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甜寵劇、小甜文都是人們打發時間、放鬆心情的最好方式。畢竟這類劇、這類文邏輯簡單,不費腦,不燒腦,根本不用緊繃著神經去看。而且它們的糖分還管夠,能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甚至共情主角,仿佛自己墜入愛河。
然而,當甜寵劇、小甜文成了模式化的產物後,一種"工業糖精"的說法就出現了。所謂"工業糖精",簡單明了點說,那就是套路爛俗、情節突兀,總是為了"甜"而"甜"的劇情。觀眾還沒看到男女主有什麼感情發展呢,就突然被按頭磕糖。被餵了滿嘴"糖"的觀眾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這種"糖",有著工廠車間生產出來的味道,甜是甜,但很膩,很人工,讓人食慾大減。
有網友就曾吐槽說,如今的甜寵劇,劇與劇之間的人設都像複製,反正男主一定是冷麵深情的,反正女主也一定是古怪精靈的。劇情呢,反正就是沒兩集就親親抱抱,親親抱抱後又開始分分合合,最後來個圓滿大結局。而這樣不動腦筋、一味複製的作品,卻有著極大的市場。不管"糖"多假,也總會有人磕暈。網友們還點名了《香蜜》、《琉璃》、《傳聞中的陳芊芊》、《我,喜歡你》等劇,說它們充滿了"工業糖精"的味道。
小甜文呢,那就更加套路一致了,基本就是換湯不換藥,這就是網文市場的現況。當某個題材、某種套路火了以後,便會有一大批寫手跟著複製劇情,只為快速賺到錢。像是追妻火葬場、霸道總裁愛上我、穿書、重生、娛樂圈文等等都很受歡迎。而其中最受歡迎、最火的套路,可不就是不用費腦就能迅速獲得快樂的"甜寵瑪麗蘇"嗎?
所以如今的網文市場被稱為"網文工廠",寫手就像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其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產品裡邊的"糖",也就是車間工廠批量生產出來的"糖"。網文界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寫手想快速紅起來,那就把熱榜上的紅文速讀一遍,將它們的套路複製下來,而寫手的寫作水平只要不太爛,那怎麼樣也能小紅。同理,出演批量生產的甜寵劇也是演員迅速走紅的方式。
但這樣不琢磨人物深度、不琢磨劇情邏輯的作品,會是個好作品嗎?這種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糖",雖然能讓人得到快速短暫的快樂,但卻不會長久回甘。想想以前的電視劇,像是《上錯花轎嫁對郎》,雖然人家也走"甜寵"路線,但人物是不是更加生動立體?兩人相戀是不是水到渠成?糖是不是又真又甜又不膩?
相信許多觀眾的答案都是"是"。那為什麼《上錯花轎嫁對郎》沒有"工業糖精"的味道?因為人家劇本琢磨人物深度了呀!琢磨劇情邏輯了呀!劇裡所有"甜寵"的情節,都是能找到理由的,並不是突兀的、莫名其妙的。再加上演員們的好演技加持,那可不讓人食慾大開了嘛!
這樣工業化產糖的情況,或許後幾年內都很難被改變。雖說有一部分觀眾已經覺醒,已經拒絕磕"假糖",但還是有更多的觀眾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正因為如此,那些不動腦筋、一味復刻的甜寵劇、小甜文才能繼續有市場、才能繼續賺到錢,它們也才會被不停地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