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新戲無人知曉?豆瓣評分6.5,影迷怒評「人品太渣」!
近期電影扎堆上映,網友們熱火朝天的討論要去看哪部電影,要去N刷哪部電影。
在電影市場火熱的背後,一部名為《電力之戰》的影片卻悄無聲息的撲街。
《電力之戰》取得這樣的成績,相當讓人意難平。
論製作,電影由馬丁·斯科塞斯擔任執行製片。
論內容,電影取材真人真事,講述愛迪生、特斯拉等天才如何改變世界的傳奇一生。
論演員,電影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湯姆·赫蘭德(荷蘭弟)、尼古拉斯·霍爾特(尼子)等人聯合出演。
可就是這樣一部,從製作到內容到演員都堪稱強大的電影,卻在上映10天後,僅獲得不到500萬票房。
0.1%的排片,也在預示電影很快就會下映。
豆瓣6.5,勉強及格的評分,宣告著影迷對電影的不甚滿意。
影迷遺憾感嘆「故事講述太無聊了」、「愛迪生人品太渣了」、「特斯拉不能多一點戲份嗎」、「可惜了這超強的卡司陣容」…..
其實電影早在2017年就於多倫多電影節展映,推遲兩年才在美國上映,第三年才搬上中國銀幕。
一般在無外力影響的情況下,電影如此推遲上映,對於影片的質量影迷大概心裡也有了數。
目前電影遭遇的冷遇,對於所有主創來說,傷害最大的其實是「卷福」。
近兩年來,卷福在國內上映的絕對主演的作品,僅有兩部,除了《電力之戰》還有經他配音的《綠毛怪格林奇》。
或許是水土不服的原因,講述國外聖誕節的《綠毛怪格林奇》在國內外取得的成績相差較大。
在北美,電影以6600萬美元獲得首周末票房冠軍,在國內卻只有2600餘萬人民幣票房,豆瓣評分6.3。
相較於2015年的《模仿遊戲》(豆瓣評分:8.7)。
2016年的《神探夏洛克:可惡的新娘》(豆瓣評分:7.1),及同年的《奇異博士》(豆瓣評分7.6)。
卷福的作品口碑產生了大幅度的下滑。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奇異博士2》將在2022年登陸大銀幕,毫無懸念的電影屆時定能為卷福扳回一局。
但時隔兩年才背靠漫威IP賺回口碑,難免讓人質疑卷福在國內的影響力。
雖然現在成績的確不盡人意。
但如果有人敢說「卷福」不行,影迷絕對分分鐘把過往成績梳理出來,讓對方啪啪打臉。
畢竟在他的作品一覽中,豆瓣評分不及格的作品極為少,評分8分以上的作品佔了大部分。
在眾多導演心中,「卷福」似與「天才」畫了等號,他們紛紛邀請他出演舉世聞名的人物。
首次演繹高智商天才,始於2004年的《霍金傳》。
或許是因為他的刻畫過於入木三分,或許是因為他的文學氣質較為凸顯。
總之,此後「卷福」就成了天才、高智商精英的代表。
比如電影《梵谷:畫語人生》中,「卷福」飾演傳奇畫家梵谷,片中他貢獻了精湛的演技。
影迷高度點評,「『卷福』的出演讓人有超強的代入感,他眼底壓抑的瘋狂,讓人無法自抑」。
電影《模仿遊戲》中,「卷福」飾演「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
從前期的靦腆睿智,到後期因同性問題而生活慘澹。
一代科技天才悲愴的一生,讓影迷倍感「重度虐傷」。
還有觀眾最為熟知的《神探夏洛克》系列。
智商超群的英國偵探,讓無數迷妹為之呼喊。
霍金、梵谷、圖靈、福爾摩斯、再加上愛迪生,「卷福」已多次出演「高智商神經病」的角色。
不知是各路導演的「惡趣味」,還是「卷福」本人的集郵愛好,就目前來看,齊集七個天才角色,召喚神龍的工程,馬上就要迎來曙光。
當然最讓人為之驚訝的是作品的評分,除去翻車的《電力之戰》,「卷福」飾演的天才系列作品,最低分也有7.1。
如果放在國內,「卷福」絕對是寶藏級別的演員,因為不管他的作品票房幾何,單就口碑來說,無人能與之抗衡。
坦白的講,「卷福」其實很幸運,他的臉部過長,但絲毫沒有影響顏值,雖然很多人調侃他是「馬臉」,卻完全不妨礙女粉絲對著這張臉哀嚎「想嫁」。
也完全沒有影響他的演技發揮,縱觀「卷福」的作品,他失手的次數真的很少。
所以面對當下國內成績不甚樂觀的情況,「卷福」及其團隊還是要謹慎接戲。
如果想要把握中國影迷,還要費一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