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之於立法的應有面向

2020-12-23 澎湃新聞

法理之於立法的應有面向

2020-12-06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宋方青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環節。在我國,法理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包容了諸多美好的價值訴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其基本的價值指向,並普遍適用於法治實踐中。由是,探討法理之於立法的應有面向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法理在古代律學和現代法學中像精靈一樣穿梭於法學體系之中,並在法律體系和法治體系中激發美德和智慧。」法理具有激發美德和智慧的意義,這表明法理本身就是美德與智慧的集合體,是德性的體現。在西語中,jurisprudence從詞源上來看,來源於拉丁語prudentia(實踐知識、理性和智慧),prudentia又來源於希臘文phronesis,即實踐智慧的意思,所以法理是一種實踐智慧,法理本身就可以視為一種德性。早在古希臘,哲學家就將德性視為保證功能能夠發揮好的品質。亞里斯多德將德性分為兩類:一類是理智德性,一類是倫理德性。理智德性包括理論智慧和實踐智慧兩種。倫理德性關涉快樂和痛苦的德性。亞里斯多德認為,我們天生具有接受德性的能力,而習慣則將這種能力予以實現並完善。換言之,這種獲取德性的能力僅是一種潛能,德性的實現需要人通過反覆訓練後才能獲得。德性伴隨著理性。至於完滿的德性,他則認為是公正,「公正是一切德性的總匯」。作為一種德性,法理之於立法的面向主要體現在立法者、規範及其受眾三個方面。

立法者的德性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其名著《社會契約論》「論立法者」一章中說道:要為人類制訂法律,簡直是需要神明。立法者在一切方面都是國家中的一個非凡人物。論及立法者的德性有以下兩個問題必須特別重視。

第一,立法作為一項兼具法律性與政治性的實踐,是藉助民主這一公共生活方式凝聚智慧達成共識,實現人及其所屬政治共同體興旺發達的過程。因此,立法者不僅僅是一個做決定的政治行動者,同時也是一個遵循規則的法律行動者。從一定視角下看,立法總是被視為一項純粹的政治活動,立法的政治性意涵高於法律性意涵,由此也就導致了立法的泛政治化以及法理的虛化。因而,如何實現立法的法律性和政治性的平衡是立法者必須直面的問題。立法者既要運用法律思維來進行立法,也要運用政治思維來運行立法,在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政治上的利弊權衡,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社會問題並進行相應的立法,進而追求最大最佳的法律以及政治、經濟和道德效果。

第二,立法是一項科學活動。立法者應當具有實踐智慧,必須具有將德性知識應用於法律創製的能力。現實中,法官、律師需要嚴格的專業訓練,需要準入的條件,但立法似乎是一項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立法是一項科學活動,需要理性與經驗的結合,需要立法者具有將德性知識應用於法律創製的能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提升立法能力,對於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促進立法的質量、數量、效力、節奏與全面深化改革實際需求之間的動態平衡,實現良法善治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規範的德性

法理之於規範的德性核心要素是公正。在立法上即為立法公平。立法公平有實體與程序兩個面向,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是規範的德性的應有要義,是規範正當性的來源,是人民認同與支持的前提與保障。法律作為最富有權威性和強制性的社會利益調整機制,其內容亦無非是對於各種利益關係的確認與調整,進而言之,就是對各種利益的分配與矯正。實體公正之於立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對於利益的公平分配,體現為實體法對於權利義務的確認與配置必須使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等的規定處於一種合理狀態,即在設定權利和義務時應保持權利與義務的相互統一;在設定權力與權利的關係時應以權利為本位,在設定權力時必須預設責任,保持權力與責任的相互統一。其二,是對於利益矛盾及糾紛解決機制的制度設置,以確保對於不當利益關係的法律矯正,主要體現為訴訟法等法律糾紛解決機制中權利義務的安排。

從動態的視角來看,立法公平是立法過程中各種因素通過立法程序實現價值合成與利益整合的結果,立法程序的公平乃是現代法律制度中立法公平之不可或缺的法理內涵。立法的程序公平主要包括如下幾層含義:其一,立法主體的公正性,要求立法主體能夠真正代表選民的利益與國家利益,正確對待立法所調整的各種利益關係,不得有偏私或者偏見。其二,立法參與主體的平等性,要求立法程序能夠充分吸納立法法案所涉及的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他們的意見能夠在立法程序中平等地得到表達。其三,立法過程的民主性與公開性,要求立法機關成為真正遵循民主決策原則的民意機關,他們關於立法法案的不同意見能夠通過公開的程序得以表達和質辯,最終由全體成員通過多數決的民主原則予以權衡與抉擇。立法是一種實踐理性。立法是一種通過特定明確的正式程序致力於法律制定和變動的實踐,是複雜的協商程序之產物,該程序必須認真對待。其中立法協商程序的制度化是關鍵。通過平等、自由的理性協商與話語論證,通過意志協商達成規則共識,從而形成作為法律的規則,如此一來,可能避免立法者的任性和恣意,進而使得所立之法獲得正當性,贏得民眾的認同與支持。

受眾的德性

法律的特性包括三種:秩序、理性、同意,即法律是用於在公民的行動和欲望中產生一定秩序的一般規則,是立法者以一種理性的方式設計的,法律只有在被大眾所接受並遵循時才會有效。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要使法律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施,如果制定出來的法律,不能在社會生活中得到遵守和執行,則必將失去立法的目的、權威和尊嚴。正如我國清末法學家沈家本所言:「法立而不行,與無法等,世未有無法之國而長治久安也。」

不同的人因其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所主張和試圖實現的利益以及生活體驗和心理感覺的不同,對守法的根據與理由的認識也就有較大的差異。但無論何種根據與理由,法律要使人遵守基本的前提是這個法律是有德性的法律,即其自身是良法,若此,才會為受眾所認同和支持,並內化為受眾的自覺行為。正所謂「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受眾德性的養成亦為立法之要義。

「立法的最高目的是,使人擁有全面的德性而達致靈魂的完善。」德性立法的本質就是人以有德性的方式來構成自身的實踐。所以,立法者應將德性要求注入立法中,讓人具備相應的品質,即要培養有德性的公民,而不僅僅是為了實現一系列道義(權利)或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要實現這一目的,立法者必須完成兩項基本的任務,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貫之,一方面,使所立之法創造和維持人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包括充足的物質財富、人身和財產安全、獲得有意義之工作的機會、健康的環境等。另一方面,使所立之法促進使人「做得好」的條件,即法律必須創造和維持人類發展自身德性的條件。

(作者系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相關閱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法理之於立法的應有面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依憲立法原則與合憲性審查
    依憲立法具有正當性基礎,價值目標明確,作為立法工作的基本原則,目前制度上並未明確予以確認,但從依憲治國的價值要求和依法立法原則的制度構成審視,將依憲立法原則確立為立法工作的基本原則具有法理上的必要性和制度上的可行性。
  • 預付卡立法:私法與公法的平衡
    如果發卡機構破產,依據企業破產法第113條之規定,消費者所擁有的債權,其位階排在清償破產費用、職工工資、所欠稅款等企業債務之後。消費者對預收帳款沒有也不應當享有優先受償權,在這一法理結構下,通過立法保障消費者對預收帳款的優先受償權,缺乏法理依據。在法律無法保證消費者對預收帳款的優先受償權的前提下,單用途預付卡立法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何在?其根源就在於發行預付卡本身帶有公法與私法雙重屬性。
  • 《辯護人》法理之光
    這個傳奇人物的自殺,體現了人性的險惡,也標誌著法理之光的消逝。這個世界啊,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當你想把世界的一切分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是在自尋死路。這是個晦暗混沌的世界,人類只能在血色的迷霧中摸爬滾打,有些人就踩著同胞的身體爬到了高處。這時候有人破開了天仍進一束光來,這些高高在上的人會本能的把光熄滅。人類這種生物,實在是複雜。
  • 遼寧法理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李維維律師 執業為民 依法戰「疫」
    她就是遼寧法理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李維維,曾先後榮獲全國律師行業創先爭優黨員律師標兵、遼寧省最具風採女律師、遼寧省優秀黨員律師,鞍山十佳律師稱號。當防控新冠病毒肺炎戰疫剛剛打響時,她率先吹響了依法防控疫情戰鬥「集結號」,帶領全所黨員和律師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 央視熱評:9歲兒童限制消費令被解除 司法不應背離法理人情
    首先,機械司法,讓高消費限制背離了法理。「個別執行人員機械司法,造成了很不好的社會影響」,法院自身的剖析可謂準確。按照目前規定,對於未成年被執行人,採取限制高消費執行措施並無不可。「既然法律沒禁止,限制就沒問題」,這是機械執法者的邏輯。
  • 外國人永居權要開門立法
    法律是一道硬槓槓,立法的意義在於約束和規範行為。這些年中國融入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升級,國際人才流動漸成常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華工作,這其中既有國內發展急需的高素質人才,也有魚目混珠之徒,這一群體權利與義務的邊界在哪兒,是當下制度建設需要回答的問題。
  • 法理明晰 切中肯綮 有力助推營商環境優化——解讀《國務院辦公廳...
    無庸諱言,近年來,由於國家上位法的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在推行社會信用治理時,未能妥當理解和遵循合法、比例原則,用力過猛,在遏制公權與保護私益方面,均有失當之處,引發了一些批評的聲音。我們理解,批評與責難,經常與改革相伴而行,這也是促使改革走在法治軌道的重要力量。
  • 尤猛:文明行為立法的載體和架構及其細節
    文明行為立法既已決心通過「軟法」的形式加以表現,其「倡導」、「鼓勵」性的規範模式就是題中應有之義。作為一種促進型立法,政府在其中的職能主要是主導性和服務性的,政府的管理也要體現,但是不是主要的立法目的。同時,民眾作為一般法規的被管理者,在促進型立法中也更加主動的成為行動的一方。
  • 張扣扣一案的法理與法意
    記住了鄧學平這位上海律師,洋洋灑灑幾千字辯護,法理通融,悲憫克制,還難得文採出眾,字字珠璣。 當然,我無法站在制定法的角度說話,我的共鳴純粹來自情感豐沛的質樸內心。 我知道目前主流的司法界並不喜歡鄧律師的立場,非常遺憾地,如我朋友所說,很多律師雖然精通法務,卻並不理解法律精神。
  • 司馬南:建言人大立法終結港亂
    香港自己立法解決這個問題,斷無可能,此其二也。內地很多老百姓不了解的是,香港立法會長時間處於「葛優躺」狀態,其內務委員會六個多月未能正常工作,三天前的5月18日,似有好消息傳來,香港立法會終於選出內務委員會主席。然而,志在搞亂香港的分子在立法會會議現場拉起黑布,吵吵嚷嚷輪番衝擊主席臺,香港法治鬧劇,香港法治之恥,令世人看得目瞪口呆。
  • 駱緒剛:電子數據搜查扣押程序的立法構建
    [5]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電子數據在刑事訴訟中的證據作用和地位會越來越重要,[6]就目前我國相關的立法而言並不能適應這一現實和未來發展要求,在完善我國相關立法之際,需明確以下與立法完善相關的幾個問題:電子證據搜查扣押程序立法構建有無必要性和可行性?未來立法時應當如何構建電子證據的搜查扣押程序?本文將針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
  • 在汕港企、港商集體籤名堅決支持香港推遲立法會換屆選舉
    昨天下午,汕頭海外聯誼會邀請在汕的港商、港企代表近百人召開座談會,堅決支持香港推遲立法會換屆選舉。與會的港企、港商代表踴躍籤名,用實際行動支持香港特區政府這一正確決策。他們紛紛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推遲立法會選舉,是基於公眾利益和香港實際情況作出的,是高度負責的理性決定,也是保障立法會選舉的安全和公正公平的重要舉措,是防疫保民的負責任之舉,體現了特區政府的政治勇氣和擔當。同時,從全球形勢看,在疫情中推遲選舉,也是當前國際中尊重科學、安全至上的通行做法。
  • 淄博立法 以民為本
    《淄博市電梯安全條例》《淄博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已經實施,《淄博市禁放煙花爆竹規定》已報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待批准,還有預備立法項目《淄博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條例》《淄博市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規定》……翻開淄博市人大常委會近兩年來的立法成績單,從首次為文明立法到立法禁放煙花爆竹等,無一不彰顯著人民至上的立法理念。淄博立法,以民為本。
  • 三國:漢中之戰後,劉備進位漢中王,他稱王的法理依據是什麼呢?
    劉備稱王就意味著自立一國,當然需要有合法的法理依據來證明這個王是代表正義的,還需要把稱王的原因和理由布告天下。這些相關的法理依據(自吹的)在群臣勸諫劉備稱王的上書中,以及劉備稱王后給漢獻帝的上書中都有明白地表示。
  •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華調研鼠疫防控條例立法工作
    為依法科學有序防控重大疫情提供法治保障 更好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導)近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高華率隊赴省地方病控制所等單位部門調研《青海省鼠疫防控條例》立法工作,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進展情況匯報。
  •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
    這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充分體現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整體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堅決維護和最大關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涉港國家安全立法符合法律法理、情勢需要、人民期待、國際慣例,有利於維護中國國家安全,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任何希望香港明天更好的人都應支持中國全國人大的決定。
  • 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第二屆地方立法理論與實務論壇順利召開
    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朱景文教授作論壇主旨發言,他對地方立法在立法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肯定,圍繞民主立法、科學立法、依法立法原則的貫徹落實和地方立法最新發展趨勢及其重點難點問題做了深入分析。他指出,西北地區地方立法應當充分體現西北地區的地方特色,切實解決地方實際問題。
  • 臺籍全國代表:涉港國安立法對解決臺灣問題有啟示和借鑑意義
    (兩會訪談)臺籍全國代表:涉港國安立法對解決臺灣問題有啟示和借鑑意義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林春茵)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正在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 必須精讀:柯琴「六經為百病立法」之說!
    如在《傷寒論翼·全論大法》中說:「按仲景自序,言作《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則傷寒雜病未嘗分為兩書,凡條中不貫傷寒者,即與雜病同義……,觀五經提綱,皆指內症,惟太陽提綱,為寒邪傷表立法,因太陽主表,其提綱為外感立法,故叔和將仲景之合論,全屬傷寒,不知仲景已自明其書不獨為傷寒設。」
  • 為人民立法,淄博走出特色新路徑
    從信息化數據運用到開門立法問計於民,從服務發展大局到提質增效理念落實……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把為人民立法貫穿立法工作全過程,堅持立法主體的人民性,不斷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走出了一條「淄博特色」的地方立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