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著】李慧敏&徐濤《穆斯林的葬禮》(43)

2021-02-26 千紙鶴之聲

     編輯丨千紙鶴之聲(miaoxudong_1971)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第43集。

夜深沉,黑色的波濤載著一葉孤舟、載著人們各自不同的希冀和抑鬱,載著不可知的關於未來的夢幻,向天涯走去。

艙裡一片沉寂,韓子奇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輕輕地走出艙門,來到空蕩蕩的甲板上,手扶著欄杆,看那黑色的海水在船舷旁邊翻騰,忽而湧起雪浪,忽而又把泡沫擊得粉碎,拉成一條條藕斷絲連的網線,像大理石的紋路,變幻無窮。偶然從波浪裡跳出一串串飛魚,展著像翅膀似的長鰭,「潑喇喇」畫出優美的弧線,像海的精靈,在月光下轉瞬即逝。抬頭看天上,一彎新月像一隻玉玦,滿天星鬥如同撒滿了珍珠。海上的天空,沒有風沙,沒有煙塵,好似一塊巨大的墨玉,晶瑩,幽深,仿佛高不可測,又仿佛伸手可以觸摸,一塵不染的星月,比在陸地上空更貼近人間。

望著靜穆的星月,望著天際隱隱可見的阿拉伯半島的淡影,他想起了五百年前中國人的聲勢浩大的航行。三保太監鄭和的船隊正是沿著這條海上航線,乘風破浪,跨過小半個地球,將中國文明和友誼傳布天下;如今,他的不肖子孫卻乘坐著外國的輪船倉皇出逃。歷史無意嘲弄人,人卻不得不直面無情的歷史!

他又想起了另一個人,身無分文走天下的吐羅耶定巴巴。十八年前,他追隨著祖先的蹤跡走去了,朝著聖地麥加!他那老邁的身軀,穿著草鞋的雙腳,將怎樣走完這茫茫徵途?他現在在哪裡啊?

船繞過南葉門的尖角,駛進了狹長的紅海,撫著右舷看去,就是沙烏地阿拉伯了。沙烏地阿拉伯,這片燥熱、貧瘠的土地,大部分面積被灼熱的砂礫覆蓋,也沒有秀麗的風景,也沒有繁華的都市,甚至全境沒有一片湖泊,沒有一條河流,但是,這裡卻誕生了一個偉大的人,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的聖人穆罕默德,他在公元七世紀初創立的伊斯蘭教,以極大的感召力統一了他的國家,並且風靡全世界,成為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徒人數達數億計,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一千三百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穆斯林日夜朝拜的聖地,乾燥的麥加湧流著汩汩不絕的「贊穆贊穆」泉,啊,「贊穆贊穆」,這正是韓子奇的愛子天星的經名!

船達吉達港,正是太陽平西、穆斯林做哺禮的時刻,滿天紅霞映在紅海上,天上人間是一個金子做成的世界,宣禮的聲音響起來,港口上的一切工作人員都放下了忙碌的事務,匆匆地撫摩著地面沙土以「代淨」,然後朝著東方虔誠地禮拜。現在,麥加是在他們的東方了,穆斯林總是從自己所處的地分辨認麥加的方向。一股奇特的魅力把韓子奇和梁冰玉召上岸去,望著夕陽中清真寺金色的尖頂,他們默默地肅立,誦讀著前輩人傳下來的清真言。十八年來,韓子奇已經把吐羅耶定巴巴傳授的拜功荒疏了,一直在學校讀書的玉兒則從沒有和母親、姐姐那樣一日五拜,此刻,也許他們的姿勢不合乎經典,但是,他們卻感到一股震懾靈魂的電流傳遍全身……韓子奇麻木了,他覺得吐羅耶定巴巴正在一個無法追尋的地方召喚著他,期待著他!

吉達港距離麥加還有三百公裡的路程,他不可能前去了,何況現在也不是朝覲的時節。當天夜裡,「海豹」號又載著他繼續前進了。主賜福給您,吐羅耶定巴巴!如果您還活著,您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您已經「無常」,也一定進入了神聖的天園!我走了,也許會讓您傷心失望,您的易卜拉欣沒有跟著您把路走到底,這十八年來,我被心中的另一個神靈所主宰,成了玉的奴僕!

漫長而艱難的航程還在繼續,「海豹」號不知疲倦地向前駛去,穿過平靜而荒涼的蘇伊士運河,穿過由眾多的活火山環抱的地中海,穿過西歐的「生命線」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浩瀚的大西洋,轉而向北,船尾的「米」字旗在英吉利海峽的撲面涼風中歡快地飄舞,大不列顛島終於遙遙在望了。

「到家了!到家了!」沙蒙·亨特興奮地喊著,拉著他的朋友走上甲板,手舞足蹈地指點著,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的祖國。「海豹」號響起悠長的汽笛,緩緩駛進泰晤士河滾滾的濁流,倫敦的塔橋向兩側升起,為遠道歸來的遊子敞開家門,薄薄的晨霧中,挺立著威斯敏斯特教堂七十米高的尖頂,雄渾深沉的鐘聲響了,這是作為全世界標準時間的格林威治鐘聲!倫敦,零度子午線貫穿的地方,地球的起點,世界時間的起點!

身穿中國長衫的韓子奇,默默地隨著沙蒙·亨特,踏上這陌生國度的土地,霧中的倫敦,使他不辨東西,恍若置身於夢幻之中。摩肩接踵的英國人向這兩個與眾不同的東方人投去好奇的目光,他突然意識到,在這裡已經很難看到自己的同類了。但他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之間顯露自己的惶惑,故意做出輕鬆的樣子,問玉兒:「怎麼樣?你終於如願以償了!」

玉兒卻沒回答他,伸手拉著他的袖子,羞答答地跟在後面,像個初次進城的鄉下姑娘,沒有在船上那麼談笑自如了。

「你是不是不舒服?」韓子奇小聲問她。

「不是,」玉兒眼睛紅紅的,「我……想北平!」

韓子奇頓時覺得全身都鬆懈了,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既然這樣,又何必要來呢?」

亨特一家以極大的熱情迎接中國來的客人,當然不會像亨特所說的那樣像歡迎女王似的熱烈,卻也已經驚動了全家——其實,他們全家加上亨特也只有三個人。

亨特太太,一位挺「富態」的中國婦人,年紀約摸四十五六歲,胖墩墩的,穿著一條肥大的長裙,身材確顯得矮一些,但並不像亨特形容得那麼「平庸」——也許是他在中國學會了自謙。亨特太太的膚色淺褐,柳眉杏眼,眉弓略高,一眼可以看出是中國閩、粵一帶的血統。她匆匆地跑出門來,望著遠道歸來的丈夫,驚喜地叫著:「噢,上帝,你總算回來了,沒有死在袁世凱的手裡!」她對中國了解得太少了,不知道袁世凱已死了二十年,現在中國的戰爭和他沒有什麼瓜葛了。

「爸爸!」年輕的小亨特搶在媽媽的前邊,勾著沙蒙·亨特的脖子,「為什麼不打個電報?我好去接您!」

「我自己也不知道哪天到家!」老亨特慈愛地笑著,對兒子和太太說,「這就是我尊貴的朋友……」

小亨特快活地嚷著,說的是不太熟練的中國話:「我知道,一定是韓太太和韓先生!」

玉兒的臉紅了。

韓子奇連忙解釋:「不,這是我的師妹梁冰玉……」

「師妹?什麼是師妹?」小亨特仍然聽不明白。

「是韓先生師傅的女兒,同時也是韓太太的妹妹,」沙蒙·亨特只好這樣詳細解釋,並且埋怨兒子,「你莽莽撞撞地,弄錯了,應該向梁小姐道歉!」

「很抱歉,梁小姐,韓先生!我父親的信裡沒有說清楚,」小亨特並不覺得尷尬,還是那樣談笑自如,「不過我是衷心歡迎你們的,特別是這位美麗的小姐,上帝可以做證!」

他熱情地向玉兒伸出手去,玉兒勉強地和他握了一下,這個白皮膚、高鼻梁、黑頭髮、黑眼睛的小夥子,第一次見面卻沒有使她感到親切。

「我叫奧立佛,」他又殷勤地和韓子奇握手,「歡迎您,中國的『玉王』!」

一聲「玉王」,使韓子奇心中一震,剛才的小小的不愉快立即被抵消了,他突然感到經過兩個多月海上旅行之後的一絲快慰。

亨特太太這才插上嘴和客人說話:「請進去吧,韓先生、梁小姐!」

韓子奇覺得她的口音有些耳熟:「亨特太太的府上是……?」

「祖籍漳州,」亨特太太說,「不過我是出生在倫敦的,從來也沒有回過老家,中國字認得也不多,只是小時候跟父母學說一點國語……」

「您的國語還是帶閩南口音啊!敝鄉原是泉州,我們還是鄉親呢!」

「是嗎?那就是我『娘家』的人啦!」

這意外的同鄉之誼,使亨特太太和韓子奇都喚起對故鄉的深切情感,「請坐,請坐,家鄉人!」亨特太太格外興奮。

亨特家的客廳是個中、西參半的「混血兒」:西式的大壁爐、枝形吊燈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沙發,與明式的硬木桌椅、百寶格硬木櫃並存,很像沙蒙·亨特在北平的住所。韓子奇和玉兒坐在硬木椅上,覺得還有幾分像在中國。亨特太太捧上茶來,竟也是中國的青花瓷蓋碗兒,韓子奇端起來,親切地抿了一口,裡面泡的是福建的「鐵觀音」,勁兒夠大的!

亨特太太湊過來,端詳著他碗裡水面上漂浮的茶葉,韓子奇以為她看出來了客人對茶的不習慣,便禮貌地說:「謝謝,很好!」

亨特太太細看了一陣,說:「是很好,您看,這茶葉正好組成一個『Ⅴ』字,你們的到來大吉大利啊!」

韓子奇莫名其妙,沙蒙·亨特笑著說:「她在給你們算命呢!恐怕她搞的這種名堂,是中國古代用著草佔卜的巫術在西方的變種!」

韓子奇笑了,玉兒也忍不住笑起來,這是她自從踏上英國的土地第一次露出笑容。

客人用過了茶,亨特太太端上了早餐。英國人是很講究早餐的,和晚餐並重,午飯則很隨便。早餐一般吃麥粥、煎雞蛋、麵包、燻鹹魚和果子。今天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亨特太太特意做了清蒸海鮮、蠔油鮮菇、威化牛扒、香酥雞脯等等英國菜,擺得桌於上滿滿的,餐具有刀叉,也有筷子。餐桌中央擺著一隻雉雞形銀器,四束紫羅蘭飄散清香。

韓子奇猶豫了一下,說:「很抱歉,亨特太太,剛才我忘了告訴您,我們是……」

「清真!」亨特太太接過去說,「沙蒙已經告訴我了,請放心用餐吧,我們家是從來不吃火腿、豬排之類的,也不用葷油!」

「您也是穆斯林嗎?」玉兒問。

「不,」奧立佛笑了笑,「我的父母都怕胖!」

亨特夫婦都笑了,看得出,他們是很寵這惟一的愛子的。

「請吧,女士們,先生們,為父親的朋友、母親的同鄉、我們全家的客人的到來,乾杯!」奧立佛說著就要舉杯,桌上卻沒有酒,也是因為沙蒙·亨特的事先吩咐,亨特太太注意了穆斯林的禁忌。

韓子奇不願意讓主人掃興,端起了茶碗,大家也都學著他的樣子,四隻青花蓋碗舉起來,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響聲。

「梁小姐是打算到倫敦來上大學的吧?」奧立佛突然問玉兒。

「呃……」玉兒不知該怎麼回答,她這次固執地跟著韓子奇到英國來,自己也弄不清要幹點兒什麼。

「她在國內正在讀燕京大學,這次是……出來玩玩兒。」韓子奇替她回答,只能用「玩玩兒」作為藉口。

「燕京大學?」奧立佛不以為然地搖搖頭,「沒聽說過這所大學。我還以為你是來考劍橋或是牛津的呢!我就是牛津畢業的,過幾天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母校,嗬,你一定會大吃一驚的!牛津大學本身就是一座城市,有『世界上最漂亮的街道』——高街,兩旁的建築代表了從12世紀創辦到現在的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你去看看16世紀建成的梅苔倫鐘樓,八座尖塔直插雲霄,掛著十口古老的大銅鐘,登上塔頂,整個牛津的景色都在眼底了!牛津是最好的文科大學,培養了許多名人呢……」

沙蒙·亨特瞟一瞟誇誇其談的兒子,跟他開了個善意的玩笑:「其中也包括你吧?大名鼎鼎的奧立佛·亨特先生!」

奧立佛聳聳肩:「這樣說也未嘗不可!我總不會一輩子做您的僱員,也許有一天,我的名字會為牛津增添一份榮譽!」

玉兒聽得很不舒服,她想說:哼,有朝一日,我請你領教領教我們的燕大!我們的校歌多有氣派:燕京燕京事業浩瀚,規模更恢宏;人才薈萃中外交流,聲譽滿寰中!你見了那富有東方園林風味的燕園,見了未名湖上的煙波塔影,也會大吃一驚的!但是,玉兒沒有說,燕大,留著她的愛,也留著她的恨,留著她深深的、難以向人訴說的痛苦,正因為如此,玉兒才離開了那裡,再也不想回去了。

溫馨提示:本平臺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平臺版主刪除。

投稿郵箱:3274753@qq.com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名著連播第43集】《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盪氣,餘韻繞梁!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
  • 穆斯林的葬禮001、002、003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著眼於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衝突,在中國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大歷史背景下以小見大,通過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融宗教信仰與現實生活,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人性之美與價值之美於一體,折射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回族既有保持其阿拉伯民族的 文化淵源的一面,又有與漢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一面。
  • 聽名著:穆斯林的葬禮(43)
    文 | 霍達  誦 | 李慧敏&徐濤編輯丨遇見散文詩歌
  • 百家講壇 | 國家一級演員李慧敏將做客胡同裡的百家講壇第三十八期
    也有人,稱她為「哈利波特的中國母親」因為她曾在長篇小說《哈利波特》中用聲音塑造了一百多位魔法世界生動的人物形象擁有「哈」聽迷數以億計 也有人說,只要是那個年代聽廣播劇的就沒人不知道她的同時,她還為幾千部集譯製片主演配音
  • 【名著連播第33集】《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盪氣,餘韻繞梁!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
  • 李慧敏朗誦 | 《再別康橋》和《蓼莪》
    ——1、長篇小說《蛙鳴》榮獲演播政府獎 2、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長篇小說《哈裡波特》1—6卷,歷時六年錄製播出,創中國長篇聯播史最長卷記錄,榮獲長篇聯播60 周年聽眾最喜愛的演播家作品獎,擁有眾多聽眾和網絡「聽迷」,就此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收到上千封聽眾來信。
  •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飽受爭議的文學名著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代人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本書向人們展示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與習慣,也塑造了許多悲劇人物,讓人們深陷其中,被各種人物的悲慘命運所打動。
  • 聆聽 || 李慧敏老師點評輔導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  梧桐雨知心語聆聽李慧敏老師點評輔導主講:李慧敏(一)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銷量突破300萬冊,將拍成電視劇
    名著推薦:霍達《穆斯林的葬禮》推薦理由: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穆斯林的葬禮
    在親人無常之後應該做的:  穆斯林對喪葬都遵循以下基本過程﹕一、殯禮前:1、一個人停止了呼吸﹐並且獲得了死亡的確認﹐首先幫助他把雙眼閉上﹐用毛巾把他的下巴託起合上嘴,有鬍鬚者要把鬍鬚捋順。然後幫助他脫去平常的衣服﹐把身體放平﹐雙腿順直﹐用白布把「埋體」(屍體)蓋上。
  •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文字質樸,內容真切闊大,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梁亦清的死悲壯淋漓、令人震撼。他將一生都傾注於雕玉,每一件都精緻無比。他就像一個永不停息的鐘,恪守祖訓將一生奉獻給玉。最終也倒在了刻玉過程中。本書是以韓子奇為核心而展開,他是一個準備跟著巴巴去到麥加朝聖的回回,因在梁家對玉器產生興趣,便留了下來。玉器梁這一稱號也是在他手下熠熠生輝,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 愛恨情仇,這場葬禮是情葬——讀《穆斯林的葬禮》
    很多人始終逃不出那個「情」字,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的一場場繁雜盛大的穆斯林民族葬禮寫滿情起情滅,究竟是誰的葬禮呢?葬穆斯林民族的過往,葬玉,葬情?我不知道,但是我明白的是情是故事的一座墳,葬著的更多是未亡人。這裡面,有「回回」對穆斯林傳統的信奉,有韓子奇等人對玉的情有獨鍾,有親情,友情,其中更多的情是那所謂的苦澀的禁果——愛情。
  • 《穆斯林的葬禮》:還記得那場寸斷肝腸的葬禮嗎?
    敲下《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時,新月那場寸斷肝腸、撕心裂肺的葬禮依然使我潸然淚下。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幾年前,故事情節基本忘完了,甚至不記得作者的名字,只記得這是一本描述少數民族穆斯林幾代人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
  • 《穆斯林的葬禮》| 最美的樣子,你都有
    今天,我將為大家做一個總結性的回顧,來看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 【名作中的愛情】叢子鈺|愛,死亡與異教徒——重讀《穆斯林的葬禮》
    他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起筆,分析的卻是《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愛情主題。他說,「化蝶」其實暗示了某種可怕的謀殺方式——活埋。而《穆斯林的葬禮》恰恰也有相似的情節:在葬禮上,楚雁潮為死者韓新月「試坑」,「當他躺在墓穴中,恐怕也感到了那種隱憂,但當這種被活埋的恐懼同他對新月死別的愛情相連時,就成了痛失所愛的綿延,也讓這一過程成為小說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 一周壹書|《穆斯林的葬禮》多元衝突下的沉重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在近年來毀譽參半,網上批評聲音不絕於耳,覺得它配不上茅盾文學獎的榮譽。這讓我再次認真地品讀了此書,並思考此書的意義與價值——《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在歷史長河下,在社會環境、文化衝突、心理衝突、倫理衝突下的具體寫照,變遷興衰,命運沉浮,每一個人物在歷史巨輪、宗教信仰、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及自我追求影響下做出選擇,承受屬於自己的苦難與悲劇。
  • 《穆斯林的葬禮》:如果愛情註定是悲劇,那就定格在幸福的一刻吧
    憶起《穆斯林的葬禮》已經不能確切地記清是幾年前讀的這本書了。只知道當時是躺在學校宿舍的床上打著手電筒讀完的,讀過以後,深深地感動,抱著被子,久久不能入睡——這樣的印象讓我覺得我應當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讀完這部由回族女作家霍達撰寫的小說的。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20字俘獲人心,冰心:如同走進一個新奇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穆斯林的葬禮》一上映就榮獲茅盾文學獎,也迎來了不少名人的誇讚。比如 冰心老師評價這本書 : 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在高中時期語文老師就推薦過,當時讀完後感覺很悲傷,兩個相愛的人為什麼就是不能在一起,每一個年齡階段讀起來都是不一樣的感覺,以致於再次重溫這本書的時候,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