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先後掙脫葡萄牙和印尼的殖民魔爪。但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裡,東帝汶或許很難撫平印尼帶來的傷痛。
2006年,一家名為《澳大利亞人》的報紙,通過自己的渠道拿到了一份聯合國報告,內容駭人聽聞:在1975–1999年,印尼佔領東帝汶的24年間,佔領軍曾犯下滔天罪行,包括以屠殺、化學武器,甚至故意造成飢餓的形式,試圖滅絕東帝汶人。
報告中,聯合國譴責印尼軍隊的行為造成了約18萬東帝汶人在暴行中喪生。
事實上,《澳大利亞人》並非是第一個得到報告的。在此幾個月前,「主人公」東帝汶政府便收到了這份報告,但由於擔心激怒印尼,東帝汶政府遲遲不敢向公眾公開這份報告。
為什麼已經獨立、走向新生的國度,即便有了聯合國背書,依然無法走出恐懼?印尼與東帝汶,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東帝汶在亞洲和大洋洲的交界處,「委身」於龐大的印尼之下。
東帝汶,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2002年5月20日,在戰火硝煙中,這片面積僅有1.4萬平方公裡的國家,先後掙脫葡萄牙和印尼的殖民魔爪,宣告獨立。
在這樣的表述裡,印尼似乎對東帝汶而言始終是「惡魔」般的存在。
但如果將眼光探向更久之前,某種程度上,300年前的印度尼西亞與東帝汶,不是針鋒相對的敵人,更像是同病相憐的夥伴。
彼時,正是歐洲人開拓海洋、廣樹殖民地的時代。荷蘭和葡萄牙的殖民團隊抵達印度尼西亞群島,為了在這片島嶼收割更大的勢力範圍,發生了多場戰鬥與爭奪。
同在殖民者的鐵蹄之下,「印度尼西亞群島」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承受著侵略與盤剝。
約100年前,荷蘭與葡萄牙在多次爭奪後就帝汶島的歸屬籤訂了協議。協議規定,印尼與西帝汶歸屬於荷蘭,東帝汶歸屬於葡萄牙。在人種上大體相同的東帝汶人和印度尼西亞人,自此開始因迥然不同的殖民統治而漸行漸遠。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尼西亞本土進行了4年的印尼「獨立戰爭」,並最終於1949年11月2日宣告獨立——自然,從前屬於荷蘭殖民地的西帝汶也順理成章成為印尼的領土。
彼時,東帝汶的殖民者葡萄牙依然延續老牌殖民國家的姿態,不願隨著反殖民浪潮釋放這塊遙遠的「飛地」。
在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被殖民的非洲民眾自1961年開始進行了長達13年的獨立戰爭,曠日持久的纏鬥也終於激怒了身不由己捲入戰亂的葡萄牙普通將士與民眾,他們在本國發起了「康乃馨革命」,推翻了仍頑固做著殖民夢的葡萄牙舊政府,建立了全新的政府。
葡萄牙新政府支持從前的殖民地獲得獨立,安哥拉、莫三比克等和東帝汶一樣的葡屬殖民地,都在這次的「改朝換代」中重獲自由,相繼獨立。
1975年,葡萄牙新政府也支持東帝汶舉行全民公投,實行民族自決,決定繼續留在葡萄牙的國家體系內,併入印度尼西亞,或是完全獨立。
投票的結果,是「完全獨立」佔了上風。1975年11月28日,東帝汶宣布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幾經周折,東帝汶似乎終於和印尼一樣,從殖民地的陰影中逃出生天了。
但這一次,再次把東帝汶拖入煉獄的,恰恰是曾經共同忍受過屈辱的夥伴。
獨立後的印尼,和諸多心懷野心的主權國家一樣,開始將目光轉向周遭的土地。甚至,作為東帝汶唯一的陸上鄰國,印尼一直在心中默認,當葡萄牙的殖民退場之日,也是東帝汶「回到」印尼之時。
顯然,結果令印尼失望了。東帝汶的獨立擊碎了印尼的美夢,印尼軍方開始頻頻在兩國邊界進行軍事演習,製造外部壓力。
另外一邊,剛剛獲得新生的東帝汶開始派出外交團隊四處奔波建立國際關係,渴求維護這來之不易的自由。
然而,1975年12月7日,坐不住的印尼還是向東帝汶發起了侵略——這場代號為「蓮花」的行動,是印尼自獨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軍事行動,共派出了3.5萬士兵,而彼時剛剛誕生的東帝汶,正規部隊只有不到3000人,實力對比過於懸殊。
「蓮花」行動的結果不言而喻。印尼軍隊迅速控制了東帝汶,將獨立政府、獨立派逼入山區。1976年7月,印尼總統蘇哈託籤署命令,宣布東帝汶成為印尼的「東帝汶省」。
如果說將獨立後的第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動,「貢獻」給曾經共同遭受殖民屈辱的鄰國,只是令人簡單唏噓「沒有難兄難弟,只有無盡利益」的話,那麼從1975年開始長達20餘年的「印尼佔領期」內,印尼在東帝汶土地上的所作所為,便足以用「殘忍」來形容。
從進入東帝汶的那一刻,無差別的大屠殺便開始了。登陸的印尼士兵完全不區分平民與武裝,即使是婦女兒童、老弱病殘,也成了印尼軍隊的屠殺對象。在東帝汶南部的一座村莊,佔領軍「屠殺了該村三歲以上的所有人」。
戰前,這裡生活著手無寸鐵的5000平民,戰後,只剩下1000人;在另一起屠殺事件中,50名平民被集體排列在懸崖邊,中槍後全部落入海中喪生——這50人中,甚至還包括一名澳大利亞記者。
投降的平民也不得倖免。大部分人被當場處決,另一些人被送到俘虜營接受「革命陣線甄別」。
而隨著俘虜營的東帝汶平民越來越多,糧食供給、安全問題一一凸顯。沒有足夠的食物與醫療,俘虜營中大部分人死於飢餓,另一部分人則在瘧疾、霍亂、肺結核等傳染病的痛楚中身亡——而此時,印尼軍隊禁止國際紅十字會為俘虜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為了引出山區中的獨立派,印尼軍隊抓捕了約5萬名東帝汶男人與小孩充當人體盾牌,甚至故意將小孩摔死,想要激怒獨立派;對於婦女,強姦與性虐待無時無刻上演;大量毫無節制地使用凝固汽油彈和化學武器,更是嚴重汙染了東帝汶的食物安全和飲用水安全,即便到了今日還餘孽未消……
1997年,東亞發生金融危機,印尼同樣沒能倖免。經濟下行引發了內部的社會矛盾,印尼的內部混亂也成了一個契機,令聯合國能夠協同各國向其施壓,重新審視印尼與東帝汶的關係。
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之下,印尼不得不提出「東帝汶再次公投」的解決方案。1999年,在聯合國的主持下,東帝汶舉行了全民公投,78.5%的選民支持東帝汶獨立。
了解過印尼暴行的人,不會對這個結果感到驚訝。但施暴者本身,卻似乎驚訝至極、無法接受,又一次在東帝汶引發了大規模流血衝突。
在印尼看來,東帝汶人民貧窮、產業貧瘠,生活「水深火熱」,缺少獨立成為一個國家的能力。帝汶島當年的分裂是老式殖民的遺產,如今全部回到完整的印尼,才是「去殖民化」的最終成果。
在聯合國的幫助下,多國維和部隊進駐東帝汶。2002年,東帝汶宣告獨立。在國際社會,東帝汶是2002年誕生的「年輕國度」,但在當地人心裡,2002年的這次獨立,是「恢復獨立」,1975年,他們也曾經短暫而用力地,做過自己的主人。
隨著東帝汶的獨立,聯合國也專門為東帝汶地區設立了「接待、真相和調解委員會」,開始追溯這片土地上的平民曾遭受過的傷害。
在對東帝汶境內13個大區、65個小區、約8000名親歷者的調查取證,在查閱了印尼軍方文件以及國際情報消息、尋找到當年逃往西帝汶邊界地帶的難民採訪之後,聯合國做出了一份真實性足夠的報告:在印尼入侵並佔領東帝汶的24年之間,至少十萬人非正常死亡。其中,約2萬人被殺,約8萬人死於疾病和飢餓。而若是細化統計,實際死亡人數很可能超過了20萬。
如今,在被燒毀的廢墟之上、在同胞的屍骨之中,東帝汶人民正在用堅韌不屈的精神面對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時刻。
東帝汶的首都帝力,是這個年輕國家的心臟,也是主要的經濟活動場域——雖然,它不夠發達,看起來更像中國的一個尋常縣城,但人們努力建起摩天大樓、引入商場娛樂,盡力使它變得美好。
褪去硝煙的東帝汶,其實有著極美的海岸線、雄偉的拉美勞山、很適宜潛水者的珊瑚礁。只是目前,這裡的國力不強,農業還是刀耕火種的原始方式,更遑論有計劃地發展旅遊業了。
東帝汶首都帝力的國際機場,名字叫「尼古勞洛巴託」,這個長而古怪的名字其實是一個人名,他是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的創始人、領導人,在印尼侵略期間,被特種部隊伏擊,中彈身亡。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裡,東帝汶或許都將是其首都機場冠名方式的某種隱喻——無法也不能撫平印尼帶來的傷痛,很難集中精神發展國力。
在紀錄片《東帝汶:看不見的屠殺》影評裡,有網友寫道:「哪天東帝汶有做自己的巧克力或咖啡品牌就好了。」
是啊,那一天,當東帝汶人不再被噩夢般的過去折磨,擁有品嘗巧克力與咖啡的閒適,或許才是真正擁抱未來的開始。
作者 | 本刊記者 尤丹娜
特約編輯 | 姜雯 jw@nfcmag.com
排版 | 翁傑
看世界雜誌新媒體出品
看世界雜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一起 暢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