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存在著我們無法想像的黑暗。我把能夠不知道這些黑暗視為一種幸福。因此感謝是枝裕和,用溫柔一點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故事。
《無人知曉》的劇情十分簡單,差不多一句話可以講完:一個任性的媽媽拋棄了分別和不同男人生的四個孩子,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他們如野草般瘋長,其間最小的一個孩子,在意外中死去,無人知曉。這部電影是我看了《小偷家族》後才補的番,心情多少受《小偷家族》影響,以為是個治癒電影。看完後發現,導演是枝裕和沒那麼強大,他只在儘量守護自己內心裡的那份美好而已。
電影《無人知曉》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而現實往往比藝術來的殘酷和直白得多。電影中,妹妹的死來源於意外;現實裡卻是因為長子的朋友虐待至死,死時只有兩歲。據說長子也參與虐待了妹妹。但在那種情況下,十四歲的長子無論做出什麼行為應該都不會令人驚訝。看過《蠅王》的小夥伴應該深有感觸。但顯然,是枝裕和並不想討論因金錢和權力落差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他大概只想保護心中最後的一點溫柔。所以他的電影在表面看來無比溫馨。襯映著題材本身的殘酷,《無人知曉》如同一株生長於腐屍之上的罌粟,豔麗,有毒;腳下更是吸吮著邪惡作為滋養——偏偏這份邪惡,是沒來由的。這使得這部電影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並不全是王國維那種「以樂景寫哀」,而是包含更多的對善意的嚮往。
整部電影沒有控訴,就好像沒人知道四個小孩,在一年中度過怎樣的時光。電影鏡頭所及,全是導演留給人們欣慰的影像。處處都是溫馨的細節。長子明極力試圖照看好三個弟弟妹妹。他在媽媽最初離家還在精打細算地籌謀一家人的花費。甚至去媽媽的幾個前男友那裡借錢。直到第二次媽媽離家,並且,他明確地知曉了媽媽不會再回來,明依舊打算隻身一人守衛住這個家庭的秩序。他嘗試過去打工,因為年齡不足被拒絕;也在新年用媽媽留給他的錢來作為禮物分給弟弟妹妹。即使最後租來的房子停水停電,明還是努力去公園打水,接受便利店店員幫助,領過期的壽司,作為全家的飯食。他堅持的理由只是不想回到福利院。因為他們經歷過被福利院拆散,那很糟糕。
雖然明抗拒了種種誘惑。最後卻還是沒辦法力挽狂瀾。這個本來就零散搖晃的家庭,最終還是慢慢傾斜崩塌了。電影的第一幕是明和紗希搭乘電車,帶著最小的妹妹雪去看飛機。只不過雪在旅行箱裡,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電影結尾前,明和紗希埋葬了雪的屍體,兩人髒兮兮地坐在電車上,失焦的眼神像極了《畢業生》結尾處達斯汀霍夫曼笑容褪去後迷茫的眼神。《無人知曉》也仿佛在這裡褪去了彩色,變成單純而殘酷的黑白片。然而是枝裕和依舊頑固地想守護自己那份溫柔。給我們留了一個看似全彩的結尾。畢竟,現實生活中,在我們不知道的時間裡,在無人知曉的地方,還有太多腐屍上的野草瘋長,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