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給人一種憂鬱王子形象,在看過《金粉世家》後,總以為現實中的陳坤和劇中一樣,是一個花花公子,每天生活在優渥的家庭裡,過著王子般的生活,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陳坤在採訪中說,當時的憂鬱王子只是討飯吃的標籤,現在我早就把它們丟掉了,其實做演員不是陳坤所喜歡的,他的夢想是做一名設計師,但是演員給他帶來了更多的名和利後,他動搖了。
陳坤曾說過:「因為虛榮,突然就出名了,出名後帶來了名和利,什麼都有了,所以就不想走了。」
我希望躺到手術臺上,胸被打開讓別人看。
我的好,我的壞,我的異類,我的虛榮,我的自私,你們都可以拿去看。
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經歷不一樣,我的怨恨,我的驕傲,我的不真實,我想要的偉大,都可以拿出來跟你們分享。
陳坤有一個不想回憶,但又忘不掉的童年,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了,大弟弟跟著父親走了,小弟弟跟著母親,他只能跟著外婆生活。
在他們那個地方,那個時代,離婚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從那開始就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還經常被人欺負,所以從小陳坤就希望有一天自己變得強大。
因為從小是被欺負長大的,所以小時候他就想讓自己變成超人,在需要幫助的人面前出現,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因為父母的離異,母親的生活非常困難,後來就到菜市場撿菜回來吃,她開始掉頭髮,每晚都躲在屋裡哭,陳坤為了補貼家用,就開始邊打工邊上學。
在重慶讀職業高中時,找到一個在也總會當服務員的工作,當時特別羨慕在臺上唱歌的人,唱幾首歌就能走,時間短收入高,還不影響學習,他也很想唱歌,但是他沒有錢。
在陳坤19歲時,報考東方歌舞團,沒想到考上了,上學的那天晚上,他在北京的胡同裡亂竄,他能從東三環走到頤和園,走在長安街上,看著高樓大廈,心裡想著,一定有一天,有一扇窗戶是我的。
第二年,一個同學叫他陪著去考北京電影學院,同事非要他也報名,可是他對演戲不感興趣,還要花幾十元的報名費,同學就替他出了報名費,沒想到的是同學沒有考上,陳坤考上了。
就這樣他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在上學時慢慢的開始接廣告,掙了錢就在北京租房,慢慢拍廣告 掙了些錢後,回家就給了弟弟5000,告訴弟弟一定存起來,哪天媽媽的生活費不夠的話,你就拿出來,給自己也買幾件衣服,很多年以後,陳坤弟弟還分文沒動存著這5000元錢。
陳坤拍的第一部戲就是趙寶剛的《像霧像雨又像風》,這部戲陳坤得了9萬元,陳坤往家裡寄了4萬元,生下準備出國完成他的設計夢想。
陳坤從小就想當設計師,到了北歐設計學院後,才發現這裡不適合他,他根本交不起昂貴的學費,當時他非常的難過。
回來繼續演戲,《金粉世家》讓陳坤一夜成名,他給母親買了大公寓,弟弟和自己都買了一套,在陳坤喜歡了這物質生活,但是陳坤感覺這一切不屬於自己,開始漸漸的陷入迷茫。
陳坤現在已經有積蓄足以讓自己不拍戲,但是這時間年下來,他發現他已經愛上了表演,只是現在比以前更成熟了。
這就是真實的陳坤,他早早撕下了自己所有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