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的人工智慧世界

2020-11-19 手機鳳凰網

【環球科技】

作者:黎學軍(廣西藝術學院教授)

圖靈是英國著名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說人工智慧,不能不說圖靈。圖靈曾勾勒出一幅動人圖景,可以說那裡就是圖靈營造的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具有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機器分擔了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通過「自主」的學習可以成為工程師、醫生、詩人、棋手、科學家、畫家、音樂家……凡是人類能做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都可以做。圖靈的設想及其驗證方式(圖靈測試)為人類塑造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圖景。

製造一個長得像人或神話中的人物且擁有遠超人類力量的機器的想法自古就有。只不過,在時代具備了建造能「思考」的機器的物質基礎之後,這個想法才得以逐步實現。到底什麼樣的機器算是有「思考」的能力,圖靈率先對此做出了回答。在他看來,只要能進行邏輯運算的機器就是能「思考」的機器。他認為,人類思考的本質或者說核心就是邏輯運算。

1、圖靈設想的工具機

圖靈對智能機器的定義基於一個隱藏的假設,即人的思想具有可以量化的結構。圖靈在自己的論文中沒有直接回答什麼是「思考」的問題,轉而採取了以實驗的方式來應對,這就繞開了哲學家們無窮無盡的追問。簡言之,他認為能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就是能「思考」的機器。

圖靈在其1950年的論文中指出:讀者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數字計算機可以按照我們所描述的原理來構造,而且確實已經構造,它們實際上可以非常緊密地模擬人類計算的行為。我們注意到,圖靈設想的智能機器要運作至少要做到三點:一是研究人員對人類思想進行量化解構,然後給出相應的數學公式;二是編程人員根據這些數學公式,轉化為計算機能執行的一系列指令;三是這一系列命令能被計算機存儲、運算、執行。

圖靈設想的智能機器具備類似的「人類的邏輯運算」能力,他說:「目前人們對『思維機器』的興趣是基於一種特別的工具機,這種機器通常被稱為『電子計算機』或『數字計算機』。」圖靈設想的工具機實際上就是數字計算機,例如新近出現的所謂的人工智慧藝術的主體工具機就是數字計算機。對應圖靈的原初設想,他設計的計算機也是由三部分組成:存儲、控制、執行機構。

我們可以假設計算機運算的規則是在一本書中提供的,每當它被安排從事一項新的工作時,算法就會被擦寫和修改。它擁有無限量的「紙張」供自己計算。按照圖靈的設想,這些設計就使得計算機擺脫了人類記憶力有限的限制,伴隨著處理器的升級換代也使得計算機擁有了人類遠無法匹敵的邏輯運算能力和運算速度。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不斷更新著自我「學習」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人類新的需要。當機器「學習」到有關知識後,就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完成實際計算,它甚至能在不太懂原理的情況下,根據具體的算法就直接進行計算。

這樣的計算機及其執行機構如果再具有像人一樣的面孔和肢體結構,復刻一個和人一樣的「人」的夢想就接近實現了。

2、猜猜我是誰的遊戲

如何認定一臺機器具有「思考」的能力呢?如果按照人類以往設計機器時的慣有套路,首先,我們得解決「思考」這個概念的定義,並解析其特性;然後,根據該概念解構的理論再去勾畫一臺機器的圖紙。

圖靈並沒有遵循這個套路。既然他已認定,人類的思想具有可量化復刻的特性,那麼再費盡心思求解千百年來哲學家們都解不開的「思想」之結,就顯得多餘了。圖靈給出了一個「猜猜我是誰」遊戲,猜不出「我是誰」就說明智能機器具有了「思考」的能力。

圖靈測試可以有四種方式:遊戲中三個都是人(兩男一女)、兩個人一臺計算機(人類包括一男一女)、一個人兩臺計算機、三臺計算機。在這場遊戲中,提問者是男人的方式我們稱之為正向遊戲,提問者是計算機的方式我們稱之為反向遊戲。遊戲判定輸贏的方式很簡單:提問者猜出被提問的二者當中誰是女人,猜對就贏了。圖靈測試最初的設想是有三個人,一人提問,另兩人是被測試者——他們中必須有一名女性。測試的時候,擔任提問人的A向處在牆壁之後的被測試者B和C通過列印文字的方式交流信息,A可以按照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儘量去問一些與女性有關的問題,經過一系列問答之後,A必須下一個結論:B和C當中誰是女性。圖靈設想,如果提問者A換成了一臺機器,且能正確地猜到了B和C中誰是女性,那麼是不是能說明機器也擁有了類似於人類那樣的邏輯運算能力了呢?圖靈用此遊戲反過來將了質疑者一軍,把被哲學家追問弄得狼狽不堪的窘境丟回給了質疑者們。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升級,當下的圖靈測試顯然也隨之升級了,已允許提問者聽到被測試者的聲音,當然,這是經過處理之後的聲音,聽起來都像女性。但還是限制提問者用眼睛或X光看到被測試者,這當然也是必需的一個遊戲限制。

我們來看看來自2009年《自然》雜誌的一則圖靈測試消息:一個被稱之為「圖靈」的第六代機器人(提問人)如何判斷被測試者A和B當中誰是女性。

遊戲中,「圖靈」的X光功能被關閉了,以確保它看不到牆壁之後的A和B,但聽力系統沒有被關閉。這比圖靈最初設計的遊戲要更有挑戰性了,最初的遊戲是不允許聽到被測試者聲音的。「圖靈」試圖通過「請你重複一下我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你和你妻子的關係如何?」「你有工作嗎?」「你閒暇的時間做什麼?」等問題不斷地試探被測試者,然後進行邏輯運算去判斷到底A和B誰是女性。通過一系列問答之後,「圖靈」經過運算,指出測試者B是女性。但事實上,受試者A和受試者B都是模擬人格編程的計算機而已,「圖靈」沒有能通過圖靈測試。該次試驗雖然失敗了,但實驗者仍然懷有「總有一天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的信仰。

當下的各色人工智慧機器都內置有圖靈測試晶片,機器自己的輸出結果首先要能騙倒「自己」,然後才能輸出結果。

3、人工智慧的「入侵」

在圖靈勾畫的全新圖景中,各種智慧機器人與人類一起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內,它們在接受人類的各色指令之後開展工作。

最先被「攻克」的領域是全部或大部分能還原為邏輯運算的領域,例如數學領域、西洋棋領域、工廠生產線、機械工程施工作業,等等。隨後是各種專家系統ES(Expert System)相繼問世,這裡就包括了世人所熟知的醫生診斷系統。當下,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向著大型分布式人工智慧與多專家協同系統、並行推理、多種專家系統開發工具,以及大型分布式人工智慧開發環境和分布式環境下的多智能體協同系統等方向發展。

人類生活的一些領域充滿了混沌思維,難以全部或部分還原成邏輯運算方程,人工智慧技術遲遲未能在這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但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也悄然地在這些領域打開了一個口子。近幾年,人工智慧成功地「入侵」了被認為很難量化計算的人類藝術領域,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人類認可度。2016年,谷歌和灰域藝術基金會聯合舉辦了一個名為「深度夢境:神經元網絡的藝術」的畫展,展出的全部是人工智慧的作品,現場還舉行了拍賣,最貴的單幅「作品」拍賣到了8000美元。倫敦蘇富比則連續數年拍賣人工智慧的「畫作」。

可以設想,即便當下做不到,但人類某個物質生產或非物質生產領域,只要能進行全部或部分量化計算,總有一天也會被人工智慧「入侵」。

不可否認,圖靈的新圖景中也還有一些需要被審視的層面。比如,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有效性評估目前還相對困難,人工智慧本身的技術困難以及數據安全和倫理等方面的挑戰。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圖靈勾畫的人工智慧世界不僅極大擴展了人類的視野,且已成了一種主導新時期人們行為和思維方式的穩定的心理結構。換言之,它已為自己建立起了一種「生態」,並以此固化了自身在人們腦海裡的印記。雖然圖靈採取了錯位答題的方式迴避了對其設想的哲學追問,但後人對圖靈人工智慧世界觀在哲學意義上的思考和追問從未停止,即便是在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內部也同樣是眾說紛紜。機器能「思考」嗎?人類思考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即便放在當下甚至更遙遠的未來都是難以回答的問題,人們對外太空的了解程度遠比人類大腦皮層要多。

無論人工智慧研究發展到什麼程度,對於圖靈人工智慧世界中的哲學問題,人們依舊會持續追問。但這樣的追問似乎不僅沒有推翻人機共存的世界,反倒使得人機共存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而這正倒逼著人類去思考,自己究竟是否以及為何優越於其他物種或電子設備。即便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圖靈的人工智慧世界衝擊波仍然會持續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5日 14版)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與圖靈測試
    作為科幻迷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話,那麼趕緊去惡補吧,今天我們來討論討論這部科幻驚悚片裡所傳達的有關人工智慧的話題。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技術對於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來說,是很難的,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這項技術目前依然處於起步階段。而圍繞這一技術所引發的各種爭議問題一直非常激烈。我們要不要開發人工智慧?能不能做到真正的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方向改變,圖靈測試是否已過時?
    【編者按】人工智慧已經影響人們的生活很久很久了,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人工智慧,現代生活恐怕很難維持。然而什麼是人工智慧,應該怎麼去評判人工智慧,標準有哪些?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編譯 | 彎月 責編 | 張文頭圖 | CSDN 下載自視覺中國什麼是圖靈測試?「機器是否能夠思考?」
  • 人工智慧≠類人智能:超越圖靈測試的世界觀
    這最早可以回溯到1950 年,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發表了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那時候他提出了「模仿遊戲」測試,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圖靈測試」。雖然版本有所不同,但它揭示了我們研究人工智慧文化和道德的方法論定義了人工智慧本身: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最讓人熟悉的版本是:提問者向兩個隱藏的參賽者提問,一個是人,另一個是計算機。
  • 圖靈測試已經過時,人工智慧需要建立一套全新指標
    我認為圖靈提出的努力目標對我這樣的人工智慧科學家來說並不是一個實用目標。 圖靈測試充滿了限制性因素,圖靈自己在這篇開創性論文中就討論過其中一些。隨著如今人工智慧普遍集成到手機、汽車和家庭中,一個事實越來越明顯:人們更關心他們與機器的交互是實用、無縫和透明的,實現機器與人真假難分的理念已經過時。
  • 圖靈機器人:飛越人工智慧的想像屏障
    用Google前任CEO艾瑞克·施密特的話來講,「計算機無法複製一套人類大腦的神經元,我們只能讓機器儘量去學習。」而與美日等國不同的是,中國網際網路在商業應用層面的發達,使人工智慧在被冠以「下一個風口」之名過早的置於商業市場,這種做法究竟是「快字訣」的偉大實踐還是又一次揠苗助長的泡沫製造,可能尚且有待觀察。
  •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是什麼?圖靈測試判斷機器是否智能的依據?
    如果我們無法表示這個世界,我們也就無法改變它其他的重要應用還有表情識別,體態識別等什麼是人工智慧?對話是一個集大成的智能場景。但是我們不能單純的認為對話就是我們現在狹隘的語言對話,比如我們對機器人的一些操作也是對話的一種。語言是體現智能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語言約等於智能,圖靈測試就是基於語言的。
  • 計算機聊天機器人首次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來臨
    計算機聊天機器人首次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來臨 P迪 | 2014-06-09 9:52:12 | 科技資訊 6,875
  • 清華背景「圖靈人工智慧」成立新公司「南京圖寧」,或在人工智慧...
    公開信息顯示,「圖寧正時」的法定代表人、第一股東都和「南京圖寧」相同,且該公司的監事趙曉蘊系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圖靈人工智慧」)的項目總監,有聯想工作背景,負責人工智慧項目的孵化。
  • 兩位圖靈獎得主激辯通用人工智慧
    真正應該研究的是用人工智慧增強人的能力」。 11月1日,在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人工智慧會議上,通用人工智慧成為圖靈獎得主拉吉·雷迪(Raj Reddy)和曼紐爾·布魯姆(Manuel Blum)等人「爭論」的焦點。
  • 俄羅斯計算機「尤金」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通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慧
    在「人工智慧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逝世60周年之際,英國科學家昨天(8日)宣布,一臺超級計算機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成功讓人類相信它是一個13歲的男孩。也就是說,這臺計算機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具有人類思考能力的人工智慧設備。
  • 超級計算機首次通過圖靈測試,人工智慧時代來臨?
    一臺超級計算機成功地騙過了33%的裁判,讓他們認為它是一個13歲的男孩,這是人工智慧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事件。密碼專家阿蘭圖靈在1950年設計了一種測試,其理念是如果一臺機器能夠做到讓人類無法分辨出他們是在同機器還是人類在對話,那麼這臺機器就是在「思考」。
  • 人工智慧鼻祖提出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鼻祖提出圖靈測試 Andre Ye 發表於 2020-12-28 15:34:06 對於艾倫·圖靈,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作為人工智慧鼻祖,圖靈的諸多觀點即便經過幾十載歷史歲月的洗禮,依舊閃發著智慧的光芒。
  • 已通過圖靈測試,人工智慧緣何越來越聰明,它們會「覺醒」嗎?
    人工智慧機器人是否具有主觀意識,能不能自主思考,這個看似十分難以準確定義的問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由數學家、邏輯學家、「人工智慧之父」艾倫·麥席森·圖靈給出了解決辦法。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圖靈測試,只要機器通過這項測試,便可認為它擁有智能。
  • 程式設計師們都崇拜的人工智慧之父圖靈是誰?
    在少年圖靈眼中,推導公式才是他的樂趣。科學獎項拿到手軟1935年,圖靈23歲。這一年,他構想出了一種後來被世人稱為「通用圖靈機」的抽象設備。1937年,圖靈發表的另一篇文章「可計算性與λ可定義性」則拓廣了丘奇(Church)提出的「丘奇論點」,形成「丘奇-圖靈論點」,這對計算理論的嚴格化、對計算機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奠基性的意義。1952年,圖靈寫了一個西洋棋程序。
  •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5-22 05:01:00 最近的Google I/O大會很是熱鬧。
  • 圖靈獎得主:面對人工智慧,人類要更加成熟,才不會自我毀滅
    11月1日,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進行到第三天,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作為熱門議題反覆出現。在上午舉行的第二場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人工智慧會議上,主要研究通用機器人的上海交通大學青年科學家盧策吾,向線上多位頂尖科學家請教人工智慧的發展圖景,引發熱烈討論。
  • 從圖靈到人工智慧
    這部電影用三條時間線描繪了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傳奇而悲傷的一生。這部電影的傑作之一不是它的壯麗。這位導演試圖把二戰硝煙瀰漫全世界的情景拍成一部不到兩個小時的短片。他選擇了一個小而精確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他以天才科學家的眼光看待這個時代,從時代大生活的轉型中揭示了阿蘭·圖靈悲劇英雄的秘密意義。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的有限性有哪些
    巔峰贅婿原標題: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的有限性有哪些「人工智慧(AI)對我們人類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已經非常顯而易見,但實際上AI還有一些目前無能為力的領域。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現在AI算法的限制是什麼,它的有限性在哪裡?接下來在機器學習以及AI的發展之中,還有哪些需要實現突破的地方?」
  • 俞志晨:圖靈機器人4年後可能過圖靈測試
    本期做客《超級脫口》的嘉賓是被稱為「圖靈機器人之父」的俞志晨,他同時還是北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他告訴財視media,預計2020年,圖靈機器人就有可能通過圖靈測試。
  • 萊布尼茨、圖靈、賈伯斯與計算機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說這句話的人便是生於17世紀的德國人萊布尼茨,就連德國人也很難用一個頭銜為他蓋棺定論,因為萊布尼斯是德國歷史上重要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和牛頓同為微積分的創建人,他的研究成果還遍及化學,地理學,解剖學,動物學,植物學,航海學,天文學,語言學,法學邏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