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汶郵報:東帝汶獨立至今,中方為東發展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東有遠大夢想和雄心,即到2030年成為中高收入國家。中國政府是否仍秉持幫助東帝汶實現這一夢想的承諾,將在哪些領域繼續幫助東發展?
孔:中國曾積極支持東帝汶獨立建國,在東建國後率先同東建交,並為東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幫助,援建了東總統府、外交部、國防部辦公樓、學校、幼兒園等政府和公益設施,為東政府運轉、民生改善、教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中國援東醫療隊在東服務10多年,深入普通百姓,救治了大量患者,得到當地民眾交口稱讚。中國企業建設的東國家電網解決了全國96%的電力需求。
當前,中國人民正在齊心協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作為最年輕的國家之一,東帝汶朝氣蓬勃,朝著2030年成為中高收入國家的目標邁進。雙方發展戰略契合,合作潛力巨大。我們願繼續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加快兩國發展戰略對接。東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中方願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同東發展規劃緊密對接,深化經貿、農業、教育、衛生等領域合作,共享合作機遇,推動共同發展。
這就是東帝汶最主要的紙媒帝汶郵報
帝汶郵報5月4日刊載孔鉉佑部長助理接受採訪情況
帝汶郵報:中國為什麼幫助東帝汶?是應東政府的請求還是中方自身意願?中國從東帝汶得到什麼?
孔:中國始終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奉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致力於推進同周邊各國的互利友好合作。東帝汶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也是重要合作夥伴,睦鄰友好、互信互利是兩國關係的定位與目標。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共同夢想,將中國同東帝汶緊密聯繫在一起。建交以來,兩國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將中、東關係打造成大小國家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典範。
中國與東帝汶的合作基於主權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原則。東帝汶建國之後,面臨著加快發展經濟與民生的任務,中國同東帝汶在充分溝通基礎上,在東開展了很多合作項目,契合了東最緊迫的發展需求,為東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中國正在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將為東工業化建設帶來更多機遇。同為亞太發展中國家,中國和東帝汶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推動國際治理體系改革,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與發言權方面擁有共同利益。中方願同東繼續加強在相關領域合作,共同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
與其說中國從東帝汶得到什麼,不如說中國與東帝汶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合作過程中,共同收穫了信任、友誼和對兩國關係未來更加美好的期待。
帝汶郵報:中國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有什麼秘訣?
孔:過去30多年,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始終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推進經濟體制等各項改革,使中國成功實現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的跨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的發展不僅給13億中國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給世界各國的發展帶來機遇,實現了互利共贏。
當前,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中國將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在發展中堅持解決問題導向,通過改革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促進發展。不久前,中國舉行了兩會,通過了「十三五」規劃綱要,繪製了今後5年發展藍圖,目標是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要實現這個目標,國民生產總值必須保持年均6.5%以上的增速。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是6.5—7%。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上述目標,繼續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並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機遇、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