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一個龐大的族群是不容易消失,經歷了數十年乃至百年的發展,他們早已根深蒂固,縱然有無數仇人尋覓,也足夠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自保。昔日,李自成雖然攻入了北京城,滿清人突破了山海關,卻也殺不盡朱氏後人。這龐大的明朝皇族,鳳陽朱氏數十萬成員經歷了兩次大屠殺,在這場空前的浩劫當中逃脫的皇族成員還有許多在躲避逃往的生活中。
朱元璋影視形象
根據歷史的記載,在明清交際的權力真空期時,一部分皇族成員成功逃脫了大屠殺。比如說皇太子朱慈烺、崇禎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樞、晉王朱求桂、代王朱傳。其中一部分人顯示被李自成的農民軍俘虜了,可李自成迅速敗給清軍導致這些俘虜無人看管,要麼在兵荒馬亂中身死,要麼就扮成老百姓四處逃竄了。有人就利用了這方面的便利,打著明朝後裔的旗幟開始反清復明的鬥爭。
影視截圖
那麼一些沒有這方面野心,只願意就此隱居山林的朱氏子孫到哪兒去呢?就像出自寧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後,便自動放棄了朱姓,自號雪個,後來乾脆出家當了和尚,只是把明朝滅亡的日期,偷偷地組成花押籤在他的畫裡,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孫。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肅渣,在安昌淪陷後,逃往浙東,投奔魯監國以海。舟山失敗,他戰死,其子安昌長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攜帶逃出,後為躲避清廷迫害,來到杭州杭淨寺,出家拜豁堂和尚為師,做了和尚,後來到松江一個荒野破庵中偷生。母妃臨死時將王印交給兒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結果安昌王長子仍被官府抓捕處死,同庵僧人受牽連而死者數百人。
朱元璋後人
另外一部分朱氏子孫選擇了投降清朝,這主要是因為清朝在進行統治的時候,也需要藉助前朝後裔的力量來安撫百姓,給天下展示自己的仁義。在清朝統治大陸的時候,潞王朱常就帶著自己的宗室一起投降了。等到清朝拿下臺灣之後,許多朱氏子孫也跟隨鄭成功的後代一起投降了清朝。毫無疑問,這批老實的朱氏子孫是得到了優待的,他們被安置在了山東、河南等地,因此將朱氏的血脈傳承下來。
田後蓬村村民
我們在今天的浙江浦江縣田後蓬村發現了一些朱姓後人,期初他們為了躲避滿清的追殺而改名換姓,到現在才恢復本來的姓氏。這個村子一共有150餘人,周圍的村民都稱他們為「南京村」。他們大多數人入鄉隨俗學會了浙江話,老一輩的人還是帶著些南京口音。其中有一位名叫朱國棟的老農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他解釋說自己的祖上在朱棣篡位之後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帶,世代在這裡繁衍生息。等到明朝滅亡,他們開始是隨著大流遷徙到了南京被軟禁起來,後來又逃脫出來,變賣了許多祖傳的寶貝才定居於浙江。
楠木椅
到了今天,這個村子剩下的寶貝應該就是朱元璋坐過的楠木椅了。專家鑑定過這個村子保存下來的楠木椅,雖然確定是明朝初年的產物,可是否由朱元璋坐過是無從考究的。在朱國棟看來,這個椅子是貨真價實的皇家祖傳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