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青春勵志片《二十不惑》在網上熱播,縱觀這部劇的發展,可以說是高開低走的典型了。前期為了宣傳,劇組頻繁買熱搜,終於把這部劇的名氣打響了。
這部片子是以4個女大學生步入社會,經歷一系列的事情彼此支持,互相成長為賣點,然而觀眾追下去才發現中期劇情越走越歪,不僅沒有體現出女性成長中的積極向上,還硬生生給女主角們都安插了幾條狗血的感情線,完全變成瑪麗蘇偶像劇。
當初《二十不惑》有多讓人期待,如今就有多糟心,浪費了大家都感情。很多觀眾早早就棄劇了,期待後面接檔的《以家人之名》。
《以家人之名》未播先火,簡介中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經歷了各種意外情況,而組合成一個家庭的治癒暖心故事,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一路互相扶持,打破傳統以血緣凝聚的親情關係,重新定義「家人」的涵義。
《以家人之名》雖然剛開播時收視率一路走高,然而才過了一個星期收視率和口碑已經呈現下滑趨勢。觀眾真正想看的是以親情為主基調的電視劇,前期一系列溫馨的日常騙走了大家不少的眼淚,然而後期畫風突變,編劇在作死的路上剎不住車。
譚松韻所飾演的女主李尖尖從小母親就離世了,爸爸一直沒有再婚,將愛妻留下的女兒當作掌上明珠,一門心思全放在女兒身上。
宋威龍飾演的大哥凌霄攤上了一個不負責任的媽,把兩孩子鎖在家裡自己開開心心出去打麻將,結果悲劇就發生了。凌霄的妹妹在被鎖的時候發生意外去世了,而媽媽把這一切遷怒於凌霄,逃避面對事實而選擇與爸爸離婚。
張新成飾演的子秋也是因為被媽媽拋棄才來到李家,與尖尖、凌霄成為一家人。更慘的是,子秋媽媽離開之前,還騙了老實人李尖尖爸爸一筆錢。
話說到這,咱就疑惑了,咋劇裡的小孩都是因為媽媽的原因才身世悲慘的呢。編劇是不是被女人傷害過,所以非得惡化女性形象?
這個家庭雖然是組合家庭,但並不妨礙家人們相親相愛,他們的日常生活也非常令人動容。大家都認為這部劇有望成為《家有兒女》之後,再創家庭情景劇的輝煌時刻。
可沒過多久,大家的臉都被打腫了。
編劇強行安排狗血橋段,尖尖的兩位哥哥後來因為各種意外情況遠走他國,在李尖尖的成長路上缺席了九年。
而這九年時間,李尖尖已經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少女變成有主見的成年人。九年間,他們一直現實中一直沒有再見過面,全靠網絡維繫感情。
大哥凌霄經過了多年還是不改心機婊的本質,即使自己不在妹妹身邊,也要操控暗戀自己的齊明月偷拍妹妹日常。看到這裡,感覺齊明月就是個沒有感情的工具人。
無巧不成書,子秋和凌霄九年後竟然在同一時間回來了,事先還沒有通過氣。別問,問就是所謂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真的嗎?我不信。
兩個哥哥回國之後不是第一時間要修復兄妹感情,而是提出要搬出去住。看到這裡已經很扎心了,沒想到後續還有更大的狗血。
兩個哥哥搬出去住原來是為了「追妹」提前預熱,一回來突兀的要和妹妹談戀愛。強橫要求妹妹和男朋友分手,壁咚,偷親,三角戀······各種花裡胡哨的套路都來一遍,請問這是「德國骨科」還是「霸總追妻」?相親相愛的家庭劇莫名其妙就成了相愛相殺的愛情劇。
這與前期宣傳的親情劇完全不合呀,披著親情的外衣談著瑪麗蘇戀愛,難道不是掛羊頭賣狗肉?這愛情戲份真是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擋也擋不住。試問相處了十幾年的哥哥突然說要做你男朋友,這真是彆扭到讓人生理不適。
如果後續劇情掰正了,或許口碑還會反轉。希望劇組能夠吸取教訓,抓住核心,體現出影視劇的深意,而不是膚淺的只會用愛情來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