼閉上﹐用毛巾把他的下巴託起合上嘴,有鬍鬚者要把鬍鬚捋順。然後幫助他脫去平常的衣服﹐把身體放平﹐雙腿順直﹐用白布把「埋體」(屍體)蓋上。
  •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文字質樸,內容真切闊大,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梁亦清的死悲壯淋漓、令人震撼。他將一生都傾注於雕玉,每一件都精緻無比。他就像一個永不停息的鐘,恪守祖訓將一生奉獻給玉。最終也倒在了刻玉過程中。本書是以韓子奇為核心而展開,他是一個準備跟著巴巴去到麥加朝聖的回回,因在梁家對玉器產生興趣,便留了下來。玉器梁這一稱號也是在他手下熠熠生輝,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 《穆斯林的葬禮》韓子奇才是悲劇的源泉,毀了兩個女人,更毀了兒女...
    第一次讀《穆斯林的葬禮》時,是在小學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年紀小,心疼新月的同時,只感嘆造化弄人。可二十年後再讀,才發現,兩個女人的悲劇和兒女的不幸,皆是由男主角韓子奇一手造成的。 梁亦清是個玉器雕工師傅,手藝一流,卻不擅長經營,只得掙點辛苦錢。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銷量突破300萬冊,將拍成電視劇
    《穆斯林的葬禮》出版27年來正版銷量突破300萬冊。《穆斯林的葬禮》出版以來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說連播》所做的聽眾最喜歡的小說民意調查顯示,《穆斯林的葬禮》和《平凡的世界》並列第一。
  • 《穆斯林的葬禮》:我懷念小時候的媽媽,看哭無數人!
    每次讀到《穆斯林的葬禮》韓新月得知親生母親是誰時,總是忍不住心疼這位懂事又可憐的女孩。儘管她已經病得很嚴重,但她微笑著想念媽媽梁冰玉。01 為什麼新月對媽媽的思念會如此濃烈?然而新月無論如何的取悅和親近母親,母親也總是淡淡的一副不耐煩和疏遠感,於是新月也就接受了生活的現狀和感情,很懂事的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問。而在新月即將失去生命時,父親韓子奇才告訴她真相:她媽媽另有其人,而且是在大洋彼岸。
  • 3分鐘讀懂《穆斯林的葬禮》,幸福和苦難都是人生必經的道路
    ----摘自《穆斯林的葬禮》前段時間,有位朋友問我,能不能給他推薦一本可以讓人哭得稀裡譁啦的書。我想了一下,就給他推薦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小說。今天,我們也花三分鐘來讀懂這本優秀的小說。01《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書中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韓子奇去朝聖路過梁亦清的玉器店,因不小心摔碎了梁亦清的玉碗而留下做了學徒。梁亦清有兩個女兒,梁君壁和梁冰玉,他是一個回族的手工匠人,多年來靠製作玉器經營著奇珍齋。
  • 《穆斯林的葬禮》:如果愛情註定是悲劇,那就定格在幸福的一刻吧
    憶起《穆斯林的葬禮》已經不能確切地記清是幾年前讀的這本書了。只知道當時是躺在學校宿舍的床上打著手電筒讀完的,讀過以後,深深地感動,抱著被子,久久不能入睡——這樣的印象讓我覺得我應當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讀完這部由回族女作家霍達撰寫的小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