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視技術的速發展,4K解析度的標準逐漸開始普及和流行,縱觀目前影視行業中,4K解析度的拍攝和播放都變的越來越普及,拍攝環節和播放終端已經成熟,作為影視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後期製作流程環節,也面臨新的技術變革。
壓縮編碼會拖慢剪輯速度
大多數中低端攝像機都使用其於時間壓縮的編碼來進行錄製,也稱為Long GOP壓縮。這種編碼對於縮小文件體積很有用,但是計算機不得不耗費更多的性能來進行剪輯。
簡單來講,時間壓縮保存的是每幀的不完整信息。Long GOP編碼的方式是逐幀對視頻進行分析,然後只保存它們之間變化的信息,而保持不變的信息則從開始的幀中引用。這就意味著每一幀都不是完整的圖片,而是用來再現圖像變化所需的「新」信息。
如果視頻中變化不大,則視頻文件可能很小,比如一段靜物的鏡頭,第一幀和最後一幀之間可能只差了幾個像素,這種情況下,編碼器只需要存儲那些完全相同的像素一次,然後再存下那些幀中的『新』像素就足夠了。
當這些素材進入剪輯軟體時,如果你拖放播放頭,很可能會遇到卡頓,這是因為計算機必須要不斷的通過比對初始幀來重建圖像。如果你倒放或向前跳躍播放素材時還好,尤其是向後播放時,卡頓情況會明顯得多。這會大大降低你的剪輯速度,尤其是4K素材的剪輯。
因此,如果你需要對素材進行轉碼剪輯,儘量避免使用Long GOP編碼,比如最常見的大多數H.264編碼,轉而使用幀內編碼,這種編碼能保留每一幀完整的圖像信息,比如ProRes、DNxHD/HR和Cineform,雖然這些編碼的文件往往很大,但它們對計算機的性能壓力要小得多。
高比特率編碼會拖慢剪輯速度
對於中低端編碼,你完全不必擔心比特率,但是一旦開始提高編碼等級,高比特率編碼可能會導致剪輯問題,尤其是使用那些非專業工作站和高解析度下工作時。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數據吞吐量,即你的計算機必須至少要能以編碼的比特率的速度從磁碟上讀取數據,比如編碼比特率為150Mb/s,則你的磁碟讀取數據必須達到此速率才能不發生播放時斷斷續續的情況。
常見4K H.264壓縮的素材都能達到幾十Mb/s,這看上去不是問題,但是當你需要剪輯ProRes編碼時,這個數字往往會超過500Mb/s,對於普通的外置硬碟來說,能實時順序的播放已經不錯了,而要跟上剪輯的需要,則遠遠不夠。
多機位片段呢?如果僅是三臺攝像機的多機位片段,你就需要三倍的讀取速度,這種情況下,你很可能需要購置一些性能更高的存儲器,比如SSD硬碟或高速RAID陣列來解決問題。否則,你的工作時間表將慘不忍睹。
如果你還沒有這樣的高速存儲設備,通過降低比特率來生成代理文件能節省大量成本,花些時間來生成代理文件,然後就可以在哪怕是筆記本電腦內部的固態硬碟上來剪輯。
這裡也順便列出一些常見存儲器類型的讀取速率作為參照:(它們會因品牌、讀取文件的大小、作業系統和相關硬體的情況而有所變化)
常見的USB3.0/2.5寸/移動硬碟 90-100Mb/s
專業USB3.0/雷電接口/2.5寸/移動硬碟 150-220Mb/s
5400轉/3.5寸/SATA機械硬碟 90-100Mb/s
7200轉/3.5寸/SATA機械硬碟 110-130Mb/s
Lacie 2Big 雙盤陣列 350-400Mb/s
CFastII 存儲卡 500-600Mb/s
固態硬碟/iMac Pro/Macbook Pro 1.8-2.7Gb/s
以筆者的經驗來看,很多時候發生剪輯的卡頓甚至軟體停止響應,都與計算機的吞吐能力有關,如果你在拖放剪輯播放頭時,硬碟發出繁忙的讀取聲,畫面也不能流暢播放,則通常是磁碟性能跟不上需求所致。如果你的工作項目不大,你可以考慮將素材全部複製到具備SSD硬碟的計算機內部來剪輯,外置的USB磁碟、磁碟陣列或共享存儲器的讀取速度都不能跟它相提並論(即使它們標稱的連接速度非常高,但那是另一碼事)。如果你的項目涉及到成千上萬達好幾個TB甚至數十TB的文件,那麼最好的辦法,除了使用高速的磁碟陣列外,就是將項目拆分成小一些的項目,並使用能足夠滿足剪輯需求的代理文件來剪輯。
剪輯Log素材會拖慢剪輯速度
是的,我們之前說過Log素材由於不像Raw素材那樣龐大,也支持非Long GOP編碼,所以相對於非Log素材來說,它們並不會帶來更多的解碼計算壓力。然而在實際剪輯工作中,由於剪輯師常常需要以更『正常』的畫面來判斷哪些鏡頭更加可用,所以這些灰色的、低飽和度、低對比度的Log素材,常常需要配合相應的LUT文件來工作。
LUT應用的過程是需要計算機付出更多性能的,簡單的Log到Rec.709轉換LUT如此,外觀LUT就更是如此。計算機必須先解碼出每個幀圖像,再逐幀應用LUT計算,才能最後顯示出你希望的圖像。當然你可以在完全不使用LUT的情況下剪輯,但這畢竟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解決這個問題的常見方法是使用LUT來先生成代理文件再使用後者來剪輯,這裡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在整個流程中管理好這些LUT,並確保你最後會放棄這些代理文件,重新連結到原始文件。
剪輯Raw素材會拖慢剪輯速度
這與Log素材的情況很像,Raw文件通常也是一些看上去低飽和度、低對比度的灰片。不同的是,Raw往往要大得多,它們是幀內編碼文件。很多Raw文件還提供了不同的壓縮比率,這包括基於壓縮比的空間壓縮和基於畫質的時間壓縮。不管怎樣,它們都比常見的非Raw素材要大得多,這對計算機的存儲器讀取速度是更進一步的挑戰。
Raw素材也跟Log素材一樣,為了讓剪輯師能更清晰的分辨圖像內容,也需要應用LUT來『恢復』它們正常的外觀。另外,由於Raw文件本身的數據量很大,所以在應用LUT之前,計算機解碼每一幀的時間也變得更久。
因此,如果你的剪輯計算機不具備直接剪輯Raw素材的性能,那麼和Log素材的情況一樣,使用代理文件。
值得高興的一點是,目前像Blackmagic Design的Raw文件,由於其高效的壓縮算法和優於Apple ProRes Raw的易用性,Blackmagic Raw文件可以在一些相對來說中低端的計算機上進行直接剪輯,而不需要先生成代理文件。
不僅如此,由於Raw文件在解拜耳過程中,能以1/2、1/4、1/8甚至更低的解析度來降低監看解析度,所以在一些情況下,直接剪輯Raw文件的計算壓力甚至比同等情況下的H.264編碼素材還要小得多。你可以在剪輯過程中的任何時間點來改變解拜耳的解析度(比如在需要仔細觀察某段片段的細節或在最終渲染輸出前),而完全不影響任何剪輯結果和輸出的畫質。
換句話說,你可以以此換來更高效率的剪輯和省去使用代理文件的步驟,這是非常值得一試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