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月色下,悠揚的琴聲從指尖流淌出,在這聖潔的墓地久久迴響。撫慰著憂傷的靈魂、表達著愛戀的美好、訴說著命運的不公.
擦去眼角的淚,合上書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楚雁潮與韓新月那純潔而又悽美的愛情故事,讓我想到了許淵衝老先生翻譯《牡丹亭》中經典的那句:「Love once begun,will never end」 雖有著宗教和世俗的阻隔,仍擋不住兩顆相愛的心。可是,這世間最悲慘的莫過於死亡,白髮人送黑髮人,那種割離骨肉的痛讓原本就有病的韓子奇,垮了。相愛之人,一陰一陽的相隔不比世俗宗教,那樣你我二人還能相見,如今卻只能哀悼。這讓原本溫和爾雅的楚雁潮失了魂,不到四十就白了頭。作者也在《後記》中提到:她被生離死別折磨的痛徹心扉。可死無法避免,惟有在痛苦中哀悼,在哀悼中不斷前行。
這本書之所以能成為傳奇,在物慾橫流的當代仍是必讀書目之一,我想還是因為它是神聖的文學。就像霍達在《後記》中所寫:「面對文學,有著宗教般的虔誠。文學,來不得半點虛偽、欺詐和裝腔作勢,也容不得汙穢、骯髒和居心不良。我從不相信懷著一顆卑劣的心的人能寫出真善美的文字。」正因霍達對文字的虔誠,對文學懷有真摯的心,才能讓它成為經久不衰的作品。
我想,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最吸引我的是內容,其次是文字。《穆斯林的葬禮》文字質樸,內容真切闊大,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梁亦清的死悲壯淋漓、令人震撼。他將一生都傾注於雕玉,每一件都精緻無比。他就像一個永不停息的鐘,恪守祖訓將一生奉獻給玉。最終也倒在了刻玉過程中。本書是以韓子奇為核心而展開,他是一個準備跟著巴巴去到麥加朝聖的回回,因在梁家對玉器產生興趣,便留了下來。玉器梁這一稱號也是在他手下熠熠生輝,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韓子奇給我的印象一直是「愁」,好似那眉打了結,只有在女兒那才有半刻舒展。原來這也是一個隱藏的巨大的矛盾,牽扯了兩代人的愛恨情仇。
每本小說,每個故事總會有一個「壞人」形象,這本書中的壞人形象在我看來是梁君璧。她是作者塑造的最飽滿的形象之一。如同《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一顰一笑都牽動人心。在讀到新月身世之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母親會這樣區別對待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剛開始以為是封建的重男輕女,但以君璧的成長背景來看是不可能的。後來才明白,她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表面是壓人的威勢,內心卻藏著一腔悲痛,再加上新月這尷尬的身世,瞬間瞭然。還有一個地方,君璧拆散了韓天星和容桂芳的愛情,硬是湊了一段姻緣。看完覺得她真的好壞,城府好深,但細想似乎能看開一些:一個做母親的,哪有不會為自己孩子著想的呢,更何況是親骨肉。這一人物將人性展現的透徹淋漓。
除了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最喜歡的還是韓新月的校園時光。冰心說她對這一段有感情是她曾在燕京大學上學,而我是因為校園時光的親切美好。那個剛邁入社會卻又懵懵懂懂的年紀,那個只有學習和同學友情的純粹,讓我無比親切。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有葬禮,還是一種希望,新的開始。第一代的人屬於葬禮,第三代的人則是希望。特別是幾十年後,冰玉回到博雅宅找新月,她一把抱住的那個少女正是未來,希望!
這本書是一口氣讀完的,讀下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真的是純潔的夢想、悽美的愛情、痛苦的命運、不朽的傳奇!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高中時初讀,現在再回看還是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