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含淚直播:這個男人的故事,值得每個人大哭一場

2020-12-24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王耳朵先生 ,作者我是王耳朵

王耳朵先生

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我是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文章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很久沒見到董卿了。

春晚未登臺,《中國詩詞大會》也未露面,算起來,董卿淡出視野已有半年多。

就在各種猜測聲音出現時,她回來了,以一種最溫柔的方式:

在街頭連續72小時不間斷直播,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第三季先導節目《一平方米》。

一路小跑去直播的董卿

有網友說,3天的直播節目,內容都太感動,只是偶爾點進去看一會兒,就已經哭了很多次。

而我的眼淚,是在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時落下的。

陶勇醫生。

他的左手,還帶著9個月前那場惡性事件中所受的傷。

可他說起行醫救人的故事,卻像從未被這個世界辜負過一樣。

01

你見過駝背的老人嗎?

不是輕微彎著腰,而是整個人佝僂成90度,腳步顫顫巍巍,矮小得難以想像。

老家的村子裡,有很多這樣的老人。

他們在莊稼地裡刨了一輩子食,肩上常年挑著重重的擔子。

想要直起身來,已是不可能。

萬一身染疾病,需要開刀做手術,風險和難度更是難以估量。

11年前,年輕的陶勇就在這樣一位老人面前,猶豫了很長時間。

那是2009年,陶勇29歲,剛剛成為眼科主治醫師不到2年。

跟著健康列車醫療隊,他去了江西。

王阿婆就是當時的一名患者。

陶勇至今都記得她的模樣:

那是農村裡最常見的老人,蒼老的身子小小的,不起眼,很沉默。

佝僂得幾近90度,患有晚期白內障,已經失明很多年。

腹部還長了一個巨大的腫塊。

像一片風中的枯葉,生命已搖搖欲墜。

以老人的情況來看,想要做白內障手術,很冒險。

流動醫療列車上的條件,也不如醫院的手術室那樣完善。

也有人勸,萬一失敗了,將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個汙點......

陶勇遲疑了。「我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告訴自己,不能給她做。」

但老人的一句話,讓他下定了決心。

王阿婆用方言對他說:「我想親手給自己做一件壽衣。」

別人或許不懂,但同樣是江西人的陶勇,瞬間明白。

阿婆的丈夫和兒子,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去世了。

她一個人在黑暗中,孤獨地生活了太久。

而按照江西的風俗,老人去世時,都要穿著自己親手縫製的壽衣。

這樣,到了那邊,才能找到親人,再次團聚。

這是一個老人在生命垂危之際最後一點小小的心願。

陶勇再也不忍心拒絕。

為了這場手術,他費了很大力氣把老人的駝背放平,墊了3床被子。

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王阿婆的視力,恢復到了0.6。

那難以言說的漫長黑暗裡,終於照進了一絲光亮。

手術一周後,阿婆去世了。

但就在那最後7天裡,阿婆完成了心願,為自己做了一件壽衣。

壽衣上,她縫了一個口袋,裡面裝進丈夫和兒子的黑白照片,再把開口縫得緊緊的。

那樣,就再也不會掉出來了。

臨終前,阿婆託人給陶勇帶了一句話。

她說,這些年,她一個人什麼也看不見,在黑暗中很孤獨,很想回家。

謝謝陶勇醫生,幫她找到了回家的路。

這是陶勇在《朗讀者》中講述的故事。

他說:

「從那以後,我比以前更勇敢了。

我選擇專攻葡萄膜炎這種比較困難的疾病,是因為我想挑戰疑難。

我想通過目光,把希望和光明帶給所有的人。」

我想起疫情期間,有位患者曾說過的話:

「如果你覺得星星很亮,那是你沒見過醫生的眼睛。」

這句話用來形容陶勇再合適不過。

哪怕那場撼動全國的劫難似乎就發生在昨天,陶勇說起救治過的病人,眼睛裡的光仍比星星還閃亮。

02

那天,陶勇的腰傷發作了。

背上釘了6顆釘子,還是不見好。

可手術很快開始,他逼自己忍著痛,研究病例,開術前會議,做術前準備,再走進手術室。

那場手術有多難呢?

陶勇形容說:

如果把視網膜比作一張衛生紙,這個患者的情況,相當於在紙上塗滿膠水,放一年再打開成原樣,還不能弄破。

放眼全中國,能做這個手術的人,寥寥無幾。

陶勇就是最頂尖的眼科大夫之一。

手術成功了,病人重見了光明。

可他看清這個世界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感謝醫生,而是掄起菜刀,把救治他的陶勇,砍進了ICU。

陶勇頭上挨了3刀,每一刀都差點要命。

左手的傷更深,多處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

他8歲的女兒得知爸爸受傷,問大人:「我爸爸是好人,為什麼砍他呀?」

孩子的眼睛最清澈。

所有被他診治過的病患,對陶醫生的形容也都是兩個字:善良。

不忍心看經濟拮据的病患瞎掉,他倒貼錢做手術。

心疼拖家帶口來北京看病的病人,他坐診到夜裡十一二點。

怕大家排隊顧不上吃飯,他自費給患者買麵包發放。

他什麼都沒有做錯,卻倒在了亂刀之下。

理由,就因為在接受陶勇的手術之前,這個患者曾由另一位醫生做過手術,出現併發症。

即便陶勇成功的手術讓他恢復了視力,他卻覺得自己花了錢還遭了罪,心頭生出憤恨。

那把菜刀,是為了最初那位醫生準備的。但因為當天那位醫生沒出診,陶勇便成了他發洩全部怒氣的目標。

ICU的保潔阿姨說,常聽到陶勇半夜一個人哭泣。

不是委屈悲憤,而是太疼了。

接受電擊治療,被電到手部抽搐不止,咬緊了牙,腿都止不住地顫抖。

身體備受煎熬,行醫生涯也險些告終。

作為眼科大夫,面對的是最精密的手術,需要準確到微米。

但陶勇的左手,幾近喪失知覺.

就連吃飯也感受不到燙,吃完才發現被燙出了巨大的水泡。

一場飛來橫禍,改變了他原本的人生軌跡。

陶勇完全有理由選擇仇恨,並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但他沒有。

還躺在病床,他安慰妻子:「幸好被砍的是我,我年輕,跑得快!」

休養期不能出診,他就上線網絡問答,讓有需要的病患提問。

左手不能動,他就右手打字,艱難地完成新書《眼內液檢測》的後記。

傷勢稍好一些,他就馬不停蹄穿上白大褂。

診室的大門再次敞開,繼續為病人寫下一頁頁診療單。

對這個世界,他始終抱有期待。

哪怕遇到一個明知是騙子的人,卻仍出於骨子裡那股對善的信念,期待對方的真誠。

陶勇比任何人都有理由憎恨、抱怨、消沉。

可他卻比任何人都溫暖、善良、正直。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醫者仁心最好的模樣。

03

陶勇的善,讓我想起了另一個男人。

前幾天,杭州的墓園裡,林生斌帶著鮮花來了。

那天,是他孩子的生日。

時間雖已過去了3年多,但那場駭人的杭州保姆縱火案,至今讓人無法忘懷。

「我們一家對她不錯啊......」這是林生斌心裡,最邁不過去的那道坎。

一個月薪水7500,還經常給保姆老家的兒子買禮物;

知道保姆要買房,林生斌夫婦前後借給她11萬。

可餵得再多,卑劣的人從不會飽,還要將僱主逼上絕路。

3個孩子和妻子去了天堂,林生斌從此被打入心碎的深淵。

我永遠記得他癱坐在牆邊痛哭的畫面。

失去摯愛的40多天,林生斌去了一家寺廟。

可在山上,因為精神恍惚,他從懸崖上摔了下去。

脊柱、右臂、右胯、前額多處骨折擦傷,住院3個多月,半夜疼得睡不著覺。

曾經幸福的生活,一夜之間全沒有了,只有受傷的身軀和殘缺的靈魂。

林生斌說,那時候真希望自己就這麼一走了之。

原來,這世上有些痛楚,是永不可能痊癒的。

可就在我們都以為,這個男人將一輩子被悲慟裹挾的時候,林生斌花了兩年時間,以另一種方式回來了:

他選擇擁抱這個世界。

用他的慈悲,來對抗絕望。

這些年,他去了很多地方。

四川九寨溝地震,他默默地捐了5萬,並寄去2000件衣服。

在偏遠的瀘沽湖,他聽到一所小學的校長說孩子們沒有操場,平時沒有場地活動。

回來之後,他就和朋友商量,決定為他們捐建一個操場。

他還經常去做義工。

有次,看望的是個10歲的腦癱男孩。

男孩不能說話,不能走路,雙手彎曲。

林生斌看到男孩頭髮很長,就輕輕地把他抱到門口的椅子上,給他剪頭髮,換上帶來的新衣服。

一如曾經,他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那樣。

今年疫情爆發初期,杭州市民捐贈物資的清單裡,有人看到了他的名字。

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了5000個N95口罩,全部捐贈,價值9萬元。

3個月前,林生斌將用了很久的微博ID「老婆孩子在天堂」,改回了自己的名字。

因為他不願讓關心他的朋友們,始終沉浸在悲傷裡。

他更希望自己能給予陌生人溫暖的力量。

命運推他下地獄,他竟憑一己之力打造出了一個天堂。

那些世間所虧欠他的,全被他化成了溫暖,分給了更多的人。

他所堅信的,正是他在微博寫下的那句:

「生命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始終溫暖,一往無前。」

04

其實人生有時太不公平,讓人悲戚。

陶勇救了小半輩子的病人,為無數個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可他幫過的人,卻要將他拖進黑暗。

林生斌對保姆仁至義盡,幫她解決了多少個燃眉之急。

可貪心的魔鬼,偏要讓他家破人亡。

這讓人不禁懷疑,善良難道也要付出代價,當好人真的就這麼難嗎?

善良之人最慘的結局,大概就是死在為善的途中。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善良?

但在陶勇和林生斌續寫的故事裡,我看到了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我們選擇做一個好人,我們堅定地做善良的事,不是為了別人的感激,不是為了某種回報,只是因為這是對的,為了無愧於心,為了自己看得起自己。

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1963年,一個叫瑪麗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欄目主持人西勒。

她很困惑:

「我是個好孩子,弟弟是個壞孩子。爸爸媽媽要求我們每晚9點睡覺,每次我都很聽話,按時上床。弟弟卻很搗蛋,每次要一個蘋果才肯上床,而他居然都能得逞。我也想要一個蘋果,爸爸媽媽卻總是不給我。西勒先生,上天真的公平嗎?」

西勒沒有回信。

十幾年來,他常收到關於「上天為什麼不獎賞好人,為什麼不懲罰壞人」的來信,不下幾千封,他都不知如何作答。

直到3年後的某天,西勒參加了一場婚禮。

新郎和新娘交換戒指時,都陰差陽錯地將戒指戴到了對方的右手上。

牧師見了,幽默地解圍:

「右手已經足夠完美,就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那一刻,西勒恍然大悟。

他立即給瑪麗回了一封信。

「嗨,瑪麗,還記得3年前的問題嗎?很抱歉,直到今天我才有了答案。

你不必再為壞孩子得到蘋果而耿耿於懷,壞孩子雖然得到了蘋果,但你卻得到了上天最好的禮物,那就是你成為了一個好孩子。」

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上天不獎勵好孩子」。

為什麼要選擇善良?

因為我們成為了好人,就是老天給我們最好的獎賞。

不被傷害吞噬,不被苦難壓垮,不成為惡的一部分,就是做好人最幸福的理由。

這世界偶爾讓人失望。

但連陶勇、林生斌都依然相信人間值得,我們為什麼不呢?

作者簡介: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掃一掃關注光明網微信視頻號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董卿含淚直播:這個男人的故事,值得每個人大哭一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47歲董卿含淚直播:這個男人的故事,值得每個人大哭一場
    春晚未登臺,《中國詩詞大會》也未露面,算起來,董卿淡出視野已有半年多。就在各種猜測聲音出現時,她回來了,以一種最溫柔的方式:在街頭連續72小時不間斷直播,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第三季先導節目《一平方米》。
  • 「消失」半年後,47歲董卿含淚直播:這個男人的故事讓人痛哭
    可他說起行醫救人的故事,卻像從未被這個世界辜負過一樣。可就在我們都以為,這個男人將一輩子被悲慟裹挾的時候,林生斌花了兩年時間,以另一種方式回來了:他選擇擁抱這個世界。用他的慈悲,來對抗絕望。這些年,他去了很多地方。四川九寨溝地震,他默默地捐了5萬,並寄去2000件衣服。
  • 再見了,董卿?47歲董卿含淚直播: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
    更讓人驚喜的是,董卿別開生面地,以街頭連續72小時直播的方式,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3》先導節目《一平方米剛識字,父親就督促董卿邊看書邊抄成語,大一點就背古詩詞、讀名著,不僅要讀懂,還得把人物關係和故事邏輯弄清楚、講出來。
  • 《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董卿含淚朗誦
    《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董卿含淚朗誦有人說「《人生海海》究竟哪裡戳中成年人痛點?」我覺得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因為沒打開書之前,腰封上寫的那句非常辛辣的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 永別了,董卿!47歲董卿含淚直播:近照暴露扎心真相,難怪遲遲不肯公開
    更讓人驚喜的是,董卿別開生面地,以街頭連續72小時直播的方式,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3》先導節目《一平方米》。尤其是董卿採訪眼科醫生陶勇時,一向堅強的陶勇無奈地說,「手的神經沒長好,依然冰涼、沒有知覺,我不太敢想未來會怎樣,接受現在吧。」董卿溫柔地回應:「未來,不就是現在積累而成的嗎?」
  • 再見了,董卿!47歲董卿含淚直播:近照揭露了5個扎心真相,難怪遲遲不肯公開
    董卿帶著《朗讀者3》回來了!47歲的她依然那麼端莊、得體、大氣、自信。更讓人驚喜的是,董卿別開生面地,以街頭連續72小時直播的方式,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3》先導節目《一平方米》。尤其是董卿採訪眼科醫生陶勇時,一向堅強的陶勇無奈地說,「手的神經沒長好,依然冰涼、沒有知覺,我不太想未來會怎樣,接受現在吧。」
  • 47歲董卿含淚直播:步履不停,努力向前;守住初心,從不懈怠
    董卿帶著《朗讀者3》回來了!47歲的她依然那麼端莊、得體、大氣、自信。更讓人驚喜的是,董卿別開生面地,以街頭連續72小時直播的方式,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3》先導節目《一平方米》。剛識字,父親就督促董卿邊看書邊抄成語,大一點就背古詩詞、讀名著,不僅要讀懂,還得把人物關係和故事邏輯弄清楚、講出來。除了讀書,還要承擔家務,洗碗、掃地等都是董卿的日常,剛開始洗碗時,她的個頭還沒水池高。
  • 麥家的書《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朗讀者》上董卿含淚朗誦《人生海海》因兩封信和《朗讀者》結下的善緣「我一個人坐在書房裡面,對著電腦。天色越來越黑,可是我覺得已經沒有力氣站起來去開燈。電腦藍色的光就映在我的臉上,我止不住地流眼淚。」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麥家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著有《解密》《暗算》《風聲》等,2008年《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 47歲董卿含淚直播:近照暴露扎心真相,難怪遲遲不肯公開
    更讓人驚喜的是,董卿別開生面地,以街頭連續72小時直播的方式,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3》先導節目《一平方米》。尤其是董卿採訪眼科醫生陶勇時,一向堅強的陶勇無奈地說,「手的神經沒長好,依然冰涼、沒有知覺,我不太敢想未來會怎樣,接受現在吧。」董卿溫柔地回應:「未來,不就是現在積累而成的嗎?」
  •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讀的開場白,被稱為是教科書
    這個人既被人尊稱為「上校」,又被人貶損為「太監」;他當過白軍,當過紅軍,當過木匠,當過軍醫,當過軍統特務;經歷過建國前的所有戰爭,又參加過抗美援朝。楊洋作為麥家的師弟,更是被書中人物孤注一擲的勇氣打動,隨後在網絡上分享讀書心得,引得百萬讀者共鳴。
  • 為了這個男人,高曉松連夜從美國趕回,董卿推掉所有主持
    人生海海源自很多人都聽不懂的閩南語。大概意思就是人的一生中像是大海一樣多變又複雜,每個人都要經歷不同的苦難。雖然《人生海海》出版的比較晚,但是,《人生海海》的版權超越了《解密》和《暗算》。麥家表示:"我一點不會為此感到驚訝,因為這次我破譯的不是紫密、黑密這些軍事密碼,而是人心的密碼、人的命運的密碼。"書中講述的是一個人在時代裹挾下的悲慘,痛苦的一生,但其中力透紙背的深沉的父愛,讓董卿讀來都潸然落淚,高曉松也為之動容。
  • 麥家:《人生海海》治癒千萬人,董卿含淚朗誦,用愛與世界和解
    人的一生是不斷「放下」的一生佛教總是鼓勵人「放下」,悲歡離合、嗔恨嫉妒、憂悲苦惱,都要放下。這种放下,不是妥協、無奈,而是讓人解放自我,輕裝前行,才能走得快、走得遠。」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人生海海》記述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著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 醫院被砍死裡逃生,董卿含淚直播、43萬人點讚:被愛過的人,從不會輸給戾氣
    春晚未登臺,《中國詩詞大會》也未露面,算起來,董卿淡出視野已有半年多。最近,董卿在街頭連續72小時不間斷直播,為我們送上了《朗讀者》第三季先導節目《一平方米》。有網友說,3天的直播節目,內容都太感動,只是偶爾點進去看一會兒,就已經哭了很多次。可他說起行醫救人的故事,卻像從未被這個世界辜負過一樣。
  • 董卿含淚透露孩子的父親,隱藏多年。原來是他。網友:可以辭職
    娛樂圈就像是一個由燈光和金錢堆砌的名利場,明星們不僅有著令人羨慕的名氣,更有著頗為豐厚的報酬,很多人都希望能夠躋身於這個圈子裡。明星作為公眾人物,私生活也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作為光鮮亮麗的明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媒體的掌握之中。所以很多的明星,都會在保護自己的隱私方面非常下功夫,力求不讓任何人能夠影響自己的私生活。
  • 董卿:久未露面的她近期活動頻繁,或將主持直播節目,值得期待
    :久未露面的她近期活動頻繁,或將主持直播節目,值得期待董卿:參加活動站C位,優雅知性的她有一種成熟美,讓人百看不厭近期,久未露面的董卿活動頻繁。視頻中的董卿,身穿淺色衣服,以短髮示人的她,也留起了長發,襯得她整個人更加溫婉和有氣質。視頻中,有董卿面帶微笑從屋子裡面走出的鏡頭,並和大家打了招呼,其中手上的戒指分外引人注意,這是董卿為數不多公開戴戒指的場合。
  • 董卿含淚公開孩子生父,被隱藏多年原來是他,網友:可以辭職了!
    談到董卿,可能很多人都會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來形容她,舞臺上的她端莊大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作為央視的一匹黑馬,董卿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成名後的她更是享受著站在舞臺上的每一個瞬間。生活中的董卿亦是低調十足,關於董卿生子,很多人都在表示祝福的同時,也產生孩子生父的疑問。
  • 47歲董卿含淚回歸,連續直播3天3夜,一句話令千萬網友淚崩
    帶著《朗讀者》第三季的先導節目《一平方米》悄悄回歸了,還在街頭連續做了3天3夜的朗讀亭直播,採訪了很多擁有不平凡故事的平凡人。可即便是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作為節目主持人、製作人和總導演的董卿,還是以最專業的狀態
  • 董卿:現身央視網絡直播主持現場,時隔半年又復工主持值得關注
    ,這次董卿真的要出山了!春晚2020.8.20上午10:00發布消息: 走進《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直播第二彈精彩繼續!8月20日10:30,董卿、@尼格買提 、@撒貝寧 、@春妮 、@Host華少 、@伊一 等百位主持大咖齊聚直播間,帶來更多臺前幕後小故事,邀您一起向「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致敬!
  • 一場死亡直播,讓一個軍人對著鏡頭大哭:謝謝你,再見了。
    葉懷斌絕望了,他想起五一的哀鳴,想起再一次手術五一可能需要切除一部分面部,他含淚說:「我想給我的犬留個全屍……安樂死吧。」這一天,16歲的Okey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它要先離開這個守護了16年的家。但其實,我們有時不如它們重情,有時也和它們一樣學不會面對分離,面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常常不知所措。男人養了17年的狗狗,因為車禍受傷嚴重無法醫治,不得不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