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羊遺傳資源評價與性狀遺傳機制研究獲重大進展

2020-12-27 金臺資訊

記者6月18日從新疆農墾科學院獲悉,近日,該院省部共建綿羊遺傳改良與健康養殖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農業大學李孟華研究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野羊與家養綿羊全基因組重測序揭示外型及生產性狀相關基因」在國際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該研究成果不僅為綿羊遺傳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基因組資源,也對今後開展分子設計育種、指導家養綿羊遺傳改良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是實驗室自2016年1月投入建設運行以來,發揮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科研方向的引領作用,在綿羊遺傳資源評價與性狀遺傳機制解析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研究進展。

動物馴化是家畜多樣性發展的重要起源事件,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綿羊作為最早被馴化的動物之一,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與高強度的人工選擇,已經形成1400多個表型豐富的現代綿羊品種。

利用高深度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鑑定表型性狀相關功能變異對指導基因組輔助育種有著重要意義。近期雖有從基因組層面分析綿羊的馴化和育種研究,但都存在樣本量較少、測序深度低和表型數據不夠充足等局限。

該研究通過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包括野羊和家養綿羊在內的43個品種共計284個個體進行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全面深入地揭示了綿羊在馴化、培育改良以及表型性狀選擇上的遺傳機制。

通過比較近緣野生綿羊和5個古老的家羊品種(來自非洲、中東、歐洲、亞洲)全基因組數據,鑑定出261個可靠的候選基因,並進一步挖掘了36個已在綿羊及其它物種中發現的且具有功能注釋的馴化基因,針對這些基因,發現了6個在野生和家養綿羊間等位基因頻率分布差異極顯著的非同義突變位點。通過對所有家羊進行基於群體分化指數Fst的綿羊全基因組選擇信號檢測,篩選了一系列與毛細度、奶產量、窩平均產羔數和尾型等性狀相關的候選基因。經實驗驗證,發現PDGFD基因是影響綿羊尾部脂肪沉積的重要因果基因。(朱彤)

相關焦點

  • 人類遺傳資源是無價之寶
    而DNA分子雙螺旋鏈上脫氧核糖核苷酸(dNTP,包括A、T、C、G四種)的排列順序就是指導遺傳的密碼。破譯這些密碼信息,把它們和各式各樣的遺傳性狀聯繫起來就組成了寶貴的遺傳資源。所謂人類遺傳資源,指的就是指導人類遺傳的密碼信息數據和承載這些信息的材料(包括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等遺傳物質的器官、組織、細胞等遺傳材料)。
  • 西農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世界領先
    「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標準和程序進行了評價,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關中國黃牛遺傳多樣性與起源進化研究、犛牛高原適應性馴化歷史與特徵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 研究發現與啟動子相互作用的定量性狀基因座豐富了功能性遺傳變異
    研究發現與啟動子相互作用的定量性狀基因座豐富了功能性遺傳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11:15 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Pandurangan Vijayanand和Ferhat Ay小組合作的研究發現
  • 武漢植物園在山地河岸帶木本植物適應策略研究中獲進展
    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和物種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機制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亞熱帶山地區域覆蓋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區域(秦巴山地、川東-鄂西地區和嶺南地區),該區域被認為是孑遺植物的「博物館」。然而,目前對於山地河岸帶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分布、適應策略及潛在機制仍缺乏認識。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合作研究...
    F17大腸桿菌抗性的遺傳調控機制 孫偉 揚州大學 Tesfaye Getachew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Dry Areas
  • 農業農村部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有關規定,我部組織起草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意見。
  • 中國人群唇顎裂遺傳研究獲突破
    中國人群唇顎裂遺傳研究獲突破 2015-03-24 中國科學報 王璐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針對先天性唇顎裂展開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除確認了四個曾報導過的關聯區域外,還鑑定出一個新的關聯位點與中國人的唇顎裂顯著關聯。相關研究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經過3年攻關,研究人員先後完成了兩期全基因組掃描和兩輪驗證工作,通過研究我國六個獨立群體總計超過2500例患者及3100例對照的樣品,闡釋了中國人先天性非症候群型唇顎裂的遺傳結構。
  • 金魚繁殖中體色與身體特徵的遺傳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與變異規律的科學。遺傳表現為生物世代之間的連續性和相似性,就是人們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連續性和相似性是通過遺傳物質傳遞的由於遺傳物質在世代間連續傳遞,使生物具有遺傳特性,從而保持著物種的相對穩定性。變異是生物世代之間或同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差異性。變異有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遺傳的變異,在生物進化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的材料。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20 年過去了,在完成人類染色體DNA 測序的基礎上,功能基因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研究進展迅速,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及其致病機制不斷被發現,眾多基因靶向藥物以及臨床基因檢測和治療方案研發成功,基因編輯、定量計算、冷凍電鏡等生物學技術日臻完善,新方法、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層出不窮,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各個維度,特別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的奧秘。
  • "同性戀測試"恐懼不應阻礙性取向遺傳研究
    曾經發表過同性戀遺傳傾向第一個證據的迪恩•哈默(Dean Hamer)說,用DNA來確定一個人是不是同性戀的說法,其實是誤解了科學家解釋人類多種性取向努力。所以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Tuck Ngun的「用表觀遺傳標記預測性取向的新模型」的研究毫無懸念地引起了轟動。討論可能隨之出現的測試是沒什麼意義的。作為一個長期有志於研究基因對人類性取向影響的科學家,我更關心這個研究能發現的表觀遺傳修飾(DNA的甲基化使某些基因沉默)的影響。這種化學修飾是從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而且能影響人類多種不同的性狀。
  • 植物表觀基因組研究進展
    隨著近年來新一代測序技術的發展,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以及數字表觀譜等「畫卷」都一一被呈現在人們面前,使得研究人員能夠順利開展表觀基因組研究,揭示植物表觀修飾因子全基因組上分布規律,進而揭示表觀調控機制。本文主要以研究的最廣泛和深入的DNA甲基化修飾展開,闡述DNA甲基化在植物有性生殖、無性繁殖、胚胎發育重編程、雜種優勢、作物馴化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布,注意這些特種動物不在可養殖之列
    5月2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公布了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目錄》首次明確了家養畜禽種類33種,包括其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及配套系,這也被行業俗稱為「禁野白名單」。
  • 遺傳研究揭示睪丸酮對男性和女性疾病的影響
    遺傳研究揭示睪丸酮對男性和女性疾病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3 10:22:49 英國劍橋大學John R. B.
  • 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已成功發表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
    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已成功發表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 2020-11-13 10:24: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旨在構建全球現生約10500種鳥類基因組圖譜的「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取得新進展。
  • 武大企業參訪回顧|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
    2020年12月10日下午,學院師生一行30餘人,在指導教師周亞榮、魏珊和辦公室張愛紅老師、2019級MBA(3)班程永波同學的組織帶領下,參觀訪問了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和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
  • 小學生研究基因抗癌獲獎,其遺傳基因何等優秀!
    簡單來說基因就是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在我國「基因」一詞進入我們的視野是在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綿羊多莉(Dolly)被公布於世後,作為世界上第一條克隆綿羊,多莉(Dolly)由;但是近日一項名為《 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斬獲三等獎。
  • 科學網—中國人群唇顎裂遺傳研究獲突破
    本報訊(記者王璐)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日前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國際上首次對中國人群非綜合症型唇顎裂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 Nature Genetics:繪製皮層下大腦結構的遺傳圖譜
    研究人員使用CHARGE、ENIGMA和UK Biobank資料庫的近40000名個體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了與伏隔核、杏仁核、腦幹、尾狀核、蒼白球、殼核和丘腦體積相關的常見遺傳變異。研究人員發現皮層下體積的可變性是可遺傳的,並確定48個顯著相關的基因組(40個在分析時是新的)。
  • 高中生物:遺傳規律知識點總結+方法綜述
    可穩定遺傳。雜合體: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不能穩定遺傳,後代會發生性狀分離。②在分析生物性狀時,採用了先從一對相對性狀入手再循序漸進的方法(由單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③在實驗中注意對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狀進行記載和分析,並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處理實驗結果。④科學設計了試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