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不論是《脫口秀大會》《歡樂喜劇人》等喜劇綜藝模式,還是相聲和脫口秀等線下專場演出,都強化了觀眾對喜劇的認知和了解。觀眾的接梗能力越來越強,臺上的喜劇人們常常苦惱於被打斷表演。
喜劇仿佛已經成為觀眾參與感極強的表演形態,更加考驗臺上演員的即興表演能力。而近期湖南衛視推出的這檔大型喜劇創演藝能秀《笑起來真好看》,竟然把這種「打斷式」發揮到極致,獨創了前所未有的即興表演。
節目邀請沈騰、李誕和謝娜組成導師團,每期共有4位跨界演員,兩兩組隊進行競演。通過參演嘉賓在即興表演和輕喜劇兩大環節的表現,由每位導師選出心儀隊員。首期節目播完,相信大家都知道《笑起來真好看》真的有些尷尬。
考察即興反應能力就一定要打斷嗎
節目的主要賽制就是兩次競演,分別是即興表演和輕喜劇。即興表演主要規則是為參演嘉賓提供「莫名其妙的劇本」,演員可以在無臺詞的地方拍手暫停,三位MC隨機在彈幕庫抽取一句臺詞。要求演員在不破壞原有劇情的前提下合理化臺詞,並繼續完成表演。輕喜劇就是一種迷你小品,劇情設置更加簡單直接。
節目提供的兩個表演劇本,總體來看就像是網絡流行語的大雜燴,甚至無法稱之為完整的劇本。即興片段部分只是僅僅交代了人物、情境和簡要故事綱要。輕喜劇的劇本是借鑑了抖音短視頻的網絡段子合輯。
在即興表演環節,節目用規則化被動打斷為主動打斷,演員主動停下來求臺詞。而未知的臺詞庫大部分都是網絡流行語,有的甚至只是一句歌詞。臺詞庫與表演劇本間沒有絲毫的邏輯聯繫。可見即興表演完全不需要排練和編劇指導,現場念一念詞就能輕易完成。
所以這場即興表演的演出絕不是在發掘演員即興反應和表演的能力,而是考驗演員們如何能夠化解臺詞和劇本尷尬的能力。難道考察演員的即興反應,就一定非要打斷嗎?
2015年的一檔央視節目《謝天謝地你來啦》就是主打「未知的即興表演」。參演嘉賓對需要表演的情境和角色一無所知,自推開舞臺門的一刻起,就立即進入到不同主題的場景考驗中去。
雖然沒有為參賽選手設計劇本,但這檔節目卻有明確的表演規則。比如每位選手上場前會獲得一個道具,能對表演情境進行簡單想像。在打開舞臺序幕進入空間後,配合情境中的搭檔完成表演,面對演出中搭檔演員提出的問題只能回答是。
節目提供的是一個可沉浸的場域,而非需要隨時打斷求助臺詞的場景。同樣也是即興出演,但這種模式將演員自創臺詞完成表演為考驗,在一定程度上能測試出選手的反應力和喜劇表演素質。不僅要保證劇目自然地表演下去,還需要製造出笑點。
雖然這檔節目模式老舊,但是在即興表演的類別下,確保了相對完整的表演,且規則的設計也有其一定的功能和目的。
喜劇節目不能只靠主持團
看完首期《笑起來真好看》之後。觀眾可能並未對即興喜劇有實際感知,更不明白節目的核心表達和實際的敘事動力是什麼。但如節目簡介所說,這檔藝能秀節目是希望能夠發掘出擁有喜劇天賦的演員,為喜劇破圈。
實際上,規則和賽制設計都並未看出這樣的目的。整季節目的大規則是三位MC可以在整季節目中任選7人加入自己的隊伍,即「加群」,至於加群之後再如何比拼,或者組織什麼樣的競演,節目並未在首期告知觀眾。
而從單期考核來看,兩大環節表演結束,三位MC都可以選人加入自己的隊伍。但是選人標準十分模糊,沒有交代理由,也沒有交代入群的條件。仿佛只要前來參賽,都有入群的資格。觀眾也無法明確這檔節目要選擇怎樣的喜劇人或者有潛力成為喜劇人的演員。
在考核標準不明的情況下,節目將最大的真人秀看點放在了導師搶人環節。每位MC選擇不限數量的演員加入自己的群,三人之間進行一輪爭搶。節目極力放大沈騰、李誕兩人的造梗能力。雖然二人十分努力,但在簡單的、笑點稀少的喜劇表演之下,尷尬簡直可以想像。
意外的是,節目本身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尷尬,並切切實實將尷尬的部分展現了出來。比如在解決三人參加節目動因的過程中,後期就設計了一個「尬聊群」。在真正表演開始前,三人從線上到線下足足尬聊了二十分鐘。
雖然喜劇的哲學很難通過一檔綜藝講的明白,但是想讓節目好看除了理順節目邏輯之外,真的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創作紮實的劇本,二是選擇合適的演員。也就是表演什麼和誰來表演。這是所有喜劇類節目統一遇到的難題。
單看劇本方面,《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的劇本創作相對來說已經非常紮實,每期會有專門的編劇協助完成。《笑傲江湖》《跨界喜劇王》和《歡樂喜劇人》這樣的競技選秀類節目也有相對成熟的選手在高壓之下創作出劇本。
除了國內的節目外,韓國也曾製作過幾檔選拔喜劇人的節目。其中《尋笑人》是韓國2008年製作的一檔舞臺話劇式的喜劇表演秀。
這檔節目將每期表演分為很多單元,每個單元可能會有固定演員、橋段甚至臺詞。每期的固定單元會保持形式不變,具體表演重新創作。這種單元劇的形式方便形成劇目IP,也能方便內容的延續。
但由於《尋笑人》播出時間較長,後續也逐漸暴露出單元劇的缺點。在固定的形式中演出容易將創意消耗殆盡直到最終枯竭。但是這種形式對於10到12期的季播綜藝來說,可能會是一種可參考的模式和方法。
雖然在如今的市場中,發掘有潛力的喜劇人這個動因無可厚非,但是劇本才是喜劇表演的根基。對劇本的重視就是對喜劇最大的尊重,節目也才能贏得觀眾的尊重。
文/硝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