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電影 | 《無人知曉》

2021-02-08 風的樣子

◆ 電影 ◆

昨天晚上一不小心把自己喝多了,本想眯一會就起來,結果直接就到第二天了……

可能是酒太差,今天一整天頭都有點隱隱作痛,所以我早早地就洗了澡窩到床上了。

按慣例,每周五會看一部電影,昨天沒看成,就順延到今天了。今天時間比較充裕,不用在意電影的片長了,當然,還是繼續日本電影。我選了豆瓣按評價排序裡排在第三的非動畫電影《無人知曉》。

排第一的是《忠犬八公物語》,一看名字就知道是部虐心的電影,本來就頭痛,我可不要再看個上頭的電影了。排第二的是已經看過的《情書》,評分是8.9。緊挨著的就是評分9.1的《無人知曉》。

看這評分,我是相當期待的。但當電影一上來就提示"本片的情節源自發生在東京的真實故事",我就開始有不好的預感,心想可能不會是什麼好的故事了。

所以在第二幕,看到媽媽跟房東說丈夫在國外的時候,我就很自然地知道她在說假話了。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的謊話遠遠不只如此……

當阿雪和阿茂一個接一個地從行李箱裡出來時,我已經覺得夠可以了,沒想到之後居然還從火車站又接回一個京子。於是,我已經非常肯定這會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了,而心裡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千萬不要來一些虐心的場面。

事實上導演已經表達得非常克制了,但最終還是虐到我了。

雖然被虐了,但還是要嚮導演表示感謝,因為他沒有用任何"下三濫"的手法來博取觀眾的眼淚,甚至連多餘的渲染都沒有。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多年前曾看過的一部電影《我的兄弟姐妹》,那電影讓我哭得死去活來的,至今不敢看第二遍,那叫一個難受啊。

這次我沒有流眼淚,是因為我故意讓自己把注意力分散了。那麼可愛漂亮乖巧的阿雪,就那麼沒了,誰受得了啊。我不想讓自己難受,所以只好刷刷手機分散一下。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在不同的時間想起了三部不同的電影,分別是《小偷家族》,《寄生蟲》,《何以為家》,統統都是悲劇。

哎呀,難受。本來我沒打算吃晚飯的,但是看完電影之後又餓又難受。於是起來煮了一碗泡麵,吃完連湯都喝乾了,還看了半集奇葩說,心情這才稍微好一點。但是現在寫這篇文字,心裡的難受勁就又回來了。

還真是有點不想往下寫了。

這不僅僅只是一部電影,它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而且一定有相同的狀況還正在發生著。一想到這些,除了難受,還有很強的無力感。

為什麼?為什麼呢?以我個人的角度,是無法接受也無法理解這樣的事情發生的。一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做出的選擇和做過的事情負責,不要再讓悲劇一再上演。

而且,永遠不要欺騙一個孩子。

電影的最後,阿明,京子,阿茂,紗希四個人在路邊站成一排等紅燈時,就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陽光還是那麼耀眼,風還是那麼輕柔。阿雪來過,但這個世界不配擁有她。

阿雪走了,無人知曉。

看一部電影

- _ -

相關焦點

  • 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
    一直失敗,但因為實在喜歡這部電影,所以還是分享一下。」周六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起因是看到一個我喜歡的作家推薦了一部《比海更深》,但需要付費觀看,我這麼窮一定看不起對不對。於是就去搜了這個導演的其他片子,這部《無人知曉》據說是他聲名大噪的起點。
  • 電影《無人知曉》,一部你知道就好,真的不用去看的優秀電影
    你看到的沒錯,《無人知曉》這部電影你真的是大概了解一下可以了,沒有必要去真的看一遍,那樣會被虐的很慘的。另外,這部電影真的是悲慘,而不是悲傷,是一部真真正正的悲劇故事,可表現的手法確實沒有掙扎,沒有煽情,甚至沒有抱怨,節奏甚至可以用輕快來形容。
  • ABOUT ART|電影《無人知曉》
    這是我覺得為數不多的就算劇透也沒關係的電影,因為整部電影的價值不在於劇情,發生了什麼其實沒太大所謂,電影裡小孩子們生活裡的瑣碎才是值得花費時間花費眼淚的地方。劇情很簡單,單親媽媽拋棄了四個孩子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孩子們在世界上這一個無人知曉的角落努力生活。最小的妹妹意外去世,男主角,也就是最年長的哥哥,把妹妹的遺體裝在來時妹妹躲藏的行李箱裡,將妹妹埋在了機場旁。
  • 電影《無人知曉》:壓抑背後是人性的泯滅
    看了電影《無人知曉》,接近片尾的時候哭成狗,據說是根據真事改編,……日本導演枝裕和電影《無人知曉 》,平靜克制地敘說著一個沉重哀傷的故事,壓抑沉默,沒有煽情的刻意渲染,沒有撕心裂肺的哭鬧,甚至最絕望的時候小男孩也不曾流淚。
  • 《無人知曉》 | 非同一般的日本電影
    (後臺有朋友希望小編講一下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遺憾的是小編目前還沒有完整地看過這部電影,所以不便亂表。希望能通過《無人知曉》,稍稍彌補)本片的優秀不只在於導演成熟老練又極具個性的表達方式,也在於製作團隊的認真執著,影片中那間小小的公寓,製作團隊整整租了一年,因為電影的拍攝周期真的長達一年;《無人知曉》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在於演員,電影的主要演員都是少年兒童,
  • 《無人知曉》一部讓人動容的「致鬱系」電影
    最生動的電影解讀,最深刻的人性剖析。今天與大家分享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日本電影《無人知曉》。該電影於2004年5月上映,豆瓣評分9.1。是一部催人眼淚的優秀劇情片。新搬來的公寓這家人是母親惠子帶著四個孩子:明、京子、茂、雪。但母親卻得對周圍的人們撒謊說丈夫去海外工作,自己與長子兩個人在一起生活。
  • 《無人知曉》:在無人知曉的地方,野草瘋長
    《無人知曉》的劇情十分簡單,差不多一句話可以講完:一個任性的媽媽拋棄了分別和不同男人生的四個孩子,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他們如野草般瘋長,其間最小的一個孩子,在意外中死去,無人知曉。這部電影是我看了《小偷家族》後才補的番,心情多少受《小偷家族》影響,以為是個治癒電影。看完後發現,導演是枝裕和沒那麼強大,他只在儘量守護自己內心裡的那份美好而已。
  • 《無人知曉》:他們是如此的孤獨,他們的故事無人知曉
    我去翻了翻這個真實發生的事件,但它的悲慘足以讓人看到一半就不忍心看下去。電影比起真實事件,已經要溫情美化很多了。 導演是枝裕和的高明在於,對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他只是淡淡的描述平凡生活中的瑣事,不去刻意渲染悲傷的情緒。這不是一部讓你看完大哭感嘆世人皆苦的電影,而是讓你那混雜著憤怒,壓抑,無力的感覺久久揮散不去。
  • 《無人知曉》:他們是如此的孤獨,他們的故事無人知曉
    「他們的故事終究無人知曉這世上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電影改編自發生於1988年的真實故事「西巢鴨棄嬰事件」,這是一個荒唐的故事。我去翻了翻這個真實發生的事件,但它的悲慘足以讓人看到一半就不忍心看下去。電影比起真實事件,已經要溫情美化很多了。
  • 《無人知曉》:這是一部讓人不忍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從未有哪一部電影像《無人知曉》這樣帶給我如此深的觸動。幾年前,偶然間看到一篇關於《無人知曉》的評論,我被影片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於是在網上看了它。看完電影,整整一個多星期,一種極度壓抑、低落、虛無的情緒籠罩著我。我想,這部電影我大概沒有勇氣再看一遍。
  • 無人知曉:這是一部讓人不忍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從未有哪一部電影像《無人知曉》這樣帶給我如此深的觸動。幾年前,偶然間看到一篇關於《無人知曉》的影評,我被影片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於是在網上看了它。看完電影,整整一個多星期,一種極度壓抑、低落、虛無的情緒籠罩著我。我想,這部電影我大概沒有勇氣再看一遍。
  • 電影分享——《無人知曉》
    於是,從這天起,四個「無人知曉」的孩子開始了流浪的生活...這部影片是根據「西巢鴨棄嬰事件原型」改編拍而出的。看完《無人知曉》這部影片我總感覺電影中的母親其實更多的像是一種縮影,更像是反射於生活中的很多這種只負責生,不負責養,沒有什麼責任感的家長。
  • 電影《無人知曉》極冷靜的鏡頭,講述的是極度殘酷的故事
    花了一晚上看《無人知曉》這一部電影,心情也壓抑了整個晚上,是枝裕和講述了被母親遺棄後四個小孩相依為伴的故事,鏡頭冷靜得仿佛不透出一絲感情,唯一一次的情感宣洩是兩人把小妹妹的屍體埋了之後回家,配著難得的背景音樂,讓人有種要流淚的衝動,但即便是這種衝動也是節制和收斂的。
  •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網友:非常沉重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 網友:非常沉重之前朋友推薦我看《小偷家族》一直沒時間看,最近剛把這部電影看完,看完之後,又看看一下是枝裕和的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第一次看到這種風格的日本電影,看完之後,讓人感覺心情很沉重,同時又覺得現實社會的無情和殘酷。
  • 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2004年8月《無人知曉》,又名為《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一部據說影片源於真實故事改編的日系電影
  • 《無人知曉》是一部殘忍的電影嗎?令人悲憤的是現實比電影更殘忍
    但事情並沒有這樣結束,那種令人絕望的情緒依舊伴隨著他,整整過了十五年之後,他才鼓起勇氣將這一真實事件拍攝成了電影《無人知曉》。影片當中最重要的一件象徵物就是「行李箱」。影片《無人知曉》而進了家門之後,榻榻米上幾口皮箱依次被打開,裡面裝的是兩個孩子!
  •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觀影之後的傷感卻壓的人喘不過氣有的電影,看的過程即是對照的過程從別人的傷痛中對比出自己的幸運或者是找出你的影子。是枝裕和的電影,好像都是這樣。不管是《海街日記》《如父如子》(回復名字觀看)還是《步伐不停》……他都是那個淡淡的故事講述者看故事的人卻從雲淡風輕中體味了千百萬種人間冷暖。
  • 解讀電影《無人知曉》——是枝裕和 (心話)
    前言:我在看電影《無人知曉》時只知道導演是著名的是枝裕和,但我當時對是枝裕和的印象也只有「著名」而已。選擇看《無人知曉》而不是其他的,可能只是因為「無人知曉」這個名字戳中了我內心的隱秘——當時也是無人知曉的寂寞狀態。至於為何要寫這篇文字,是因為我每看完一部電影後都有一個習慣,類似於必須翻看正確答案(高考荼毒後遺症),我習慣性要看評論或解讀,方能安心。
  • 《無人知曉》無人知曉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04年的電影《無人知曉》取材於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1988年一月,日本東京西巢鴨地區一名母親為了與新男友同居,拋棄了四名子女。14歲的長子獨自撫養分別7歲、3歲及2歲的妹妹,公寓凌亂,小孩白天亦不上學,四處遊蕩。3歲的妹妹因偷吃了長子朋友的泡麵,被毒打致死。眾人將妹妹的屍體置入皮箱,拖到埼玉縣秩父市公園埋葬。同年七月,鄰居發現房屋長期只有小孩居住而報警,事情才終曝光。
  • 日本電影推薦《無人知曉》:養而不教是最大的惡
    看了最近上映的《何以為家》影片以後,就想到了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兩部電影都是通過講述兒童與父母責任的故事來映射殘忍的社會現實,同樣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是最大的惡。《無人知曉》是由日本是枝裕和工作室製作,Cine Qua Non發行的141分鐘劇情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