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詞語辨析方法,詞語辨析題怎麼做?
四川華圖教育小編了解到的情況,在四川公務員考試中行測言語理解是四川公務員考試行測考試內容的重點。而四川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的邏輯填空題又是演繹考核的重點,因為它不僅考察了考生對言語語句的理解能力,也考察考生的表達能力。言語理解題目中邏輯填空,基本上佔據考試題目的一半以上,根據近年來四川公務員考試的考情,題目數量大概在10到17題,而四川言語理解題目的總數在30道到35道。
那麼,四川公務員考試邏輯填空題目有哪些解題思路呢?第一種就是語境分析,通過語境分析來理解題目,做對題目,詳情請見:四川公務員筆試行測言語理解語境有哪幾種類型,語境分析的例子。那麼除了語境分析,還有那些解題思路呢?
除了語境分析之外,做四川言語理解邏輯填空題我們還可以使用詞語辨析,詞語辨析就是通過對相近和相似詞做辨析,選出符合文段要求的詞語。這樣的題目在高考,考研考試中都有的。那麼,四川公務員考試中行測言語理解邏輯填空中的詞語辨析應該如何使用呢?
五個詞語辨析方法,詞語辨析題怎麼做?
第一,詞義輕重需要把握。由於四川公務員考試邏輯填空中設置的選項往往是相思相近的詞語,就要把握住詞語表達意思的輕重,填入橫線處的詞語,必須是符合文段邏輯的。、
第二,就是要注意感情色彩。詞語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貶義,中性。具體橫線處應該填入哪個詞語,需要結合上下文來判斷。所填入的詞語,必須符合上下文的語境,和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色彩一致。
第三,詞語搭配要注意。要注意語法的搭配必須正確,比如主謂搭配,動賓搭配,修飾語和中心語的搭配,還有一些固定搭配。尤其是一些固定搭配,往往是我們做題的突破口,也是我們排除錯誤答案的突破口。
第四,語素差異要注意。不同的詞語,儘管意義相近,相似,但是在與以上的側重點不同,必須找出它們的差異,並結合上下文填入合適的詞。
第五,多個空格的時候,從容易的入手進行排除。自己確定的詞語入手,把不能改變的搭配詞進行匹配,進而排除其他錯誤選項。
關於言語理解感情色彩真題舉例
例題1:交流是複雜的藝術,有聲語言並不是表達意義的唯一方式,輔以動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達生動形象,也折射出歷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各民族間的形體語言,有的形式和意義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雖然形式相同,意義卻________,如果不能正確解讀就可能產生誤會,甚至引起嚴重的後果。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南轅北轍
B. 針鋒相對
C. 截然相反
D. 紛繁複雜
正確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分析語境。根據「雖然形式相同,意義卻________」中的轉折詞「卻」可知,該空應與「相同」詞義相反,強調的是有的形體語言的意義相反。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南轅北轍」指行動和目的相反,而文段沒有體現「行動方向和目的」這一含義,排除A項。B項「針鋒相對」側重於觀點和立場的不同;D項「紛繁複雜」側重於複雜。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和D項。C項「截然相反」指事物毫無共同之處,完全相反,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紛繁複雜:形容頭緒多,情況複雜。針鋒相對: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
考點:言語理解與表達 邏輯填空 成語辨析
來源: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副省級)第21題、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市地級)第21題
例題2:
發展經濟並沒有錯,有效利用文化資源帶動當地社會發展也是很好的嘗試。但倘若不論真偽,抑或不顧文化自身的形態,________、強行落地,旅遊未必能夠發展起來,反而可能________。它所反映出來的,恰恰是對文化缺乏認識、對建設缺乏創新的「啃古」心態。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牽強附會 勞民傷財
B. 曲意逢迎 適得其反
C. 偷梁換柱 進退維谷
D. 附庸風雅 無所適從
正確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不顧文化自身形態」「、」可知,該空與「強行落地」構成並列,強調的是並未考慮當地文化自身形態的實際情況,而強行發展旅遊經濟。A項「牽強附會」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符合文意。B項「曲意逢迎」指想方設法奉承討好別人;C項「偷梁換柱」指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D項「附庸風雅」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C項和D項。答案鎖定A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二空。根據空格前「反而」可知,不顧文化形態,強行發展經濟造成的後果是消極的,「勞民傷財」指既使人民勞苦,又浪費錢財,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牽強附會:把本來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某種意義。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混為一談。適得其反: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進退維谷:進退兩難。無所適從:不知道聽從哪一個好。一般是意見、觀點很多,不知道聽誰的好。
考點:言語理解與表達 邏輯填空 成語辨析
來源: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副省級)第33題、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市地級)第33題
寫在最後
「得言語者得行測」,「得邏輯填空者的言語」,大家在做四川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題目的時候,務必把握住言語理解邏輯填空題「詞語辨析」的用處並好好加以利用,更多的做對題目,爭取考出四川公務員考試行測好成績。對「詞語辨析」四種方法的把握也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其他的題型。
如果有任何四川公務員考試疑問,請和四川華圖聯繫。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差,下一個考上四川公務員的就是你。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