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女兒誄》是「兼誄黛玉」的,是為晴雯和黛玉兩個人寫的誄文。
晴雯的相貌,是「眉眼有些像」黛玉;晴雯的性格,是非常像黛玉;晴雯的命運,幾乎是黛玉的翻版或者預兆。
寶玉在花園中祭晴雯,黛玉從花影中走來,小丫鬟嚇得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當然是因為黃昏傍晚,光線不好,但也可以看出黛玉晴雯二人的相似。
但是,黛玉和晴雯之間,並沒有深厚的感情。當初黛玉夜訪怡紅院,晴雯曾把=她拒之門外;晴雯、襲人、寶玉吵架拌嘴,黛玉來了,「晴雯就出去了」,不屑向黛玉訴苦;寶玉派晴雯給黛玉送舊手帕,晴雯直到回程,也不理解是何用意;而在晴雯死後,黛玉不僅略無感傷之意,反而興致勃勃地和寶玉討論起祭文的辭藻來了。
黛玉是「情情」,只對自己愛的人動感情。晴雯非她所愛,觸不到她的心靈。可是儘管如此,寶玉對祭文的修改,仍然給黛玉巨大的震動。
黛玉提出修改意見,把「紅綃帳裡,公子多情」,改為「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在劉姥姥遊大觀園的時候,賈母安排王熙鳳把黛玉的綠紗窗換成銀紅色的「霞影紗」,是因為瀟湘館多竹,配著銀紅色的窗紗好看。
賈母當時,並沒有安排給別人換霞影紗的窗紗。但是以寶玉的受寵,只要喜歡,肯定會向賈母討要——也許根本不需要賈母,只要跟鳳姐說一聲就可以了。至於怡紅院裡多種香花,是否與銀紅色窗紗協調,寶玉可顧不了這麼多了。這也反映了寶玉的趣味,喜歡熱鬧上加熱鬧、紅火上堆紅火的繁華。
因為寶玉黛玉同用茜紗窗(茜是一種紅色,在詩文中可以代指一切紅色),所以寶玉自謙,不敢僭用,於是又改成「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還自說自話「況且素日你又待他甚厚」。其實黛玉何曾待晴雯「甚厚」過?只是反映寶玉的理想,希望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們彼此和睦友好。雖然曾因調解湘黛而受過氣,雖然曾因撮合釵黛而鬧過誤會,但痴心不改。
但是這樣一來,又涉嫌詛咒黛玉的丫頭紫鵑。黛玉把這一層意思點明,寶玉急忙又改換措辭:「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這樣一來,紫鵑是被摘出去了,但是當著黛玉的面,說「我」「你」,又點明「茜紗窗」,等於是直言寶黛無緣、且黛玉早死了。
這話放在任何人身人,都不免引起不愉快的聯想。而以黛玉的聰明敏感,更不可能無所觸動。黛玉「忡然色變」之後剪斷話頭,是意識到他們的話題已經從誄文的辭藻變成了預測和讖言,因此不願再在「無緣」的問題上糾纏下去——她怕「無緣」,怕到有點諱疾忌醫的程度了。
但是,聰明的黛玉即使預知了自己的不幸,卻無法改變悲慘的命運。除了「忡然變色」之外,她什麼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