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作者:小樣
秦王政影視形象
01
一個給兵馬俑拍照的男人火了。
他叫趙震。
是秦始皇陵博物院的一名文物攝影師,
拍攝秦俑考古發掘和館藏文物,23年。
趙震的工作簡單來說,
就是給兵馬俑拍身份證。
每一尊兵馬俑都有自己的文物檔案。
它像一個戶口本,需要隨時補充更新。
提起他的日常,
他會忍不住熱淚盈眶。
他說,
在很多人眼裡,
兵馬俑或許只是鉛灰色的文物,
千篇一律,毫無生機。
但在趙震心裡,
鉛灰色絕不是冷冰冰的顏色,
每一尊兵馬俑,
都是有溫度,有血脈,有生命的。
「他們就是一支沉默的軍隊,在太陽的餘暉下,那就是那個帝國的影子……」
從1997年至今,
23年,趙震守護著兵馬俑,兵馬俑也保護著他。
直到現在,
每一次下坑前,
他都會沐浴更衣。
那一刻,對他來說,是神聖的。
兵馬俑坑就是他精神的殿堂。
有一次,趙震正拍著,
猛然一抬頭,
竟然發現一尊兵馬俑嘴角上有一枚指紋。
那是兩千兩百年前,製作兵馬俑的工匠的指紋。
趙震當場愣在原地,淚流滿面。
「看到這種景象的時候,時間已經消失了。」
「就在這同一個位置上,他剛剛離去,而我就踩在了他還有溫度的腳印上。」
無論多久,
再提起他的工作,
趙震都忍不住哽咽。
從他身上,
我們感受到了他發自內心的熱愛。
坑內是不準打燈的,
為了一道天光,
他可以等上一年。
無數次跪下,站起,再蹲下,
灰頭土臉卻甘之如飴。
這種懷抱著赤子之心的浪漫,
跨越歷史,跨越時光。
02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
每一次落刀都能聽見心跳的聲音。
手稍微抖一下,
磨出靜電就能炸出蘑菇雲。
固體燃料發動機,
是戰略戰術飛彈裝備的心臟,
也是發射載人飛船火箭的關鍵部件,
對火藥藥面精度要求極高,
直接決定飛彈能否在預定軌道達到精準射程。
如果藥面精度與設計不符,
火藥不能按照預定走向燃燒,
很有可能會偏離軌道,甚至爆炸。
這份工作,又難又危險。
火藥切割不可逆,
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都會報廢。
而徐立平,
三十多年來切割零失誤。
他雕刻的精度不超過0.2毫米,
還沒有兩張A4紙厚,
遠低於藥面精度允許的0.5毫米最大誤差。
毫釐之間,
雕刻國之利器,支撐民族脊梁。
1970年,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之後五十年間,
多少架火箭拔地而起,
中國航天事業穩步邁進。
而這個背後的火藥雕刻師,
自己的身體卻被無情地摧殘著。
因為火藥的毒性,
他頭髮已經掉了大半,
因為常年保持著彆扭的雕刻姿勢,
身體已經畸形。
因為經常腰酸背痛,
徐立平很少能睡上一個安穩覺,
在床上睡1個多小時,
半夜又不得不爬起來睡到沙發上,熬到天亮。
每一次雕刻
都是在和死亡周旋。
但當長劍升空,
乘風萬裡之時,
他知道,
這是祖國的航天夢。
03
有些工作很偉大,
也有些工作看起來似乎很渺小,
但卻在我們身邊看不見的地方,
守護著萬家燈火。
一根安全繩,
幾條繩索就是他們的全部,
但他們卻點亮了整個城市的星輝。
他們是電力工人,
很普通,
默默無聞,可能無人在意,
但冰天雪地裡,是他們保障用電安全。
這不是一份舒服的工作,
一腳踏空,危險就在一瞬間。
我們時時刻刻享受著用電便利,
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背後的他們。
一年四季,寒冬酷暑,
百米高空就著風霜吃飯,
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結冰的電塔,
又或者是40度的高溫,
我們也許沒有留意到他們的身影,
也聽不到他們的「抱怨」,
但我們該記住他們,謝謝他們。
04
「供水管道要是這兒漏一點,那兒漏一點,一年下來漏個上萬噸水,根本看不出來。」05
總有人說他們是「要錢不要命」,
但其實這份工作的價值不可小覷。
一個鑽頭的價格並不高,
但是不把鑽頭撈出,這個樁基就作廢了。
大型工程的樁基位置都經過反覆的考證,
如果廢掉一個樁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進度,
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一個工程背後關係著千家萬戶,
他們在最渾濁的泥漿裡,
用生命為賭注,
和死亡做較量,
保證著工程建設穩定推進。
這項工作還有一種嚴重的職業病——
潛水病。
在上浮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控制好速度,
血液容易引起栓塞,
嚴重會危及生命。
這世界上沒有容易的工作,
只有勇敢的人,
請對他們心懷敬意。
06
每天有幾百上千萬人坐地鐵,
來來往往,
從城市的這邊,到城市的那邊,
這穿梭在地下的交通工具,
早就成了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這條黑暗裡的通道,
背後有一群人,
是他們在地下暗無天日的堅守,
才有了一條條穿梭不停的軌道——
盾構機司機。
盾構機,是個重400多噸的大物件。
是一種隧道掘進機,
用於隧道開挖,
操作它的人叫盾構機司機。
據說,
會開盾構機的人,
比會開飛機的人都少。
07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
▲關注「廣東共青團」B站、抖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