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了違法建築,銅鑼山的「牛皮癬」沒有了,山更青風景更優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12月16日從重慶渝北區古路鎮獲悉,為了守好生態保護、耕地保護和城鎮開發邊界3條紅線,提升銅鑼山生態品質,古路鎮全年完成連片整治20件2874.53平方米,四山違建整治134件87601.11平方米。
拆除銅鑼山脈的私搭彩鋼棚
渝北古路鎮因「古路」而得名,曾是大竹、長壽、么灘等地通往重慶的驛站,如今因「慈孝文化」而聞名。屬於渝北區近郊鄉鎮,是重慶兩江新區的重要區域。
古路轄區內有菜子、銀花、希望、興盛、熊家、百步梯等6個村隸屬於「四山」銅鑼山脈,有石權村、裕民村、新橋村、同德村、菜子村、銀花村、希望村、興盛村等多個村涉及保稅港區、三環線、東環線鐵路、多寶湖開發區徵地開發。
近幾年轄區企業數量急增,違規搭建臨時管理用房也隨之增多。同時,古路鎮屬於丘陵地帶,雨季汛期長,為防漏雨,居民在屋頂面或房前院壩搭建彩鋼棚,因此違法建構築物較多。
今年,古路鎮統籌開展了集中連片整治、人居環境坡屋頂整治、沙草路沿線彩鋼棚整治、四山違建整治、居民新村和公益設施手續完善等專項工作。全年完成連片整治20件2874.53平方米;四山違建整治134件87601.11平方米;沙草路沿線彩鋼棚整治174件29646.1平方米;協助居民新村和公益設施完善農用地轉用、林地佔用手續等12件;巡查發現新增違法建設2件,整治完成2件。
嚴控違法建築古路鎮這樣做
今年初,渝北古路鎮就制定了《古路鎮2020年違法建築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圍繞「鎮村參與、壓實責任;摸清底數、迅速傳達;細化措施、一戶一案」三個核心,突出「聯合執法、疏堵結合」一個重點,嚴格整治銅鑼山範圍內違法建築,嚴格控制新增。
據介紹,在嚴峻的違法建築整治形勢下,古路鎮加強日常巡查,實行日巡查周報送月報表的制度,特別是加強對節假日期間的監管,發現疑似新增違建24小時內相關部門村居現場核實確認處置,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將違法建設遏制在萌芽姿態。
此外,古路鎮還制定「一戶一策」。對於鑑定為D級危房的,積極引導農戶拆除危房重建;對於鑑定為C級危房的,整合政策資源,對其實施坡屋頂改造;對於地壩搭建彩鋼棚的,由駐村幹部入戶,對戶主動員進行拆除或整治;對於無任何審批手續的農業設施用房,由鎮領導親自約談企業負責人,共同制定並落實整治措施。
落實農房建設審批工作,在新建農房辦理規劃審批時就要求新建房必須按照審批面積參照通用圖集修建;加強與規資、供電、供水等部門的聯合,對限期內拒絕自拆的違法建築採取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