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現實居家生活,男性往往是家裡的主心骨頂梁柱。經常聽到婦女說,我們當家的怎樣怎樣,很少聽到男人這麼稱呼老婆。於是乎,工作養家養媳婦,也就成了男人的分內事兒。媳婦兒可以做家庭主婦,男人可閒不得,不上班一陣子,沒有老婆掙得多,閒話也就出來了。
在朝鮮,男人的情況什麼樣子的呢?成家前後,也需要上班工作。在家裡頭,話語權也槓槓滴,鮮少受到家庭成員的質疑。在外人看來,典型的頂梁柱無疑,殊不知實際上,朝鮮男人還是有自己的小幸福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傳統的成家立業的法子,現如今在朝鮮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了。年輕人喜歡自由戀愛,最不濟也是相親走一遭,緣分看雙方。在平壤街頭,公園裡,男女情侶雙雙出遊的屢見不鮮。工作,外在加上學歷,這幾個說得過去,女方也就不再挑剔。
男方呢?過了這一關,就等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吧。彩禮等物質要求,不用擔心,畢竟房子免費分配,大件兒壓力都沒有。女方的嫁妝主要是自行車,定親大屏智慧型手機就足夠有面子。娶媳婦成本低,朝鮮男人也算是蠻幸福的了。而這,只是小幸福的開端而已。
自古以來,朝鮮男子都有些大男子主義。居家兩口子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務收拾之類,時下男人做得也不少,畢竟心疼老婆嘛!朝鮮家庭裡,男人對自己女人的疼愛不表現在這方面。家務,基本都是女人來做,帶孩子也是。奶爸這些稱謂,在當地是沒有的。朝鮮男人所做的,就是單位家庭兩點一線的日常生活。
朝鮮街頭,處處可見的是慢節奏,男人上班不慌不忙,成家有了孩子的女人可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走路風風火火,工作要繼續,帶孩子也不耽誤。即使再忙,也不會把孩子交給外人照看。在朝鮮女人眼中,家庭就是自己的全部。如何更好地提高生活?比起家裡老公來,朝鮮婦女更加上心且用於付諸行動。
朝鮮的商業氣息跟以前呈現出很大不同,表現在街頭就是各式各樣的地攤和個體戶。從城市到農村,從公寓小區門口,到鄉村路口集市,都可以看到商業網點。絕大多數經營者,都是朝鮮女性。所售商品有的是從家裡自留地採摘過來的蔬菜瓜果,有的是鮮花等小物件兒。
做生意的頭腦和眼光,是時下朝鮮女性表現出來的搶眼所在,即使是大學教授家庭,也不影響她們為家庭的付出和努力。於是乎,幾年時間下來,朝鮮不少女性在家庭裡的經濟收入與日俱增,多數已經超過了男性。
老話說得好,經濟收入決定家庭地位,朝鮮婦女掙得多了,家裡說話應該更有分量才對。可實際情況如何呢?家務,朝鮮男人一樣沒做多少;錢沒多掙多少,話語權依然不受影響。整天忙活在各種生活必需品代銷店之間,憑票領取米麵糧油的,多數還是朝鮮婦女。
問起朝鮮導遊,這是為何?她們會淡然一笑:在朝鮮女性看來,讓自己男人下廚房做家務,讓別人知道了是很沒面子的事兒。做的是主心骨的事兒,卻不掌握家庭最大話語權,朝鮮女人真是勤勞又讓人心疼。相比之下,朝鮮男人真是被寵得不行,小幸福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