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艇經常出現在歐美影視作品裡,有時候是主線故事,有時候是輔助道具,還有時候就是過場風景……
這裡,我們特意精挑細選了一份賽艇類電影名單。無論您以前看過與否,我們都推薦您收藏此名單,或首刷、或重溫,一起感受賽艇文化。
1、The Boy in Blue (1986年)
尼古拉斯·凱奇飾演內德·漢蘭(Ned Hanlan),後者是19世紀後期的加拿大雙槳賽艇運動員,並獲得過世界冠軍。他是世界上最早成功使用「滑動座椅」的雙槳賽艇運動員之一。
漢蘭是一個狂野、難以管束的青年,他被一個名叫比爾的賭徒收養,而比爾卻通過選拔這名男孩參加雙槳比賽的方式賺錢。
2、True Blue (1997年, 後改名為 Miracle at Oxford)
在1986年的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中,牛津大學11年來首次被劍橋大學擊敗。
由於對此結果感到憤怒,來自美國的牛津槳手裡克·羅斯(Rick Ross)讓他在美國國家隊的隊友們悉數進入牛津大學並成為研究生,幫助牛津大學再次拿回獎盃。但是在比賽開始前六周,美國隊員們盡數退出;而牛津大學的教練則通過努力,將一群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培養成了一支勝利之師。
3、Eight Girls in a Boat (1934年)
在瑞士的一所私立學校中,就讀的學生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紀律,而賽艇被學校認為是一種分散女孩們的多餘精力和填滿她們課餘時間的手段。
但是其中一個女孩克裡斯塔·斯託姆(Christa Storm)與一位年輕的醫學院學生墜入愛河,並發現不久後將生產。她始終對懷孕的事情嚴格保密,直到當她在一次鍛鍊中因勞累過度而倒下,從而不得不向自己的隊伍承認自己懷孕的事實。
4、Oxford Blues (1984年)
尼克·迪·安傑洛(Nick Di Angelo)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工作,只為了能賺到足夠的錢來去往牛津並追求他的夢中情人維多利亞·溫蓋特夫人。他認為,贏得她的唯一途徑就是進入牛津大學並加入賽艇隊。
5、Losing sight of shore(2017年)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支無舵手賽艇隊成員的壯舉,該隊由四名女性組成,從舊金山划船到澳大利亞的凱恩斯,並通過此種方式募資以支持兩個慈善機構。
該團隊創造了兩項世界紀錄:第一支穿越太平洋的由四人駕駛的賽艇,以及第一支達成此成就的完全由女性組成的隊伍。
6、A Most Beautiful Thing (2020年)
這部備受期待的紀錄片最初在SXSW電影節首映,由曾獲得葛萊美獎和奧斯卡獎的藝術家Common配音,於2020年7月10日在美國部分城市上映。
該片記錄了美國的首支非洲裔高中賽艇隊(由來自芝加哥西區的年輕人組成,其中許多人來自對立的幫派,但他們在同一條船上齊心協力)的故事,故事源自Arshay Cooper的回憶錄。
*其它賽艇類影片推薦——
a、牛津奇蹟 - Miracle at Oxford(2004年, 英國),1997年電影《最後的獲勝者(True Blue)》的重拍版。
b、雙人雙槳 - Double sculls(1985年,澳大利亞)
c、我的夏日戀曲/夏日風暴 - Sommersturm(2004年,德國)
d、Pull like a Dog(2017年, 愛爾蘭),關於愛爾蘭奧運獎牌得主、輕量級雙人雙槳選手保羅·多諾萬、加裡多諾萬兄弟的紀錄片。
e、牛津藍調 - Oxford Blues(1984年,美國)
f、賽艇比賽 - La Regate(2009年,法國)
g、賽艇人生 - Backwards(2012年,美國)
h、光榮與瘋狂 - Rowing Through(1996年, 美國),基於小說《The Amateurs》改編。
i、皇家賽艇比賽 - Korolevskaya Regata(1966年,俄羅斯/前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