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方舟(紀實)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漫無邊際,波濤洶湧。

一艘乳白色的大船劈風斬浪,穩如磐石。陽光下,左右兩舷巨大的「紅十字」標誌,格外醒目。

沒有對空對海飛彈,沒有火炮魚雷。在中國海軍序列裡,「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一艘特殊的軍艦。

入列11年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9次駛出國門,航行24萬餘海裡,到訪43個國家和地區,為23萬多人次提供醫療服務,實施手術1400例,讓500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帶給世界的,是早春般的溫馨,是如同晚秋的豐碩。她像一隻不知疲倦的和平鴿,銜著橄欖枝,飛向世界各方。

守護生命

2010年,和平方舟第一次執行「和諧使命」任務,首站是吉布地共和國。這個地處非洲東北部的小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落後,缺醫少藥。

當地有家貝爾蒂醫院。盧旺盛和劉鵬兩位軍醫在此坐診時,遇到頭部受傷的患者穆罕默德。檢查後,他倆認為情況嚴重,必須立即做開顱手術,否則其生命所剩日子不多。

「開顱?」當地醫生聽了直搖頭。在吉布地,開顱是一種禁忌,且當地醫院從未做過這種手術。

回到船上,盧旺盛和劉鵬將情況向院長作了匯報。院長問:「手術的把握有多大?」盧旺盛說有六七成。院長決心已定:「不做開顱手術,病人肯定過不去。儘管有風險,手術必須做。」劉鵬為難地說:「開顱在這裡是一種禁忌,院方不同意手術。」

院長帶著盧旺盛和劉鵬急忙趕到貝爾蒂醫院。院長耐心做對方醫生的工作,面對一個患者,如果還有救治的可能而放棄,那是醫生的失職。任何禁忌在生命面前都應該讓步。對方醫生被中國軍醫的執著和誠意感動了。

一場特殊的手術開始了:手術臺旁站著當地一排醫生,他們要親眼目睹這第一例開顱手術;主刀的是來自萬裡之遙的中國軍醫。

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手術非常成功,穆罕默德生命之舟重新起航。

盧旺盛和劉鵬留下詳細的醫囑,還自掏腰包,送給穆罕默德一筆術後護理費用。

穆罕默德的幸運,在吉布地成為傳奇。

在吉布地7天,和平方舟共診療當地患者2719人次,輔助檢查2588人次,受到民眾交口稱譽。

湯加一位青年男子,子彈入體長達4年,他去過幾個國家,因靠近心臟,手術風險大,均被婉言拒絕。千裡迢迢,他慕名找到和平方舟。幾位專家檢查後,告訴他手術可以做,但有一定的風險。青年人懇切地說:「我知道中國,我相信中國人,我可以立下字據,萬一手術失敗了,所有的風險我們自己承擔。」經過充分的準備,中國軍醫對子彈精準定位,僅用23分鐘,就成功取出子彈。

和平方舟被稱為「生命之舟」,危難中,它為患者點燃生命之光。

2013年11月,超強颱風「海燕」肆虐菲律賓,房屋倒塌,道路中斷,人員傷亡。

和平方舟完成125天「和諧使命—2013」任務,剛剛停靠母港碼頭,受命緊急馳援塔克洛班市。

前置醫院還沒搭好,一位婦女抱著孩子匆匆跑來,連呼帶喊:「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孩子叫馬利薩,只有兩歲,高燒脫水,已經昏厥。

護士長蔡偉萍接過孩子,幾位醫生緊急搶救,使孩子脫離危險。

蔡偉萍寸步不離馬利薩,輸液,服藥,還不時地用酒精棉球給孩子擦額頭、腋下,為他降溫。

馬利薩的父親在強颱風中遇難,他母親羅文娜傷心地說:「要是孩子再有個三長兩短,我也不想活了。」

經過3天的治療、護理,馬利薩臉上有了笑容。出院時,他抱著中國阿姨送的熊貓玩具,哭著不肯離開。

幾天後,前置醫院撤收,羅文娜帶著馬利薩來送行。馬利薩捧著一束菲律賓的國花茉莉花,扎進了蔡偉萍的懷裡。

羅文娜眼含熱淚,動情地說:「茉莉花開了,你們卻要走了,好心的中國人,祝你們一路順風!」

仁義揚帆,守護生命!

和平使者

2015年11月17日,和平方舟到訪墨西哥城市阿卡普爾科。

真是一種巧合。465年前的1550年11月17日,一艘載有中國絲綢、茶葉、瓷器的商船漂洋過海來到阿卡普爾科,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中國之船」,並將這一天定為「中國之船節」。

「ONE OR TWO(1還是2)?」

「ONE!」

「YES(對)!」

「上帝!我又能看清楚眼前的一切了!」特奧杜洛興奮地喊了起來。

幾年前,特奧杜洛不幸患上白內障,因經濟窘迫,無力治療,天空失去了色彩,大地變得一片模糊。

特奧杜洛又是幸運的。和平方舟抵達阿卡普爾科當天,他登上醫院船,成為第一批患者。眼科專家先對他進行心理疏導,然後為他施行手術。

特奧杜洛揭開眼睛上的紗布,又回到了真實的世界,滿臉幸福,說:「和平方舟捎來了和平,中國醫生給我送來了光明!」

2017年9月21日,「國際和平日」。

獅子山首都弗裡敦,中塞友好醫院門口,當地市民聽說和平方舟到達,排起了長龍,等待中國軍醫看病。

婦產科醫師胡電查看完孕婦拉馬圖·芭的孕情後,倒抽一口氣:妊娠期糖尿病、高血糖、胎兒已經出現宮內缺氧……必須立即手術!當地醫院條件有限,胡電幾乎命令道:立即將孕婦轉至醫院船手術。

醫院船進入「一級戰備」,各方專家緊急匯合。胡電前幾天不慎扭傷了腰,有人要替她,她說了句「情況我熟悉,我上」,一扭一扭地走上手術臺。

一刀一剪,一針一線,兩個多小時過去,一聲嬰兒的哭啼聲,讓大家鬆了口氣。拉馬圖·芭疲憊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孩子的父親欣喜萬分,說:「是中國的和平方舟給了孩子生命,我要讓孩子永遠熱愛和平!」

和平方舟每到一地,第42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醫院船護士長王文珍,便會帶著船上的健康服務和文化聯誼小分隊,去當地的小學,為孩子們檢查身體,告訴他們如何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衛生常識,還給他們帶去學習用品和玩具,與他們一起遊戲。

一位校長感動地說:「吉布地停靠著很多外國軍艦,但沒有軍人來學校為孩子們服務。你們把孩子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孩子們把你們看作和平的使者。」

和平方舟的航跡在不斷延伸著,和平理念也在不斷傳播著。

東南亞島國東帝汶歷經多年戰亂,2002年才宣告獨立。硝煙戰火雖然消失,許多老兵還在忍受著心靈和身體創傷的折磨。和平方舟的到訪,那鮮亮的「紅十字」標誌,燃起他們心中的希冀。

老兵盧傑羅帶著他的5位戰友登船求助。他在戰爭中右肩後部中彈,因醫療條件有限,無法手術,彈片留在體內,整整折磨他26年。其他幾位老兵身上也都有彈片。

經過一系列檢查和會診,專家們精心制定手術方案,從盧傑羅肩膀取出一塊3釐米長的彈片。其他5位老兵經過手術,也一一解除傷痛。船上的心理醫生還對6位老兵進行心理幹預和治療,幫助他們走出戰爭的陰影。

盧傑羅說:「在這艘沒有飛彈、大炮的軍艦上,我感受到的是和平的福祉!」

和平方舟出訪以來,先後有38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登船。他們除了表示對中國的感謝,便是對和平的讚頌。

和平方舟在訪問剛果(布)時,總理穆巴安對醫護人員說:「軍隊通常為戰事奔波,但中國的和平方舟,是為和平友愛而來,超越了國家間制度和種族的差異,不僅增進了剛中兩國的友好關係,也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互信,你們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友誼之舟

「和平方舟」醫院船診療區,有一塊巨大的展板,上面掛著43面旗幟。這些旗幟,是醫院船出訪43個國家和地區的標誌。微風吹拂,一面面小旗幟輕輕飄動著,仿佛在講述一個個關於友誼的美麗傳說。

「你還認識我、認識我的女兒CHin嗎?」

2017年5月23日,和平方舟剛剛靠上孟加拉國吉大港,一位年輕母親帶著女兒,找到船上的麻醉師盛睿方,激動地說。

盛睿方先是一愣,再辨認了一下,摟著小女孩,眼含熱淚:「認得,認得……」

7年前的初冬,和平方舟第一次抵達吉大港。當晚,當地一所醫院緊急向醫院船求助:一位患有心臟病的年輕孕婦有早產預兆,請求手術支援。

醫院船的醫護小組立即趕往醫院,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冒著巨大風險,實施手術,將一個新生命接生到人間。

望著剛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的妻兒,霍森感激涕零,對中國軍醫說:「你們給了我妻子和女兒新的生命,我女兒就叫CHin(孟加拉語義為「中國」)吧,讓孩子永遠記住中國,記住『中國媽媽』。」

2013年8月22日,當霍森聽說和平方舟又一次來訪時,一家人帶著鮮花趕到醫院船。儘管船上人員流動變化,但他們還是幸運地見到3年前照顧CHin的一位「中國媽媽」——王芸護士。王芸摸著CHin的頭,欣慰地說:「3歲了,長大了,長高了。」

這次,和平方舟再訪吉大港。幾天前,聽到消息,一家人就激動得沉不住氣了,CHin不停地問:「我還能見到『中國媽媽』嗎?」她跑到田野裡,採來一束鮮花,要親自送給「中國媽媽」。

當CHin將鮮花送給盛睿方時,臉上笑成一朵花,當年抱在懷裡的小嬰兒,如今已出落成小姑娘了。CHin悄悄告訴盛睿方,她最大的心願是,長大了去中國見更多的「中國媽媽」……

和平方舟已經在CHin一家人中播撒下中孟友誼的種子,它會年年開花結果。

那年,和平方舟遠赴非洲肯亞訪問。

盛夏中午,一位耄耋老人在幾位親屬攙扶下,登上醫院船。老人來到前甲板時,面對五星紅旗,深深地鞠了個躬,然後緩緩屈下身子,將臉頰輕輕貼在滾燙的甲板上,淚流滿面,他說:「我這把年紀,再也回不了祖國了,今天登上祖國的軍艦,就如同回國了。」

老人祖籍中國福建,隨父母先是下南洋,後又輾轉到肯亞。多年來,老人希冀回國看看,卻關山重隔,望洋興嘆。聽說祖國軍艦來訪,老人帶著兒孫輩從300公裡外趕來。他知道軍艦是「流動的國土」,他要在這片「流動的國土」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老人動情地說:「祖國強大了,海外華僑的腰板也硬了!」

老人的大兒子說:「我們早已經是肯亞公民了,雖然我還沒去過中國,但我們知道中國對非洲國家特別親,中國人特別有情義,中肯兩國的友誼天長地久!」

2017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圓滿完成在坦尚尼亞醫療服務,準備離開三蘭港港時,馬古富力總統親自趕來送行。

在那塊展板前,看見坦尚尼亞國旗時,馬古富力總統笑了,他對院長和醫護人員說:「你們在短短的一周時間裡,從早到晚為6400多名坦尚尼亞民眾提供了無私的醫療服務,我真的非常感動,這是真正的兄弟情誼,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你們就要離開這裡了,請允許我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深深的敬意,坦尚尼亞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人民提供的幫助。」

一艘為生命、和平和友誼而生的軍艦,和平方舟成為新時代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黃傳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8月01日 第 07 版)

相關焦點

  • 「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陳國全 楊悅 中國軍網記者 孫偉帥藍色大洋上,「和平方舟」破浪而來。船身上那個巨大的紅十字標識,在晴空下格外醒目。藍色星球上,這艘船所到之處,留下一路讚譽——「感謝中國」是最多的讚美,「中國是好朋友、好兄弟」是最多的評價,「希望『和平方舟』再來」是最多的期盼。
  • 和平方舟·印象篇:海外人士眼中的中國醫院船
    中新網舟山12月14日電 題:和平方舟·印象篇:海外人士眼中的中國醫院船記者 李純到訪4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航跡可以環繞地球赤道11圈。接診病患、救治傷員、迎接政要、參加聯演,往來之間,中國「大白船」為海外人士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在和平方舟醫院船舉行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第二站特意選擇在和平方舟醫院船舉行。▲軍樂隊奏樂 受颱風塔巴影響,今天的舟山某軍港風雨交加。 參加儀式的官兵們不懼惡劣天氣,精神抖擻,整齊列隊,迎接聖火的到來。
  •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用壯美航跡在全球舞臺上展現中國擔當
    為進一步宣傳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局編寫的《時代楷模·2019: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學習出版社)近期走進廣大讀者的視野。作為航行萬裡、守衛和平的友誼使者,「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在全世界播撒和平的種子,一舉一動都展示著新時代人民海軍的良好形象。入列以來,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在救死扶傷中傳遞和平理念,先後9次走出國門,航行24萬餘海裡,服務43個國家和地區、23萬餘人次,極大提升了備戰打仗水平,有力服務了國家政治外交大局,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讚揚。
  • 視頻 | 和平方舟醫院船官方MV正式發布:有愛的地方就有陽光
    這幸福的畫面,是和平方舟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追回來的。獅子山醫療水平有限,兒童和孕產婦死亡率都很高。9月21日是世界和平日,也是和平方舟首訪獅子山第三天,婦產科專家胡電作為醫療分隊隊員前往中塞友好醫院開展診療。
  • 舟山軍港這艘「和平方舟」這樣撒播仁與愛
    在冬日的暖陽下,記者踏上懸梯,登上了這艘由中國自主設計的醫院船「和平方舟號」。「和平方舟號」2008年正式入列,主要擔負戰時海上傷病員醫療救護與後送任務,平時則為我國駐島礁居民和部隊官兵巡診,並執行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重大災害應急治療救援和對外軍事醫學交流與合作等任務。
  • 這是中國海軍「和平方舟」的世界航跡
    舷號866,艦名「和平方舟」——這是我國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建造的萬噸級醫院船。一聲長長的汽笛聲劃破了多米尼加聖多明各港的寧靜,也點燃了早已等候在岸邊的華人期盼之情——2018年11月1日,「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到訪多米尼加!時任「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船長郭保豐看著熱鬧的港口,思緒卻已飄向歷史深處。15世紀末,大航海家哥倫布來到這裡。那條經歷了無數風浪的帆船,就靠泊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靠泊的碼頭。幾個世紀過去了,港口濤聲依舊。
  • 菲律賓颱風最新消息: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將赴菲救援
    中方還將派遣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菲災區參與救援。另外,中國援助菲律賓颱風災區的人道主義緊急救災物資19日已全部運抵菲國中部城市宿霧。中方還將派遣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菲災區參與救援。該船具備較好災區醫療救援能力和機動性,將儘快啟航。
  • 菲律賓颱風最新消息:中國首支救援隊抵菲 和平方舟醫院船今啟程
    和平方舟號將獨立開展救助 不受美統一指揮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也將於21日起航赴菲災區參與救援。該醫院船醫療設施完備,配有電腦斷層掃描室、數字X線攝影室、血庫、制氧站、中心負荷吸引真空系統和壓縮空氣系統等。
  • 我國「和平方舟號」醫療船有多牛?甩美國「仁慈號」幾條街,看看
    疫情之下,美國的醫療船「仁慈號」協助抗擊疫情,一時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確實,我國的醫療船比美國的更加先進,有多項指標領先美國的「仁慈號」,我們來看看我國的「和平方舟號」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中國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量身定做」的專業大型醫院船,艦名
  • 揭秘海軍明星艦-「和平方舟」號醫院船
    海上生命的守護神,和諧海洋理念使者——「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裡面都有啥?又是如何治病救人,本文在此對866醫院船執行菲律賓救災任務中的部分細節問題進行解讀。866醫院船執行救災任務細節解讀2018年4月19日,中央4臺播出了一部名為《中國海軍挺進深藍遠洋醫療救護》的錄像片,詳實的記載了2014年11月和平方舟醫院船緊急前往菲律賓執行人道主義救災任務的內容。此次任務是866醫院船自2008年服役後第一次走出國門執行救災任務(2011年日本3.11地震後我們也曾做好了赴日救援的準備,但沒有實際出動)。
  • 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
    既是救死扶傷,促進持久和平,那麼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第一艘制式遠洋醫院船,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中國海軍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量身定做」的專業大型醫院船,為醫治而生、為救助而去。「和平方舟」號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制式遠洋醫院船,2008年12月入列,舷號866,船長178米、寬24米、高35.5米,共有8層甲板,排水量14300噸。
  • 你知道諾亞方舟的故事嗎?又知道鴿子和橄欖枝象徵和平的由來嗎?
    這裡是「小狐探世界,我探你來看」世界各地都流傳著大洪水和諾亞方舟的神話,據「聖經」記載,諾亞方舟的停泊地點是土耳其亞拉臘山將近5000米的冰山上。而據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等眾多對其感興趣的愛好者發現,諾亞方舟並不是傳說中的神話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首映 以國之名守護和平
    9月15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該片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在和平時期,選擇去南蘇丹這樣一個最危險的國家,去接受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才能真正檢驗出中國軍人的精神。而當最終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後,大家最大的收穫和體會,就是我們80後、90後這些年輕的官兵靠得住,他們懂得報效國家,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不怕犧牲,勇於奉獻。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京首映,以國之名守護和平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9月15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該片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電影《藍色防線》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安全的故事。
  • 中國軍人鐵骨錚錚護和平,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今日上映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白玉清)9月18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上映。影片記錄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的真實經歷,展現了「藍盔英雄」們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的貢獻。2020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藍色防線》也以紀實影像的力量,彰顯出中國用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京首映 守護和平傳承軍人使命
    「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電影《藍色防線》以光影定格他們的犧牲奉獻,以真實訴說剖白維和心路歷程,他們以國之名守護和平,堅定履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勇擔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在戰火硝煙中彰顯了中國軍人的鐵血與豪邁,他們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貢獻,值得更多人為之傳頌宣揚。
  • 10月21日起,省、市、區衛視和紀實頻道紀錄片《為了和平...
    《為了和平》連播三天,《為了和平》自10月21日起,陸續在省、市、區衛視和紀實頻道播出,繼續撼動你的心靈!》(6集*53分鐘)10月21日起,陸續在省、市、區衛視和紀實頻道重播,敬請關注!
  • 戰爭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維和部隊的背後,守護的是和平
    南蘇丹維和部隊的英勇事跡被拍成了電影——《藍色防線》,為我們還原當時發生的一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中國軍隊的血性與為和平作出的犧牲,其中就記錄了楊樹朋和戰友們在執行任務時遇襲的這一段經過。《藍色防線》比之更沉重,沒有藝術加工,是我國第一部講述海外維和戰地的紀實電影,是維和士兵們耗時5年,對中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奔赴南蘇丹維和,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真實記錄,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是強烈的真實。
  • 《舊約全書》諾亞方舟的故事
    上帝告訴他們說,七天之後這世界將不復存在,你們務必要造一隻方舟,當災難降臨的時候,那方舟將載著你們一家,駛向一個生命的孤島。於是,挪亞的一家開始行動起來。他們不分晝夜地工作著,終於在第六天夜裡造出只偌大的方舟。那方舟長三百英尺(1英尺合0.3048米),寬五十英尺,高三十英尺。方舟共分三層,舷板上留有透明的窗戶,旁邊開著供人進出的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