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丁不吃魚
《大唐明月》是一本 歷史時空 類小說,上、中兩部於 起點女生網連載完結,下部則以實體書形式出版發行,作者是藍雲舒。
藍雲舒
女,生於湖南,居於北京。學過幾個專業,碼過各種文章,最後才發現,自己最愛幹的事情是宅著,最愛碼的文字是小說。原因無他,人生平淡,性格疏懶,而心底那些或波瀾壯闊或飛揚跳脫或夢斷魂傷的狂想,也只能寄於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並與大家分享。
起點女生網熱門作家,作品《 千蠱江山》、《大唐明月》等均超百萬點擊量,讀者收藏破萬,讀者推薦超越十萬;作品先後登上青雲榜、八大分類大封推、強推榜、熱門推薦、首頁大封推、粉紅月票榜前十等重量級榜單。
《大唐明月》在網絡上具有極其強大的人氣和影響力,百度搜索「大唐明月」關鍵詞(唯一指向)的結果超過500萬條。市面上的暢銷青春小說中發行量超過十萬、或在此領域影響力巨大的作品網上搜索數據也基本維持在200萬條左右。
目前唯一能超越《大唐明月》的是影響力最大的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含同名電視劇的搜索數據為700萬條,但刨除同名電視劇關鍵詞後的作品名稱搜索量不到100萬條。 同樣,在起點的收費閱讀平臺中,該書也表現絕佳:VIP籤約完本,點擊量超過170萬,讀者收藏破3萬,讀者推薦超越10萬,網友推薦的好評必讀指數高達9.5分,連續幾個月穩居起點女生網總月票榜前五的位置;作品先後登上「起點中文網」首頁大封推、「起點女生網」首頁大封推、重磅推薦等重量級榜單、粉紅月票榜前十、青雲榜、八大分類大封推、強推榜、熱門推薦等重量級榜單。網絡盜版盛行,網上甚至掀起跟隨《大唐明月》一起穿唐旅行的呼聲。網絡口碑極佳。
該作品以中國歷史最具傳奇性的 唐高宗永徽四年到 武則天垂拱元年間武周奪唐的千古大觀這段歷史(公元653年到685年)為背景,通過嚴謹的史實考據和歷史細節考證,以史稱「儒將之雄」的名將兼名臣 裴行儉及其夫人庫狄氏為主要人物線索,講述了那個特殊的時代波瀾壯闊。
唐高宗永徽初年間,少年登科、能力不凡的男主人公 裴行儉在此間恰值多年蹉跎不遇的境地,作者從穿越女主角庫狄琉璃和裴行儉的遭遇經歷為線索,用現代人的角度外加嚴謹歷史考據,真實講述了那段時間中發生的歷史事件。揭秘了裴行儉從懷才不遇到被大力起用;後被高宗皇帝貶謫西域;緊接其在西域收服民心、調解各族紛爭、發展經濟商貿的所作所為;最後又回到長安步入仕途改革吏治等一系列事件的緣由和結果。同時也從當時皇室的宮闈秘聞、高門顯貴的家族爭鬥、朝野的權力更迭、西域當地政治局勢的變遷、域外邊疆戰事等副線全面地展示那個朝代的風貌;書中還提及了當時普通唐朝人的吏治、等級制度、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了當時的大唐盛世。
這是一個最繁華的時代: 鮮衣怒馬、 胡姬 如花;這是一個最冷酷的時代:骨肉相殘、人命如芥;
重生在這個時代,庫狄琉璃的目標是:沒有蛀牙……的活到老死。在 西市錦繡叢中揮揮筆,於 曲水鬥花會上採採風,溜到 平康坊內聽個小曲,混入慈恩寺裡觀場演出。她要做個閒看長安十丈紅塵,笑對大唐萬裡明月的,路人甲。
然而永徽四年春,當 武周 奪唐的千古大戲終於悄然拉開帷幕,她卻淚流滿面的發現,原來,她不是圍觀群眾,她是,演員。
剛剛開始看的時候,就有一種意外的驚喜。仿佛是在大片的沙漠中淘到了金子,在乾涸時找到了水源。於是乎一發不可收拾,一咬牙看了下去,不舍晝夜。時至今日,看過不下六七遍了。
對於一篇穿越作為前提的小說,本身就有了很大的可塑性。但是如果把人物放入了一個真實的時代,也就必然產生了對於行文的束縛。就算剔除穿越這一因素的純古言小說而言,也很容易產生令讀者詬病以及不滿的因素。當然,也許還容易招來歷史粉的吐槽。比如桐華的《大漠謠》就遭到了許多的謾責。姑且不論它(《大漠謠》恕筆者從來未曾閱完,不便評論)究竟是怎樣三觀不正,從這點可略微佐證寫歷史小說的不易之處。
可是《大唐明月》卻讓人眼前一亮,不單單是因為作者對時代風物的描寫讓人神往,而是作者的嚴謹態度讓人敬佩。顯然,對於當時的飲食風俗、遣詞造句、衣冠制度、封建等級、高門世家、政治風雲等等諸多方面,作者都有進行認真地考證然後以各種形式來描述表達。甚至連古代漢語發音與今大不相同這一細節都作了很好的處理。
說實話,剛開始看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作者將會給讀者呈現如此大氣與細緻並融的景象。第一卷,市井篇,故事才剛剛開始,就在裴行儉這個名字出現的時候,也只是覺得有點眼熟,倒是裴炎好像在哪裡聽過,最初還以為男主是裴炎。抱著疑惑的心態去查了查資料,突然更像是掘到了寶,裴行儉,果真是神人也!對於在這之前居然不知其大名而深深感到遺憾。而那一刻,跟隨著作者的筆觸,仿佛也融入了歷史的洪荒之中,走進了大唐,走進了那個一代能臣名將的功業之路。
按理說,男主如此之光芒,極易掩蓋女主以及配角的色彩。可是在《大唐》中,我們看到了與眾不同的講述。不同於大多數的穿越小說,《大唐》的吸引力也同樣在於有個與眾不同的穿越女,庫狄琉璃。時下很多穿越文都喜歡極力描寫女主靠著現代知識如何聰慧強大等等,甚至於輕易便玩弄權柄,朝堂翻覆,宮鬥宅鬥都是一把好手,然後再來個絕對痴情無二的男二的終身抱憾。更有甚者,通過描寫配角的愚蠢和醜惡來襯託主角的光明與偉大。真是不把古人的智慧放在眼裡。琉璃卻不一樣,她沒有那種「偉大」的志向,掙脫那個拿捏她命運的家庭牢籠,自由自在才是平生所向。但是歷史的洪流也讓她奇妙的捲入了進去,並且成為了其中推動歷史、事件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作者言,這是一個最繁華的時代,鮮衣怒馬,胡姬如花;這也是一個最冷酷的時代,骨肉相殘,人命如草芥。第一卷以琉璃入宮而終,由此開啟了第二卷,宮廷篇。然而此時的後宮中,風雲湧動,作者並沒有因為主角而忽視配角,我們從中看到了武昭儀的謀之深遠,而琉璃也免不了成為宮廷鬥爭的一枚小棋子。在這裡有一點對作者的處理方式很是佩服。對於武則天是否親手殺女這一歷史成迷的事件,作者並沒有妄下定論,而是用了一個及其妥當的描述手法進行了模糊處理。而琉璃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知進退,也從不因為自己對於歷史的走向皆知曉而進行幹預和謀劃。
人物之間的感情發展也是水到渠成,不見矯揉造作。當故事的主角最初因為一個諾言而終於走到了一起,面臨的,卻又是一場高門大族的鬥爭。故事的第三卷家族篇由此展開。男主「天煞孤星」的命格,以及十多年沉寂的官場生涯似乎都與家族脫不了干係。當女主選擇了男主的同時,那些暗箭明槍也就接踵而至。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從來都不會因著外界的力量而生波折。相反彼此卻是更多的心疼以及各自那顆想要守護對方的心。
說道這裡,似乎不得不提裴行儉的身世了。裴行儉(公元619--682年),字守約,絳州聞喜人。裴行儉出生於中國史上聲名顯赫的三晉名門裴氏家族。「將相接武,公侯一門」。自秦漢以下至明清,宰相、將軍等達官貴人及各類名人代代輩出,至隋唐而極盛。但他出生的時候,卻是裴氏遭到重創的艱難歲月。其父裴仁基,隋左光祿大夫;有兄裴行儼,父兄皆勇將;後遭王世充猜忌而被害,夷三族。名門之後,卻未能像其他世家子弟那樣過著「錦衣玉食」般的生活:生於亂世,又早年喪父,身為中眷裴的宗子,一出生就背負了一家血海深仇和復興希望。少年師從蘇定方。李靖這一門派的神奇兵法附帶著某種不可思議的因素,學成之後的裴行儉居然也傳染上了那種奇特命運。少年登科,能力不凡,居然也是十幾年蹉跎不遇。
明慶中,出為西州長史,離開都城長安。書卷出乎意料地把我們帶離了那唐代最繁華的長安,開啟了第四卷,西域。印象很是深刻的一段,是裴行儉與麴崇裕真正坦誠相待時說的話:
【「那一夜,我對著荒草間的骷髏想了許久,若就此一醉不醒,想來不久也會化為這樣一堆白骨,無知無覺,無憂無喜,似乎也還不錯。可是喝了幾囊酒之後,又覺得隱隱有些不對,若人死則無知,那我來這世間一遭,難道就是為了做一堆這樣的無名白骨,好教親者痛、仇者快?若人死後有知,我又如何去面對那黃泉之下所有的親族?思來想去,我還是放下了酒囊,在荒草間睡了一覺,醒來時,正是日出東方。世間從此便少了一個酒鬼,多了一個祿蠹。」
……
「世間之人,若想不做米蟲祿蠹,何其難也!當日我也曾問過恩師,人生在世,不滿百年,王侯將相,鄉野匹夫,轉眼間不都是這一堆白骨,建功立業或是碌碌一生又有何不同?恩師告訴我,白骨自是絕無不同,只是在他看來,身為男兒,既來這世上一遭,總要令這世間,少一些荒野亂草間的白骨。因此若是為官,當澤及子民,造福一方,而為將者,則當以戰止亂,擒賊擒王!如此,便是自身最後化為白骨一堆,也無愧於天地,世子在西州的所做所為,自是不能以米蟲而論,裴某也不過是這些日子以來,才勉強算不得祿蠹。」
……
「一則所謂命數如此,此間曲折原也一言難盡;二則,我生平志向,不過回報師恩君恩,使這月光所照之處,略少幾處沙場,略少若干白骨荒丘。」】
本文的男二號也在此卷出場了,麴崇裕。與多數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男二和女主並沒有感情糾葛,這裡面是純粹的一對一的感情。作者把文中的每一個配角都描畫的相當出彩,人物性格鮮明。既不奪主角的光彩,卻也獨放其光芒。譬如聰慧的柳如月,嬌憨的雲伊,剛烈的方烈……
女主的性子最是憊懶,但是這些年來,她一步都不能行差走錯,一時都不敢鬆懈大意。時刻都面臨著各種紛至沓來的謀算,用她自己的方式小心應付,她在王文度屠城事件結束後說過這樣一段話:「守約,我不是你,沒什麼胸懷抱負,於我而言,什麼名聲家國聖上,都及不上你的安危要緊,無論如何,我也不能看著你受苦,若真有下一回,我一定還會這樣做!」她懂得他的抱負,也懂得他心中為君為國的心,不論前路如何兇險,她也從來不會勸阻他的腳步,只是一直在身後支持著他,這個世上有那麼一個人知你懂你愛你包容你,這是他們彼此之間那份無可替代的感情,每一個相處的點滴和瞬間,似乎都能夠讓讀者感受到那些溫暖與其中濃濃的情感。
在《大唐明月》中,從那些讓人心神嚮往的飲食風物,到宮廷政治的血雨腥風,到高門世家的明爭暗鬥,再到西邊戰爭的謀算攻克,每一個事件來龍去脈,謀略算計,都蘊含著深深的古人智慧。十分精彩地講述了大唐一代能臣名將的歷史傳奇的前篇。由此,萬分期待著作者將要開筆寫的第二部,講述他們回到長安之後的故事,直到女皇陛下真正在最高處站穩,直到裴九成就他傳奇般的文武功績,直到琉璃獲得她想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