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編劇都是從電影學院畢業的,但好萊塢大部分最成功的編劇卻並非如此。
編劇職業生涯的第一步是從花時間寫劇本開始的,下面這些大名鼎鼎的人證明了,在獲得奧斯卡劇本獎之前,仍然需要找一份工作維持生計以支持劇本創作的費用和時間。
為了給大家一點啟發,我們來看看好萊塢一些最著名的編劇在獲得成功前,他們之前的工作是什麼?
昆汀·塔倫蒂諾
錄像帶租賃店店員
昆汀毫無疑問是好萊塢諷刺題材、暴力美學風格電影製作人中的領軍人物。而在成名之前,這位有點古怪的導演編劇在美國加州曼哈頓海灘的錄像帶租賃店工作,他與同事羅傑·艾弗瑞一起創作劇本。
1995年,兩人憑藉《低俗小說》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當錄像帶租賃店員的時候,昆汀還創作了《真實羅曼史》和《天生殺人狂》的劇本。
艾蓮·麥肯納
曾在出版業工作
《穿普拉達的女王》《27套禮服》《早間主播》《我家買了動物園》這些你耳熟能詳的愛情喜劇電影都是出自艾琳·麥肯納之手。
這位擅長愛情喜劇題材的女編劇畢業於哈佛大學,隨後便跑到紐約找到了一份出版業的工作。但她在出版業搬磚時,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她向一些自由撰稿人推銷了她的故事創意,還去紐約大學進行了為期六周的編劇學習。
▲《穿普拉達的女王》
在紐約大學上課時,艾琳總會冒出一些電影故事創意,卻被其他同學嫌棄太過主流。可這並沒有妨礙她引起一位經紀人的注意。等到艾琳26歲時,她已經賣出了一些劇本,但直到八年之後,她才有了第一個搬上大熒幕的編劇作品——《三人探戈》。
大衛·拉塞爾
電視公司的實習生
創作出《鬥士》《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美國騙局》的大衛·拉塞爾曾在2011到2013年連續三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他是捧出過三位奧斯卡得主的著名電影製作人,也是一名出色的編劇。
大衛·拉塞爾從小就喜愛電影,立志成為一名作家。畢業之後,他支過教,幹過不少體力活,服務生、調酒師,社區服務…他都做過。
後來,他又去了PBS(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實習,而正是在白天做著這些繁瑣工作的同時,他創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Bingo Inferno》,這部短片得到了1987年聖丹斯電影節的錄入。
梅麗莎·沃雷克
科技公司合伙人
說起她的名字你可能不熟,但說起她的作品,你不可能不知道。
2013年,《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成為了頒獎季最熱的作品,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4%,而梅麗莎就是這部影片的兩位編劇之一。令人驚訝的是,在寫出這部優秀的作品之前,梅麗莎在她和妹妹創建的數據公司工作,其實是一名商務經理。
迪亞布羅·科蒂
脫衣舞娘
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女編劇、作家,在因少女懷孕記《朱諾》名聲大噪前,是一名脫衣舞娘。而在突發奇想成為脫衣舞娘之前,迪亞布羅是芝加哥一家法律公司的普通職員。
在法律公司乏味漫長的工作中,有一天,迪亞布羅突然決定辭去自己的工作,當一名全職脫衣舞娘,原因只是覺得這個工作很好玩。
她開始在博客上記錄自己的故事,並因此受到了媒體和網友的注意。2007年,迪亞布羅創作出了票房與評論界的黑馬影片《朱諾》。
▲《朱諾》
這部劇的女主朱諾正像迪亞布羅本人一樣不走尋常路。她語速飛快,既成熟又青澀。這部影片榮獲了第8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從此,迪亞布羅也正式走上了她的編劇生涯。
詹姆斯·卡梅隆
卡車司機
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隆當年從加州一所社區學校畢業後,選擇做了一名卡車司機。在做卡車司機的業餘時間,卡梅隆在南加州大學圖書館通過閱讀研究生論文自學電影特效技術,練習撰寫劇本。
1977年,卡梅隆在看了《星球大戰》後,放棄了開卡車的工作,投身電影事業,以編劇身份開始了職業生涯。假如卡梅隆繼續做一名卡車司機,那像《鐵達尼號》和《阿凡達》這樣的巨作,就肯定與我們無緣了。
阿倫·索爾金
當過演員、做過保姆
在好萊塢編劇界,很少會出現家喻戶曉的編劇明星,而美國著名編劇阿倫·索爾金就是一個打破了這個常規、人人皆知的金牌創作者。
從《白宮風雲》到《社交網絡》,從《新聞編輯室》到《史蒂夫·賈伯斯》,索爾金自成一派,而觀眾們最喜歡的就是他作品中那些激烈的對話和編織進緊密情節中的對媒體、政治、文化的反思。
誰能想到這位金牌編劇在他20多歲的時候,會是一個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演員呢?索爾金在成為編劇之前,做過一段時間默默無聞的演員,為了養活自己,他打過各種零工,做過豪華轎車的司機,發過傳單,還給朋友做過保姆。
▲《社交網絡》
而正是在朋友家當保姆的這段時間,索爾金在朋友的公寓裡找到了一臺IBM打字機。當他嘗試著在上面打字時,索爾金說自己感受到了一種「非凡的自信和從未體驗過的快樂。」這成為了他選擇從事編劇行業的關鍵。
理察·林克萊特
石油工
這位創作了《愛在黎明破曉時》《年少時代》的編劇、導演,在德州讀大學時就退學了。隨後,理察開始在墨西哥灣的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上工作,空閒時間也都花在了研究鑽井平臺的書籍上。回到陸地後,理察搬到了奧斯汀,開始製作電影短片,1988年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死讀書是沒用的》。
南希·邁耶斯
賣乳酪蛋糕
《戀愛假期》《實習生》《天生一對》…這些輕快活潑又傳達著可愛情感的喜劇作品都是美國女劇作家、導演南希·邁耶斯的作品。南希曾經當過知名製片人的故事編輯,但是她想專注劇本創作的願望卻讓她放棄了這個工作,選擇去賣乳酪蛋糕。只是因為,賣乳酪蛋糕可以讓她在廚房外面不受幹擾地寫電影劇本。
約翰·尚利
曾經的海軍陸戰隊成員
因《月色撩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約翰·帕德裡克·尚利在紐約大學讀了一年書後,便加入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並參加了越南戰爭。
回到學校讀完書後,他開始創作戲劇,但同時也打了很多工來維持生活。家具搬運工、鎖匠、調酒師、電梯操作員…直到一項國家藝術捐贈資金讓尚利可以專心寫作,他才徹底成為了一名編劇。
凱倫·麥考拉·拉慈
市場營銷工作
麥卡利拉•盧茨在丹佛生活期間,在娛樂業之外從事了好幾份工作——包括為一家投資公司做市場營銷、為環保非營利組織做公關,她收到了凱倫·史密斯(Karen Smith)的回覆,說她的劇本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製作成了影片《我恨你的10件事》。
奧利弗·斯通
越戰老兵
在越戰中服役後,奧利弗去了紐約大學學習,畢業後獲得了電影學士學位。他根據自己在越南的經歷製作了一部短片,在1978年獲得奧斯卡獎的《午夜快車》讓他的劇本創作獲獎之前,他曾做過計程車司機、製片助理、信使和推銷員。
威廉·高曼
五角大樓的職員
作為一名小說家、劇作家和編劇,威廉憑藉《虎豹小霸王》和《總統班底》,劇本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他第一次對寫作著迷是在大學的一門創意寫作課程上。1952年從歐柏林學院畢業後,他參軍退伍後在五角大樓(Pentagon)當辦事員,利用下班後寫的時間寫說。
麗莎·科爾登科
在以色列司法部工作
麗莎2010年的《孩子們都很好》而聞名。她早年在印度和尼泊爾旅行,然後去耶路撒冷,作為律師為司法部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她搬到了紐約,在多部電影中擔任助理編劇,併兼職撰寫短片。
約翰·裡德利
寫情景喜劇
約翰•裡德利在電影《為奴十二年》獲得奧斯卡獎之前,從事過多種寫作工作,包括在電視節目《馬丁》以及《新鮮王子妙事多》中擔任特約撰稿人。約翰在電影寫作領域的成就是他寫過很多小說,但沒能賣出去,後來他小說變成了劇本。那部小說叫《流浪狗》,是奧利弗·斯通導演的一部電影。
看了這些編劇們在成為編劇前的職業,如果你也懷有成為編劇的夢想,是不是覺得自己也離成為一名編劇又進了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