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被誣陷入獄,武則天問為何承認謀反,他答:不承認早被打死

2020-12-24 無風卻起念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女皇帝,她的政治才能並不輸於男生,也帶來王朝更加繁榮昌盛,但武則天可以做到這個地步,也少不了她對人才的選擇。其中狄仁傑這個人可以說是十分出名了。前幾年還有個很火的電視劇就是神探狄仁傑。但是武則天也有著作為皇帝必不可少的性格——猜忌。可是你知道嗎?狄仁傑曾承認過自己謀反,但武則天卻沒有因此殺了他,反而讓他繼續做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狄仁傑並沒有真的謀反,只不過是屈打成招罷了。在唐周之際,武則天為了掃平阻擋自己當皇帝的勢力,任用酷吏,履行大獄。更是有很多出了名的酷吏來專門污衊大臣,隨意給他們安個謀反的罪名,就把人抓到大牢中去。你如果不承認,那就用酷刑,整得你體無完膚,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看你認不認,簡直就是屈打成招。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住酷刑,而身亡。

狄仁傑被冤枉入獄後,明白酷刑的套路,於是酷吏說什麼罪名他就認什麼罪名。酷吏說他謀反,他就承認謀反。大方的承認之後,狄仁傑就在監獄中等死。而來君臣更是讓人代替他給武則天寫好了「寫死表」。

但是這期間,審問狄仁傑的人為了想讓自己升遷,於是告訴狄仁傑,他可以誣陷自己的上司。表示只要他指認自己的上司,就可以減刑不死。狄仁傑抵死不從,更是用頭撞柱,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因為他承認得很痛苦,所以在等待行刑的期間,看守對他來比較輕鬆。於是,狄仁傑就找機會用血在頭巾上寫下一封家書,並把這封血書傳給家人。

他的兒子收到血書後,叩闕告狀,把血書交給武則天。武則天立馬召見狄仁傑,問他為何要承認自己謀反。狄仁傑說,如果我不承認,早就被用刑打死了,又怎麼會如此完整地站在陛下面前。武則天又問,那你為何做謝死表,狄仁傑說自己根本沒有寫過這種東西。後拿來謝死表對比發現,是別人代籤的,於是武則天將她的罪名抹去,讓狄仁傑繼續出來做官。

狄仁傑也沒有辜負武則天對他的信任,恪盡職守,為朝廷做事,憑藉自己的智慧偵破很多案子。

細品狄仁傑面對武則天當時掃平勢力時的表現,面對絕對的強權時,不會放棄,而是換一種思路去面對強權,這無疑深深地體現出了狄仁傑這一聰明智慧的形象。還有別人讓他誣陷狄仁傑的上司,他也沒有誣陷,而是抵死不從,表明自己絕不會服從,這裡又剛好和上面相反,一個是拼命服從,你說啥就是啥,另一個就是寧死不屈。雖然聽起來很矛盾,但是這更加體現出了狄仁傑勇敢的形象。

參考資料:《舊唐書·狄仁傑傳》

相關焦點

  • 《神探狄仁傑》為何對內衛深惡痛絕?
    梅花內衛是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武則天設置的特務機構,其中有一個場景,狄仁傑被內衛抓捕入獄,從此之後就對內衛深惡痛絕。雖然,後來收了曾泰、溫開這樣的內衛成員為門生,但是無時不在引導他們支持李唐王朝。公元692年,已經是大周宰相的狄仁傑鋃鐺入獄了,跟他一起入獄的還有大批的朝廷高官,罪名就是造反。而抓捕他們的人就是,歷史上備受詬病的侍御史加朝散大夫來俊臣,作為一代酷吏,來俊臣可是很對得起這個名號,後世的很多令人聞風喪膽的刑具就是他發明的,而他對付那些被捕的高官,手段也是簡單粗暴,直接就是重刑逼供,這就造成很多朝臣被屈打成招,背負了莫須有的罪名。
  • 狄仁傑聲淚俱下:「陛下,臣等不招認謀反,早就死在枷棒...
    印象當中,狄仁傑是很受武則天器重的,君臣甚是相得。一部《狄公案》,狄青天狄大人斷東斷西,判南判北,如有神助。但是他哪裡能想到,有一天大獄的大門會向已經身居相位的他敞開,而且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謀反!要不,在來俊臣等人的一頓枷棒之下,他會死得像竇娥一樣冤。
  • 狄仁傑:藥中甘草,國之棟梁
    長壽元年,也就是公元692年,狄仁傑被來俊臣誣告謀反,很不幸的坐牢去了。 這個來俊臣是當時有名的酷吏。任何人落到他的手上,都是兇多吉少了,當然也包括倒黴的狄仁傑。 可聰明人就是聰明人,狄仁傑的聰明之處在於他能在不利的環境裡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當時律法規定,一經審問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
  • 狄仁傑的逃生術:智鬥小人,玩轉女皇,高情商就是用智慧化解風險
    他組織了一批市井無賴,團夥行動,說好誣陷一個人,大家一起上,眾口爍金,把黑的洗成白的,白的染成黑的,以至於只要被拘捕,根本沒有翻案的可能。更奇葩的是這個來俊臣還把他的手段理論化,寫成一本叫《羅織經》的書,毫無羞恥感的將他的小人行徑,昭告天下。這被稱作中國第一厚黑學專著的書,面世以後,舉朝轟動,連女皇武則天看了也嘆服不已。
  • 公正無私的狄仁傑,他的人生並不如意,那麼他的人生都經歷了什麼
    因此在影視劇中的少年狄仁傑過於侃侃而談,無非將其神話後吸引更多的觀眾來觀看這部電視劇,以至於提高收視率,雖然不真實,但是我們確實看的過癮。又過幾年,狄仁傑被外放至寧州做刺史。任期內妥善處理各個民族之間的關係,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和擁護。寧州百姓自發立碑,以頌揚狄仁傑的所作所為。當時,御史郭翰巡察當地左右,彈劾了大量不作為反而惡作為的州縣官吏。但當他步入達寧州境內後,卻源源不斷的聽到當地百姓稱頌刺史,因而郭翰向朝廷推薦狄仁傑。過一段時間,狄仁傑被指定任冬官侍郎。
  • 為什麼狄仁傑可以成為懸疑推理電影的大IP?
    一每個人、每個故事都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時代,狄仁傑也不例外。狄仁傑生活在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統治時期,這是由初唐走向盛唐的時代,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方面都很強盛,而武則天時代,唯一的女皇帝,唐變成周,寒族與門閥爭鬥,這都給士人們一個展現抱負的平臺,留存下來的故事自然就多,也給劇作者們的再次創作也提供了足夠的資料。
  • 狄仁傑一句話,戳到了武則天的痛處,徹底改變了大唐的命運
    武則天執政期間提拔重用狄仁傑,封他為宰相參與朝政,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隨著武則天年事已高,越來越疑神疑鬼,看誰都像拉幫結派想謀反,在立誰當太子問題上尤為突出,這時候合適的人選是侄子武承嗣,和兒子李顯。
  • 「唐朝第一酷吏」來俊臣:武則天都說心機不如他!
    囚徒看到這些刑具,沒有不嚇得魂飛魄散的,只能自誣以求免除刑罰之苦。狄仁傑大家都知道吧,這位以偵探家聞名後世的武周重臣也差點被來俊臣誣告致死。如意初年,來俊臣誣告大臣地官尚書狄仁傑、任令暉等人,將他們抓緊監獄中。他都是先奏請武則天下令,再拿著武則天的敕書威脅狄仁傑等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免於死刑,他們只承認自己有反叛之罪。
  • 武則天曾想立侄子為太子,狄仁傑說了三句話,力挽狂瀾
    為了除掉李旦,武承嗣先是誣陷李旦的劉氏、竇氏二妃詛咒女皇,繼而把魔爪伸向了李旦。長壽二年(693年)一月,武承嗣誣陷李旦謀反,武則天派酷吏來俊臣審理此案,幸虧樂工安金藏拼死保護,李旦才得以倖免。然而,武承嗣、武三思謀求太子之心不死。聖曆元年(698年)二月,武則天年事已高,武承嗣、武三思便再次謀求太子之位,並提出了「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既然如今是武家的天下,理應傳位武家子弟。
  • 被人們稱為神探的狄仁傑,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是一個怎樣的人?
    也因為他在做官的時候盡忠職守,在斷案的時候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都會秉公執守,因此得罪了一些人,所以曾經受到過奸臣的誣陷,但是他仍然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始終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狄仁傑在最早的時候,官位並不是特別大,但是卻因為他做事的態度,漸漸的小有名氣,甚至當時的武則天都很佩服他。
  • 歷史上的大賢,桃李滿天下的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罷朝整整三天
    這些事被巡察使知道,狄仁傑被推薦入朝。自此順風順水的仕途告一段落,狄仁傑的人生開始了多次的大起大落。此時,武則天垂簾聽政,已經把控了唐朝的實際大權,公元690年,武則天廢黜了唐睿宗,改國號周,改年號天授,第二年,狄仁傑官拜尚書,兼平章事(這個官名,相信電視劇的粉絲相當熟悉),成為了丞相。
  • 李唐復興之時,逝世多年的狄仁傑,為何仍被譽為是興唐第一功臣?
    但是為何人們說起興唐第一功臣,很多人想到的並不是張柬之,而是那個以神探之名響徹東西兩方世界的狄仁傑呢?要知道狄仁傑雖然千古名相,但在神龍政變之時,他去世五年有餘。而且在狄仁傑生前也是武則天最信任的宰相之一,怎麼就在去世多年之後,卻成為了興唐第一功臣呢?
  • 神探狄仁傑之扮豬吃老虎(上)
    ( )想當年他負責管理在昭陵值班的部隊,懲罰了一個侍衛,不成想這個侍衛十分不服氣,他離開部隊後就開始了漫長的「上訪」,並且最終成功見到了皇上,狠狠參了權善才一筆。這裡大家可能感到奇怪,怎麼什麼人都能見皇上?這主要是因為唐代法律對「謀逆罪」的特殊政策導致的,封建帝王最害怕的就是有人謀反,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將領們更是比較敏感,所以規定只要是掌握重大謀反線索的「上訪者」就有可能破例面聖。
  • 除了斷案,兩度拜相的狄仁傑還偉大在什麼地方?
    幸運的是,武則天殺人如麻,只是針對反對自己的統治階級,這些小民的性命她並不在意。所以,她同意了狄仁傑的請求。只是,狄仁傑準備拿尚方寶劍砍宰相的事情,被張光輔狠狠參了一道,武則天沒有查清原因,就將他貶到了今天的湖北。不過,狄仁傑並沒有被貶多久,因為轉過年的689年,宰相張光輔遭人誣陷謀反,被武則天給砍了。這報應來得有點及時啊,前一年還殺降請功,第二年就被處斬,張光輔也算是罪有應得了。
  • 好官狄仁傑的真實人生
    中國大陸升起狄仁傑熱。2018年7月底,徐克導演的第三部狄仁傑系列電影《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上映,講述他陷入最高權利鬥爭。當然,絕大部分內容是文學虛構。當隋唐統一帝國鞏固後,經過隋唐諸帝不斷的加強皇權,到武則天執政時,皇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神探狄仁傑:連狄仁傑都要忌憚三分的梅花內衛,真的存在嗎?
    神探狄仁傑》系列裡最神秘的組織,想必也吸引了不觀眾的好奇心吧,那麼這個連狄仁傑遇見後都要忌憚三分的梅花內衛,在唐朝究竟存不存在呢?李治病逝後,武則天大權獨攬,最終廢掉了唐中宗李旦,自己把持朝政。為了防止李唐皇室和朝中舊臣暗中反對自己,武則天不但鼓勵告密揭發行為,甚至還故意放任奸臣誣陷忠良,還採用一種叫銅匭的器物監視大臣。公元692年,也就是武則天稱帝後的第二年,時為宰相的狄仁傑就曾被奸臣誣陷謀反,而被武則天下獄拷問。
  •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不算大富大貴的少年經歷,再加上不斷的遊歷生活,使得狄仁傑少年時期沒有養成一般官員子弟身上的那種驕奢荒糜習氣,而是刻苦好學,沉穩鎮靜,少年老成。有一次,狄府發生案件,當地官員前來查驗,家裡人爭相申辯,喧鬧不已,只有狄仁傑在房內絲毫不為外界所幹擾,繼續讀書。查驗官吏看見這個小人兒居然不主動出來接受詢問,十分生氣,問他為什麼不出來。
  • 狄仁傑為何如此得寵,在武則天身邊如魚得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可是凡事都是有例外的,在古代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女人成功登上了皇位,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武則天。武則天在當上皇帝之位之後所做出來的這些舉措,也讓很多人都非常幸福。在武則天在位期間,狄仁傑是武則天比較信任的臣子,後來幽州一案,讓狄仁傑鋃鐺入獄。可是轉了一圈之後他竟然成功的全身而退,或許做到這樣的只有狄仁傑這麼一個人,難道狄仁傑跟武則天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 來俊臣:不作死就不會死,作死的典範
    這麼一來武則天放心了,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可大臣們卻睡不著了。因為那貨辦案根本就不講什麼證據,捕風捉影的事他也能給你判個滿門抄斬,朝野上下,除了皇帝幾乎人人都在來俊臣的鬼頭刀之下生活著,天天如坐針氈。最典型的例子是狄仁傑謀反案。狄仁傑狄大人大家都比較熟,天天帶著元芳辦案,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早上在去上班的路上,讓來俊臣的人給抓了,說他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