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走進建築師

2021-02-19 餘間設計

在深圳,一個節奏很快的城市,一個讓你步履不停的城市。

曾經看完"人間失格",看見萬物皆覺可愛,然此書功效維持沒到一個月,又陷入忙碌的混沌當中,周而復始,自嘲心量修行尚淺,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

臺灣遊學之行對個人的衝擊不算小,剝開雲霧,重新找到了自己。

從走進這幾個建築師開始.

青山周平(日本)

去聽課時,選擇了離他最近的地方,白色襯衣,深色休閒褲,時不時將頭髮往後面捋兩下,像個羞澀的大男孩。

講著他在北京胡同生活的體驗,講著瑣碎的日常給他創作帶來的衝擊,胡同裡光著臂膀的男人,胡同裡共享沙發,哪怕這細小的事物,他都能捕捉到養分,他背著包走走停停,體驗著,感悟著,創作著。

他說:我不是特別會交流,很不擅長跟陌生人聊天、打招呼。可能我從小就對自己的交流能力沒自信,在現代的社會空間裡也一直沒找到讓自己舒服的社交空間。

現在我長大了,當建築師了,潛意識裡也許想創造一個讓自己最舒服的社交空間。所以,我會一直思考那個鼓勵自如交流的公共空間。

如今他所引領的"胡同文化"已生根發芽.

何武賢

何老師說:我是個導演。

他著迷於膠片給他傳達的靈魂衝擊,而膠片和他的作品一樣,只是傳達創作者人生哲學的具象載體。

他說:30年前,他過得很矛盾,不是太好,感受生命的無常,思考人生的道法,矛盾掙扎,躲進寺廟,卻又不斷自我批判。30年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他說,人生和摺紙一樣,還有很多面,學會和自己和解,30年後,心生安定的力量,過得舒服了很多。

他說:大隱隱於市,於是他將工作室用竹子圍起來,藏匿在市井之中,光影婆娑的午後,我們在聽一個做建築的老人家,深情的講著他的人生感悟,這種感悟始終流淌在他的作品當中,他說他喜歡創作。我知道,作品是他與"觀眾"交流的媒介,如電影一樣,他要履行他和觀眾的「契約」。

臨走時,他不忘提醒:記得二次創作,學會做個"導演".

這樣一個收穫無數榮譽卻又樸實無華的建築老人,讓我幾次溼了眼。

竹林包圍的山隱建築事務所

何老師早期手繪


何老師分享內容節選

林憲慶

林瘋子

蘭陽博物館的建築很別致,在博物館,還沒來得及好好審視建築的構造美,就被博物館裡面表達的宜蘭文化吸引了。

 博物館外的龜山島

車上隨拍

我想林老師將自己的熱血揮灑在此,也是如此吧。

從博物館出發,去到鄉野間,見到了林老師,他披著頭髮,帶著一副方框眼鏡,穿著寬大的T恤,腳踩人字拖。如此奔放,如此灑脫。

他把根生在了這美麗的鄉野間,這裡坐落了幾十座民宿主題的建築作品,穿梭在他的水泥盒子裡面,被創作者表達的空間感深深折服,這裡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僅僅是利用空間和鄉野自然的穿插關係,打造了一個又一個與自然對話的空間。

然而這裡並不為多數人知道。宜蘭雖美,但經濟卻遠不如發達地區,如此多的建築體塊,運營成本不低,如此瘋狂的行徑,恐怕也只有他一人了。

臨走時,我對老師說:您真的很可愛。

他說:保持天真,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鄉野中的水泥盒子

林炳輝

食養山房

在林炳輝的眾多身份標籤中,現在,可能更多的人會稱呼他為「茶人」,儘管更早的時候,他其實做的是建築設計相關的工作。在二三十年前,林炳輝放棄了自己當時還不錯的設計師工作,回到鄉村開起了自己的民宿,那是最早第一期的食養山房。

從新店,到陽明山,到今天新北市汐止區最為人所知的第三期食養山房,林炳輝跟著空間一起完成了成長。

而在他看來,如何跟自己的惰性對抗,去面對,去超越,也是一個契機。


夜幕下的食養山房

伊東豐雄(日本)

臺中國家歌劇院

工作人員介紹說,歌劇院的創造靈感來源於伊東豐雄和太太的西班牙之行,讓他對曲線和涵洞有了新的渴望,而歌劇院則實現了他對這種構造所有的幻想。

這是一座曲牆、無柱、無梁的混凝土建築,全院有58個"曲牆",稱為"美聲涵洞"奇蹟般的建築,也是 全球難度係數最大的建築之一。

臺中國家歌劇院

走進他們,走進這些建築師們,你也許會和我一樣,在很多個不經意間,靈魂都在顫抖,熱淚盈眶,建築只是一種表達的媒介,卻讓你看到了他們閃耀的靈魂。

臺灣,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孕育了這些可愛的人兒,我想,我們來日可期.

而末一,帶著這些匠人的深情於執念,再次出發.

謝謝關注,感恩有你

相關焦點

  • ​《建築師雜誌》2018臺灣建築大獎獲獎作品
    《建築師雜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之—,2018臺灣建築獎已經於
  • 2020年臺灣TOP 5國際建築師豪宅介紹
    琢白案的建設公司為大陸建設、厚生公司、桓邦建設耗費7年整合規劃投資興建,臺灣建築師團隊為陳傳宗建築師事務所。臺灣知名豪宅建築師陳傳宗曾說:「Richard Meier的建築是由裡到外的藝術品,興建難度自然特別高。」
  • 【臺灣建築大咖秀】臺灣建築師重視的展覽都在這裡,大開眼界
    看膩了大陸如出一轍的建築,一定要去看看臺灣那些著名的現代建築。臺灣湧現了眾多有獨立思想的建築師,以姚仁喜、黃聲遠、廖偉立、楊家凱、謝英俊為代表,他們難得地被政府和企業所接受,將一代臺灣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思想表達出來,這是一份建築師的榮譽,更是一份屬於臺灣的厚重。  臺灣京華城——雙龍抱珠
  • 關於臺灣地區居民使用《一級註冊建築師職業實踐登記手冊》的說明
    關於臺灣地區居民使用《一級註冊建築師職業實踐登記手冊》的說明  臺灣地區居民申請參加全國一級註冊建築師執業資格考試,應達到全國註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頒布的《註冊建築師職業實踐標準臺灣地區居民的職業實踐內容可將其在臺灣地區和大陸完成的職業實踐一併計算。  一、臺灣地區居民按照就近和自願的原則,可向大陸的任何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深圳市註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領取《一級註冊建築師職業實踐登記手冊》及編號。
  • 臺灣建築師黃聲遠說,宜蘭的房子會唱歌
    19年過去,這些音符在田間街頭串聯成行,獨立成章,自成典範,也在兩岸三地引起了深深的共鳴。任外面的世界高樓翻滾,奇觀盡出,除了2011年接下雲門舞集在臺北淡水園區的設計項目之外,這群建築師紮根在田野中央,一步也不挪窩。19年裡,宜蘭縣換了四屆政府,政黨輪替了兩次,「田中央」的「項目」始終不結,建築師也遲遲不走。「鐵打的田中央流水的縣政府「,人們笑稱。
  • 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9月4日電 題: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作者 楊傑英太行山的秋景別樣美。身處臺灣的謝英俊,盼著疫情過去,再赴太行山深處,看看當地鄉村的變化。1954年出生的謝英俊,畢業於臺灣淡江大學建築系,2005年入圍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2011年獲柯裡史東設計獎首獎。多年來,謝英俊與團隊致力於鄉村建造設計,深耕大陸「美麗鄉村」,推動共建共享鄉村振興。紅石塄鄉黨委書記趙斌介紹,謝英俊及其團隊對紅石塄鄉的鄉村提升工程進行設計、規劃,打造出「健康、有機、綠色」的鄉村典範。
  • 他設計了三四十家誠品書店,還把飛機艙打造成書房 專訪臺灣建築師陳瑞憲
    陳瑞憲,這位入行六年即被評為當代大中華區最具影響力的五位建築師之一、三度獲選「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的建築攝影師,他與誠品書店之間有許許多多故事,我們很難說清,他與誠品之間,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如今,他已經在其他空間設計中,嘗試將書店的感覺帶去更多地方,比如一架飛機上。新京報:作為設計誠品書店最多的建築師,你最喜歡自己的哪個作品?
  • 2020臺灣建築獎公布!「爛尾建築」獲獎,建築師:以為評委100年後才能看懂.
    2020臺灣建築獎近日揭曉。新竹關埔國小、臺中車站並列首獎;新竹市市立動物園、山屋、臺中市政府太平育賢社宅並列佳作。此次得獎的五件作品涵括車站、國小、動物園、社會住宅,類型多元。其中新竹市市立動物園、山屋皆為建築師邱文杰設計,等於一人拿下兩獎。
  • 李瑋珉建築師事務所總經理林宏銘先生,蒞臨金沙集團參觀指導!
    為此,經過多方考量,金沙集團特邀請國內頂尖設計公司---李瑋珉建築師事務所總經理林宏銘先生,親臨金沙集團商丘區域項目,參與指導設計金沙集團旗下產品。金沙集團主要負責人員和開發設計相關人員陪同參觀。
  • 隨筆崑山:大師大器,臺灣建築師楊維楨的崑山之悟
    也有大師大器,但好似被埋沒了,最為經典的當屬一處稱為「壹山賦」的地方,是臺灣建築設計師楊維楨的經典「復刻」作品,問他為何稱為「復刻」,他笑而不答,頗為神秘……後來我百度查過楊維楨先生,雖然信息寥寥,但信息含量頗豐,他竟然是上海湯臣一品的設計師,更有香港、臺灣及國內會昌古城、烏鎮文化復興等諸多名作。
  • 荷蘭、臺灣建築師聯手打造臺南圖書館,花窗意象化身光影百葉窗
    參加競圖的17組設計團隊競爭激烈、各有千秋,在歷經馬拉松式評選後,首獎終於出爐,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MAYU Architects 與荷蘭Mecanoo Architecture 合作贏得此次競圖第一名!除了獨特創意,此次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MAYU Architects得獎的另一個更重要原因,便是其友善設計,把建築本身的機能性與使用者結合,外觀亦同樣以友善對待環境及使用者為主。
  • 作品專輯:廖偉立建築師 | 2018/03(總第178期)
    「作品專輯」欄目是新建築運營多年的品牌欄目,定位於對有較為成熟的價值體系並有優秀設計實踐的中青年建築師及建築事務所的深度報導,此前曾報導過國內外知名建築師或建築事務所
  • 日月潭涵碧樓建築師比照兩岸建築大不同
    有「藝文之都」美譽的臺中,產出很多「臺灣之光」,比如珍珠奶茶和汽車旅館。其建築設計也堪稱全臺指標。不只是像臺灣歌劇院、臺灣美術館等公共建築,一些酒店和住宅都是品質之選,不少大陸建築商和開發商赴臺交流時,都指定前往參訪、借鑑。臺中建築極富設計感,離不開在地建築師的助推。
  • 日本當代建築師的現代主義試煉
    今天,將在文章裡介紹幾位著名的日本建築師和他們的代表作,希望大家在旅行時能夠邂逅這些美妙建築。 磯崎新 伊東豐雄是日本建築文化的領先建築師之一,201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他受到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勒茲和日本哲學家見田宗介的影響,將自己的建築理念透過「遊牧」(Nomad)的概念發揮。通過許多小型建築的作品,把人們需求的隱私和對公共空間的渴望,將兩者達到了完美平衡。
  • 稻梗磚,天地棲,一個臺灣建築師告訴你他眼中的未來家
    臺灣著名建築師曾瑋畢業於英國建築聯盟學院(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DIPLOMA,建築碩士。本篇文章是筆者內容源於筆者2016年對他的一篇專訪。▲ 歐洲街頭在散熱口取暖的遊民對他來說,建築早已經超越型式(form)的表達,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裡面的居住者如何移動,建築如何和身體互動,心靈和外在地景的流動,這些「虛」和「實」之間,建築師如何以獨特的觀點「臆測
  • 攜手鄉建鄉創 助推鄉村振興 兩岸青年建築師共建美好家園
    既有臺灣青年設計師代表分享在福建開展閩臺合作鄉建鄉創的成功案例和心路歷程,也有臺灣建築師團隊開展鄉建鄉創陪伴式服務的階段性成果展現。出席並致辭的兩岸企業家峰會綜合合作交流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副召集人畢美家,以自己的名字巧妙總結兩岸鄉建鄉創——兩岸青年建築師共建美好家園。
  • 【藝術走進諾亞財富】自然的建築師——蕭長正雕塑展
    走進諾亞財富東碼頭園區F棟一樓,撲面而來的是木頭的氣息。這裡正展出著由臺灣藝術家蕭長正帶來的精彩藝術作品。
  • 她不是建築師,但她成就了建築師
    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特(Paolo Baratta)和本次雙年展的主策展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這樣評價:「菲麗絲·蘭伯特以委託人和管理者而非建築師的身份為建築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若非她的參與,20世紀最傑出的建築之一:紐約西格拉姆大廈將不可能被建成。如果說是建築師成就了建築,那麼菲麗絲·蘭伯特則成就了建築師們。」
  • 八極拳走進祖國寶島臺灣
    中國武術在線報導(上海八極門圖文供稿):2018年5月15日上海八極門傳承人湯永言先生率眾弟子走進臺灣著名的協和拳館,與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等臺灣武術協會的職業拳手們進行了友好交流並針對關於傳武八極在街頭防身實戰與職業擂臺技法運用方面
  • 《自建別墅設計與施工》——與12位建築師一起蓋房子!
    12位建築師和他們的建築團隊,在設計上因地制宜,緊跟時代,嘗試使用輕科技和特殊材料,從建築的結構、工序、造型、質量和理念等方面,對建築師們十分有益!01 返鄉遊子的歸宿——燕窩該項目位於臺灣省宜蘭縣壯圍鄉,由術刻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業主是一對老夫妻,從臺北退休返鄉歸巢,想在壯圍鄉開始退休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