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3日19時20分訊(記者 羊華)在重慶律師界,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重慶分所(以下簡稱錦天城律所)很奇特,因為他們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老總」,凡事全靠「兄弟」之間商量著辦。這家帶有滬派基因的律所從創辦伊始便定下了這一制度,並依此一步步做大,距億元大所一步之遙。
今(3)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來到位於江北嘴國金中心的這家律所,探尋「兄弟義氣」與深耕金融訴訟之間的邏輯。
獨特律所 既然來了都是「兄弟夥」
「華龍網集團還是我們客戶呢!」錦天城律所高級合伙人黨爭勝用這樣一句話,開始了這場對話。
看似是接受採訪的律所負責人,但黨爭勝卻說自己並非是老闆,他還強調了一句,「我們錦天城沒有老闆。」
原來,這家帶有海派專業、務實基因的律所,從創辦伊始,便強調合伙人制度,彼此間沒有身份高低,只有同事與合作的關係。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環顧律所,的確沒有老總字樣的辦公室,獨立小間只有高級合伙人與合伙人辦公室之分,除此之外便是公共辦公區域。
瞄準行情 「哥幾個」押注商業律所
錦天城律所重慶分所的原始發起人是六位「70後」,主要接受採訪的黨爭勝是最年輕的一個,他是青海人。
十多年前,這群有抱負的律師還分屬於不同的律所,因為遇到了事業瓶頸,便走到了一起——並不是業務開拓不力,而是往什麼方向發展的問題。經過一番南上北下的考察,他們選準了上海錦天城的模式,專注於金融和智慧財產權方面的訴訟和非訴服務。
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市場窗口出現了。
重慶作為直轄市,經濟發展較快,尤其是兩江新區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前來搶灘,專業的金融和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需求激增。
2011年11月,錦天城律所在重慶財富中心哇哇落地。
苦練內功 從「吃老本」到細分市場
吃老本,是錦天城律所創始團隊面臨的第一個考驗。
因為創辦伊始,「哥幾個」就斷了自己的後路——丟掉過往客戶資源,另起爐灶專做資本項的業務。
說起容易,其實很難。
放棄傳統的法律服務市場,意味著先期沒什麼業務來源,而成本卻擺在那裡。第一年,錦天城做了800萬業務,盤點下來,利潤全部貢獻給了「房東」。
黨爭勝感嘆道,家人對他丟掉飯碗創業還是有看法的,一年忙到頭,也沒見給家裡帶來什麼財富。
律所另一位發起人林可補充道,那時候,重慶資本界還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有了法律問題只會去北上廣。經過苦練內容、苦心挖掘,錦天城逐漸打開了這塊高度專業的市場。
第二年,營收就飆上了1700萬,此後,每年保持30%-40%的高速增長。
商量著辦 業務和黨建「一個沒拉」
林可說,錦天城很看重團隊協作關係,因此顛覆了等級意識,新招募的律師,都可以以合伙人的身份進所,同時可以對公司的事務直接提看法、做決策;業務方面,每名律師都有高度的自主權,遇到「跨科」或不能獨立完成的項目,可在公司內組團進行業務攻堅。
黨爭勝補充道,這就是他們所推崇的模式,公司六個發起人之間同樣如此,管理極為民主。除了各自側重的業務線,這六名核心層律師,還會掛上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會議召集人等身份,用以綜合治理公司,確保了業務跑得快、社會口碑佳。其中,在黨建方面,錦天城重慶黨支部建設有聲有色,為重慶司法局黨委重點聯繫單位,支部多次獲得各級部門的表彰和好評。
居安思危 「路在何方」成口頭禪
從財富中心到江北嘴力帆中心,再到國金中心,錦天城律所可謂是「孟母三遷」,這也是其發展三級跳的真實寫照,如今坐擁3000平方米頂級寫字樓,近兩百米律師,創造了九千多萬的業績。
該公司高級合伙人熊剛說,錦天城已進入重慶十強,也是為數不多深耕金融和智慧財產權的專業律所。重慶很多重要的併購、資產重組案件,都是由他們代理的。
不過,繁榮背後必有憂患。
黨爭勝說,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得尋找新的方向,「路在何方」如今是他的口頭禪。
立足江北嘴,服務大重慶,錦天城律所實現了自我孵化升級。儘管前途未知,但依附於兩江新區和一帶一路等資源,這幫「70後」玩轉的商業型專業律所,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