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蝦米音樂關停,意味著阿里集團戰略性放棄在線音樂市場的布局,整個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回顧蝦米音樂的發展史,的確令人唏噓。2008年,蝦米音樂正式上線,憑藉簡潔的操作頁面、超前的「社區+內容」模式,火速風靡全國,各項數據一度躍居行業TOP 1,成為不少音樂用戶的「白月光」。然而在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後,蝦米音樂卻在隨之而起的網際網路音樂付費大戰中錯失最佳時機,無奈隕落。
蝦米的短板顯而易見——在線音樂市場的版權意識覺醒,蝦米的營收卻無法支持流水般的版權支出,而沒有海量的正版曲庫,就只能看著用戶流失。如今阿里關停蝦米音樂,戰略性放棄在線音樂流媒體業務,意味著在線音樂缺少監管的「海盜時代」正式終結,整個中國在線音樂行業朝規範化發展,步入「版權時代」。
蝦米宣布關停後,一大批具有獨立音樂審美、自帶音樂資產的資深蝦米用戶成為市場爭奪的對象。聰明如酷狗音樂、網易雲等音樂平臺,適時推出「一鍵搬家」功能。蝦米用戶只需提供蝦米ID,即可瞬間實現曲庫轉移,留存自己的音樂記憶。不過綜合各家平臺來看,酷狗音樂的優勢還是較為突出的。
在最關鍵的版權方面,酷狗音樂背靠國內第一版權巨頭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坐擁數千萬正版曲庫,除了Eminem、Justin Bieber、Taylor Swift、Rihanna、張學友、陳奕迅、周杰倫、孫燕姿等天王天后的單曲,時下絕大多數熱播劇、熱門綜藝的OST也都可以在酷狗音樂第一時間收聽。持續完善的酷狗全品類內容矩陣,可以完美滿足蝦米「原住民」的各種小眾聽歌需求。
而在音樂用戶最為挑剔的音樂體驗方面,酷狗音樂則加大研發全場景「聽歌黑科技」,為用戶創造更新鮮、更有料的視聽盛宴。一方面,酷狗持續更新的蝰蛇音效,上線「3D麗音」「HiFi現場」「純淨人聲」等黑科技,滿足了不同人群的聽歌習慣;另一方面,酷狗更於2020年推出豎屏MV,迎合Z時代用戶豎屏閱讀習慣,打造「聽+看+互動」的豐富功能。
大版權時代正在到來。蝦米音樂關停,多平臺出手「搶人」,得版權者終得天下。不過,酷狗音樂並不滿足於「版權大戶」的身份,持續豐富音樂品類,滿足用戶聽歌需求,升級用戶聽歌體驗,才是酷狗音樂真正的「殺手鐧」。相信在蝦米關停後,不少人會一手網易雲,一手酷狗,縱享不同心情狀態的聽歌體驗。你,又會優先選擇哪款音樂APP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