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自爆發以來,牽動全國人民的心。2月4日,光明網書畫頻道聯合北京金正德書畫院發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主題書畫展」作品徵集活動,號召全國書畫家及書畫愛好者用畫筆謳歌戰「疫」英雄,禮讚戰「疫」事跡,用藝術的筆觸,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踴躍投稿。詳情請點擊【徵稿函】。
鄭雨田投稿作品展示:
鄭雨田,湖北荊州教育學院藝術系教授。曾先後在《美術》《美術觀察》《中國美術》《美術大觀》等各類專業期刊上發表作品及論文60多篇(幅),出版著作五本。
《戰疫英雄榜》系列作品均參考網絡圖片結合自己的藝術語言構思創作,有大家熟悉的老院士、院長、專家,更有無數大家不熟悉的醫護人員、軍人、火神山建設者,社區防疫自願者等等。整個系列均以溫暖的紅橙色為作品的主色調,用光榮榜式簡單直述來呈現抗疫一線英雄們的肖像,也是一幅幅讓人肅然起敬的英雄榜,這是最鮮豔明了、最具親和力、也是最容易使大眾接受的藝術形式,也就能更好的宣傳他們,致敬他們。
向「戰疫」中的孩子們致敬。她們說的話讓人淚目,廣東援鄂護士朱海秀「我不能哭,哭花了護目鏡就沒法做事了」;河北援鄂護士肖思孟「疫情不除,頭髮不留」;武漢醫生彭銀華「疫情不散,婚禮不辦」;武漢護士張美玲「穿上這件衣服,我就是戰士」,還有騎行4天3夜拼了命也要回到武漢江夏衛生院參加戰疫的甘如意醫生。護士吳小豔在回家的列車上給醫院發了簡訊「我沒有成家,沒有男朋友,我回來!」
老驥伏櫪,醫者仁心。戰鬥在疫情一線的老「戰士」李蘭娟院士73歲,率先提出武漢封城,多次來武漢戰疫一線了解實情,並對廣大患者和家屬說:「我們有一流的醫療條件和日夜守護在病人身邊的醫護人員,讓大家放心」。鍾南山院士84歲,疫情爆發後呼籲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而自己卻衝到了疫情重災區武漢。敖忠芳教授92歲,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級專家組組長,血液內科教授。請戰理由「救活一個人,就救活一家人。」
「人民的好院長」、「戰地院長」、「漸凍男神」這是大家對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稱呼。張定宇感慨地說:「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是湖北疫情上報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拉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警報的人。因為她的 「從一開始就多了幾分警覺」,所以,中西醫結合醫院做到了全體醫護人員零感染。
「病毒獵手」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不能欺負聽話的人」、「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帶頭!」,他和他的黨員團隊履行著入黨誓言,一直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
《靈魂之窗,希望之光》系列作品是根據網絡報導及圖片綜合構思,是被醫生、護士們那唯一能見得到的眼睛所感動而創作出來的。從那一雙雙布滿血絲而專注的大眼睛裡,感覺到了醫者的敬業精神和責任與擔當,也看到了「逆行天使」們的忙綠和疲憊,就是這樣一雙雙溫柔而堅定的眼神照亮了無數患者前行的道路,當一名名治癒者離開時而又閃爍著喜悅的淚光、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們通過這雙雙天使靈魂的窗口,感受到希望的光明。
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鬥中沒有「局外人」,對於不能到戰疫一線的每一位民眾,只要我們積極配合、嚴格遵照國家和地方統一的防疫部署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不信謠、不傳謠,不聚會、不亂跑,不給國家添亂。病毒專家張文宏說過:「在家隔離,就是在戰鬥」,也都是「防疫戰士」。所以,畫自己、畫家人也是在用畫筆戰「疫」,作品《靜待春暖花開》就是以自己和小孩戴口罩的形象為素材進行構思創作的。寓為鵲鳴報捷,春暖花開。
停學不停課,鄭雨田老師把自己的創作作品用於網絡教學,每次上課之前給學生視頻展示與分享。還在學前教育專業(大一)開設了三周簡筆畫戰「疫」英雄的美術課,和同學們一起用畫筆向英雄致敬,讓同學們知道誰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偶像。
哪裡信號強,哪裡就是「講臺」。鄭老師利用「騰訊會議」給學生們視頻上課,固定手機的方式很特別,一臺電扇、一把椅子、一根晾衣叉,一部手機,移動椅子就可以調節手機的高低。
[ 責編: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