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訊(馬玉竹 衡歡 記者 蒲南溪)7月的西充,正是香桃、脆李等產業的豐收季。14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流媒體集中採訪組一行來到西充縣。在百公裡百村脫貧奔康香桃產業園,壯觀的豐收景象令人震撼;在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令人振奮;在亞洲有機村,綠水青山令人心曠神怡……一路行來,採訪組一行看到該縣脫貧攻堅的巨大成果,也感受到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以及他們對發展的認同,奔向更加好美生活的信心。
香桃豐收 鼓了腰包笑了桃農
驅車行駛在西充縣古樓鎮充國香桃源,漫山遍野的桃樹鬱鬱蔥蔥,一個個圓潤飽滿的香桃綴滿枝頭,平坦整潔的產業路上,前來購買香桃的果商、遊客絡繹不絕,隨處可見桃農們將一筐筐採摘下來的香桃搬運上車,運往全國各地。園區內一片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沿著古大路繼續向前,只見鬱鬱蔥蔥的桃林間,「元鬥桃園」坐落其中,這是最繁忙的季節,篩選、稱重、包裝、裝箱,大廳內10餘名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旁,該桃園負責人高元鬥正在和同村幾位香桃種植戶交流香桃管護和銷售經驗。
「今年的香桃個大味甜,上門來購買的顧客更多了!」「今年雨水少,桃子甜度高。」「通過電商銷售,今年銷量翻了一番。」……
高元鬥介紹,桃園已經成了他一家人的工作基地,園區內長期用工近10人,採摘季每天用工30多人,每年工資支出達50萬元。「今年310畝桃樹,已有一半投產,預計產值130萬元。」高元鬥看著眼前一筐筐豐收的香桃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高元鬥還是「西充縣古樓鎮充國香桃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2007年,他流轉該村土地260畝,吸引了80多戶當地農戶以現金或土地入股,以「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每年人均增收10000餘元。
57歲的嚴秀瓊就是當年入股的農戶之一。她將自家的7畝土地入股該專合社發展香桃種植。「合作社提供樹苗,教給我們種植技術,還帶我們去各地現場參觀,學習了不少種植經驗。」嚴秀瓊說,「這些年通過種香桃,在城裡房子買了,買了車子,日子也越過越好了。」2011年,嚴秀瓊又承包了村裡的5畝撂荒地發展香桃種植,每年香桃剛成熟,就有來自重慶、成都、廣元等各地的果商前來購買,今年她家的12畝香桃,預計產值10萬餘元。
近年來,西充縣將充國香桃作為一項促農增收的重要渠道,依託古樓鎮充國香桃基地,大力發展香桃種植,建成西充縣百公裡百村脫貧奔康香桃產業園,面積達10萬畝,以古樓、太平為核心,輻射4個鄉鎮、49個村(社區),按照「大園區+小業主」發展模式,創新專合服務、自主經營的「五統三帶」模式,推行「三帶動、三分紅、三保障」聯農帶農機制,培育家庭農場、專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199個,帶動農戶6152戶參與香桃產業發展。推行綠色安全有機生產模式,有機認證面積0.7萬畝,轉化認證面積2.1萬畝。創新「產加、農旅、種養」融合發展模式,年產鮮果8.4萬噸,加工轉化5000噸,建成冷鏈物流配送中心5處,培育電商37家,常態化舉辦「桃花節」、「品果節」等節慶活動,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形成集「產、加、銷、旅」於一體的全鏈條發展格局,年綜合產值達10億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元。
就近就業 村民打工顧家「兩不誤」
「媽媽去上班了,在家要聽話哦。」「嗯!媽媽拜拜!」7月14日早上7點20分,和往常一樣,西充縣義興鎮黃嶺埡村村民靳建萍和她2歲半的孩子在門口互道再見後,騎上電動車,約七八分鐘後,來到了位於該鎮的「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園區內的「四川陳吉旺福食品有限公司」便是靳建萍工作的地方。打卡、消毒、換無菌衣、開例行早會…….靳建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走進該公司的「陳吉旺福」小麻花生產現場,一陣酥香味撲面而來,整個生產車間乾淨衛生,工人們穿著整潔,只見一袋袋麵粉倒入攪拌機後,伴隨著機械低沉的轟鳴,一團團面泥被塑造成一個個可愛的小麻花,從出料口魚貫而出,在經過油炸、調味、包裝等生產工序後,最終變身為香脆可口、包裝精緻的小麻花。
「早上8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公司還免費提供午晚餐。」33歲的靳建萍坦言,如今在家門口過上了按時上下班的生活,這曾是在廣州務工多年的她想都不敢想的。
據靳建萍介紹,她丈夫在本地從事貨物運輸工作,親人都在老家。「生了孩子後就不想出去打工了,不想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2019年8月,在看到該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後,靳建萍毫不猶豫報了名,面試通過後,前往重慶生產基地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技術培訓。今年4月,她成為了產品生產線的生產班長,負責巡查生產現場、檢查生產質量、解決現場突發問題等。
「現在還是實習期,工資3200元,下個月我就轉正了,到時候收入還會更高。」靳建萍笑著說,「這活兒輕鬆不累,既掙了錢又照顧了家裡的老人和小孩,街坊鄰居都很羨慕我。」
一份離家近且穩定的工作、每天看到孩子開心的笑臉,讓靳建萍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了極大提升。在該公司,和靳建萍一樣實現了就近就業的村民還有50多人。
據了解,西充縣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是該縣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設「中國有機農業第一縣」的重要支撐。具有功能規劃全、建設標準高、配套服務優、示範帶動廣等特點。規劃有機糧油、有機畜禽、有機果蔬、倉儲物流、有機農產品研發展示、電商產業等六大功能分區,全面對接川東北農產品精深加工服務需求,形成農產品高質量加工產業全鏈條,打造集加工、體驗、旅遊、營銷為一體的有機農產品加工園區。園區規劃面積4500畝,其中一期佔地2000畝,已完成場平和基礎配套,籤約企業20家,入園企業9家。至2021年,園區全面建成後,可入駐企業100餘家,實現年產值過百億元,帶動全縣有機農產品基地擴面5萬畝,增加就業超萬人,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
隨著該產業園建設的快速推進,入駐企業越來越多,將會有帶動更多像靳建萍一樣的村民實現就近就業、穩定增收。
文旅融合 鹽水埡村村美產業興
沿著鳳鳴—義興有機鄉村慢生活示範帶,漫步在西充縣義興鎮鹽水埡村,漂亮的民宿散落兩旁,院落整潔乾淨;產業園裡成片的脆李躲藏在樹葉之間,前來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鄉村溼地公園內,肥碩的魚兒暢遊水中,湖水碧波蕩漾;「黨旗插到田間地頭,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文化牆上一句句標語格外醒目……一幅幅現代鄉村美景,呈現出村美民富之態。
「我打工20年後回到家鄉,走在狹窄的泥巴路上,村子和以前一樣,一點變化都沒得。」鹽水埡村敬文蓮說,但在近5年時間裡,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道路、聯戶路交錯相通;田地裡、山坡上產業興旺,合作社、家庭農場應運而生;翻修一新的民房錯落有致,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看到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外面打拼的人們逐漸返鄉歸來。」
「要想村富起來,產業發展是關鍵。」2016年,該村村支書張奇毅帶領該村黨員幹部到眉山脆李基地現場考察,並引進業主種植脆李240畝。2017年,該村成立西充縣脆李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吸引37戶農戶入股,流轉土地335畝發展脆李。2019年,脆李實現初掛果,產值15萬元。今年預計產值將達到200萬元,預計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將帶動村民人均增收15000元。
「村子美了,遊客多了,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60歲的楊興才是該合作社的社員之一,2017年,他將自家土地入股合作社發展脆李種植,平時夫妻二人在產業園務工,一年務工收入加土地租金近5萬元。
同時,該村也是「西充亞洲有機峰會永久會址」所在地。在亞洲有機村,記者看到有機主題廣場周圍,幾棟主體建築既富有設計感又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亞洲有機村以』鄉愁記憶、有機文化、有機生活』為主題,集培訓中心、民宿鄉舍、創客工坊、有機文化博覽館、鄉村溼地公園、有機農產品基地等為一體,是西充農旅融合發展的示範樣板。
「隨著西充亞洲有機峰會永久會址落戶我們村,『亞洲有機示範村』聲名遠播,地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我們村參觀。」張奇毅說,目前,該村的脆李、有機稻田魚產業發展良好,接下來將依託「有機」品牌,大力鼓勵村民發展林下養殖、生態循環養殖,開辦農家樂、民宿等,逐步形成休閒、觀光、旅遊、餐飲、住宿一體的特色村落,組織開展各種具有體驗性的活動,打造遊客來了不想走,來了還想來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消息來源:四川在線‖編輯:二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