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綜藝對韓國綜藝版權的爭奪已經到了恐怖的程度,韓國電視臺主要的綜藝節目版權已經都被中國衛視買完了。而今年年初在韓國剛播了幾期的《蒙面歌王》,因為人氣較高,立刻就被燦星買下版權,一到暑假,國內版的《蒙面歌王》就登臺亮相了。
韓國版《蒙面歌王》
中國版《蒙面歌王》
但是,但是……一切就這樣變味了。如果說《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又名《我選周杰倫》,《蒙面歌王》就應該叫《伊能靜的KTV》或者《評委怎麼都猜不對但是觀眾用膝蓋就全猜中了》。
失敗的漢化
韓版《蒙面歌王》想出了讓已經出道的藝人戴著面具唱歌比賽的玩法,賣點是「只憑歌聲一決勝負」。
和「導師轉椅」那種不看臉的玩法不同,歌手一蒙面,觀眾和評委都看不到人,而面具背後都不是普通人,是或大或小的明星。摘下面具的一瞬間,臉和演唱形成巨大反差,以此造成節目效果。打個比方,最震撼的效果類似於有個人唱了Vitas的海豚音,揭開面具一看原來是趙本山。
EXO金鐘大參加韓國版《蒙面歌王》
因此在韓版節目裡,聽歌、猜歌手、等待揭面,都是能讓觀眾High起來的點。
然而在中國版裡,這些樂趣幾乎都不復存在。
第一期的歌手陣容,除了歐弟之外基本上沒有跨界的,全部都是觀眾最熟悉的實力歌手,熟悉到他們一張嘴就能聽出來是誰。唯一嘗試偽裝自己聲音的是孫楠,但身形、雙下巴還有標誌性的演唱動作立刻就出賣了他。
孫楠參加中國版《蒙面歌王》
這不過是一場戴著面具的《我是歌手》,韓版《蒙面歌王》的優勢幾乎完全不存在。於是,追過韓版《蒙面歌王》的觀眾翻了一個白眼:「居然連現成節目的漢化都做不好」;追過國內各種音樂節目的觀眾接著翻了一個白眼:「這個人一開口我就知道是誰,蒙什麼面啊。」
但節目組自有苦衷。中韓娛樂行業人員構成不同:在韓國有大把大把的隱藏人才,比如新人偶像團體裡不被熟知的主唱(韓國每年出道幾十個新團)、綜藝節目搞笑藝人、電臺DJ、演員,而所有這些人幾乎都是經過殘酷練習生選拔後才能出道的,唱歌跳舞全部經過專業訓練,韓國藝人的平均演藝水平太高了。
再來看中國娛樂圈的現狀,就知道這個邏輯走不通了。樂評人耳帝直言:「中版若要保持住同樣的節目水準,本該請楊洋李易峰們上的,可是中國偶像們的唱功還不足以登上一個唱歌節目。」或者再腦補一下偶像組合、主持人、諧星來參賽?想像一下TFBOYS和SNH48、何炅和謝娜、郭德綱和賈玲上《蒙面歌王》的樣子……郭德綱雖然唱得好,但是隔行如隔山,流行音樂恐怕hold不住吧。
另外還有網友補刀:即使李易峰們唱功過關,出場費也將會高昂得難以負擔。比起韓國娛樂界,我們的明星太貴了。韓版《蒙面歌王》一期節目湊8個人參賽,每期淘汰後都要補一個新的,而中國版根本不捨得淘汰人啊。
也正是因為這種基礎條件的差別,中國版的《蒙面歌王》做出了一系列的本土化處理。首先就是揭面規則,韓版是輸家揭面具淘汰;中國版則讓贏的人揭面,輸的人繼續戴面具,贏家會在後半程參加總決賽——等一下,到時候贏家全部揭面了再比賽,這樣跟其他唱歌節目還有什麼區別啊?
李克勤
中國版《蒙面歌王》宣傳總監陸偉的回答是這樣的:「初步的想法是進入複賽的明星會戴著全新的面具來徵戰,因為是全新的面具,他們很有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戲劇效果。」——意思是說,雖然歌手是誰觀眾都知道了,但是他們都換了新面具哦。觀眾竟無言以對,半決賽後節目名改成《歌王的新面具》可好?
微博網友「小王子MEDIA」認為,原版節目裡的「儀式感」在中國版中都缺失了:「韓國版製作路數倒是跟《我是歌手》很像,歌手抵達、保密彩排、神秘出場,包括字幕、音效,這一系列烘託了整個節目的氣質和氛圍。中國版《蒙面歌王》,這一系列烘託氣氛的電視語言通通沒有,只有電影大片式的開場。」主持人不僅沒在開場時介紹賽制,甚至對演唱嘉賓也沒有任何故弄玄虛的介紹詞,第一位女歌手「黑天鵝」悄沒聲兒就出場開唱了。這樣看似乾脆利落,顯得更加「以音樂為本質」,卻犧牲了一檔綜藝節目的諸多可看性。
可以給伊能靜消音嗎
更多網友對原版節目不甚了解,除了覺得《蒙面歌王》戴面具多此一舉,主要把炮火對準了聒噪又愛演的猜評嘉賓。
這大概是史上最惹人煩的嘉賓:論資歷,他們不像隔壁《好聲音》那些撐起了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導師,評判蒙面歌手缺乏說服力;論演技,他們又遠不如《我是歌手》的五百人聽審團。
韓版《蒙面歌王》的猜評團顯得更為龐大一些:9—10人的規模,其中有歌手、主持人,間或有一些電臺DJ和演員加入。主持人閱人無數,知道的演藝界人士多;專業歌手能夠判斷唱功好壞,猜歌手也更準一些。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在演唱過程中無禮地跟唱、大聲交流,破壞歌手的表演,而是在演唱結束之後來一場精彩的猜人辯論。
中國版裡猜評團精簡了一半,可惜質量不升反降:李晨和戴軍從頭到尾都是一臉「媽呀遮得這麼嚴實怎麼猜啊」的表情;李響全程舉著望遠鏡,還大言不慚地說「不看細節我要怎麼猜」,然而他也並沒有因此猜對過。即便是在假裝猜不出,他們也演得過於浮誇,最後居然集體指認「白稜鏡」李克勤一定是非專業歌手,我是李克勤就要難過得在面具底下偷偷掉眼淚。
唯一稍顯靠譜的巫啟賢在猜歌手和判斷歌手表現方面發揮正常,但也是個犯了戲癮的,非要戴上眼罩聽歌,聲稱不能被面具幹擾……
而歌手出身並且自詡文學修養極佳的伊能靜一直顯得異常忙碌,她一邊做充滿文學素養的歌詞賞析,一邊做出混亂的猜測混淆視聽。「黑天鵝」出來的時候,觀眾表示一分鐘猜出是丁當,伊能靜卻創造性地給出何潔、Alin等答案;其他人猜「白稜鏡」是李克勤時,伊能靜又信誓旦旦反駁:不可能,李克勤不會這麼年輕。最備受指責的是,伊能靜甚至在臺下跟著蒙面歌手唱了起來,讓網友直呼節目組應該給伊能靜消音消畫面。
就這樣,一檔打算「重返初心」的音樂節目變成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觀眾的焦點成功從演唱轉移到了「那個草泥馬是不是孫楠」和「伊能靜能不能消停點兒」上,效果堪比五個張大大一齊上《我是歌手》,誰還聽音樂呢?
Vista看天下 記者 張自言 實習生 吳芷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