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根據香港作家亦舒經典小說《喜寶》改編的同名電影內地公映,兩天取得了3770萬元的票房,在上周公映的新片中排名第一。意想不到的是,影片很快在亦舒迷中引發強烈的反響,觀眾對於該片的主題,演員的挑選,影片的服裝、化妝、道具,甚至是背景音樂的運用都表達了強烈的反感,從而引發了一場針對影片吐槽的大狂歡。
目前,該片在豆瓣的評分只有3.4分,僅比國慶檔撤檔的動畫片《木蘭:橫空出世》的3.2分高一點。
01
我媽強烈要求我替她打一分
電影引發網友們全方位吐槽:
如果我做錯了什麼,法律會懲罰我,不必讓《喜寶》這樣的爛片來折磨我!(網友「固力果」)
我媽看了,大失所望,因為她沒有帳號評不了分,所以強烈要求我替她打個一分。(網友「dodo騎」)
1988年版的才是姜喜寶。首先要美,其次要年輕!這版喜寶已經成「喜寶媽」了。喜寶應該是個美麗的大學生,不是個老氣橫秋的中年人,而且性格氣質也不是郭採潔。喜寶還必須留長髮,睿智帶點孤傲,桀驁不羈,受過點傷。郭採潔哪哪都配不上啊,她最多就是個紫菱!(網友「FXT」)
在電影院裡我精神恍惚,不明白為什麼要花165塊錢看這麼一個東西?請兩個妹子看的,從影院出來後,我決定以後再也不泡妞了……(網友「趙德耀」)
這是電影學院學生的期中作業嗎?( 網友「nulki」)
《小時代》居然贏了,負十星有嗎?百年不遇的史詩級爛片,看個開頭就想走出電影院,忍了好久,連腳趾頭都尷尬。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選擇看一百遍「鉑爵」旅拍。(網友「徐頌」)
1988版《喜寶》主演柯俊雄
新版《喜寶》主演張國柱
柯俊雄演勖存姿時,時年43歲;張國柱72歲了。光這對比就嚇一跳:大叔戀和祖孫戀已經不是一個情境了!最噁心的那個宋家明, 哪來的18線城市找來的演員?燙個頭,小鬍鬚一撇,撅個嘴,渾身上下散發著濃鬱的鄉村土味,還自以為很帥,全片他一出來,我就想吐。(網友B)
顧裡你怎麼了?為何這般氣若遊絲。真的醉了,如同得了絕症的顧裡。任何一個片段放出來都不像是喜寶。(網友「華盛頓櫻桃樹」)
電影大篇幅的改動,並沒有讓人看到任何新穎的東西;相反,敷衍潦草的人物鋪墊,缺乏行為邏輯的種種動機,都使這部電影全然不復原作的精神內核,轉而變成了一場尷尬浮誇的老少戀。而災難般簡陋的製作,更使人無從走進這樣一場所謂的豪門恩怨。(網友「夢裡詩書」)
電影也看不出來年代和地域,勖宅簡直有點像清末民初的大宅,別說沒有做出奢靡都市了,就連普通城市感都沒有。(網友A)
1988版《喜寶》主演黎燕珊
飾演喜寶母親的黎燕珊,正是上一版喜寶的扮演者,她是第一屆亞姐的冠軍,有性感的身材,慘澹的童年和上世紀港星並不缺乏的知識分子氣質。不知道「顧裡」演老一輩「喜寶「的女兒,有沒有感受到巨大壓力?( 網友C)
一部家庭倫理片,又不需要多麼炫酷的特效,震撼的畫面,只需要將一個故事的邏輯自洽地說明白就行。這部電影的故事邏輯性明顯不足,有魔改的地方,宣傳的價值觀和現代社會較為「脫節」。(史塔克電影)
02
新版《喜寶》明顯不如老版《喜寶》
小說《喜寶》是香港女作家亦舒在1979年創作的,當年她33歲,這也是她公認的代表作。1988年,由柯俊雄、黎燕珊、方中信等主演的電影《喜寶》在香港公映,據說亦舒也參與了改編。該片目前在網上的評分為5.9分,明顯高於最新版的《喜寶》。
新版《喜寶》由王丹陽執導,郭採潔在片中飾演姜喜寶,張震的爸爸張國柱在片中飾演勖存姿,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版《喜寶》中飾演姜喜寶的黎燕珊在本片中演姜喜寶的媽媽,算是影片的一大驚喜。
影片在匈牙利取景,為了展現片中富人的生活,劇組也是煞費苦心,《喜寶》片中共用到四輛古董道具車,其中就有1955年瑪麗蓮·夢露在電影《七年之癢》中使用過的雪佛蘭Belair四門硬頂跑車「原車」充當片中男主角勖存姿的座駕。
被稱為「師太」的亦舒,對於現代女性的心理有很細膩的描繪,《喜寶》作為亦舒的代表作,一直被很多女性讀者推崇,也貢獻了很多金句,一再被讀者提及,比如: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如果兩者都沒有,我還有健康。我其實並不貧乏。
一個女人十八歲便立志要弄點錢,只要先天條件不太壞,總會成功的。顧著談戀愛,結果自然啥子也沒有。
當我才十六歲的時候,我母親便教導我:「女兒,如果有人用鈔票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拾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
兩隻手賺回來的錢是苦澀的,永生永世不能翻身,成年累月地看別人的面色,你沒窮過,你不知道,我何嘗不是想過又想,但是我情願跟著勖先生,反正我已經習慣伺候他,何苦出去伺候一整個社會上不相干的人。
03
最大敗筆是把欲望版「喜寶」拍成苦情版
一部影片拍出來後,從影片的主題、演員的挑選、拍攝的手法,甚至是背景音樂的運用,都被觀眾全方面吐槽,真是不多見的。
藝綻君看了《喜寶》小說,也看了黎燕珊主演的《喜寶》,再對比郭採潔版的《喜寶》,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顯然,影片最大的敗筆是沒有抓到小說的主題精髓,或者說是篡改了小說的主題。《喜寶》這部小說最大的價值是塑造了「喜寶」這個人物形象,而這個人物最大的特點就是「算計」二字。
小說中,喜寶雖然從小父母離婚,家裡經濟條件艱難,但母親畢竟是空姐,至少有錢能給她買一張去英國的機票。喜寶最大的困惑是「金錢觀的困惑」,她一開始認為,金錢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所以她選擇了跟勖存姿做一筆交易,答應做她的情人。但有錢後發現,人的很多欲望依然無法解決,比如她愛上了德國物理教授,曾經想過跟他廝守終身;比如勖家雖然家財萬貫,家庭關係依然分崩離析。她也想過離開,但最終沒有勇氣。小說的最後,宋家明選擇了去當神父,勖聰慧選擇去內地當教師,只有她,選擇待在勖存姿的身邊。她就像是一隻關在籠子裡太久的鳥,再也沒有飛上天空的心。這種矛盾的心態,才是喜寶這個人物的最大價值。
而在新版電影《喜寶》中,卻看不到這一點。影片一開頭,喜寶的母親就去世了,然後她選擇了跟勖存姿交易,給人的印象是,她是被生活所迫;在結束處,小說中,喜寶守著萬貫家產,內心卻是寂寞空虛冷;而在電影中,喜寶放棄所有的家產,淨身出戶,讓人莫名所以。
把「欲望版」的《喜寶》拍攝成一部「苦情版」的電影,這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
不管是小說形象還是電影角色,塑造有著複雜性格的人物,才能成為經典,比如小說《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全都有很深邃的人物心理。新版電影《喜寶》丟掉了小說的精髓,就像是丟掉了人物的魂,不被觀眾吐槽才怪呢。
-End-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藝綻
本期作者、編輯:王金躍
本期監製:周南焱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