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2021-02-23 陌上繁華我自獨言

 

淡淡的月色下,悠揚的琴聲從指尖流淌出,在這聖潔的墓地久久迴響。撫慰著憂傷的靈魂、表達著愛戀的美好、訴說著命運的不公.

  擦去眼角的淚,合上書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楚雁潮與韓新月那純潔而又悽美的愛情故事,讓我想到了許淵衝老先生翻譯《牡丹亭》中經典的那句:「Love once begun,will never end」 雖有著宗教和世俗的阻隔,仍擋不住兩顆相愛的心。可是,這世間最悲慘的莫過於死亡,白髮人送黑髮人,那種割離骨肉的痛讓原本就有病的韓子奇,垮了。相愛之人,一陰一陽的相隔不比世俗宗教,那樣你我二人還能相見,如今卻只能哀悼。這讓原本溫和爾雅的楚雁潮失了魂,不到四十就白了頭。作者也在《後記》中提到:她被生離死別折磨的痛徹心扉。可死無法避免,惟有在痛苦中哀悼,在哀悼中不斷前行。

  這本書之所以能成為傳奇,在物慾橫流的當代仍是必讀書目之一,我想還是因為它是神聖的文學。就像霍達在《後記》中所寫:「面對文學,有著宗教般的虔誠。文學,來不得半點虛偽、欺詐和裝腔作勢,也容不得汙穢、骯髒和居心不良。我從不相信懷著一顆卑劣的心的人能寫出真善美的文字。」正因霍達對文字的虔誠,對文學懷有真摯的心,才能讓它成為經久不衰的作品。

  

  我想,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最吸引我的是內容,其次是文字。《穆斯林的葬禮》文字質樸,內容真切闊大,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梁亦清的死悲壯淋漓、令人震撼。他將一生都傾注於雕玉,每一件都精緻無比。他就像一個永不停息的鐘,恪守祖訓將一生奉獻給玉。最終也倒在了刻玉過程中。本書是以韓子奇為核心而展開,他是一個準備跟著巴巴去到麥加朝聖的回回,因在梁家對玉器產生興趣,便留了下來。玉器梁這一稱號也是在他手下熠熠生輝,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韓子奇給我的印象一直是「愁」,好似那眉打了結,只有在女兒那才有半刻舒展。原來這也是一個隱藏的巨大的矛盾,牽扯了兩代人的愛恨情仇。

  每本小說,每個故事總會有一個「壞人」形象,這本書中的壞人形象在我看來是梁君璧。她是作者塑造的最飽滿的形象之一。如同《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一顰一笑都牽動人心。在讀到新月身世之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母親會這樣區別對待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剛開始以為是封建的重男輕女,但以君璧的成長背景來看是不可能的。後來才明白,她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表面是壓人的威勢,內心卻藏著一腔悲痛,再加上新月這尷尬的身世,瞬間瞭然。還有一個地方,君璧拆散了韓天星和容桂芳的愛情,硬是湊了一段姻緣。看完覺得她真的好壞,城府好深,但細想似乎能看開一些:一個做母親的,哪有不會為自己孩子著想的呢,更何況是親骨肉。這一人物將人性展現的透徹淋漓。

 

  除了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最喜歡的還是韓新月的校園時光。冰心說她對這一段有感情是她曾在燕京大學上學,而我是因為校園時光的親切美好。那個剛邁入社會卻又懵懵懂懂的年紀,那個只有學習和同學友情的純粹,讓我無比親切。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有葬禮,還是一種希望,新的開始。第一代的人屬於葬禮,第三代的人則是希望。特別是幾十年後,冰玉回到博雅宅找新月,她一把抱住的那個少女正是未來,希望!

這本書是一口氣讀完的,讀下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真的是純潔的夢想、悽美的愛情、痛苦的命運、不朽的傳奇!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高中時初讀,現在再回看還是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穆斯林的葬禮001、002、003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著眼於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衝突,在中國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大歷史背景下以小見大,通過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融宗教信仰與現實生活,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人性之美與價值之美於一體,折射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回族既有保持其阿拉伯民族的 文化淵源的一面,又有與漢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一面。
  • 愛恨情仇,這場葬禮是情葬——讀《穆斯林的葬禮》
    很多人始終逃不出那個「情」字,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的一場場繁雜盛大的穆斯林民族葬禮寫滿情起情滅,究竟是誰的葬禮呢?葬穆斯林民族的過往,葬玉,葬情?我不知道,但是我明白的是情是故事的一座墳,葬著的更多是未亡人。這裡面,有「回回」對穆斯林傳統的信奉,有韓子奇等人對玉的情有獨鍾,有親情,友情,其中更多的情是那所謂的苦澀的禁果——愛情。
  • 穆斯林的葬禮
    在親人無常之後應該做的:  穆斯林對喪葬都遵循以下基本過程﹕一、殯禮前:1、一個人停止了呼吸﹐並且獲得了死亡的確認﹐首先幫助他把雙眼閉上﹐用毛巾把他的下巴託起合上嘴,有鬍鬚者要把鬍鬚捋順。然後幫助他脫去平常的衣服﹐把身體放平﹐雙腿順直﹐用白布把「埋體」(屍體)蓋上。
  • 【名作中的愛情】叢子鈺|愛,死亡與異教徒——重讀《穆斯林的葬禮》
    他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起筆,分析的卻是《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愛情主題。他說,「化蝶」其實暗示了某種可怕的謀殺方式——活埋。而《穆斯林的葬禮》恰恰也有相似的情節:在葬禮上,楚雁潮為死者韓新月「試坑」,「當他躺在墓穴中,恐怕也感到了那種隱憂,但當這種被活埋的恐懼同他對新月死別的愛情相連時,就成了痛失所愛的綿延,也讓這一過程成為小說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 《穆斯林的葬禮》:還記得那場寸斷肝腸的葬禮嗎?
    敲下《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時,新月那場寸斷肝腸、撕心裂肺的葬禮依然使我潸然淚下。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幾年前,故事情節基本忘完了,甚至不記得作者的名字,只記得這是一本描述少數民族穆斯林幾代人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
  • 《穆斯林的葬禮》| 最美的樣子,你都有
    今天,我將為大家做一個總結性的回顧,來看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銷量突破300萬冊,將拍成電視劇
    《穆斯林的葬禮》出版27年來正版銷量突破300萬冊。《穆斯林的葬禮》出版以來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說連播》所做的聽眾最喜歡的小說民意調查顯示,《穆斯林的葬禮》和《平凡的世界》並列第一。
  •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飽受爭議的文學名著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代人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本書向人們展示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與習慣,也塑造了許多悲劇人物,讓人們深陷其中,被各種人物的悲慘命運所打動。
  • 一周壹書|《穆斯林的葬禮》多元衝突下的沉重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在近年來毀譽參半,網上批評聲音不絕於耳,覺得它配不上茅盾文學獎的榮譽。這讓我再次認真地品讀了此書,並思考此書的意義與價值——《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在歷史長河下,在社會環境、文化衝突、心理衝突、倫理衝突下的具體寫照,變遷興衰,命運沉浮,每一個人物在歷史巨輪、宗教信仰、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及自我追求影響下做出選擇,承受屬於自己的苦難與悲劇。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穆斯林的葬禮》:如果愛情註定是悲劇,那就定格在幸福的一刻吧
    憶起《穆斯林的葬禮》已經不能確切地記清是幾年前讀的這本書了。只知道當時是躺在學校宿舍的床上打著手電筒讀完的,讀過以後,深深地感動,抱著被子,久久不能入睡——這樣的印象讓我覺得我應當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讀完這部由回族女作家霍達撰寫的小說的。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20字俘獲人心,冰心:如同走進一個新奇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穆斯林的葬禮》一上映就榮獲茅盾文學獎,也迎來了不少名人的誇讚。比如 冰心老師評價這本書 : 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在高中時期語文老師就推薦過,當時讀完後感覺很悲傷,兩個相愛的人為什麼就是不能在一起,每一個年齡階段讀起來都是不一樣的感覺,以致於再次重溫這本書的時候,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 《穆斯林的葬禮》,值得一讀的好書!
    花了一周的時間,終於看完了《穆斯林葬禮》!真是一本奇書,掩卷之際竟是戀戀不捨!難怪這本書被盛譽為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浮沉,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 《穆斯林的葬禮》有多偉大?開篇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是一本完美的愛情傑作,榮獲茅盾文學獎,也迎來了不少名人的誇讚故事內容令人感動,自問世以來,暢銷不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穆斯林的葬禮》有多偉大?開篇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幸福的家庭都大同小異,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僅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些偉大巨著一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冰心先生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僅20個字就讓人嘆為觀止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的一部長篇小說,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是一本完美的愛情傑作,自問世以來,暢銷不衰,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霍達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以自己的視角,情感,內涵,展示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
  • 《穆斯林的葬禮》:人生是一場悲劇美
    三天,我讀完了霍達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卻仿佛跨越了一個世紀,見證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這部被譽為「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展現的是浩瀚的歷史長河裡,一個個生命個體痛楚的命運與艱難的抉擇。小說的題目是穆斯林的葬禮奠定了悲涼的情感基調又帶有肅穆而神秘的宗教色彩,第一代家主梁亦清為心中的夢想,過勞而死,死的悲壯。韓子奇因為命運的磋磨,心力交瘁,死的蕭索。韓新月因為心臟病離去,帶著楚雁潮的愛和眷戀走向天堂,死的悽美。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際遇,最終都走向了一樣的人生歸宿。
  • 【名著連播第43集】《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盪氣,餘韻繞梁!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
  • 活著,笑著,愛著,也折騰著——《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書評 第一次聽說這書名時,深信這是一本外國著作,後來得知是中國人寫的小說,心中揣摩著可能是一位中國作家以外國生活經歷作為基礎寫的故事。
  • 【聽名著】李慧敏&徐濤《穆斯林的葬禮》(43)
    《穆斯林的葬禮》是女作家霍達所著長篇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今天,讓我們一起收聽霍達的經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第43集。沙烏地阿拉伯,這片燥熱、貧瘠的土地,大部分面積被灼熱的砂礫覆蓋,也沒有秀麗的風景,也沒有繁華的都市,甚至全境沒有一片湖泊,沒有一條河流,但是,這裡卻誕生了一個偉大的人,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的聖人穆罕默德,他在公元七世紀初創立的伊斯蘭教,以極大的感召力統一了他的國家,並且風靡全世界,成為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徒人數達數億計,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