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名將」白善燁(一):出身偽滿軍隊,29歲當上師團長

2020-12-23 熊熊評說

2020年7月10日,號稱是韓國「第一名將」的白善燁去世,要是再活上半年多,就真能湊齊100歲了。

作為一位活了將近100歲的老軍人,白善燁的一生其實是經歷頗多的,可以視為韓軍從創建到逐步成軍的「活化石」。

作為韓軍中所謂的「第一名將」,而且還是韓軍首位名譽元帥,白善燁的成長曆程如何?其在戰爭中的真實表現又怎樣?他這個「第一名將」又有多大的含金量呢?在白善燁的背後,韓軍又是如何從創建到成軍的?

圍繞這些問題,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若其中部分史實不太準確,還望大家指正和海涵。

一:投身偽滿軍隊

1920年11月,白善燁出生於日本佔領下的朝鮮,他的老家——平安南道江西郡距離平壤很近,因此對於平壤極為熟悉,而他的幼年和青年時代也是在這裡度過的。

白善燁不是文盲,而是接受過教育的,1939年畢業於平壤師範學校後,他在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偽滿洲國陸軍訓練處,隨後成為了偽滿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在1941年畢業之後,被授予偽滿陸軍少尉軍銜。

偽滿軍隊

偽滿軍隊中像白善燁這樣的朝鮮人其實不少,包括後來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等一大批韓國的軍政要員都在偽滿軍中服役過。

相較於那些拿起武器反抗日軍侵略的朝鮮人來說,這些人其實可以說是「韓奸」,因為他們不僅鎮壓中國抗日軍民,也對活動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朝鮮抵抗武裝毫不手軟。

1942年到1943年,白善燁就在偽滿軍中服役並參加對抗聯部隊的「討伐」,還升為中尉軍銜。1943年底,白善燁進入名義上屬於偽滿軍序列,但實際由關東軍親自指揮的朝鮮人部隊——間島特設隊服役。

1944年,間島特設隊與偽滿軍精銳「鐵石部隊」入關,進駐冀東地區,以彌補日軍兵力不足的窘況。

不過冀東八路軍戰鬥力較強,所謂的間島特設隊並不敢與八路軍交鋒。

白善燁自己說道:

我們只是遠方的闖入者,語言不通,地理不明,況且八路軍的戰鬥力與東滿的遊擊隊不可同日而語。誰都珍惜自己的生命,而韓國人對為日本賣命打仗的興趣也不太高。就連日本軍官也和我們一起考慮怎樣才能活著回去,結論是行動時絕對要注意不危害到百姓。

偽滿軍隊

所以,這支偽軍部隊不僅不敢與八路軍作戰,連劫掠也不敢做,甚至還以高價買賣民間物資。由此苟延殘喘到了日本投降,此時白善燁已是上尉中隊長軍階。

1939年到1945年這6年的偽滿軍校、軍隊生涯,使得白善燁從一名19歲的師範畢業生完成了到軍人的轉變。只不過這種幫助日軍為虎作倀的軍人,其實出身並不光彩。

偽滿軍及白善燁後來所在的間島特設隊戰鬥力並不強,但是他所受到的是相對正規的軍校教育,而白善燁本人又是文化人出身,因此為其打下了一定的軍事理論基礎。

而且無論抗聯小分隊還是冀東八路軍都是百戰精銳,這樣的對手雖然武器差,但戰鬥力卻是十分強悍的,稍有不慎就會被消滅。在這樣的環境下,鍛鍊了白善燁較為靈敏的戰場意識,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後來的白將軍本來就是以善於脫離接觸和保存實力著稱的,其早年的這段經歷可以說非常重要。

而且身為朝鮮人的白善燁,要在偽滿軍和偽滿軍朝鮮籍部隊中服役,既要跟朝鮮人打交道,也要跟中國人和日本人打交道,也鍛鍊了他與各方勢力交流的能力。這對白善燁而言,要比他的戰場指揮能力更重要,後面我們會詳細談到。

二:參加韓軍創建

1945年日本投降後,白善燁從蘇聯紅軍的朝鮮翻譯那裡得知,俘虜將被運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力,聽聞這個消息後,白善燁設法逃脫,並回到了平壤家鄉,投靠了曹晩植。

白善燁

1945年底曹晩植失勢後,白善燁與好友丁一權(1917年生,偽滿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55期畢業,曾任偽滿憲兵司令部少校參謀)、金白一(1917年生,偽滿軍校畢業,日本投降時任偽滿軍上尉中隊長)從平壤跑到了漢城,投入到了美國扶持建立的所謂國防警備隊中。

這個國防警備隊就是韓軍的前身,其骨幹軍官大都是白善燁等曾在偽軍或者是日軍服役中的朝鮮人,而當時國防警備隊的基層士兵也大都是朝籍日軍。

這是非常不光彩的,也是後來的朝鮮一直瞧不上韓國軍隊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在朝鮮軍隊眼中,韓軍就是一幫日軍的走狗組成的,後來又成為美國人的走狗,因此朝軍對韓軍是極度藐視的,有著很強的心理優勢。

韓國自己也並非不清楚這一點,在《韓國戰爭史》中他們這麼為自己開脫:

國內青年、學生中的相當一部分被日本軍隊強徵入伍,還有一部分不能流亡海外的人士,從內心憎恨日本的壓迫,但出於學習日軍軍事技術的目的,等待有利的抗日時機或為光復後建軍出力的長遠目的,自願加入日軍。

這套說辭儘管已經盡力為韓軍的不光彩找補了,但仍是非常無恥的。

什麼等待有利的抗日時機?你不抗日,倒加入日軍鎮壓抗日力量了,還有什麼所謂日後的光復建軍?無非是最後日本投降了,這幫人要混口飯吃,才加入了國防警備隊而已。

但因為這批人是韓國所謂的「國軍」元老和基幹,必須找個藉口掩飾這段不光彩經歷罷了。

就白善燁來說,是他自己跑到偽滿軍中讀軍校的,從其服役歷程中,沒有一點點抗日的影子,倒是「討伐」「掃蕩」的事情沒少幹,而這樣的人便是韓軍前身國防警備隊最初的8個聯隊長之一,其餘的韓軍聯隊長出身也大都如此。

1946年,白善燁在國防警備隊第5聯隊當聯隊長。最初該部僅為200人的連級部隊,到1947年已經充實完畢。

1948年韓國政府正式成立時,軍隊規模已經擴充到5個旅團15個聯隊的兵力,白善燁一度擔任第3旅團參謀長職位,隨後任總司令部情報局局長。

1949年,韓軍擴充到了8個師團23個聯隊,白善燁從情報局局長轉任第5師團師團長。就這樣,4年前不過一個區區間島特設隊的偽軍上尉中隊長,就這樣坐飛機一般升任了上校師團長,此時白善燁才29歲。

這種情況在當時的韓軍中很普遍,因為韓軍的核心就是日偽軍的基層軍官,其職務不可能很高,所以這幫營連級的軍官實際指揮師級部隊也是戰爭初期韓軍戰鬥力不強的重要原因。

1950年4月,白善燁轉任第1師團師團長,該師團當時下屬第11、第12和第13步兵聯隊,師團直屬有炮兵營、工兵營、通信連等單位,總兵力有1萬多人。

三:抱上美軍大腿

韓戰爆發後,第1師團直面人民軍的攻勢,短短三四天就被打垮,遺棄了150多輛汽車、榴彈炮後撒腿就跑。

據白善燁在回憶錄中提到,當時曾抓到一個約20歲的人民軍俘虜,結果這個年輕的士兵破口大罵:

真他媽的倒黴,居然被你們這群廢物給抓到了!由此可見當時朝鮮人民軍對韓軍的蔑視。

不過白善燁的第1師團雖然未能擋住人民軍的攻勢,而且輜重損失頗多,但他畢竟也是跟抗聯、八路軍打過交道的,所部也多有在日偽軍中服役的經歷,撒腿就跑和保存實力的本事倒是真不簡單。

最初清點的第1師團僅帶出來2000多人,後來陸續跑出來的合計有5000多人,合併了第20聯隊後,兵力又增加到了7000多人,在當時韓軍的各師團中,第1師團反倒是實力較為嚴整的部隊。

同時韓軍高層的丁一權和金白一都是白善燁的好友,而韓軍直屬的第17聯隊聯隊長是白善燁的弟弟白仁燁。實力較為完整的第1師團以及特殊的人脈網絡,使得白善燁成為韓國軍政高層倚重的重要人物,在開戰後一個月就被升為準將。

而隨著韓軍的一路潰敗,美軍也被迫參戰。美軍深知韓軍的戰鬥力,因此在挑選協同作戰部隊的時候,往往只選最強的。實力較為完整的韓軍第1師團被選中配合美軍,士兵全部換裝美式的M1步槍和卡賓槍,師屬第17炮兵營則裝備美式的105毫米榴彈炮。

1950年7月下旬,第1師團與美軍25師24團聯合作戰,24團團長懷特上校曾任駐韓美軍情報處長,與當時任韓軍情報局局長的白善燁相識。這兩支部隊在葛嶺獲得小勝,使得美軍對於與韓軍第1師團聯合作戰很有信心,這一點對日後韓軍第1師團及白善燁的軍中生涯有極大的影響。

1950年8月,韓軍主力潰敗到洛東江與來援的美軍一共布防。第1師團的友鄰是美軍的騎兵第1師,兩支部隊就此開始了合作生涯。

跟美國人合作是比較爽的,一個是後勤能得到優先供應,一個是還能得到美國空軍的支援。

實際上當朝鮮人民軍打到洛東江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但儘管如此,人民軍依然向兵力火力遠強於自己的美韓軍隊發動決死攻勢。

韓軍第1師團此時拿到了M20式超級巴祖卡火箭筒,可以有效應對人民軍坦克;但在人民軍的猛攻下,第1師團還是被打得連連敗退,眼看陣地就要垮掉了,這時候美軍來了。

美軍B29轟炸機起飛了5個編隊、98架飛機,總計投下了3234枚炸彈,共計投彈900多噸,將長12公裡、寬5.6公裡的人民軍集結地帶夷為平地。人民軍除了遭受巨大人員傷亡外,心理上也被地毯式轟炸極大地震撼到。

但儘管如此,人民軍還是集合全力展開進攻,甚至一度衝到了白善燁第1師團的指揮部,要不是韓軍第8師團的一個營及時(該師團後續增援1個聯隊)趕到,白善燁就得當俘虜了。

同時美軍第27團攜帶6門155毫米重炮、18門105毫米榴彈炮和1個坦克連火速增援;隨後美軍第23團也增援到位

即便這樣韓軍第1師團仍然不時潰敗,以至於白善燁親自攔住潰兵講了一番大道理,這幫敗兵才又殺了回去,在美軍的支援下勉強守住了陣地。

從這個角度來說,白善燁其實是非常善於宣傳工作的,他很能把握住別人的心理,然後將對方想聽的話說出來。這個不僅對自己的部下、戰友、上級有效,關鍵跟美國人合作時也有效,而美國人恰恰是非常喜歡這樣的韓國將軍,因此白善燁才得以保穩美國人的大腿,走上所謂的「名將之路」。

四:韓軍第一精銳

韓軍第1師團在美軍支援下守住陣地後,這一仗被宣傳為多富洞大捷。事實上第1師團得到那麼多增援的情況下,僅陣亡人數就達到了2300人,可以說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

但這個代價卻讓韓軍第1師團在美軍的名聲中得以傳來,美軍第8集團軍第1軍軍長米爾本少將把韓軍第1師團劃入到了該軍編制下,並親自召見白善燁,後者不失時機地向米爾本少將要求加強第1師團的火力,並得到滿意的答覆。

米爾本少將把美軍第10高炮團配屬給了韓軍第1師團,這支美軍部隊實際是一個混編的重炮團,包括第78高炮營(10門90毫米高射炮)、第9炮兵營(18門155毫米榴彈炮)、第2重迫擊炮營(18門107毫米迫擊炮),同時韓軍第1師團還能得到美軍軍屬炮兵和美國空軍的直接支援。

幾年前,美國人幫助國軍編練美械的駐印軍,10萬人之眾的駐印軍總共才有36門155毫米炮,新1軍和新6軍兩個軍級單位最好的炮不過是105毫米炮而已,而且駐印軍的美械還大都是美軍的末流武器。

但韓軍不僅一個師團就有師屬的105毫米重炮,槍械全為美械新武器,而且白善燁的第1師團還能得到美軍炮兵團的配屬,只是一個簡單的彈藥補給,美軍便運來了70多卡車的炮彈,要說美械,這才是真美械。

因此白善燁自己都說:事實上,美軍炮兵團確實成為我部日後的「危機終結者」。

在白善燁的第1師團「鳥槍換炮」之際,麥克阿瑟將軍的仁川登陸大獲成功,此後朝鮮人民軍終於崩潰,全線北撤。在釜山防衛圈的美韓軍隊也全力向北追擊,人民軍主力陸續被消滅。

1950年10月1日,美第1軍已經突破了三八線,隨後美韓軍隊不顧中國警告繼續向北攻擊。為了強化韓軍第1師團的突擊力量,美軍第6坦克營C連的20多輛坦克被配屬給了該部,隨後該營的D連也加強了韓軍第1師團,使得白善燁手中有50多輛坦克可用。美軍的坦克連編制大,這50多輛坦克幾乎相當於我們的2個坦克營了。

前方是美軍重坦打頭陣,後方是美軍重炮給壓陣,天上飛的是美軍的戰機,只有地上的步兵是全美械的韓軍第1師團。

因此我們說,所謂的韓軍第1師團戰鬥力強其實並非是韓軍戰鬥力如何如何,實際上還是美軍的重火力比較難搞。韓軍第1師團是嵌入到了美軍的體系當中,成為其中一個要素來發揮,如果沒有美軍的坦克、重炮、後勤補給與火力支援,韓軍第1師團的戰鬥力也就那樣了。

不過白善燁師團長會做人,能跟美國人打好交道。而且之前在偽滿軍中學會的那套該溜就溜,保存實力的本領也發揮了極大作用,否則要是自己的部隊殘破不堪,美國人也不會找上門來跟第1師團協同作戰了。

就在這種美械體系之下,韓軍第1師團很快便攻入了平壤,成為了該部的又一大「功勳」。

相關焦點

  • 韓國將軍的黑歷史:樸正熙改名高木正雄,白善燁效命侵華日軍
    其中地位最顯赫的自然是朝鮮李氏王朝的末代太子李垠,1917年,20歲的李垠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進入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在日本軍隊中服役,並參加了日軍的侵華戰爭。1938年李垠晉升為日軍陸軍少將,擔任日本華北派遣軍副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了日軍在中國華北等地的侵略活動。1940年,李垠因戰功而升任日軍陸軍中將,並出任日軍第51師團師團長並派駐廣州,兼任日軍廣州佔領區司令,後升任日軍第一航空軍司令。
  • 韓國真的敵視日本嗎?恐怕大多數中國人都誤會了!韓國的統治階層一直都是親日派!
    白善燁注意,雖然煮茶選的幾個人中最後才講這個白善燁,且其人在中國知名度不高,但就煮茶個人點評,他才是這幾個人中最牛B的一個,是親日派在韓國順風順水的集大成者。白善燁生於1920年,同樣在偽滿洲國當過軍官,通曉漢語,這點使他在後來的韓戰中頗受重視。丁一權和金白一都是他的好友。其人跟當時偽滿的日本右翼勢力關係也很好,參與圍剿東北的中國人、朝鮮人的抗日遊擊隊,也是典型的二鬼子。
  • 南京大屠殺中有韓國士兵?為什麼韓國士兵對老百姓那麼兇殘?
    ▲白善燁,現代韓國陸軍的第一位上將除了樸正熙以外,後來在1952年出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的白善燁也曾是一名偽滿洲國國軍軍官,但諷刺的是撐起韓國國防支柱的高級將官們卻長期由來自舊日本軍隊的軍人擔任,這些韓國軍隊的「柱石」和日本右翼的聯繫很緊密。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華北野戰軍五大名將,哪位名將的戰績是最強的
    楊得志出身貧寒,參加革命前是安源煤礦的一員工人,朱老總率部在湘南舉行起義時,楊得志參加了起義,成為了一員紅軍戰士。楊得志在紅軍時期就是一員驍將了,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楊得志擔任過紅一團團長、紅一師副師長、紅二師師長等職務,是一員戰功赫赫的雙紅幹部。
  • 中國軍隊擊斃的第一個日軍師團長,死法十分窩囊,網友:活該
    在抗日戰爭中,有一名叫「阿部規秀」的日軍中將命喪黃土嶺的故事想必很多人應該是十分熟悉的,日本陸軍中將阿部規秀的名氣很大,在軍中有著「名將之花」的稱號,但同時他也是第一個被擊斃的日軍中將,死後還被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不過雖然阿部規秀的軍銜還是日軍中將,但是他說擔任的職務是旅團長。所以並不是很高,今天要說的是中國軍隊擊斃的第一個日軍師團長。
  • 從日偽軍到韓國最著名的總統——樸正熙的人生前半段經歷了什麼?
    出身貧寒樸正熙的一生可以說是褒貶不一,榮辱共存,不過這也是歷史上所有大人物的共同宿命,讚揚樸正熙的人們會對他的鐵腕反腐和大力發展韓國的經濟,帶領韓國實現了比較大的進步而對樸正熙大加讚揚,著名的「漢江奇蹟」就是其最大政績之一。
  • 朝韓戰爭中 導致韓國戰敗的原因竟然因為她…
    少校夫婦身份大起底  誰是韓軍戰敗的罪魁禍首繼上周韓媒標題為《中國打破禁播韓國戰爭電視劇的禁忌》的報導後,緊接著又引發了一場關於少校夫婦身份的大討論。據可靠消息,樸弘哲的真實原型是韓國史上第一位陸軍上將白善燁,其曾被外軍戰史與麥克阿瑟、彭德懷、鄧華共同被譽為韓戰四傑,可見其在整個韓戰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 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的女兒,官至政協副主席,現今97歲依舊硬朗
    雖然共產黨的革命戰士在抗戰的時候付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國民黨的隊伍中也不乏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就是我們敬愛的抗日名將。要是沒有他們的付出,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革命精神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包括他們的子女。
  • 抗美援朝中韓國軍隊戰鬥力如何?戰五渣?背景板?
    那麼在這場戰爭中的另一方韓國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呢?他們真的如網絡上所說的是戰五渣?只是背景板的存在嗎?這個問題應該分成三個階段來看戰爭初期,韓軍就是戰五渣;運動戰時期,韓軍總體弱雞但也有亮點;戰爭後期,韓軍戰力有明顯提高;戰爭初期:先天不足的韓軍一觸即潰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朝鮮軍隊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突然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動突襲,韓戰由此全面爆發。短短三天時間,首爾失守,韓軍潰不成軍。
  • 他出身西北軍,參加紅軍後任團長,按級別至少上將,因一事未授銜
    ,參加紅軍後任團長,按級別至少上將,因一事未授銜  革命年代,窮苦人出身都沒上過軍校,所以參軍後只能從普通戰士做起,最後通過積累知識和戰功,來提升自己的職務。  周駿鳴出身於馮玉祥的西北軍,最高做到了營長,中原大戰結束後,第5路軍被老蔣改編為第26路軍,隨後董振堂、趙博生等人率部起義,加入紅軍,起義部隊改編為紅5軍團。
  • 「團長古城殺妻案」始末:殺妻、剿共,抗日名將慘遭毀墓
    1933年,經朋友介紹,吳海蘭與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張鍾麟(即後來的張靈甫)相識,並於同年冬在廣元拜堂成親。成親一年之後,女兒張清芳出世,1935冬被丈夫張鍾麟用配槍殺害。
  • 日本師團長是什麼級別的官?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看影視劇的時候所看到的侵華日軍高級軍官大多是師團長、旅團長、聯隊長之類,而師團長的軍銜通常為將官軍銜,那麼歷史上日軍在二戰時期的師團長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軍職?二戰日軍的師團編制雖然說日軍的師團編制最初是仿照德國整編師的編制而誕生,但實際上一個師團跟其他國家軍隊編制中的軍級單位差不多是一個等級,甚至是集團軍。因為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一些甲級師團在軍隊人數上一度達到了3萬人次,已經是其他國家一個軍乃至以上的數量了。所以說日本的師團長其官職的大小,基本上是其他國家的軍級以上單位指揮官的級別了。
  • 20多歲就能當團長?真實抗戰中,八路軍團長們大都很年輕
    歲;115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當時23歲;715團團長王尚榮,當時22歲;716團團長宋時輪,當時30歲;717團團長劉轉連,當時25歲;718團團長文年生,當時31歲;1940年犧牲於山西沁源,年僅24歲,職務為決死1縱隊59團團長;李曦晨,1940年犧牲於山東省淄山地區,年僅29歲,職務為山縱3支隊鄒長獨立團團長;王賢光,1941年犧牲於綏遠陶林縣,年僅28歲,職務為120師大青山支隊騎兵2團團長;白乙化,1941年犧牲於河北密雲縣,年僅28歲
  • 《大秦帝國》系列中秦國的八大名將,哪位能夠排第一?
    可惜隨著萬眾期待的秦始皇登場,卻有很多網友看不下去了,40歲左右的張魯一扮演13歲的嬴政,再加上幼稚的臺詞,真是再多的濾鏡、磨皮、美白也濾不去這滿滿的違和感。
  • 阿松活佛的故事:上師,上師
    儘管普紮上師從來不因我的祈禱而出現,但我還是比較執著上師,還是腦袋一根筋地祈禱上師。而那天夜裡夢見的上師卻是阿松上師。在夢裡,我似乎在一個破舊的平房中,周圍似乎有看不見的幹擾,我的心不由得害怕紛亂。這時候,奇蹟般的出來了阿松上師。他身邊有個侍者,手裡端著一碗米。
  • 日本軍隊的師團長到底是什麼級別的官?
    至於當時共產黨的軍隊,當然也不可能做到,明證如下——陳誠將軍「在運動戰時,我們的戰士,要一個完整的師勉強可對付敵人的一個聯隊。」 看完了上面對日軍師團戰鬥力的分析,我們再來仔細研究一下日軍的師團是個怎麼回事,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師團」這個日軍軍隊編制。
  • 偽滿總理大臣之子張紹紀的潛伏人生(上)
    ,張景惠第二子,被捧為「尊寶」,從小嬌生慣養,「九歲還不會自己提褲子」。母親最令他「反感」的就是「忘本」:「她過去是唱戲的,不許別人提及『唱戲』一說。」徐芷卿曾是戲劇名伶,1921年成為張景惠的七姨太。張紹紀回憶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家裡來人非常多,一是希望抗日的,想讓他父親領個「頭」;二是日本人,希望不用打仗就能直接進入哈爾濱;三是部屬,天天跑來問到底應該怎麼辦。他父親很矛盾,只是講「看看再說吧」。
  • 韓國政壇60年(2)
    當時的韓國軍隊中,軍官依據出身學校不同,分成了三派勢力。三派中最大的一派勢力,畢業於「大韓民國陸軍士官學校」。這派人數眾多,但由於韓國陸軍士官學校建校較晚,所以畢業於此的大多數畢業生仍然還是中下層軍官,也就是所謂的「少壯派」。樸正熙的親信兼侄女婿金鐘泌,就是這一派中的領袖人物之一。三派中地位最高的一派,畢業於「大日本帝國陸軍士官學校」。
  • 他14歲當紅軍,29歲還是團長,57歲超越所有上級
    在開國將帥中,有這麼一個人,他12歲參加革命,14歲當紅軍,算是很早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了。不過到他中年時,職位卻遲遲沒有得到提成,然而到晚年,卻後來居上,超越過自己所有的上級。這個人是誰呢?他的職位為什麼會有如此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