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進廠,全家脫貧」!新縣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

2020-12-24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子耀

12月21日下午,陽光明媚,位於信陽市新縣的羚銳製藥百億貼基地裡掌聲雷動,「紅色新縣走出綠色藥企脫貧路」主題調研講學活動正在這裡舉行。

此次活動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省食品藥品新聞協會、河南羚銳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特邀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中央駐豫和省內媒體有關負責人及採編人員近40人來到新縣,觀摩調研該縣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省委省政府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過程中,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厚植綠水青山,壯大健康產業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效果。

「就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中國醫學史已有系統說明。」

「我省跨境電商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省口岸藥品檢驗所正式掛牌成立,投資1.8億元的『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項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藥監局批准。」

……

會議上,全國人大十一屆專委、國家「中華醫藥與中華文明」課題組專家苟天林、省藥監局第九監管分局局長陳紅等專家領導分別介紹了我國中醫藥發展和我省強化疫情防控藥械生產經營企業等監管工作等問題,贏得全場陣陣掌聲。

近年來,新縣按照「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整體布局,立足當地油茶、中藥材等特色資源,帶動脫貧攻堅、助推縣域經濟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振興之路,以羚銳製藥為龍頭的製藥企業,以全新的思路和眼界,堅持用科技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並將產業和扶貧有效對接,助力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攻堅。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我們引導當地農戶在專家指導下,種植了數萬畝油茶和中藥材,形成了基地培育種苗、示範種植、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公司訂單收購的產業扶貧模式,促進農戶增收,並依託藥品生產經營主業,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新增就業崗位超千個,幫助困難群眾,實現『一人進廠、全家脫貧』。」羚銳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熊偉告訴記者。

編輯:劉宏冰

相關焦點

  • 桂林市大力發展羅漢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11月14日,第五屆桂林永福羅漢果節暨羅漢果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廣西桂林羅漢果小鎮舉行。本次論壇由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永福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旨在傳承永福縣羅漢果傳統節日,並推動羅漢果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 臨渭區豐原鎮:集體產業發展快 貧困群眾全脫貧
    (記者:盛戈)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豐原鎮聚焦重難點領域精準施策,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長短相宜」的原則,打造了集現代養殖、優質果蔬、健康茶飲、有機農肥等四大特色類別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全鎮走出了一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脫貧致富新路。
  • 強壯特色「筋骨」 挺起脫貧「脊梁」—專題—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緊緊圍繞「一穩定、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增收的主渠道來大力推進,「多彩田園」品牌叫響全省,電商、光伏、消費扶貧創新模式,全域旅遊扶貧持續推進,扶貧產業基本實現了由「扶生存」向「扶發展」的根本性轉變。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
  • 湖南脫貧記︱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2020年務工貧困人口超230萬
    該校校長向偉衛介紹,「辣條班」的開設可謂一舉多得,不僅為該縣網紅食品辣條的生產培養技能人才,做大當地辣條產業,還以此為契機招收了10多名貧困家庭學子,傳授他們一技之長,阻斷貧困代際傳播,鞏固脫貧成果。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作為當地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基地,是貧困戶練就脫貧技能的大本營。
  • 新縣:山茶花開滿枝頭 茶果變身「致富果」
    10月30日,新縣第三屆大別山山茶花節開幕。本次活動由新縣人民政府、信陽市油茶行業協會聯合舉辦,新縣林業和茶產業局、新縣鎮人民政府、羚銳集團、新縣油茶產業協會承辦。通過舉辦遊、品、展、研等系列活動,展示新縣油茶產業近年來發展的成果和優勢,為進一步豐富產業功能,提升產業知名度,塑造產業品牌,切實做大做強油茶產業注入新動力。
  • 幫一人就業助全家脫貧 ——寧陝縣就業扶貧紀實
    其中非農就業佔80.2%,產業就業佔19.8%。貧困戶收入測算顯示,就業工資性收入佔到總收入的71%以上,全縣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1.69萬人次,累計開展就業技能等培訓16246人次,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已經達到6971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 非凡的奇蹟 · 一個蘇區縣脫貧攻堅紀述
    四年來,他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切實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突出實績與實效掛鈎,產業與增收聯結,脫貧與小康同步,團結帶領老區廣大幹部群眾全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  脫貧攻堅,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
  • 雷埠鄉大力發展藍莓產業
    雷埠鄉大力發展藍莓產業 2020-12-25 09:59:54   來源:安慶新聞網
  • 集思廣路謀發展 發展產業促脫貧
    到任後,李高康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因地制宜制定相關發展計劃,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因勢利導,多輪驅動,大力支持和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結合種養技術專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現扶貧方式由「救濟式」向「參與式」、「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快致富。
  • 興一個產業 促一方振興|湖北運鴻集團大健康生態產業園發展紀實
    這就是武穴市田家鎮街道引進落戶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代表作——運鴻肽家園大健康產業園因地施策 建設現代產業基地「讓農民的果實更加富有價值。」這是運鴻國際董事局主席李玉保,2012年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黃岡武穴市成立湖北運鴻光伏發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說的話。
  •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產業+就業」,加速決戰脫貧「雙引擎」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產業+就業」,加速決戰脫貧「雙引擎」2020-03-30 11: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東流鎮人民政府        瀏覽量: 3697 次 我要評論 為確保如期脫貧,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瞄準靶心,加速「產業+就業」「雙引擎」,抓產業,增就業,確保人人有生活保障,戶戶有增收措施,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 秀山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梅江鎮新聯村凱壩組茶農在採茶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更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要求。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秀山將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用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鋪就一條條脫貧振興之路。藥材種植助群眾增收隆冬時節,氣溫驟降。秀山縣雅江鎮紅星村黃精種植基地的勞動氛圍,與寒冷的天氣形成鮮明反差。村民們精心除草、施肥、澆水,期盼著來年收成更好。今年,雅江鎮在秀山縣委宣傳部等單位的幫扶下狠抓產業扶貧,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紅星村建卡貧困戶彭仕萬在基地長期務工。
  • 安徽東至縣東流鎮「產業 就業」合奏脫貧進行曲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東流鎮堅持產業、就業「兩業」並舉,脫貧致富「雙輪」並驅,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穩定持續發展產業,力爭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走在前列、爭當先鋒。
  • 績溪縣家朋鄉:一人護林,全家脫貧
    一人護林,全家脫貧。曹又見的事例是該村「生態脫貧」惠及的貧困戶之一。「這幾年,我村在比選擇優的基礎上,選聘生態護林員2名,生態信息員1名,帶動3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該村黨總支書記洪春連介紹道。  近年來,該村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總體要求,將生態護林員(信息員)、退耕還林補助、造林補助等系列林業惠農扶貧政策落到實處,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通訊員:程鵬)
  • 【黨建要聞】喬新江到新縣等縣調研時強調 要統籌謀劃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以更大的擔當作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喬新江到新縣等縣調研時強調要統籌謀劃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以更大的擔當作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4月8日至9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濟南市:發展綠色農業打好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開啟了精準扶貧脫貧新徵程。精準扶貧,就是要準確找出貧困人口,搞清楚致貧原因,再逐村逐戶逐人對症開方,制定幫扶措施,針對性扶貧直至脫貧。為此,濟南市小南營村還確立了集體產業「一體兩翼」的發展思路:「一體」就是以孔子學堂文化創意體驗為主體,「兩翼」就是一方面大力發展以大櫻桃、鮮木耳、靈芝、黃蘑、香菇、平菇等為重點的食用菌林下經濟種殖採摘體驗旅遊,打造都市觀光休閒旅遊農業示範區;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以周末、假期吃住用行勞等為重點的民宿體驗旅遊,結合孔子學堂文化扶貧推進鄉村文化創意體驗式旅遊發展,真正實現第一產業融合第三產業發展
  • 新蔡縣磚店鎮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駐馬店網報訊(記者 雷倩 梁靈芝  通訊員 李超)近年來,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新蔡縣磚店鎮持續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 信陽:探索實現「兩個更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這個方向就是產業的轉型升級。製造業要堅持綠色化、智能化,一手抓產業轉移,一手抓「三大改造」。特色農業要堅持規模化、品牌化,持續叫響信陽茶」「華英鴨」「南灣魚」「山茶油」「光山十寶」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推進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現代服務業要堅持融合化、品質化,加快現代物流、健康養老、文化旅遊、電子商務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 新縣:叫響「旅遊品牌」 點燃「美麗經濟」—綜合要聞—信陽日報...
    在田鋪大壪,更多的鄉親們在農家樂、手工藝品製作等方面找到了致富門路。比如,今年暑假,村民韓啟亮在梧桐廣場旁支起一個手工米糕攤,7歲的女兒充當了臨時「售貨員」,一個多月就收入了4000多元。 鄉村旅遊與民宿經濟的發展,讓田鋪大壪的鄉親們開闊了視野,他們驚奇地發現:不單單自家種的蔬菜可以賣錢,清新空氣、淳樸民風、淡淡鄉愁同樣可以在旅遊產業中「變現」。
  • 杜壽平來我縣考察調研時強調 產業發展助推脫貧 切實鞏固脫貧成果
    他強調,當前既要圍繞脫貧攻堅硬任務,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也要著眼長遠,抓住產業發展這個關鍵,保障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致富。要狠抓種養殖產業的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現代農業,提高集體經濟整體效益。要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依託「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讓更多群眾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