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無論在面對順境時還是逆境時,切勿過喜過悲,如果你對佛有所了解甚至是信佛之人,那麼你定會有一顆坦然面對生活的心,不驕不躁方能善得始終。
一時的壞運氣不能證明什麼,但如果你因此垂頭沮喪那麼這會影響你接下來的人生。
同樣的,一時的好運也不能讓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懂得居安思危是做人的一大宗旨。當你諸事不順時,一定要記住這幾句話。
1.所有不順都是自己的因緣業報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在你諸事都不順心時,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在這段時間裡有沒有做了一些不對的事,因為佛教講究因緣,緣起緣滅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什麼是無緣無故就來了的。
在明白自己的不對後,應該真誠地反省,並通過踏實做事來挽回以前的一些過錯,這也是對自己的寬恕。
所以說,在遭遇不順後,不要一昧地抱怨這些那些,倒不如沉下心來細細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對的地方。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每一樣東西都是有因有果的。曾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所以說每天反省自己是很有必要的,這會讓自己的頭腦變得更加清晰,在以後做事減少不必要的錯誤,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2.一切的逆境也是一種成全
有些時候,我們或許會莫名其妙地遭遇一些磨難和曲折,一個好人往往會遭人厭惡,一個壞人卻能讓人恐懼,其實這不僅僅在電影中出現,現實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況發生。
這就讓人很納悶了,為什麼一些好人要經歷很多磨難才能熬出頭,一些壞人卻靠著坑騙過著舒適的生活呢?這是不是非常不公平呢?
其實在遇到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這些磨難和曲折對我們來說真的一點用也沒有嗎?
並不是的,是這些磨難造就出更強的我們,在經歷過痛苦之後,我們才明白生活並不容易,我們才會變得愈加堅強。
在佛教神話當中,佛陀有一個叫提婆達多的堂弟,不同於佛陀的品行,提婆達多在佛陀的修煉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使壞,與佛陀為敵,幹擾他修煉。
在佛陀歷經多重劫難後,終於修道有成,本以為他會對提婆達多大發脾氣,但佛陀沒有這樣做。
反而感激提婆達多,如果不是他一次又一次地使壞,佛陀的心也不會一次又一次發生蛻變,最終成為自己想要成為了那個人。
我們普通人也是這樣的,如果磨難和挫折打不倒你,那麼你一定會變得更強。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在成名之後表達出對他那些競爭對手的感激,正是他們不斷地鞭策你,激勵你,讓你時時刻刻都處於緊張的狀態,你才會慢慢地擺脫那個曾經自己都厭棄的自己。
3.要懂得萬緣放下,不要去強求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佛道講究緣分,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得再怎麼強求你也得不到。
人生在世,覺得不順無非是幾種原因:職場失意、情場失意、親情友情皆失。在這其中,有很多人對金錢念念不忘,無論再多的財富也填不夠自己的野心,這時候,你需要重新審視自己了。
在感情方面,只有兩個人相互有對方才能稱得上是愛,而非一個人單方面的付出。所以說,如果明知道不可能的,就不必過於強求,獨讓自己難受。
如果再怎麼努力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情況,那麼不妨放開一點,不要太過執著。畢竟自己生悶氣影響到的終究是自己,內心不舒服依舊是自己難受罷了。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你不可以去爭取,不能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去努力,而是說要放開心態看待一切,努力了就已經足矣。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天都是知道的,你的努力和坦然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為自己而戰。
結語:
信佛之人都是向善的,在生活中學會如何做人做事,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佛教之中蘊含了太多人生哲理,並不是說你要信佛才能去學習和理解,只有你心中有一顆向上向善之心,那麼你的生活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