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楊萌
11月21日,著名歌唱藝術家王昆去世,享年89歲。今年12月7日,89歲的她本打算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把歌聲留給未來」—王昆和她的朋友們專場音樂會。如今,麥架前永遠地失去了主角。10月2日,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上的《農友歌》,成為了這位從藝70多年的老藝術家最後的絕唱。
人們認識王昆,源自於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白毛女》。她積極探索中國民族唱法規律,在民間唱法基礎上,吸收西洋發聲的長處,發展了自己音樂明朗、感情質樸、處理細膩的演唱風格,代表作有《南泥灣》《翻身道情》《秋收》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可是對於音樂界的很多人來說,王昆的音樂成就,不僅僅在於她自己演唱過的作品。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的流行音樂招致了很多激烈的批評,但王昆卻表現出一位藝術家的寬廣胸懷,她意識到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歌唱藝術應該百花齊放。唱了幾十年革命歌曲的王昆,在流行歌曲還被很多人認為是「靡靡之音」的時候,就勇敢地站出來支持流行音樂的發展。在流行音樂歌壇,王昆有著音樂「伯樂」的美稱。1982年,王昆被任命為東方歌舞團團長。在東方歌舞團時,她培養了成方圓、郭峰、朱明瑛、程琳等一大批優秀音樂人才和歌唱家。
成方圓:王昆老師力排眾議把我招進東方歌舞團
在10月25日播出的《春妮的周末時光》裡,成方圓在接受春妮採訪時,提到了自己進入東方歌舞團的經歷:當時,王昆聽說有成方圓這麼一個歌手以後,就問:聽說你會唱歌,想不想到我們團來。成方圓想也沒想,就毫不猶豫地說:想來啊。於是就進入了東方歌舞團。
進到團裡以後,成方圓才發現,原來自己進入東方歌舞團的背後,會有那麼多的壓力。由於成方圓的本專業是二胡,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議論說:這成何體統,怎麼連個拉二胡的唱起歌來了,那要我們音樂學院還幹什麼用。當時發出這種聲音的,還有很多是一些有權威的前輩,所以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但王昆還是力排眾議,把成方圓留在了團裡。也正是在東方歌舞團,沿著王昆鋪好的路,成方圓逐漸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專業歌手。進入到東方團以後,成方圓先是抱著吉他彈唱,又在團裡學會了邊唱邊跳亞非拉歌曲,這段經歷也成就了後來風格前衛多變的歌手成方圓。
彭康亮:來東方歌舞團就擁有世界五分之一舞臺
彭康亮這個名字,在後來的華語樂壇並沒大紅大紫,但是提到《龍的傳人》,大家都耳熟能詳。旅日歌手彭康亮,早年曾在王昆領導下的東方歌舞團工作,也是在這裡擔任了《龍的傳人》在大陸的首唱者。
說到自己進入東方歌舞團的經過,彭康亮印象非常深的是,當年他面臨畢業,正在猶豫是要去中央歌劇院還是中國歌劇院。這個時候王昆老師說,你來我這兒吧,我這兒有十億觀眾,世界五分之一的舞臺。「當時把我震撼了,我一聽這幾句話,覺得太有力量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學校會當眾宣讀所有學生的去向,當「東方歌舞團」念出來的時候,所有同學都笑了。因為在那個年代,大家都認為,唱流行歌曲是根本不用學的。科班出身,學了五年美聲唱法的彭康亮做出的選擇,在畢業典禮上讓所有同學都覺得很好笑。但是在東方歌舞團裡,彭康亮恰恰是用美聲和流行結合的方式,演唱了這首《龍的傳人》。後來雖然很多觀眾都不算熟悉彭康亮這個名字,但是《龍的傳人》這首歌深深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記憶裡。
當彭康亮再說起王昆當時所做的工作,還記憶猶新的是,他當年到了團裡,放下書包,就去參加了王昆所組織的一場晚會的排練。這場晚會,不但有民族的,有中國的,又有西洋的因素。「她不是去迎合觀眾,她是在引領那個時代的觀眾。」
韋唯:因為王昆老師看上我我成了香餑餑
韋唯剛剛出道的時候,唱功一直不錯,也被周圍專業的朋友們所認可,就是一直苦於無人發現。終於有一天,有圈內朋友將韋唯介紹給了王昆。為了發掘韋唯,王昆好幾次專門跑到各種演出現場觀看韋唯演出。她們兩人在後來的電視訪談中,曾經提到這段經歷。王昆稱之為「跑了好幾趟,事兒沒辦成」。
韋唯至今記憶猶新的是,當年王昆老師已經是文藝界泰鬥,手裡已經培養出了二十多個大腕兒。可是在聽說韋唯唱得不錯以後,專門跑到演出現場去看她演出。到的時候,已經是八點多了,只看到了韋唯領唱的小合唱,沒能看見韋唯的獨唱。王昆到後臺交代人說,已經看過韋唯的演出。結果,這一句交代,在後臺被傳為「韋唯被王昆看上了」。從這以後,知道韋唯的人,都在傳說,她已經被王昆看上了。沒想到時隔不久,王昆為了看看韋唯的獨唱,又專程趕到國際俱樂部一場專門為外事嘉賓組織的樂會。於是乎,在北京文藝圈裡,更多的人知道了,韋唯被王昆老師看上了。「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成了北京特香特香的餑餑,各個單位都開始搶我,就因為聽說王昆老師看上我了。」
可是最有意思的是,最終王昆老師也沒能把韋唯挖走。王昆老師當年各處挖人,已經被大家所知。韋唯的老領導,與王昆老師也是老朋友。為了阻止韋唯被挖走,就開了輛汽車,蹲在韋唯的家門口,才讓王昆知難而退。可是即便如此,王昆對韋唯的關注,還是幫韋唯打開了局面。在此後的很多年裡,王昆依舊經常觀看韋唯的演出。韋唯也因此受益匪淺。
郭峰:王昆老師是當年唯一力挺流行音樂的幹部
歌手郭峰, 1986年為國際和平年所作了《讓世界充滿愛》。「輕輕地捧著你的臉」的歌聲一響起,不知觸動多少人的心。
說起當年在王昆領導下的東方歌舞團,郭峰迴憶,那個時候流行音樂在樂壇上非常受排斥,而王昆老師是當時唯一一位力挺流行音樂的幹部。正因為這個緣故,當時流行音樂的整個基地都好像在東方歌舞團一樣。讓郭峰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到了東方歌舞團工作以後,拿著團裡的工作證,上火車都可以不用買票——當時東方歌舞團就是那麼受歡迎,因為它帶來了太多好聽的音樂,好看的節目。
《讓世界充滿愛》改變了郭峰一生的命運,郭峰被王昆破格調到了東方歌舞團,成為正職工。郭峰在進入東方歌舞團以後,擔任作曲的工作,可以自由地進行創作。據韋唯回憶,當時去團裡找郭峰取歌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郭峰在團裡不但有自己的琴房,還有獨立的宿舍。韋唯說:真是羨慕壞了我們這些在外面跟朋友湊著住的外地小孩兒。
在東方歌舞團的宿舍裡,韋唯把麥可·傑克遜帶領大家合唱的《We are theworld》拿給了郭峰看。於是郭峰產生了關於《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可以改編成為大合唱的想法。在這裡,韋唯和郭峰兩人「合謀」,邀請王昆老師為這場演出招募人馬,才有了後來「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這樣一臺集當時的流行音樂之大成的演出。
當時的媒體曾經這樣報導那場有裡程碑意義的演出:1986年5月裡的一天,首都體育館座無虛席,大家把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由籃球場地改造的舞臺。被一盆盆鮮花圍繞,由一幅幅水粉畫印襯的舞臺,構成了當時最時髦的演出現場。在這種氛圍中,《讓世界充滿愛》的前奏音樂響了起來。韋唯、程琳、杭天琪、付笛聲、蔡國慶、崔健、孫國慶、常寬等當時最出名的一百名歌星從兩側登上舞臺。他們手拉手,肩並肩,本來偌大的舞臺在他們的身影中消逝。這場震撼當時樂壇的百人合唱,在內地流行音樂史上寫下了極為重要的一筆。儘管現在看來,那時候的服裝太土氣,那時候的舞臺太過時,那時候的演出動作太乾澀,然而我們大陸的流行歌壇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1986年,全國最流行的裝束就是上身皮夾克、下身牛仔褲。當時比較時髦的男女都以這個打扮為榮。「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作為代表那時最高流行音樂水平的演唱會,自然也把這個裝扮作為了演出服裝。結果,包括韋唯、程琳、崔健在內的一百名當時最出色的演員上身均著夾克,下身大都穿牛仔褲。紅、黃兩種顏色的夾克整齊地鋪滿本就不大的舞臺。時隔多年,還有不少歌手還保留著那天演出的這套服裝。
崔健:有王昆的支持《一無所有》才得以面世
除了把很多優秀的流行歌手招進東方歌舞團,王昆在「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上還推出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在後來成為中國「搖滾教父」的崔健。
上世紀80年代初的崔健,正在北京交響樂團擔任小號演奏的工作。在這個時期,他已經接觸到了一些搖滾樂,並且組建了自己的樂隊開始創作。1985年,崔健帶著《不是我不明白》和《最後的抱怨》這兩首歌參加了當年的流行歌曲比賽,結果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之後崔健還是堅持參加各種比賽,終於積累了一點點名氣。
就在這一年,東方歌舞團策劃並推出了一臺名為「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的演出,崔健也被人介紹給王昆,希望能夠參加這次演出。在這場演唱會上,崔健演唱了後來成為中國搖滾經典的《一無所有》。當時為了讓崔健這首歌能上臺,王昆把這首歌強調成是一首愛情歌曲,「不管它音樂是什麼樣的,至少它的歌詞探討的是愛情,這沒有什麼不對。」王昆曾經說。
當年為了讓崔健的這首歌能夠通過審查,王昆頂住了不少壓力。當時有人認為,不應該讓這樣的歌曲上臺。即便是在崔健已經上臺以後,還是有權威人士對這首歌產生了相當大的質疑。王昆在電視訪談上回憶那天的時候曾經講起:「我看在看臺上,體育場裡的觀眾的反應,就跟咱們幾輩子沒贏過外國一個足球反應差不多,一下子都起來了。但是首長席上馬上就有人說,王昆,你怎麼允許他們唱這個歌!還有人因為擔心自己會因為臺上正在演唱的歌曲被追責,提前就退場了。」王昆為此究竟承擔了多大的壓力,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為這樣,王昆的肯定,對崔健來說,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崔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是這樣回憶的:「那次是大合唱為主,獨唱的只有20人,我有幸是其中的一個,而且我能夠唱《一無所有》,還能夠基本上原封不動地、沒有任何修改地唱出來,主要是因為王昆老師看我走臺的時候給了我一點鼓勵,我對這個印象特別深,這對我後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後來,也有人說,如果不是王昆給了崔健一個機會,也許搖滾到了今天,在中國還是半地下的狀態。
程琳:到了美國才知道王昆老師當年免費教的唱法有多超前
剛到東方歌舞團的時候,程琳還只是個小孩子。「她總是想辦法把那些她認為有前途的小孩子,帶到北京來。她是一個伯樂。」程琳的音樂生涯被王昆介入得太早了,「我13歲就當了王昆老師的學生,是一個姓曹的阿姨在火車上介紹我認識的王昆老師。」
小的時候,程琳特別貪玩。一到上課的時候,程琳就要裝作頭疼、肚子疼,逃避上課。心裡有數的王昆老師,總要把程琳抓回來。直到後來去了美國,程琳才發現自己錯過了什麼。「我去了美國之後,去上一個聲樂老師的課,學費很貴,要開很遠的車去上課。可是學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他的方法跟王昆老師的這個方法是非常接近的,甚至王昆老師的唱法還是要更超前的。這時候我才知道,王昆老師是一個多麼無私的藝術家,她從來沒有因為教我們這些收過我們的學費,還總是拉著我們去上課。」
朱明瑛:從牛棚挖掘出的小看守唱紅《回娘家》
朱明瑛也是王昆「挖掘」出來的。「文革」時期,王昆住牛棚,有一個小看守,引起了她的注意。這個小女孩聲音甜美,樂感極好。王昆就告訴她,有機會出去,就教她唱歌。後來,朱明瑛果然找到她,要求學唱歌,王昆也沒食言,設法把她招入了東方歌舞團,也就有了《回娘家》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
朱明瑛稱王昆是自己音樂道路上的「伯樂」與恩師。朱明瑛在接受採訪時說:「當時我剛開始學唱歌,王昆從沒介意我不是音樂學院科班出身,常常鼓勵我、教導我不僅要唱好外國歌,還要唱好中國歌,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中國歌唱家。這些話一直指引著我在藝術道路上的奮鬥。」
艾靜:把王昆和東方歌舞團寫進自己的歌詞
在所有曾經在東方歌舞團工作過的歌手裡,艾靜也許是唯一一個把那段生活寫進歌裡的人。在她的作品《我的1997》裡,有這樣一段歌詞,「我十七歲那年離開了家鄉瀋陽 / 因為感覺那裡沒有我的夢想 / 我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北京城 / 還進了著名的王昆領導下的東方 / 其實我最懷念藝校的那段時光 / 可是我的老師們並不這麼想 / 憑著一副能唱歌的喉嚨啊 / 生活過得不是那麼緊張」。用青澀的筆觸,真實地記錄了那一段剛來到東方歌舞團的時光。
費翔:因王昆推選登上87春晚演唱《故鄉的雲》
1987年,當時春晚總導演鄧在軍正在挑選一名臺灣歌手上當年的春晚。時任東方歌舞團團長的王昆請人交給她一盤盒帶,是費翔在太平洋影音公司錄製的《跨越四海的歌聲》以及一張費翔的宣傳照,而費翔也正是由此機緣,登上了當年春晚的舞臺。憑藉著一首抒發兩岸同胞情的《故鄉的雲》一舉成名。同時,還在春晚上演唱了《冬天裡的一把火》,顯示了自己活力的一面。
當時,春晚劇組向領導請示,是否可以讓費翔一人演唱兩首歌曲。當時的審批部門同意了。後來差點因為在電視直播上,費翔大尺度的舞蹈動作,受到處罰。
正是因為這一次登上春晚的演出,使得費翔成為內地流行歌壇第一位全民偶像,也成就了兩首央視春晚經典歌曲。
後記
在整理王昆老師多年資料的過程中,記者採訪到了一位生於70年代的錄音師魏國,他的回憶代表了一代人。「我記得小的時候,家裡住的是筒子樓。我們那個樓道裡,只要一到做飯的時候,就老有人一邊聽磁帶一邊做飯,老是能聽見《讓世界充滿愛》這盤磁帶在樓道裡響起。平均三四個年輕人,怎麼也得有一盤這個磁帶,還有人去翻錄。當時有很多人,因為喜歡這首歌,還把報紙上的歌詞剪下來壓在玻璃板底下。」這樣的描述,是整整一代人關於那個時代流行音樂的集體回憶。
魏國說,想起王昆老師所帶來的音樂,總是覺得三觀特別正,永遠充滿了情感,永遠讓人感到很欣慰。對於王昆老師,魏國不能說是特別了解,也講不出什麼故事。但是他關於個人的音樂記憶,以及深深地刻上了王昆老師的印記。這樣的印記,也刻在了中國每一個在上世紀80年代愛好過流行音樂的人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