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2020-12-27 西部網

潘曼威/人民視覺

【閱讀提示】

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這意味著,一旦新版管理辦法通過,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

11月24日,不到23分鐘,瀋陽咽炎患者黃梅就在一家電商平臺上買到了一盒處方藥——阿奇黴素分散片。在定位地點附近的藥房選中藥品,認證用藥人身份,完善處方信息:線下已確診疾病、有無不良或過敏反應,再選擇「免費問診並開方」就可以購得。

「以往我要跑到藥房讓坐診醫師開處方,現在動動手指就可以了。」黃梅說,網售處方藥給她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她有著擔憂:電子處方開的太敷衍,藥品送達過程無監管。

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這意味著,一旦新版管理辦法通過,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工人日報》記者採訪多位患者、醫師、藥房經營者了解到,對於網售處方藥「放」與「不放」存在不小爭議。

便宜又方便,不必跑醫院單純「開藥」

「遇到平臺有滿減優惠券時,一盒阿奇黴素分散片能省34.8元。」黃梅說,不同網上藥店間的同一種藥品價格相差懸殊,但普遍加上運費後仍比實體藥店便宜。她舉例說,在家附近的實體藥店買阿奇黴素分散片,一盒6片(每片0.25克),要26.9元,而在網上藥店買一盒12片(每片0.25克),只要13元,運費只有6元。

「一年跑8次醫院只為掛號開藥,要是能在網上買藥就太棒了!」國家放開網售處方藥新聞報導一出,張鐸就拍手叫好。2015年,張鐸被診斷患有橋本甲狀腺炎,需要長期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每日兩片,一盒藥100片25元。該藥品是處方藥,按相關規定,醫生每次只能開一盒,平均一年要去醫院開藥8次。她要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到醫院,每次掛號費10.06元,再加上誤工費,一年為了開藥就要多花300元。「周末醫生不出診,每次都要請假,耽誤工作還折騰。太多慢性病患者去醫院看病就是為了開藥。」張鐸說。

疫情突發,患者網絡購藥的需求驟增。10月29日,據2020京東健康合作夥伴大會數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收入88億元,同比增長76%。2020年上半年日均問診量相較2019年同期增長6倍,目前京東健康的年活躍用戶達7250萬人。

「網售處方藥放開同時能減少藥房的物流成本,增加藥房收入,方便患者異地拿藥。」瀋陽一家連鎖藥房店長陳先勇說。該藥房與京東健康合作,開通了藥急送,月營業額增加了40%。以往患者到藥店選購一種缺貨藥品,藥房需要等待一周一次的物流送藥,由庫房或其他藥店調貨。這時,往往患者不願等待選擇從其他藥店購買。陳先勇表示,一旦網售處方藥放開,藥房可以就近調貨由第三方平臺直送給患者,這大大減少了藥房的物流成本,對於缺藥地區的患者也是好事。

電子處方亂開、處方藥濫用等風險仍高

2013年開始,網售處方藥的「閘門」已經幾開幾合。2013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曾分別批准河北省、上海市和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進行網際網路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期限為一年。2016年8月,網際網路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被叫停。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之後,可以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

這期間,因網售處方藥在電子處方開具、藥品質量安全、患者使用上難監管,導致放開網售處方藥的反對聲音不少。

當天,黃梅網購處方藥後,網際網路醫院進行複診開方,她發送了「嗓子疼」「吞咽有異物感」等症狀,醫師迅速地開具了電子處方,並對過敏和不良反應例行詢問,之後沒有其他查驗行為。「我是在線下醫院確診的咽炎,如果沒有確診,僅憑這兩個常見症狀,也有可能是感冒、扁桃體炎或鼻竇炎,很可能出現用錯藥的情況。」黃梅說。

陳先勇表示,目前的網售藥運輸存在漏洞。第三方平臺的快遞員將藥品像普通商品一樣運送,一些藥品要求低溫運輸根本做不到。而且,運送前後沒有對藥品進行拍照確認,存在中途換藥的風險。

「網購處方藥這種特殊品,會因溝通不暢帶來醫藥安全隱患。」陳先勇舉例說,比如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等許多藥品,藥盒上面的計量標註是毫克,很多人不知道服用的劑量,而過量食用會引發安全問題。相比於網購,藥店人員會當面告知顧客,並提醒限量是多少,顧客容易記住。此外,一些處方藥容易和其他藥品產生衝突,同時吃一大把藥,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瀋陽一家三甲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淑華最為擔憂的是,網售處方藥放開後,患者濫用情況會增加。「網絡發達,如今許多患者習慣先去百度一下,自己給自己診斷,看到症狀類似就去藥店拿藥,翻看藥品說明書,按說明書上用藥。如果劑量過多或不足,很有可能加重或延誤病情。」王淑華說。

每個環節都不放過監管

「處方藥從藥房到患者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強有力的監管,才能讓網售處方藥放而不亂。」王淑華說。

《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十條明確了網絡銷售者的義務,處方藥向個人銷售藥品的,還應當建立在線藥學服務制度,配備執業藥師,指導合理用藥。王淑華表示,藥品零售企業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的,應當核查電子處方來源的真實可靠,並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處方調劑審核,對已使用的處方進行電子標記,確保電子處方一單一用,用後作廢。

陳先勇表示,第三方平臺和藥品銷售企業合作,建立好相關監管制度。比如,建立藥品網絡銷售安全管理制度,實現藥品銷售全程可追溯、可核查。建立並實施保障藥品質量與安全的配送管理、交易記錄保存、投訴管理和爭議解決、藥品不良反應信息收集等相關制度。

對於網售處方藥開放程度,王淑華認為,有條件的開放是必經之路。先對長期吃某一種藥的慢性病患者開放,網上購藥相對便宜的,患者可以自行在網上購買。網售機制完善後再全部放開,提防有些「老病號」久病成醫,亂拿藥、瞎吃藥、擅自更改處方。

針對目前選擇網購處方藥的患者,王淑華建議要注意藥品的有效期、保質期以及生產日期。注意藥品的準字號,一些健字號、食字號標識,並不是藥品。在服藥之前,有條件的最好諮詢醫生之後再服用。

(原題為《網售處方藥「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網售處方藥「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潘曼威/人民視覺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這意味著,一旦新版管理辦法通過,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
  • 網售處方藥望"開閘"!方便買,但不意味可隨便賣_推薦_濰坊傳媒網...
    對於公眾關注的網售處方藥問題,徵求意見稿規定,在符合「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並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處方調劑審核,對已使用的處方進行電子標記」等條件下,允許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事實上,網售處方藥已不是新鮮話題,不少人都有過相關體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處方藥線上銷售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用藥需求。同時,對於患有慢性病、用藥相對固定的患者來說,網售處方藥提高了購藥效率,降低了購藥成本。
  • 網售處方藥:方便買不意味可隨便賣
    對於公眾關注的網售處方藥問題,徵求意見稿規定,在符合「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並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處方調劑審核,對已使用的處方進行電子標記」等條件下,允許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  事實上,網售處方藥已不是新鮮話題,不少人都有過相關體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處方藥線上銷售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用藥需求。同時,對於患有慢性病、用藥相對固定的患者來說,網售處方藥提高了購藥效率,降低了購藥成本。
  • 法規尚在徵意見 南昌開心人等就在網售處方藥
    徵求意見稿指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記者通過網購平臺購藥發現,南昌開心人、康佰家等多家品牌連鎖藥房均有處方藥出售,但在購藥過程中,存在無須上傳線下醫生處方、問診像是走形式、處方藥購買不限量等問題。
  • 網售處方藥 熱鍋「烤」藥店
    網售藥品勢不可擋,「熱鍋」上的藥店如何走出困局?局勢:趨勢阻止不了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公布了《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明確該意見稿截止時間為本月底。如不出意外,接下來,網售處方藥將在幾經波折後全面放開。
  • 處方藥網售政策放開 醫藥電商萬億市場開啟(附股)
    原標題:處方藥網售政策放開 醫藥電商萬億市場開啟(附股) 摘要 【處方藥網售政策放開 醫藥電商萬億市場開啟(附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就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再次公開徵求意見
  • 網際網路醫療助力處方藥外流,市場規模有望達4000億元
    隨著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及醫保線上報銷同步推進,國內處方藥外流市場有望衝擊4000億元規模。今年1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隨後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 問政追追追|售處方藥不開處方箋?整治!
    全媒體問政節目《問政平潭之有事您說》近期曝光了平潭部分藥店存在違規銷售處方藥的情況。節目後,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召開會議,結合實驗區實際情況,開展零售藥店處方藥銷售專項整治活動。10月23日,問政記者跟隨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隨機檢查轄區內的藥店,重點查看藥店醫師是否在職在崗,處方藥是否憑處方銷售
  • 醫藥電商進軍處方藥,連鎖藥店將面臨生死一戰嗎?
    不僅是購物、出行,醫療健康領域中的診療和購藥也是網際網路參與的一個重要領域,並且正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然而,醫藥電商和其他領域的電商相比,滲透率一直偏低。日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對外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對於網絡銷售處方藥擬有條件放開的內容引發熱議。醫藥電商平臺歡欣鼓舞,終於盼來了政策曙光,而擔憂者則對監管規範、醫保支付、用藥安全等問題提出質疑。
  • 幼兒園亂發「處方藥」,監管去哪兒了?
    11日,有媒體報導了楓韻幼兒園給幼兒吃「病毒靈」一事,隨後,公安、衛生、教育、藥監等多部門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3月12日人民網)  眾所周知,幼兒園是人們孩提時代的安樂窩,可如今卻有人將邪惡黑手深進這片淨土,將其變成了「幼兒怨」。給健康孩子發藥,這是何等的可怕與危險呢?就連成年人亂吃藥都可能造成不堪設想的,更何況年紀上幼的孩子。
  • 連鎖藥房漱玉平民第三次衝IPO 去年被曝違規售處方藥,今年2月涉嫌...
    去年,漱玉平民旗下門店被曝存在違規銷售處方藥的問題,為此當時的山東省藥監局局長曾親自帶隊進行現場督導,並給予頂格處罰。而今年2月,正值國內疫情高峰期,漱玉平民旗下藥店曾因涉嫌哄抬口罩價格遭罰。在今年2月的現場檢查中,臨沂漱玉平民被查出所售3M牌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存在侵犯註冊權商標專用權、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商品購銷差價率超過35%,被有關監管部門罰沒22.79萬元。除部分門店涉嫌借疫情牟利外,漱玉平民還有門店涉嫌違規銷售處方藥。
  • 利用「野」報紙銷售「抗癌神藥」 西安兩家藥店把抗癌處方藥竟然...
    李先生告訴記者,看到這些信息後購買的藥也沒敢讓家人服用,也不敢斷定藥品的真假就向新聞媒體投訴了此事,同時也想從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了解此藥是否像宣傳的那麼厲害。興慶路懷仁堂大藥房:違法宣傳資料公然放於貨架還自稱清白(記者在興慶路懷仁堂大藥房無處方購買的正克扶正散結合劑)在李先生提供的另一份名稱為《健康與科技》的類似報紙印刷品上,記者發現其刊登的信息上還有興慶路懷仁堂大藥房的藥店在銷售一款「正克扶正散結合劑」的抗癌處方藥,充斥著對該藥品治療癌症的神奇療效。
  • 漱玉平民第三次衝IPO:去年被曝違規售處方藥,今年涉嫌哄抬口罩價遭罰
    去年,漱玉平民旗下門店被曝存在違規銷售處方藥的問題,為此當時的山東省藥監局局長曾親自帶隊進行現場督導,並給予頂格處罰。而今年2月,正值國內疫情高峰期,漱玉平民旗下藥店曾因涉嫌哄抬口罩價格遭罰。
  • 從DTP到MTM,藥店處方藥銷售探索一直在路上……
    院內託管的DTP藥房已經開始瘋狂的連鎖化擴張,他們不和零售圈的人玩,社會藥房沒有醫院關係根本進不了這個市場。」實際上對製藥企業來說,兩種模式的投入方式是不一樣的:處方院外化模式中,醫院和醫生是主導,工業大部分的資源要用於學術推廣,因此留下的毛利空間往往不會超過15%;處方藥零售模式中,反而會給藥店更高的毛利空間,並將一部分資源用於銷售拉動、專業培訓、患者教育等。所以,兩種模式可以是不同的投入角度、不同的產品形態、不同的目標顧客、不同的功能主張。
  • 流量開閘,UGC引爆,快手老鐵如何製造爆款歌曲?
    而從全網來看,這首歌的視聽量破 10 億,長期佔據QQ音樂巔峰榜熱歌榜和熱搜排名雙重TOP1,QQ音樂評論數超6. 7 萬,吸引了超過 500 位短視頻平臺紅人自發演繹,點讚量超過 5000 萬次,迅速席捲全網。
  • 不撈完算我虧?漳州開閘,半大魚苗被一網打盡,僅賣幾毛錢一斤
    開閘捕魚本是我國的「老傳統」,然而在江河野生魚資源日漸衰退的今天,這種傳統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近日,在福建漳州一處河道開閘的現場,發生的一幕「中國式捕魚」就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