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的秋天,你第一次想到什麼?是金銀杏嗎?是紅色的楓葉嗎?還是在風中搖擺的格桑花?北京的秋天是非常令人嚮往的的。許多著名藝術家也在北京表達了他們對秋天的熱愛。
中秋節前後是北平最美的時光。天氣不冷不熱,晝夜長短平分。冬天沒有蒙古吹來的黃風,夏天也沒有攜帶冰雹的大雨。天空那麼高,那麼藍,那麼亮,似乎在笑著告訴北平的人:在這些日子裡,自然不會給你任何威脅和傷害。西山和北山的藍色加深了,每天晚上都有各種各樣的霞多麗。
街上高高的攤位和小攤,各種各樣的葡萄、梨和蘋果已經讓人看了、聞了、吃了個夠,但還需要加上北平特有的葫蘆形棗、又甜又脆的小白梨、白海棠大如花紅、海棠木瓜只聞芳香的孩子、金星香檳籽、拜月金色音符的枕頭形狀。
秋天,無論在哪裡,總是好的,但是,北方的秋天特別晴朗,安靜,憂傷。江南,當然有秋天,但是草木慢慢枯萎,空氣來了滋潤,天空的顏色顯得淡淡的,常常是陰雨連綿,風大;一個人在蘇州、上海、杭州,或者廈門、香港、廣州被抓,只能感受到一點點清涼、秋味、秋色、秋情、秋姿,得不到足夠的觀賞、品味和享受。秋天不是名花,也不是好酒。在享受秋天的過程中享受秋天是不合適的。
每到秋天,我們總會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蔭,西山的蟲鳴,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即使不出北平,也可以租破房子住帝都。早上起床,泡一碗濃茶,在院子裡坐下,還可以看到高高的綠色天空,聽到綠色世界裡鴿子訓練的飛翔聲。從槐樹葉的底部,數著朝東漏下的陽光,或者在斷腰處,面對著喇叭花般的牽牛花藍色,自然能感受到秋天的氣息。
秋蟬的弱殘音是北方的特產。因為北平到處都是樹,房子又低,到處都能聽到。在南方,你必須去農村或山區才能聽到它。秋蟬的這種嘶叫就像北方的蟋蟀和老鼠,幾乎就像家家戶戶養在家裡的家蟲。
北方的秋雨似乎也比南方下得更奇怪、更有品味、更體面。灰色的太陽下,突然來了一陣涼風,地上開始下雨。下了一層雨,雲漸漸向西滾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了臉。
秋天的月份,不管是瘦還是胖,總是最亮的。彩色俯瞰北京古城。故宮的紅牆、金琉璃瓦、深紅色柱廊、深綠色古柏和漢白玉雕花柱。這些顏色總是非常清晰。
說到秋雨,我印象最深的是潭柘寺。雨靜靜地下著,只有一點點細細的嗒嗒聲。橘紅色的房子,像穿著袈裟的明亮的老和尚,低頭閉眼,接受雨水的洗禮。溼漉漉的紅磚,令人興奮的豬血顏色,與牆下的綠月桂葉形成鮮明對比…
頤和園、景山、太廟、中山公園、天壇、地壇.這些歷史遺蹟和名勝古蹟,讓每個人都豁達得忘了回歸。
歡歡亭春暖花開,紅、新、綠;盛夏,窗暗,幾席冷藍;秋夜滿霜,簌簌,錦繡落,顧顏莫名;冬天最孤獨,可以略負。四季都可以,但人性要在秋天。談秋李,與李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