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12條「龍」,純金打造卻作用不明,專家:唐代的道教法器
龍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是我們的圖騰、是我們中國人的象徵、是中國精神的寫照,所以自古以來我們對於和龍有關的東西都很痴迷。
我們知道龍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動物,那它的形象又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剛開始龍被畫成了蚯蚓或者蛇的樣子,直到後來有個古代的畫家在醉酒後畫出了現在龍的形象,當時的統治者一看到這個龍的形象,覺得高大威猛且氣派,完全就是一個君王的形象,於是龍也就這樣定型下來了。
中國人對於龍的迷戀程度達到了什麼境界呢?古代皇帝所有用的東西全部和龍有關,再後來百姓的很多東西也都雕刻著龍的形象,而到了我們現代,從父母對龍寶寶這個生效的喜愛程度、以及龍年清一色的褒義祝福語就可以看出來。
但現在隨著科學精神的深入人心,大家也知道這些都是心靈的寄託而已,屬龍與否或者有沒有使用和龍相關的東西並不會改變我們任何的東西,但是在古人眼中並非如此,就算有一些人內心像明鏡似的知道龍是不存在的。
但他們也不敢說出口,否則可能因為一句話就被砍頭。但也要感謝古人對龍的這種痴迷之情,所以才給我們後代留下了很多關於龍的文物。
特別是在唐朝,可能由於國家太繁榮昌盛,所以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的娛樂生活就更豐富,所以關於龍的器物也比以往的朝代更多。可是讓人遺憾的是我們的盛唐最後並沒有給後代子孫留下太多關於龍的文物,因為唐的盛唐是一時的,最後都被末期國內的動蕩和外國的侵略給掠奪或者破壞了。
唐朝的文物之所以比較少出現在世人面前,一個是由於在唐朝晚期就遭到了破壞,另外一個是盜墓賊多年來對唐代的古墓進行了洗劫。目前唯一倖免的古墓是乾陵,除了乾陵機關眾多,也和國家的大力保護有關係,目前連考古專家都不能對乾陵進行勘察。
但1970年我們卻在陝西意外發現了很多唐朝的文物,而被發現的這些文物中最珍貴的當屬於12條赤金走龍。不過這12條赤金走龍我們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它們的真面目,因為它們被雪藏了30年。不過當在北京展出這12條赤金走龍,大家對它們的用途感到很困惑。
從它們的外形看儼然是一個擺設品,不過專家告訴我們這是道家的一件法器,原來是因為李淵和老子的關係不一般,老子也姓李,而李淵對老子的道教很認同,默認自己是道家的兒子。另外因為道教有投龍祭祀的習慣,而這些金龍正是這個用途。
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皇帝都和一些教派聯繫緊密,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