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有哪一部電影像《無人知曉》這樣帶給我如此深的觸動。
幾年前,偶然間看到一篇關於《無人知曉》的影評,我被影片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於是在網上看了它。看完電影,整整一個多星期,一種極度壓抑、低落、虛無的情緒籠罩著我。我想,這部電影我大概沒有勇氣再看一遍。
最近,因為要收集寫作素材,我醞釀了許久,終於還是看了第二遍。看完,依舊是長久的沉思,那種壓抑感和憋悶感似乎又向我襲來。
也許,是時候該為它寫點什麼了。
影片開頭,一個長相甜美的年輕媽媽惠子帶著十二歲的兒子明禮貌地向房東打招呼。呈現在房東面前的是一位舉止優雅得體的女士和一位品學兼優的兒子。
鏡頭一轉,惠子和明正在指揮工人搬著行李。奇怪的是,其中有兩個大行李箱他們不讓別人染指,而是選擇自己搬上去。打開第一個箱子,裡面竟躺著一個看起來只有四五歲的很是乖巧可愛的小姑娘。緊接著第二個箱子也打開了,從裡面又鑽出來一個稍大的小男孩。看他們的樣子,似乎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眼見天色漸暗,明急忙趕到火車站,去接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女孩回到新家。
原來,他們都是惠子和不同男人非婚生的孩子:長子明,長女京子,次子茂,次女雪。
惠子一邊收拾著新家,一邊叮囑孩子們,不許吵鬧,並且,除了明,其他人絕不能走出這個房間半步,否則他們又將面臨被房東趕出去的境遇。
由於四個孩子都是黑戶,因而不能去上學,只能呆在家中。平日裡,惠子白天出去上班很晚才回來,明便擔起了在家中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影片中最令我心疼的正是十二歲的明。小小年紀的他,本該像同齡孩子一樣去學校上學,本該肆意地在棒球場上揮灑著汗水,本該像個孩子似的跟媽媽撒嬌。可是,於他而言,這一切都是奢望。
他是那麼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
媽媽騙房東丈夫在海外工作的時候,他內心雖不願意,但還是儘量淡定地配合表演;他捨不得給自己買一點零食,卻可以跑好幾個商店為雪買她最愛吃的巧克力;當得知媽媽不會回來陪他們過聖誕節時,他為了不讓弟弟妹妹傷心,特意以媽媽的名義為他們寫了祝福信……
對於明而言,他做這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因為,他知道,只要媽媽還在,他們就會有一個完整的家。
可是,明沒有想到,這一次,媽媽徹底拋棄他們了。在給他們留下一點錢後,媽媽就離開了。從此,再無音訊。
照顧弟妹的所有擔子像一座大山一樣無情地壓向明。一開始,他們還可以用媽媽留下的錢維持基本的生活。可是,坐吃山空的日子終是有個頭兒。眼見著家中斷水斷電,房東又時不時地來催租,而明手中只剩下一點錢了。往後的日子要怎麼過?明去找過媽媽的歷任男友們,他們不願伸出援手。他想去打工掙錢,可是人家不接收未滿16歲的未成年。
在一次和弟妹的口角中,一向隱忍溫柔的明終於爆發了:
憑什麼我要一個人承受這一切?我也只是個孩子啊!媽媽你好自私!既然你可以狠心拋下我們,我為什麼不可以像你一樣?從今以後,我不要再管他們了!我要做我想做的事兒!
於是,他去了一直想去的遊戲廳。在那裡,他終於交到了朋友。他用剩下的錢請他們吃飯,還買了遊戲機請他們上家裡玩兒。他真的不再理會弟弟妹妹的死活。即使他的朋友欺負了妹妹雪,他也只是冷漠地看了一眼。
他以為他真的可以放下這一切。可是,真的可以放下嗎?當他的朋友們慫恿他偷便利店的東西時,他猶疑了許久,最終還是拒絕了。他做不到!他失去了他的朋友們,又回到弟弟妹妹身邊,又絕望地承擔起了那千斤重的責任。
明決定不再理會那個拋棄他們的人的忠告,他們四人終於攜手衝破了那層防線,跨出房門,走到大街上。他們愉快而自由地在大街上玩耍著,嬉鬧著,就像久在樊籠的鳥兒重返自然一樣。
然而這種快樂註定只是暫時的,伴隨而來的是飢餓,是生存問題。
和他們一起流浪的少女紗希想到一個主意:援交賺錢。當紗希開心地將掙得第一筆收入交到明手裡時,明卻憤怒了,他怎麼也接受不了紗希出賣身體賺來的錢。
有好心的店員問明要不要幫他們聯繫福利院。明堅決地搖了搖頭,他說那樣他們四個會分開,他體驗過那種感覺,很不好。
明又一次陷入徹底的絕望。到底該怎樣才能活下去?
回到家中,他驚聞雪從樓上摔下。看著呼吸微弱的雪,明不顧一切地跑去給媽媽打電話,電話還沒打通就斷線了。他又跑到藥店,狠了狠心,終於還是偷了幾包藥。只是,沒有得到及時救治的雪還是離開了。
哀莫大於心死。明的心死了。從始至終,他始終都沒有掉下一滴眼淚。他用僅剩的一點錢為雪買了她最愛吃的巧克力,將巧克力和雪一起裝進行李箱中,為了完成雪生前想看飛機的願望,他和紗希將她埋到了機場附近。
影片的結尾,明,紗希,京子和茂,還在生存邊緣苦苦掙扎著。然而,他們的臉上再也不見明媚純真的笑臉……
如果,如果這只是個故事,或許我們會多少感覺安慰一點。然而,影片一開頭就告訴我們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更令人痛心的是,影片中雖呈現出來一種絕望壓抑的色調,但至少孩子們的溫情和純真令人感動,而真實事件卻遠比影片更殘酷。
東野圭吾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看完影片,我在想,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明兄弟四人的悲劇?是母親的自私?還是房東的無視?亦或是當時社會的群體冷漠?或許,是人心的複雜吧。
這世間,像明一樣命運的悲劇又何嘗不是在時時刻刻上演呢?
文章來源:「以指見月」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