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末,馮小剛帶著他的作品《只有芸知道》與大家見面了,這是一部抒情緩慢的文藝片,延續了《芳華》的風格,但評分卻並不高,人氣也不夠足,原因有很多,但我覺得最根本應該是因為我們的心太浮了,沉不下心來細細品味。
《只有芸知道》講述的是隋東風和羅芸相伴一生的愛情故事,沒有撕心裂肺的分手,沒有勾心鬥角的爭寵,只是簡簡單單,乾乾淨淨的愛情故事,即使簡單,也有著不一樣的涵義和韻味。
看完電影的我們都感嘆隋東風是個好男人,他對羅芸好到無法言語形容,羅芸夢見鯨魚,他便為她在房間裡搭建了一個鯨魚世界。
羅芸想要換種生活,不想整日圍著廚房,他就賣掉房子,陪羅芸找尋更美好的家園。
羅芸也許不能懷孕,隋東風沒有絲毫怪罪,反而故作輕鬆的姿態,安慰羅芸,「沒事,有你,有布魯,就足夠了。」
在羅芸生命垂危之際,他依舊不離不棄,一直守護著他畢生最愛的女人。
隋東風是真的從骨子裡愛羅芸,他愛羅芸的認真,愛羅芸的固執,愛羅芸的脾氣,愛羅芸的思想。
電影裡隋東風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第一眼看見她,我就想我娶定她了。」一個男人究竟到了哪種地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他很自大,也很執拗,但卻真誠地令人動容。
當影片隨著那個天藍色的長椅逐漸消失在觀眾眼前時,影院裡不免傳來悲傷的啜泣聲。
是啊,每個女孩都希望遇見隋東風,但,並不是每個女孩都是羅芸。
電影最可貴之處之一便是透過別人的故事,感受自己的痛楚。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這樣的人也許傷痕累累,卻格外可愛真實。
電影真的好像畫中的世界一般,白雲,藍天,綠草,溪流……這裡的一切一切都美的令我心醉,令我噤聲。我喜歡這裡綿延不絕的山峰,喜歡一望無垠的草地,喜歡蜿蜒曲折的小路,喜歡安安靜靜的人兒。不論是取景還是後期的色彩調製,馮小剛導演一定是費盡了心思的。昏黃的光線,將人物的側影表現的含蓄又婉轉,在電影中,側面光線通常會帶來一種剪影的效果,朦朧卻不遙遠,帶給我們愛情的溫柔與浪漫。而後期的調製更是十分精心,首先,顏色的曝光度應該是向上調了一定的維度,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草地格外翠綠,天空格外湛藍。其次,顏色的對比度也是有所改變的,這讓我們的視覺衝擊感更加強烈,也更容易讓我們記住這個美麗迷人的地方。最後,後期對整個顏色的銳度可能還做了一定的調整,讓整個故事發生的環境顯得溫柔可愛,帶有一絲神秘。可是,做了這麼多工作,費了這麼大心思,也許只能換來觀眾視覺效果的提升,因為,浮躁的我們可能真的無法靜下心來,去思考分析這麼多……馮導一定會料想到這些,但他依舊如此做了,為什麼呢?
我想,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給出了答案。影片開頭有一句話顯示在大屏幕上,「此片以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影片的最後是故事原型人物的照片和事情。這也許就是馮導的拍這部電影的真諦,它不是商業片,它不是流量片,它不是用浮華和噱頭去圈錢的工具。它是一份情懷,一份不舍的回憶,也是獻給所有對愛情有希望人的讚歌。豆瓣評分並不高,票房也比不過《誤殺》等作品。但是,我可以看到《只有芸知道》的心,那顆赤誠乾淨不帶一絲雜陳的心。也許這就是馮導想表達的東西吧。
最後有一場戲,羅芸和隋東風躺在病床上,隋東風緊緊摟住羅芸,他無名指上的戒指依舊閃的耀眼,但是他的最愛就要離他而去了。羅芸和隋東風那一晚說的話是她這輩子最最真最真的話。她說,「怎麼這世上的好事都讓我給碰上了?一出生便遇到了很好的家庭,一戀愛便遇到了最好的男人。」羅芸是個善良的女孩,她溫柔,她獨立,她有著一股獨特迷人的氣質,她深深地吸引了這個男孩。羅芸也是個幸運的女孩,她遇到他,給她的生命又多賦予了十幾年。
影片中,醫生說羅芸是沒有痛苦的去世的,也許,她是帶著幸福和希望走向了另一個世界。是的,羅芸去世了,但她和隋東風的愛情不會隨著肉體的湮滅而消失,她和他的愛情是永恆的,是珍貴的,是唯一的。後來,隋東風帶著羅芸的骨灰,來到了大海上,他希望能夠完成羅芸的心願,看見她心心念念的鯨魚。也許就是這樣的誠心感動了上天,本來幾乎毫無希望能夠看到鯨魚的他們,竟然真的見到了。隋東風打開骨灰盒,讓羅芸的一肌一膚,一點一滴融入到那最美最美的地方。故事隨著羅芸骨灰的飄蕩,也慢慢進入了尾聲。林太之前說過,「前走的人走了,剩下的那個人,苦啊。」也許隋東風心裡的苦不可言語,但是,他把他最愛的,最好的,全都給了羅芸,他無悔,亦無憾。
正如《只有芸知道》的畫風一樣,它不蔓不枝,輕輕穩穩地向我們走來,只希望我們能夠在最複雜最繁華的時代,留一抹清淨,一絲淡雅,放在心底,去欣賞,去品味,去感嘆這個美麗的世界。
《只有芸知道》謝幕了,羅芸和隋東風下場了,但生活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未來也熠熠閃光,只有用心,才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未來。
真心希望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可以成為最真實,最簡單,最純粹的自己。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隋東風,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最好的自己。
只要你好,東風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