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各位,當《乘風破浪的姐姐2》上周公布姐姐名單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又開始了?」
畢竟,寧靜、萬茜們在成團夜集體出道不過是5個月以前的事情,而她們後續的團綜(儘管無人關心),甚至幾天前才剛剛播完。不過因為名單上有不少熟悉的名字,周末時我還是好奇地打開了最新一季浪姐的初舞臺。結果觀看全程都在快進——
這麼無聊的節目居然還要4個多小時,也太折磨人了。說實在的,第一季浪姐儘管高開低走,但觀眾的不滿大多集中在後期賽制的不合理和表演風格的雷同上。但提起姐姐們的初舞臺,無論是藍盈瑩憋著一股勁的唱跳俱佳,還是張雨綺同手同腳的憨憨表現,至今仍然是很多人心中的「最美初見」。
然而再看浪姐2收到的反饋,觀眾們的批評甚至可以用「刻薄」來形容。
也不排除是大家這半年來看膩了「過氣明星翻紅」的戲碼。但相比當年一火好幾年的明星親子節目,以及如今年年都不缺席的偶像選秀——
經過了上一季的洗禮,觀眾們早就已經不指望在浪姐2裡看到什麼「扯頭花」之類的劇情。
於是這次首先被拉出來批的,是姐姐們一個比一個「拉胯」的表演水平。
猶記得前段時間《追光吧哥哥》裡的男藝人被嘲「幹啥啥不行」的時候,有網友拿來跟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做對比:
「中年女藝人認真對待每一個機會,中年男藝人卻只會散髮油膩。」
浪姐2的首期節目一出——得,大家都是同樣的划水,誰也別說誰。
也不知道節目組是不是存心的,這次初舞臺被分為了唱歌和跳舞兩個考核環節,徹底斷絕了姐姐們「揚長避短」的可能性。像寧靜這樣沒有舞臺經驗的演員姐姐,上一季還能靠唱個慢歌糊弄過去;而到了新一季,會唱歌的不會跳舞,會跳舞的不會唱歌,堪稱是大型翻車現場,
而且翻得毫無懸念。身為「華語樂壇大姐大」的那英,唱歌表演特別的穩,舞蹈水平卻是毫無懸念的尷尬;
能看出她考慮到自己的水平,沒有選用太難的動作,但現場看起來還是謎之不協調,仿佛是大學時太極拳考試不及格的我。
舞蹈演員出身的董潔,《胡桃夾子》木偶舞算是初舞臺上為數不多的亮點;
但在跳舞之前,一句顫巍巍的「蝴蝶飛~啊」,就差點沒給我送走。
有人吐槽都2021年了,姐姐們的音樂審美讓人懷疑自己在看中央臺的星光大道;
而更嚴格的網友則乾脆建議「將浪姐2改成娛樂圈30+女藝人面試搶位30張登船門票,
看看她們會不會努力一點。」
一開始大家為浪姐這個節目創意叫好的時候,難道是想看一群熟女藝人在節目中展現自己有多聽話、多努力嗎?其實回過頭想想,現在被評價為特別精彩的第一季初舞臺,很多姐姐的表演也遠遠稱不上是及格。
張雨綺後期能把女團舞跳得有模有樣,初舞臺時卻貢獻出了《粉紅色的回憶》這樣的順拐名場面,多半也是因為沒當回事。但那會,觀眾還在興致勃勃地等著看受不了委屈的女明星跟節目組叫板,看寧靜、伊能靜、黃聖依到底誰先跟誰翻臉;連帶著姐姐們在唱跳方面的不專業,也變成了給她們性格增添光彩的可愛小花絮。
節目中處處透出來的功利心固然惹人討厭,但更重要的是,坐在屏幕前的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更換了評判標準。還記得上一季節目播到後面,有不少人批評製作方用「拼命唱跳」的單一標準來衡量這群女明星,是在閹割她們的魅力和個性。 但從如今的反饋來看,即使是觀眾也已經默認了千篇一律的「努力成功學」套路。反正別管姐姐們剛來的時候有多難搞,幾輪公演下來,都會變成整齊劃一的「女團」。「就連寧靜這種的演員出身的姐姐,都能靠努力做到唱跳俱佳,你那英憑什麼上臺來跳廣場舞呢?」
但姐姐們也沒什麼可委屈的。
一開始就期待完美舞臺的觀眾固然有些苛刻,可單就她們的上場態度來看,確實也讓人覺得「太糊弄事兒」。
之前還有像藍盈瑩這樣演員出身的選手,能用一段「準女團」水平的唱跳表演驚豔觀眾;
可這次能稱為及格的表演,基本全是在吃童子功的老本。
像袁姍姍這種沒有歌舞基礎的藝人,上臺就是意料之中的翻車。
就算拋開水平單看選曲,姐姐們也是把目的性極強的情懷牌打了一遍又一遍。
出演過《星願》的張栢芝唱了《星語星願》,曾經的孔雀公主金巧巧唱了《天竺少女》,楊鈺瑩則選了自己已經唱了30年的老歌《我不想說》。
這也是讓不少觀眾感到氣憤的第一原因——
嘴上都標榜自己要打破偏見、展現自我,結果在節目裡連做做樣子都不願意。
要知道,浪姐在去年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關注,節目打出的女性力量是最主要的因素。
然而如果說第一季來參加節目的姐姐們還帶著點「破釜沉舟」的意思,那到了第二季,浪姐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穩賺不賠的露臉通告。
選手名單裡幾乎已經沒有什麼「滄海遺珠」,反倒多了不少在其他綜藝裡頻頻曝光的臉。
像那英這樣出道幾十年的「行業大佬」,根本就不缺聲望更不缺舞臺;而容祖兒在節目中提到的那句「想要撕下揮著翅膀的女孩的標籤」,也早就已經成為這幾年她上各種綜藝時的口頭禪。
金巧巧這種自帶資源的女藝人,家裡當然是不缺錢,此前也早已是半隱退的狀態,讓人看不到什麼事業心。
姐姐們還能在這個節目裡圓什麼夢呢?就連觀眾都會感到很困惑。至於那些看起來確實需要一個機會的,從初舞臺也看不出什麼盼著出頭的野心。陳妍希上來唱了一首不倫不類的《小星星》,說是送給兒子的生日禮物;安又琪據說在接到邀約時痛哭了2個小時,結果舞蹈考評環節剛剛開始就忘記了動作,之後的半分鐘全程不知所措。
沒有致力於推廣新民族音樂的阿朵,沒有了舞台風格獨特的朱婧汐。
只剩下一眾不上不下的30+女藝人,乖巧地站在過道裡「迎賓」——絲毫看不出與年輕愛豆有什麼不一樣。當然,也不排除姐姐們是為了後期的「翻盤」,而主動降低自己的魅力值。正像王鷗安慰那英時說的:「在訓練營裡呆幾天,都能練成那樣。」只不過從目前已經播出的節目來看,既沒了熟女綜藝「觸底反彈」的張力,也沒有傳統偶像選秀的養成感;
所以你看,浪姐不好看的關鍵在於,已經沒有人相信它一開始宣傳的「打破偏見」了。
就連節目本身都已經成為了一個被市場檢驗過的模式。第二季剛剛播了一期,很多網友就迅速找到了與第一季對應的人設:
心直口快的那英=霸氣的寧靜;
身為博納老闆娘的金巧巧=把製作人身份掛在嘴邊的張萌;
高情商嚴要求的王鷗=人淡如菊又具有領袖氣質的萬茜……
屏幕中和屏幕外的人恐怕都心知肚明,她們不過是在同樣的舞臺上,將半年前的戲碼再重演一遍。
換個思路想想,這也算是專屬於熟女的閱歷優勢——有人摸著石頭過了河,姐姐們自然要少走彎路。
當環節設置和藝人都開始走向套路化,浪姐2從一開始就變得如此難看,似乎也就成了必然。
畢竟「一季不如一季」根本就是大多數綜藝的宿命,只不過節目設置本身的單一性,加上姐姐們對套路的「從善如流」,讓這無聊來的更快了一點。當浪姐在第一季迅速透支了觀眾所有興趣之後,唯一能引起一點關注的,恐怕也就只有選手的失誤大全。不信你看,那些被網友津津樂道的片段,要麼就是那英宛如「做法」的舞姿,要麼就是袁姍姍唱歌時nl不分的尷尬。反倒是吉克雋逸、周筆暢等幾個還算及格線以上的表演,真的是看了就過去了,掀不起什麼水花。畢竟,大多數觀眾
早已在別的舞臺上看過她們大放異彩的樣子,還能有什麼意外的驚喜呢?說到底,一開始被「姐姐選秀」所吸引的觀眾,本質上是想看在傳統規則下被壓制的女明星能夠展現才華。上一季還有王霏霏、孟佳這樣有能力沒名氣的「女團遺珠」,有白冰、金莎這種「萬年不紅體質」;而這一季的姐姐們別說已經混到行業上遊了,甚至都是自帶遊戲規則。
那英這樣的歌壇大佬自然不必說,就算是看起來好像沒那麼光鮮的周筆暢、吉克雋逸,也從來不缺舞臺和出歌機會;演員陣容中有「天生神顏」的張栢芝、家庭劇專業戶左小青、手握「初戀臉」標籤的陳妍希,和綜藝演戲兩開花的陳小紜。
我不知道姐姐們心中的成功是如何定義的,反正至少在觀眾的心中,這群人要麼是早已功成名就,要麼是事業正處於上升期。
於是唯一吸引人的反而不是什麼「翻紅」,反而是看她們走下神壇。
這檔打著展現熟女魅力旗號的節目拍到第二季,已經變成了一場屬於30+成功女明星們的「拼盤大聯歡」。江湖地位差一點的年輕姐姐抓住機會露個臉,再搞一搞人脈;有錢有地位的大佬們靠在舞臺上跳廣場舞來體現自己的平易近人,仿佛在對觀眾說「你看,我也不是什麼都會」。從這個角度來說,張馨予的《手扶拖拉機斯基》雖然叫人摸不到頭腦,但說不定她才是找到了最關鍵的訣竅——就算被罵也收穫了關注度,等到後期華麗變身,說不定還能再圈一波粉。只是,單靠女明星「賣蠢」的戲碼恐怕也救不了浪姐2。
畢竟觀眾的心裡都非常清楚,初舞臺就算再怎麼別出心裁,在劇情走到後幾次公演時呈現的也是整整齊齊的女團樣貌。
更何況,距離上一季寧靜說完「我不想跳舞」之後的真香現場,不過才過去了半年——每年看兩次「大佬走下神壇」的戲碼,誰還能不膩歪呢?感謝你讀到這裡,我們為明天準備了更加精彩的內容,不想錯過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
設為星標吧。第一步:點擊頂部藍字
「Vista看天下」,進入公眾號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